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是_幼儿心理
1.幼儿心理健康有哪些内容
2.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3.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
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儿童性格的年龄特点有哪些?
5.幼儿常见的6个心理问题及15条建议
6.幼儿心理问题有哪些
幼儿中期的心理特点如下: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幼儿的思维也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要特点的。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仍然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为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在正确的教育的影响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有所改变。
3、动作发育不协调,孩子身心发展的方方面面,家长们都需要重视。倘若发现问题要及时地取措施,如动作不协调、认知能力差、情感和意志欠缺、社会性弱、生活习惯差、语言能力差等。最需要注意的是处于四至五岁的孩子,他们在动作发展方面最容易存在欠缺。
4、不知如何与人交往,主要表现为与人的合作能力较差,比较自我,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性别认识模糊,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可能会对其他人产生较大影响等。产生此类现象的原因多为小朋友为独生子女,或者父母对其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等等。
幼儿心理健康有哪些内容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如下: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具有不统一性、年龄阶段性和连续性等特点。
1、不统一性:孩子因为家庭环境和生活环境及生活背景的不同,而心理发育情况不同,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不统一性。
2、年龄阶段性:一般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幼儿有相似的心理特点,而且是属于此年龄阶段特定的特点,如爱钻柜子、爱躲藏等。
3、连续性:幼儿心理发育是从小到大不断连续的,不断成长不断变化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状态越趋于稳定。
良好的家庭及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状态,而且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了解孩子目前的想法,解决孩子目前面临的困难,培养孩子乐观、积极地心理状态。此外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有利于丰富孩子生活,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心态。
幼儿心理发育的特点:
1、2~3岁的孩子天真、幼稚、纯洁、活泼,有独立的要求,喜欢乐于助人,喜欢劳动并且可以根据成人的教育遵循简单的规则和要求。
2、3~4岁的孩子往往是先做后想。
幼儿心理的主要表现:
1、情绪上表现为愉快而稳定,不会暴躁易怒,往往没有忧虑和压力,睡眠安稳无梦。
2、依赖成人,基本能够听从成人的嘱咐要求,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3、幼儿诚实,不会说一些不符合显示的话语,即便是做错事也勇于承认错误。
4、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较强,对于成人的批评或赞美或有一定的感知。
5、性格不合群的幼儿,主要表现为胆子小和容易有过激行为。幼儿如果过于胆小,应该和幼儿多出出门接触外界,锻炼胆量,有过激行为的幼儿可能是因为存在皮肤饥渴症,建议练习游泳来缓解。
6、到年龄不说话或是话多的幼儿可能出现了身体协调性偏差。
?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幼儿心理健康的内容如下:
1、环境适应教育
丰富的物质环境能激发幼儿的活动愿望,启迪幼儿的智慧,愉悦幼儿的身心。美化、教育化的装饰环境,既富有教育意义,又具有美的熏陶。自主、开放的游戏环境,丰富的游戏材料,能缓解幼儿的压力,满足幼儿的心理愿望和需要。
2、人际关系教育
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得天独厚的同伴群体,为幼儿创设相互接纳、信任、尊重的集体生活的氛围,有助于幼儿心理品质的形成。久而久之,他们在和同伴的游戏中体验到快乐,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肯定他们的良好行为,关心自己身边的人,还要宽容幼儿的无心之过,与幼儿交流时态度和蔼,平视幼儿。
3、学习困难教育
幼儿因没做好某些事而不愉快时,应该安慰和鼓励,不要表现出失望的表情。只要幼儿努力去做,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该鼓励,同时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指导,避免只根据结果评价幼儿。教师不要比较幼儿的长相和身体特征,伤害幼儿的自尊心。
4、情绪情感教育
让幼儿体验关爱、亲情、共享的快乐。教育幼儿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学习合理疏泄、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要理解孩子,允许幼儿发泄。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降低达不到理想状态时的挫折感,当失败和挫折发生时,帮助幼儿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增加经验、接受教训,丰富阅历,从中接受积极的信息。
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孩子这个个体对于一件事的态度有不明确不连续变成连续的清晰的过程,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分享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11、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整个心理的发展在持续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依赖于前一阶段的基础,且后一阶段包含了前一阶段的因素,又为下一阶段做准备。同时,儿童心理变化在量的基础上逐渐积累发生质的飞跃,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2、方向性和序列性。正常情况下儿童的心理发展中心一定的方向性和序列性既不可逆转也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不总是等数速率直线发展。一方面表现在,个体不同系统发展速度、发展起讫时间、到达成熟时期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表现在同一心理现象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度。从总体来看,儿童整个身心发展呈波浪形推进,出现两个加速期,一个是幼儿期,一个是青春发育期。
4、差异性。心理发展的差异性是指不同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势领域、心理速度、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别。
儿童心理发展主要特点的表现形式
1、婴儿期儿童表现出动作思维,学前期儿童在动作思维基础上开始发展形象思维,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还保持着形象思维的特征。
2、神经系统发展是先快后慢,而幼儿期大脑重量相当于成熟期80%,9岁左右就接近成人水平;而生殖系统是在青春发育期(女童11岁至12岁,男童13岁至14岁)快速增长,青春期前后却发展缓慢。
3、如有的儿童早慧、有的愚笨、有的沉默寡言、有的活泼外向;有的擅于文字表述、有的擅于动手操作。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儿童在心理发展上的差异。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2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形成的,所以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永恒的年龄特征。
2、儿童心理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每一个阶段中既留下了上一阶段的特征,又含有下一阶段的新质,但每个阶段里总是具有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
3、儿童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的儿童心理发展事实中概括出来的,它代表了这一年龄阶段大多数儿童心理发展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趋势,也就是说应以经常出现的而不是偶然的表现为依据,不能把这个阶段中个别儿童在特殊条件下出现的特点作为年龄特征。
4、稳定性表现为: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
5、发展阶段的进程顺序和发展速度是相对不变的,不能超越,也不能颠倒。
6、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教育工作的一个出发点,教材的安排、教法的设计都要考虑到受教育者的水平和年龄特点。由于年龄特征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因而要注意做好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过渡工作;由于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教学工作在注意共同性的同时要照顾好个别差异。
如何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征进行教育
1、儿童不是“小人。传统儿童观的谬误始于对中外教育的不同,不同时空背景下教育所预设的对儿童的看法也不同。
2、尤其是通过国内新式学堂与传统私塾的对比和西方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对比,陈鹤琴认为我国传统教育“它的弱点太多,它的组织,它的内容,太不适应现代的情形了。”
3、究其根源,当然是传统社会对儿童的看法使然。“常人对于儿童的观念之误谬,以为儿童是与成人一样的,儿童的各种本性本能都同成人一色的,所不同的,就是儿童的身体比成年人小些罢了。
现在的教育越来越科学,也越来越接近孩子的心理,只有接近孩子心理的教育,才能对孩子的起到一定的作用。中国人对于孩子的教育存在许多误区,需要做父母的认真学习,多多改善教育的方式。教育对于家庭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功能,所以父母一定要认真对待。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33-6岁幼儿 心理发展5大特点
年龄特点
一旦孩子开始进入三岁这个阶段,我们会发现很多的不可思议和奇迹。比如突然孩子蹦出一些特别奇怪或者特别有哲学的话,很容易发火,开始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让我们不能理解。事实上3-6岁孩子,应该是除青春期之外的另一个非常复杂和叛逆的不好收拾的年龄,在我看来,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能否健康成长比青春期来得还要重要。
心理表现及养育措施
一、内部价值观的自我构建
1、三岁以前,孩子需要健康的心里营养让他足够相信这个世界和自己的亲人;
2、三岁到六岁,在健康心理的基础上他们要形成自己处事的态度和方法,形成初步的社会规则或价值观;
3、因为他们是孩子,他们比我们更容易难过、无所适从。
因此,当发现孩子在做错某件事的时候不要先急着批评她,或者孩子在某件事上犹豫不决的时候不要先急着催她、不耐烦地吼他,请先冷静地想一下或和他谈一下,找到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为他指明方向。
二、追求完美和秩序敏感期
1、对一件事情要怎么做或者一个东西应该怎么放,放在哪里有强烈的支配欲望;
2、即便很小的事,在受到他人干扰和打乱的时候会十分不安,会哭闹;
那么,在孩子因为这样的情绪或者不满而抗议的时候,我们应该做的是道歉,是尊重,而不是毫不在乎,觉得没什么大不了。这样将来我们的孩子才懂得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才懂得和不同的人保持不同的安全距离,才懂得对不喜欢或者不如意说NO,才懂得排泄不健康的情绪。
三、自我审美的构建
1、突然很在乎自己要穿什么,自己选衣服而且经常摆弄,要求妈妈买和小朋友一样的衣服,就算天气冷也要坚持穿得帅气漂亮;
2、会观察、评价别人穿什么(丑、好看等);
4、故意走得趾高气昂要别人关注他,夸他,小女孩表现得明显一些。
这是培养孩子自信和自我欣赏最重要的时期。很多成年人,崇拜一个人崇拜到发型要和他一样,衣服要和他一样,甚至走路姿势、面部表情都要和他一样,就是因为幼儿时期的自我审美没有建构好。因此这一阶段要及时引导孩子学会欣赏自己,发自内心而不是靠物质等保障建立自信,以后他才会从容的欣赏别人,才不会嫉妒、盲目地崇拜和模仿。
四、婚姻敏感期
1、当他们开始喜欢当爸爸或者当妈妈,会用心地照顾自己的“孩子”,一个布娃娃或者一个小动物的是时候,说明孩子进入了婚姻敏感期;
2、他们会一起商量谁当爸爸谁当妈妈,这个家什么事情谁做主等;
3、渐渐会延伸出真实的想法,比如要和某某结婚,有固定的喜欢的对象或要好的同伴,会有占有欲,开始有恋父或者恋母情节。
这个阶段,家庭里每个人的角色和各成员间的关系会对孩子以后的婚姻、情感造成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每天都在争吵的家庭,即便有爸爸有妈妈,孩子的心理也会受到创伤。所以如果不可避免成为单亲家庭,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去否定另一半,不要排斥孩子和另一半相处。在和睦的家庭里,在保证夫妻正常恩爱关系的同时也应理解孩子的恋父情节或恋母情节。
五、性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正常的心理发展,到这个年龄,不可避免会对自己和异性不一样的地方产生好奇,对自己身体的一些部位开始探索。
不搞性神秘,平和的心态和正确的引导,是3-6岁幼儿的重点。当孩子迷茫的时候我们还在遮遮掩掩,那么他们就会更迷茫,迷茫到以后就会变本加厉的找回来,过早发生性关系并且不懂得自我保护。所以,对待幼儿任何性探索行为和疑惑,有问必答,科学引导,不粗暴打断,不羞辱谩骂,还可以借助一些书籍绘本带着孩子去了解,就像了解我们的身体其他部分一样。
3-6岁是一个很复杂的年龄阶段,孩子出现这些情况的时间可能不相同。但如果这些都没出现,也不要庆幸,因为一些人为的原因(家庭的变故,养育者的过多干预和掌控等)让孩子的心理发展滞后或者停止,并不是好消息。希望大家多去和孩子互动,多观察孩子,多陪伴孩子,到让孩子接触大自然,让孩子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孩子,这样的教育才是是最好的。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儿童性格的年龄特点有哪些?
儿童心理发展包括了认知、情感、行为和社交四个方面的发展。
1、认知方面
在儿童的认知方面,我们说的是儿童对外部世界认知能力的发展。
2、情感方面
儿童的情感发展一般可分为依恋期、分离反应期、情感探索期和同情共鸣期四个时期。
3、行为方面
行为发展是指儿童在行为和动作方面的发展过程。
4、社交方面
儿童的社交发展可以分为依恋期、游戏期、同伴关系期、亲社会认知期、青少年期的五个时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01、爱模仿
爱模仿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它使得幼儿能够通过模仿来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通过模仿,幼儿可以学会模仿成人的动作、语言和行为,从而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认知能力。
02、连续性和阶段性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是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的连续性意味着个体发展的过程是持续不断的,每个阶段都有前一阶段的基础和影响,累积起来形成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03、个别差异性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他们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和特长。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要过早的给他们贴上标签。我们要以孩子的生命状态为准,而不是以父母的眼光。
04、不平衡性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之一就是不平衡性。儿童在不同心理机能发展的速度和成熟时期之间存在差异。如果忽视了关键期,孩子将无法顺利发展相应的能力。
05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
06、好学好问
好学好问是幼儿的一种心理发展特点,它表现为幼儿对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提问和探究。他们经常向成人提问题,但问题大多是停留在表面的兴趣上。
07、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
儿童的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他们只能凭借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事物,他们不会事先行动,只会凭借直觉去行动。
08、思维具体形象
中班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是典型的幼儿思维,他们较少依靠行动来思维,但是思维过程还必须依靠实物形象来做支柱。
09、个性初具雏形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之一是,个性初具雏形。在幼儿期,儿童的心理活动已经形成系统,并且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10、无意注意高度发展,有意注意逐步形成
学前期儿童的无意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高度发展,因此注 意力易转移,有意注怠也逐步形成,开始独立组织、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11、爱玩、会玩
幼儿时期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爱玩、会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游戏有不同的喜好和玩法,爱玩的孩子可能对一些游戏比较感兴趣,但不太会玩。
12、好奇心理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之一就是好奇心理。儿童天生好奇,对周围的一切事物觉得新鲜感兴趣,就想探求个究竟。
13、情绪变化多变
学龄期的孩子情绪变化多变,教育不当容易引发情绪波动。家长、老师应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取教育方式改变不良情绪。
14、方向性和序列性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是方向性和序列性。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按照一定的方向和序列进行的,不能逆转也不可逾越。
15、自我意识的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之一是自我意识的发展。从婴儿到幼儿,他们通过观察和体验,逐渐了解和认识到自己是存在的,并且需要经历约25年的时间才能实现自我意识的发展。
16、认知能力的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之一是认知能力的发展。在两岁左右,孩子开始表现出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能力,例如他们能够观察、感知和理解日常事物,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和沟通。
17、注意力的发展
学龄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之一,孩子的注意力有了很大的发展。根据研究,一般7-10岁的孩子能够保持30分钟左右的时间的注意力,而12岁以上的孩子能够保持更长时间。
18、行为受情绪支配
行为受情绪支配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之一。幼儿期儿童常常受情绪支配,不太会自己主动思考和处理问题,他们的行为受情绪的支配。
19、自我意识的萌芽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之一是自我意识的萌芽。儿童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通过与客观事物的比较中,逐渐认识到自己作为客体的存在,并形成了对自己的认识。
20、运用多种感官,勤于思考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之一就是他们运用多种感官,勤于思考。他们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听取、触摸、嗅闻、尝味等,从而获得丰富的信息。
幼儿常见的6个心理问题及15条建议
一、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幼儿3岁以后,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进入了幼儿园这个新的环境,这对于多数幼儿来讲是个重大的变化,3岁是他们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正是从3岁起,幼儿才开始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过起了集体生活.对幼儿来讲,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如何使幼儿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其中最关键因素是师生之间建立感情.因为这一时期幼儿突出的特点是情绪性强.
1、 行为受情绪支配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对3~4岁的幼儿作用更大.他们的行动常常受情绪的支配,而不像成人那样受理智支配.
3岁幼儿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多方面.例如,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不听;常常为了一件小事哭个不停.不喜欢大灰狼等动物,就把图书上有关狼给破坏掉;喜欢那位老师,那位老师组织的活动就特别爱参加等.
3岁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感染,看见别的孩子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这时,如果用新的或他喜欢的玩具来哄他,他会马上又破天涕而笑了.
家长在了解这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后,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的帮助的.如每年开学初,小班的孩子都面临一个上幼儿园哭闹的问题.尤其是大多数初次离开妈妈的幼儿,刚入园的几天甚至更长的时会发生哭闹现象.所以,送幼儿上幼儿园的时候,家长要在开学的前几天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一定要交代接孩子的时间,千万不要骗孩子.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一定要马上离开幼儿园,千万不要一会儿不放心,偷看孩子活动,只要这样才能使幼儿能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接孩子要按时按点来接孩子千万不要提前来接孩子,如果你提前来接孩子,别的孩子就会受影响而哭闹.
2、 爱模仿
3岁幼儿的独立性差,模仿性很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家长不要因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他的要求.要因势利导,还可以教育孩子和别的孩子交换玩具玩,既能使孩子玩到他喜欢的玩具,也能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3、 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
依靠动作和视觉进行思维,是3岁前孩子的典型特点.3岁幼儿仍保留着这个特点.例如让他们说穿手中小汽车的个数,他们只会用手指点着小汽车才能数,而不能心理默数.
由于3岁幼儿思维还要依靠动作和视觉,因此他们不会自己的行动,只能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例如,在画画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画什么,而常常是在画出某种形象后,才突然有所发现说:“我画的是太阳”等.
由于3岁幼儿思维很具体,很直接,他们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因此对3岁幼儿更要注意正面教育,而不能讲反话.此外,对3岁幼儿提出要求也要具体,因为他们不容易接受一般性的抽象性的要求.
二、4~5岁幼儿发展的特点
4、5岁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加上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显得非常活跃好动.
1、 爱玩、会玩
幼儿都喜欢游戏.但3岁幼儿虽然爱玩却不大会玩,5、6岁幼儿虽然爱玩,但由于学习兴趣日益浓厚,游戏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4、5岁孩子属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已经能游戏内容和情节,会自己安排角色.怎么玩,有什么规律,不遵守规则应怎么处理,基本都能商量,但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还需要家长帮助和解决.
2、 活泼好动
正常的幼儿都是活泼好动的,他们总是手脚不停地变化姿势和活动方式.如果要求他们安静地坐一会,很快就会有倦意的表现,如果此时让他们自由活动,一个个立即又生龙活虎一般.
活泼好动的特点在4、5岁幼儿身上表现的特别突出,甚至表现为顽皮、淘气.不少家长都抱怨孩子很不听话,很淘气.3岁幼儿还不大熟悉和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有些还“怯生生的”,加上动作、语言的速度相对慢些,头脑里的注意也不多,所以比较“乖”;而5-6岁幼儿懂得道理比较多,兴趣比较稳定,自我控制能力也有所增强,对自己喜欢的事能比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因此显得比较懂事.4、5岁的儿童介于两者之间,既不像3岁孩子那样乖巧听话,又不像5、6岁那样懂事,但他们的可爱之处恰恰在于他们的“活泼好动”.因为活波好动锻炼了他们的身体,增强了他们的活动能力,扩展了他们的视野.不少研究发现,4、5岁是幼儿许多心理品质发展最快的时期.
3、 思维具体形象
4、5岁儿童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他们在解决简单问题时,可以不再依赖实际的尝试性动作,但却必须借助于事物的形象.事物的形象常常影响他们的思考和对问题的理解.比如,在他们的头脑中,“儿子”的形象是小孩或年轻人,而长胡子并满脸皱纹的人是“爷爷”的特点,因此,当听人说某个符合爷爷特点的人是某某的儿子时,常常感到不解.他们理解,“能吃苦”的意思就是“能吃掉很多带苦味的东西”;而孔融“让梨”,是因为“他人小,大的吃不了”.
三、 5~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1、 好学、好问、好探究
好奇是幼儿共同的特点,幼儿的好奇心较多表现在对事物表面的兴趣上,看见什么都想去摸摸,去摆摆弄弄.他们经常向成人提问题,但问题多半停留在“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上.5、6岁儿童就不同了,他们不光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问题的范围也很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花鸟鱼虫,无所不有.他们不仅希望得到成人帮助解答,同时通过自己实际地尝试、实验、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加提高.
好学、好问是求知欲的表现.甚至一些淘气行为也反映儿童的求知欲,这个年龄的孩子特别喜欢拆拆卸卸,他们把玩具汽车拆开,是为了看看它里面有些什么,它为什么会动,为什么会发音;想拆收音机是要找里面说话的阿姨.所以家长应该保护幼儿的求知欲.不要因嫌麻烦而拒绝孩子的提问.对类似拆坏玩具的行为也不要简单训斥了事,而应该加以正面引导:为幼儿提供一些可以自由摆弄的材料,支持他们的探究行为,对探究过程中的失误应取宽容的态度,并适时地交给他们一些科学的探究方法.
2、 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5、6岁幼儿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的萌芽.例如,他们已经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左、右概念);能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西红柿、茄子都是蔬菜;苹果、梨、葡萄都是水果);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针是铁做的,所以沉到水低下去了,火柴是木头做的,所以能浮上水面上来).由于大班幼儿的抽象概括能力开始萌芽,所以可以、也应该进行简单的科学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事物间的各种内在联系,促进智力发展.
3、 个性初步开始形成
5、6岁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做事也不再“随波逐流”.显得比较有“主见”.对人、对己、对事物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有的热情大方,有的胆小害羞,有的活泼,有的文静,有的自尊心很强,有的有强烈的责任感,有的爱好唱歌跳舞,有的表现出绘画才能。
对于幼儿最初的个性特征,成人应当给予充分的注意.家长应及时配合老师对孩子在幼儿园的教育,使幼儿全面地得到健康的发展.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界和发展心理学界对“学前儿童”这一概念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例如,许多人在翻译英语资料时,把“学龄前儿童”(preschool children)、“幼儿”(young children)以及“早期儿童”(early childhood)等不同内涵和外延的概念都译成“学前儿童”。
幼儿心理问题有哪些
搜索“幼师教学库”公众号,每天分享幼教知识。
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是一项直接影响到幼儿身心 健康 的工作。为了使这项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地进行,我们首先要了解幼儿普遍存在哪些心理卫生问题,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卫生保健方面的工作。
01
幼儿常见的
6个心理问题
抗拒入园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因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园的一切感到陌生,加上有些家长平时的溺爱或娇纵,对外交往过少,短时间内难以适应群体生活等。这些都会使幼儿对入园感到陌生和不适应,有些幼儿甚至会对新环境感到恐惧。
孤独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部分幼儿有可能因为自小缺少玩伴而养成喜欢独处的习惯,不合群或拒绝接受其他孩子的亲近。
咬指甲
这可能是幼儿发泄内心紧张的一种方式,大多是因为父母或老师要求过高,对幼儿批评过多,态度粗暴所致,致使幼儿只好用咬指甲来减轻内心的压抑。经常咬指甲可使被啃咬的指甲短小变形,个别指甲有可能发生出血或感染。幼儿还有可能通过咬指甲造成细菌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而引起各种疾病。
任性
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难于克制自己。有些幼儿会因为某一件事情大人没有满足自己的愿望而取极端任性的态度和动作。有些孩子活动时喜欢以“捣乱”“打人”来引起教师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关爱。
进食问题
主要表现为偏食、挑食、厌食以及进食行为异常。不良的进食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幼儿对营养的吸收和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幼儿缺钙、贫血、免疫力低下而引发各种疾病。
注意力不集中
主要表现为在学习和开展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好动,难以安静下来做好一件比较简单的事。
02
解除幼儿心理问题的
15条建议
1.入园前做好家访工作
教师在新生入园前,可以适当地带上一两件幼儿喜欢的玩具去家访,并在家访时和幼儿投入地玩上一会儿,这会大大地增强家访的 情感 效应,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记住每个幼儿的姓名
幼儿每天来园时,教师都要大声而亲切地称呼他,这样可以大大地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3.关注有心理困境的幼儿
对那些正处于心理困境的幼儿,教师要给予特别的关注。
4.允许幼儿犯错误
由于经验、能力的限制,幼儿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幼儿心理发展必需的阶段,因此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我们以成人的标准去苛求幼儿,那么幼儿将被置于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中,这当然不利于幼儿心理的 健康 发展,也不利于他们创造力的发展。
5.无条件地接纳每一个幼儿
这是我们对幼儿进行心理 健康 教育的重要前提。
6.尊重每个幼儿的人格
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因此教师要与幼儿平等相待。
7.与幼儿“亲密接触”
教师每天都要与每个幼儿有肯定性的接触,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 情感 需要。我们在与幼儿的交往中,要让鼓励、微笑成为一种习惯。
8.以欣赏的眼光看幼儿
教师要经常用肯定的语气、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幼儿身上的每一点微小的、值得赞赏的地方,让幼儿从我们的眼神中得到支持和鼓励。
9.鼓励幼儿每一个微小的进步
让每个幼儿都能看到自己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获得进步,进而增强自信心,促进其心理的 健康 发展。
1O.不要在幼儿面前发火
发火是我们教育无能的表现,同时又会对幼儿心理的 健康 发展不利。
11.将幼儿的心理 健康 教育贯穿始终
心理 健康 教育的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都应贯穿在整个学期乃至整个学年,甚至整个幼儿园教育阶段的全过程,日积月累才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意识态度和行为习惯。
12.将幼儿心理 健康 教育目标和任务融合到各项教育活动中
幼儿心理 健康 教育更多的是随机教育,而不是专门的心理 健康 教育活动(亦称心理教育课)。幼儿园的一切教育活动,包括教学活动、生活活动、节日活动、 游戏 活动等都蕴含着许多心理 健康 教育的内容和契机。担任各项教育活动组织的教师,在心中应时刻装着心理 健康 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抓住在各项教育活动中的一切教育机会,对幼儿进行心理 健康 教育。
13.为幼儿提供心理活动的空间
幼儿心理 健康 教育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幼儿自身的心理活动及其心理经验的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不是靠老师的单向灌输“教”出来的,而是在有关活动的感染、熏陶下,在幼儿与周围环境发生交互作用的活动中获得体验和感悟,然后逐渐形成的。因此,在心理 健康 教育活动中,教师作用的关键不在于她对幼儿说些什么,而在于她为幼儿提供了多少心理活动的空间。
14.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 健康
幼儿教师要重视和加强自身的心理卫生保健,这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同时还是一项重要的 社会 义务,因为这关系到幼儿的 健康 成长。
15.幼儿园的管理者要让教师体验到成功
教师在事业上能否体验到乐趣和幸福,将会影响她们对工作的态度和对幼儿的态度,进而影响到幼儿心理的 健康 发展。为此,园长们应该努力创造条件,让教师们经常从工作中获得成功和幸福的体验,让小朋友们和我们的老师一起幸福地生活!
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随着现代 社会 的发展变革,未来 社会 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具有面对现实、不怕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不仅要有良好的智能素质,更要有 健康 的心理。因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幼儿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不断提高幼儿的整体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心理 健康 水平。
常见幼儿心理问题:
1、抗拒入园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因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园的一切感到陌生,加上有些家长平时的溺爱或娇纵,对外交往过少,短时间内难以适应群体生活等。这些都会使幼儿对入园感到陌生和不适应,有些幼儿甚至会对新环境感到恐惧。
2、孤独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部分幼儿有可能因为自小缺少玩伴而养成喜欢独处的习惯,不合群或拒绝接受其他孩子的亲近。
3、咬指甲
这可能是幼儿发泄内心紧张的一种方式,大多是因为父母或老师要求过高,对幼儿批评过多,态度粗暴所致,致使幼儿只好用咬指甲来减轻内心的压抑。经常咬指甲可使被啃咬的指甲短小变形,个别指甲有可能发生出血或感染。幼儿还有可能通过咬指甲造成细菌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而引起各种疾病。
4、任性
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难于克制自己。有些幼儿会因为某一件事情大人没有满足自己的愿望而取极端任性的态度和动作。有些孩子活动时喜欢以“捣乱”“打人”来引起教师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关爱。
5、进食问题
主要表现为偏食、挑食、厌食以及进食行为异常。不良的进食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幼儿对营养的吸收和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幼儿缺钙、贫血、免疫力低下而引发各种疾病。
6、注意力不集中
主要表现为在学习和开展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好动,难以安静下来做好一件比较简单的事。
扩展资料:
幼儿心理问题解决方法:
1、入园前做好家访工作
教师在新生入园前,可以适当地带上一两件幼儿喜欢的玩具去家访,并在家访时和幼儿投入地玩上一会儿,这会大大地增强家访的情感效应,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记住每个幼儿的姓名
幼儿每天来园时,教师都要大声而亲切地称呼他,这样可以大大地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3、关注有心理困境的幼儿
对那些正处于心理困境的幼儿,教师要给予特别的关注。
4、允许幼儿犯错误
由于经验、能力的限制,幼儿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幼儿心理发展必需的阶段,因此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我们以成人的标准去苛求幼儿,那么幼儿将被置于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中,这当然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他们创造力的发展。
5、无条件地接纳每一个幼儿
这是我们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
6、尊重每个幼儿的人格
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因此教师要与幼儿平等相待。
7、与幼儿“亲密接触”
教师每天都要与每个幼儿有肯定性的接触,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我们在与幼儿的交往中,要让鼓励、微笑成为一种习惯。
8、以欣赏的眼光看幼儿
教师要经常用肯定的语气、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幼儿身上的每一点微小的、值得赞赏的地方,让幼儿从我们的眼神中得到支持和鼓励。
9、鼓励幼儿每一个微小的进步
让每个幼儿都能看到自己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获得进步,进而增强自信心,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10、不要在幼儿面前发火
发火是我们教育无能的表现,同时又会对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不利。
11、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始终
心理健康教育的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都应贯穿在整个学期乃至整个学年,甚至整个幼儿园教育阶段的全过程,日积月累才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意识态度和行为习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