1.关于电大农村青年学习需求报告

2.请你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他们这次社会调查已做了哪些工作并指出他们下一阶段的任务是

农民工状况调查报告_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与第一代农民工求生存为主不同,学技术成为第二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大多希望有一技之长以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56.9%的第二代农民工认为打工是为了多挣钱,但也有高达62.6%的人未来有做老板的打算,“有自己的事业”是他们中不少人的最高理想。

由于第二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较高,因此他们对文化精神生活也有着强烈的需求,很多人认为看电视、看报纸都只是较低层次的精神需求,但由于收入较低,他们只能选择比较廉价的文化消费方式。调查显示,31.2%的人在工作之余选择学习,56.2%的人希望当地有关机构能组织开展各种技能培训。

第二代农民工在选择工作时,非常关注“对人的尊重”,希望被他人尊重和被社会认可。调查中,第二代农民工对一些公司控制加班时间,进行人性化管理非常满意,认为这样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工作的信心和动力更大。

调查显示,尽管目前城市的管理、服务与青年农民工的实际需要相差甚远,但仍有27.4%的人希望一直呆在城市参与城市建设和分享城市发展成果。广东省青年干部学院青年研究所所长谭建光认为,这说明第二代农民工内心对城市的认同感和渴望融入的心理,他们希望参与城市种种公共活动,体现自己的价值。

“民工潮”兴起于改革开放初。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一个又一个躁动的身影,告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义无反顾地闯进陌生的城镇,汇聚成让人叹为观止的亿万农民工大军。一方面似乎是永远汹涌的“民工潮”,另一方面民工开始回流。2007年,湖南劳务输出达109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30%,近年,湖南各地纷纷对回乡创业者制订优惠政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和金融服务力度,提倡和鼓励“劳务湘军”回乡创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湖南全省已有约30万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创办“回流型”企业3.3万多个,吸纳近120万农村劳动力。

80后农民工的生活逐渐被城市化,他们在穿着、饮食习惯、价值观念、谈吐、思维方式等方面逐渐与城市的孩子接近,城市的“向心力”日益增强,如何为他们提供就业教育机会、提高他们自身素质、完善进城配套政策等已成为当前部门思考的课题。许许多多像万春水一样的老民工回乡后一去不还。取而代之的是小杰这样的年轻娃子。他们有文化,有想法,更加的不安分。这些80后民工的精彩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结果,那就是外出、赚钱、回乡、建房、再出来,已经不是民工们外出打工的唯一选择。人生的路,在农民工的脚下,越走越宽。

关于电大农村青年学习需求报告

关于沿河县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

农村青年作为我国青年的主体,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生存、生活及发展状况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就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农村青年的优势和作用,凝结广大农村青年的聪明和力量.

本次调查是为了通过对万山县农村青年的人基本情况、学习需求、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对以后的希望和要求的四个方面调查来看我国当代农村青年的现状。

本次调查取问卷的方法进行。在问卷设计之初,我们对新北区的农村青年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并参考了相关材料,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问卷》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基本依据。本次调查实施时间为2009年7月20日至2009年8月11日期间,共发放调查问卷35份,问卷全部收回,有效问卷30份。

调查问卷涉及到人基本情况、学习需求、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对以后的希望和要求等四大部分,15项问题。

一、沿河县农村青年发展基本状况

(一)青年发展状况

1、受教育程度

在调查的30人中,有初中学历的7人,占总人数的23.3%,有高中学历的12人,占总人数的40.3%,高中以上学历的只有11人,占总人数的37.3%,近83%的青年就读

16.6%的青年从事农业种植、农业养殖、个体企业等体力工作。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学历层次偏低,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较差,大多数只能从事体力型、收入低的工作。知识水平的限制,直接影响了农村青年的就业。

2、职业分布状况

在调查的农村青年中,男性占30%; ,女性占70%,其中有3.3%的青年已婚,96.6%的青年未婚,83%的青年选择在就读,16.6%的青年选择外出打工。调查显示,在就读农青年多于外出打工青年。虽然外出务工既能使青年农夫见世面、开眼界、找出路、学技术,又能赚钱养家和实现资本积累、为进一步创业做预备,但由于受传统观念、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有一半青年还是选择了在就读。

3、家庭收入现状

在调查中,2007年,家庭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占40%,经济收入只能满意家庭成员的基本温饱问题,没有节余。在访谈中发现,这些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为耕种,没有其它经济来源,并且大部分收入都用于购买、化肥等生产资料,在土地上的投入较高,回报较低,这一群体普遍认为种田不划算。家庭年收入在5000——10000元之间的占40%,经济收入能满足温饱,并有部分节余。这些家庭的主要收入除耕种外,还在农闲时外出打工或做生意。家庭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占20%,经济收入较高,比较宽裕,这些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工作所发工资。总体消费水平仍旧偏低。

4、对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情况

农村青年最关心的问题是家庭生计,占到了31.3%,23.3%的青年最关注农村医疗保障,20%的青年最关心农民权益保障,26%的青年最关心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调查显示,农村青年比较关注民生问题,参与社会建设的意愿比较强烈。

5、获取自身技能或职业素质的途径

在对农村青年获取自身技能或职业素质的途径的调查中发现,27.20%青年边打工边学习,18.80%的青年是自己从书本上获得的,学校学习得来的有12.20% ,而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获得的只有14.00%,还有7.44%的青年目前基本上没有学到技术。农村青年获得自身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障碍较多,主要体现在个人学习能力较低、经济条件较差。

6、对以后的要求和希望

根据调查显示83%的青年愿意继承学习,17%的青年不愿意继续学习。 其中17%农村青年对将来没有打算,只是边走边看,48.6% 的青年选择学技术然后回家乡发展,34.3%的青年打算挣一些钱回家乡发展。在工作目的调查中,有54.40%的青年认为挣钱过日子是其工作的主要目的,23.30%的青年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10.60%的是为社会做贡献而工作。在对农村青年有无创业打算的调查中,有32.1%的青年常常有创业的打算,也在摸索当中,28.30%的青年有创业的想法,但还没有反映在行动中,16%的青年偶然有创业的想法,23.6%的青年没有创业想法。这说明农村青年创业的积极性较高,但普遍显得很迷茫,对自己的将来没有多大期望,农村青年迫切需要就业创业的指导和扶持。

二、当前影响农村青年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影响农村青年发展的基础条件

1、村基础教育薄弱

贵州义务教育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义务教育仍面临着突出的问题和困难。农村基础教育存在师资水平不高、管理力量薄弱,办学模式单一,教育条件落后等问题,特殊是农村学校在施教的过程中普遍只重视文化知识的教授,职前的从业技能教育十分薄弱,没有在学生的基础教育与学生的从业需要和社会需要之间建立起联系,没有在学生的短期需要和长远需要之间、地方需要和社会普遍需要之间建立起平衡,农村基础教育有明显的“离农教育”倾向,从而使走向社会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工作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较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青年素质的提高及个人发展。

2、职业教育相对落后

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严肃不足,办学条件简陋,硬件设施严重缺乏,再加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对职业技术教育存在偏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困难重重。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央“中国西部青年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在2005—2006年,西部人口中接受过职业培训课程的比例为3.5%,所有青年中接受过职业培训课程的比例为5.2%。从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覆盖面来看,贵州农村青年接受职业培训的比例很低,与全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3、思想道德教育效果不明显

当代青年所处的是一个开放式的生存环境,形形的思潮冲击着农村,一些不良风气和不健康思想,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封建迷信等思想对青年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受传统的教育模式、工作方式和评价标准等因素的影响,农村青少年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较为普遍,思想道德教育缺乏丰富多样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不强,无法发挥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教育效能。

4、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难度加大

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薄弱,在甘肃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村地区,主要表现为团的吸引力下降,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主要表现为大量青年外出务工,团的工作很难找到工作对象。在农村出现的各种两新组织中,团建工作相对滞后,甚至存在空白地带,未能有效地覆盖青年。农村团干部基本上是兼职从事团的工作,年龄普遍偏大,并带有义务性质,工作热情不高,再加上经费严重不足、活动场地缺乏,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开展非常困难。

5、农村青年文化建设滞后

目前农村青年文化状况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农村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文化生活单调是农村青年文化生活现状的显著特征。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和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严重缺乏,面向青年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很少,农村青年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不高,农村民间文化缺少青年传承,农村普法教育力度不够,农村青年文化社团发展缓慢,从而使求神拜佛、卜卦、等封建迷信活动和不良习气有所抬头。 二)影响农村青年发展机会的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甘肃经济持续发展,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综合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农村青年的就业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但甘肃大部分农村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比重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业科技进步,解决了农产品供应短缺问题,但农民增收的难度依然很大,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特殊是青年劳动力选择了离开土地进城务工。

2、农村青年就业创业难度大。

整个社会就业形势严重,农村青年中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突出。受就业观念、教育培训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能力普遍较弱,大多从事低收入的体力型职业。初、高中毕业的“两后生”,普遍缺少职业技能,又难以得到直接的政策扶持,职业定位“高不成、低不就”,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3、青年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突出。

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分割使青年农民工无法和城市青年平等分享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从而导致青年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缺失和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教育与发展权利的差别、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是制约农村青年发展的现实问题。

三、促进农村青年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作为的一项基本职能和基础责任,应该受到各级的重视,要通过行为调整教育政策,追求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支持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发展基础教育,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确保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增加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构建适应农业发展需求和青年务工需要的“农业现代化教育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为农村青年人力开发和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二)重视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要提升农村青年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把农村青年从对职业、专业的懵懂无知培养到了解、熟悉、精通以至于偏好,从而具备上岗能力,完成从农民到工人的角色的转变。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突出农村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转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其次,要从培养目标、办学模式、培训内容等方面对农村职业教育重新定位,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再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使职业教育切合实际、与社会需要相结合。要从实际出发,坚持面向市场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路,切实按照农村经济和个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发展职业教育,从而不断增强农村青年科技种田的能力和进城务工的能力。

(三)增强农村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各级党组织和职能部门及有关团体的支持和配合。要以农村青年的理想教育、现代文明意识教育、科技兴农教育、现代农业意识教育为重点,针对青少年群体各成长阶段的特点,进行分层教育,合理确定由低到高的阶段性目标、内容和方法,努力做到目标切实可行、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重视思想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改变过去思想教育就是说教、读报纸的教育方式,以影响大局和青年关切的问题作为工作的突破口,把思想教育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当中、融入到青年群体性活动当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实实在在地进入到青年的思想、工作和生活。

(四)大力加强农村青年文化建设

文化对于农村青年,最重要的作用是青年主体意识的启蒙。文化可以启迪青年人的理想,拓宽青年人的视野,增长青年人的才干。农村青年文化建设要以服务农村青年成长成才、就业创业为主线,创新载体、加大投入、重在建设、引导参与、寓教于乐,用先进文化塑造农村青年,充分发挥青年在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大力加强农村青少年文化阵地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年文化活动,充分挖掘农村本地的传统文化潜力,加大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综合治理力度,推动农村青年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五)引导农村青年参与和谐社会建设

农村青年的社会化要通过他们在社会参与实践中来实现和推进。要不断增强农村青年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意识,积极引导农村青年科学规范、合理有序、务实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通过党团组织覆盖拓宽参与途径,通过加强指导、规范管理,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青年社团组织,通过培训和劳务基地建设,为青年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通过法律手段和合理渠道,维护青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同时,要热情鼓励农村青年参与青年志愿者行动,使他们在奉献中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

仅供参考!!!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他们这次社会调查已做了哪些工作并指出他们下一阶段的任务是

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农村青年作为我国青年的主体,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生存、生活及发展状况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就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农村青年的优势和作用,凝聚广大农村青年的智慧和力量。为了全面掌握甘肃省农村青年发展状况,本次调研取问卷调查方式,对我市农村青年的学习需求作了调查。调查对象为3名年龄均在30周岁以下的农村青年。

(一)、调查内容

1、受教育程度

在随机调查的三人中,初中学历的2人,高中以上学历1人。在三位农村青年中2人从事农业种植、养殖体力工作。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学历层次偏低,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较差,大多数只能从事体力型、收入低的工作。知识水平的限制,直接影响了农村青年的就业。

2、对教育需求程度

在调查对象中都明确表示,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层次。通过脱产学习方式攻读相应的学历,利用学校机构的载体主要为广播电视大学、普通高校、其它成人高校。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大部分人都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学历层次,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3、获取自身技能途径

在对农村青年获取自身技能调查中发现有2名调查对象希望通过电大组织的短期培训获取技能。1名希望通过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组织的培训获取相关技能。表明农村青年对技能培训的认识增强,并希望通过高效,低成本的方式成才。

4、农村青年家庭收入情况

从农村青年家庭收入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年收入低于1万元的有2名,只有1人家庭年收入高于1万元。说明城乡差别拉大,农村青年家庭生活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5、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情况

6农村青年对未来发展及学习需求

在调查三名调查对象中对有一个共识,就是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通过相关培训,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先进技能,学有所用,以技致富,对社会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体现了农村青年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加大,都能对自身发展进行定位,有逻辑的人生目标。

(二)、影响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的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由于长期以来的历史,地理以及国家政策原因导致偏远山区经济发展较慢,生产水平低直接导致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农村青年不能享受良好的教育环境,有才之士不能得到挖掘,导致农村人才的流原因失,这就是农村青年文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

2、农村传统思想锢禁

农村社会封建思想依旧残留,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导致农村青年性别文化水平的失衡,再者对教育的不重视也是一个瓶颈。

3、青年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突出

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能力普遍较弱,大多从事低收入的体力型职业。普遍缺少职业技能,法律意思淡薄,从而导致青年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缺失和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农村青年学习需求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农村基础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支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育理念,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强化职业教育,以培育高技术人才为目的,加大对职业院校的建设,让农村青年掌握一技之长,学有所用,以技致富。

3、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让农村青年树立良好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点,价值观,努力学习知识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推动农村青年建设的健康发展。

4、深化农村社会障改革,应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在农村普及职业教育,既是新型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贫富不均和社会不公历来是社会不安定的根源。作为我国社会涉及面最广的贫富不均和社会不公现象,城乡差别不仅没有随着社会发展而得到逐步缩小,反而在改革开放中有所扩大。这对于多数国民是农业人口的大国来说,是极其重大的社会隐患。随着城乡经济关系和人员交往的不断密切,城乡差别的消极作用将会更显突出。我国要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就必须消除城乡差别。而要从根本上消除城乡差别,就必须消除城乡教育差别。

然而,由于教育的紧缺和分布不平衡,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实现城乡高等教育权利平等的条件,也不具备实现城乡中小学教育权利完全平等的条件,但已经基本具备通过普及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城乡高中教育机会基本平等的条件。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政策正确、措施得当、工作扎实,就能够在短期内实现普及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另一方面,我国还处于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大量的实用型人才。我们把普及农村青少年职业教育的重点放在中等职业教育,更有利于经济和教育的协调发展。

要求那么多字吗?1000~2000左右啊,要是不够自己删减。

一、目的意义

本次调查主要坚持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探索电大学生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与电大开展社会服务的新功能和新领域。这项调查工作,用边实践、边研究、边归纳总结提高的工作模式,推进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

二、调查内容

从2009年秋季开始,开放教育专科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所进行的集中实践环节中的《社会调查》,由自定题目调整为定向题目。定向题目统一为以下三个题目:

(1)“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

(2)“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

(3)“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质量调查”。

三、组织与管理

为保证本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省电大将成立由行政管理专业负责人、社会实践环节负责人、《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课程责任教师组成的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环节改革的工作、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指导与培训、社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与服务,以及质量监控等工作。各市级电大应同时确定本专业《社会调查》课程的社会实践环节负责人,并将名单、****上报至省校教务处教学科,配合省校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工作。(具体安排见附件7 工作流程图)

四、实施方法

1.调查对象

(1)“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的对象是农村初中、高中和大专毕业生,且到目前为止未离开农村者。

(2)“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的对象是农村初中、高中和大专毕业生,且到目前为止离开农村,外出打工者。

(3)“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质量调查”的对象是2003、2004和2005年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本科毕业生受访条件为到目前为止未脱产进行学历提升,在过去六个月内未变换工作者;用人单位受访对象为该毕业生现在的直接领导,并担任其领导职务六个月以上者。

2.调查方式

⑴ 个人调查

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调查题目,并按照社会调查的有关安排和要求,用中央电大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见附件1、2、3),对符合受访条件的调查对象实施调查。

①选择“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或“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题目的学生,每人调查对象原则上不少于4个。

②选择“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质量调查”题目的学生,每人调查对象原则上不少于2组,每组包括一名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

⑵ 小组调查

①选择“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题目的学生,若经多方努力仍不能找到符合受访条件的调查对象,可以书面形式说明情况,并经市级分校社会实践环节负责人认可后上报省校,调查领导工作小组审核后,可以改为小组调查。但每组人数不得超过3人,每组调查的人数不少于7个。

②选择“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质量调查”题目的学生,若经多方努力仍不能找到符合受访条件的调查对象,可以书面形式说明情况,并经市级分校社会实践环节负责人认可后上报省校,调查领导工作小组审核后,可以改为小组调查。但每组参与人数不能超过5名,调查对象不能少于3组。

3.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要认真做好访谈。问卷调查以当面填答的形式为佳,也可通过邮寄或网络等形式填答。访谈可利用问卷进行结构式访谈,也可在填答问卷之外,根据需要自行设计问题进行非结构式访谈。访谈可视条件,用实地、电话、网络访谈等不同形式。

4.调查要求

⑴ 参加调查的学生,事先必须参加电大统一组织的项目培训(见附件4、5、6),明确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要求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⑵ 参加调查的学生,在调查之前必须先向本校社会实践环节负责人提交自己掌握的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姓名、毕业学校、毕业时间、所学专业、工作单位、具体职业和联系办法等。

⑶ 参加调查的学生,应及时将调查问卷送到被确定的调查对象手中,并确保调查问卷填写的完整性和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同时做好访谈笔录。

⑷ 参加调查的学生应按时回收已填写完毕的问卷,并提交给市级分校社会实践环节负责人审核无误。

⑸ 通过审核的调查问卷,由调查学生(包括个人和小组调查学生)按照“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和“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质量调查”网上填报系统的操作办法和具体要求,将调查问卷正确无误的录入计算机网络系统,具体说明见附件5。

⑹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资料的整理分析,完成社会实践活动的调查总结报告撰写。调查总结报告可根据本人调查资料写成个案调查报告,也可根据多人调查资料写成抽样调查报告,具体说明见附件6。

5.调查过程质量控制

(1)在正式调查之前,各单位必须在省校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认真完成对参加调查工作的学生培训。

(2)省校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将在有关市级分校社会实践环节负责人的配合下,在适当的时候对所有被调查的对象进行抽查性回访,了解调查工作的真实性和数据集的可靠性。

(3)对回收的调查问卷,市级分校实践环节负责人应进行认真的审核和验收,若发现问卷填写不符合要求或存在其他问题,要及时通知有关学生取措施予以补充和完善,以确保调查数据资料的完整性。

(4)市级电大在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检查审核和回访核对无误后,向学生提供“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质量调查”题目网上填报系统的密码和填报操作说明,由调查学生自己将经过审核的调查问卷输入计算机网络系统,并经省校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市校社会实践环节负责人检查验收合格后,作为学生取得社会实践学分的条件之一。

(5)市级电大依据问卷调查的填写、回收、输入验收和回访结果,按照社会实践考核标准,对学生完成的调查总结报告做出评价,成绩合格者,给予相应的社会实践学分。

(6)做好调查数据和相关信息的保密和保管。未经中央电大同意,不得擅自发布或传播调查结果及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