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

2.除法与分数的区别

3.分式教学反思

4.五年级分数混合运算,要不一样的

5.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计算能力的教学反思

6.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

7.中考反思作文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_四则运算教学反思优缺点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运算定律,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一个运算定律。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本36页例3.

教材与学情定位

本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之中的一个规律性知识,是在学生学习认知了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之后的知识内容,其承载了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的内容,学生计算起来容易出现问题或者错误,总是会把其中一个加数与因数相乘,却把另外一个加数忽略。

设计理念

1、乘法分配律在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笔算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中已经有所渗透。乘法分配律的学习是否可以由此引入,由此加强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的联络,运用知识的正迁移,解决学生对乘法分配律难理解,易用错的问题。

2、乘法分配律到底难在哪里?是学生体验不到成功,还是乘法分配律作为简便运算的一个方法而不能体现其简便性。如果是又当如何体现,其教学的临界点在哪里?

2、乘法分配律必须在学生了解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吗?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是否可以进行汇入?如果可行,是不是我们在一年的教学中把‘花开两朵单表一枝’做的太过了而忽略了另一只鲜花的存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引导学生概括、理解并且掌握乘法分配律,体会到乘法分配律作为一种简便运算的手段的可实行性和其存在的必然性。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从数字到图形到字母形式的转化提炼,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1.理解乘法分配律,体会其优越性。

2.乘法分配律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如何有效突破。

教学过程

1、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过两位数乘两位数,

出示:25×14=

算式表示什么意义?14个25是多少。你能计算这个题目吗?能完成在练习本上。

师把25×14写在黑板左侧,指生上展示台展示自己的书写过程,并分别说明100是怎么求的?250呢?教师把学生的想法记录在展示本上

过程:25

×14

100 25×4

25 25×10

350

问及全班,相同计算过程与结果的举手,师边走边问回到黑板刚才我们怎么计算的?100=25×4,再算250=25×10,然后把它们的积+起来,顺手板书注意前后顺序先写右侧25×4,在写25×10最后写‘+’号。注意看,前面明明是25×14,怎么在右侧却变成了25×10 和25×4?实际上是把14分成了10+4的和

师随生动:14分成10+4的和乘25

指25×14表示什么?14个25是多少

指10+4×25表示什么?14个25是多少?

指10×25+4×25表示什么?14个25是多少?

可以画等号吗?可以

那下面这几个算式表示什么?也可以这样写吗?

设计意图

本环节设计主要是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算理的研究,打通与乘法分配律的关系,初步建立知识的感知。

出示15×12= 23×16=

学生观察:发现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表示可以。

师指生描述算式的含义并由学生独立完成算式转换。

学生通过验证认识到:

15×12=10+2×25=10×15+2×15

23×16=10+6×23=10×23+6×23

16×25=10+6×25=10×25+6×25

现在还想等吗?

15×12=10+2×25=10×15+2×15

23×14=10+4×23=10×23+4×23

16×25=10+6×25=10×25+6×25

生:相等。

师:为什么?谁能说明白为什么仍旧相等?等号左边表示什么右边又表示什么?

生:等号左边表示10+4的和个23就是14个23是多少;右边10个23+4个23是多少。两边都是14个23是多少,所以相等。

师:读一遍等式,体会等式的意义。此处不去小结,让学生初步意会到,但是不适合言传

设计意图

本环节意在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存在,通过等号左右两边的关系和意义说明乘法分配律的存在的意义与其存在的实际价值。

师:同学们如果给你写出左边的算式,你能推汇出右边的算式吗?

生:可以。

2、出示三道练习题目,完成在练习本上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总结规律

20+3×37=

10+9×23=

32+25×74=

学生写出正确的右半边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和萤幕上全部内容,等号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你发现了什么?

生可能发现:左侧先算加法,再算乘法,右侧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左侧三个数,右侧四个数;

……

小结:两个数加起来的和乘第三个数,就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然后把乘积加起来。

设计意图

通过仿写,学生体会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作用。深刻认知‘分别’的含义。

师抓住第二条,对呀,怎么多了一个数还想等?引导学生发现,萤幕红色字型呈现以20+3×37=为例说明是左侧括号里面的数分别乘括号外的数,所以多了一个。你能说出一组符合这个规律的数吗?

生一:10+5×74=10×74+5×74

同意的举手,鼓励的掌声送给他

生二:10+7×52=10×52+7×52

生三:10+9×24=10×24+9×24

生四:30+2×52=52×30+52×2

设计意图

学生如果完全可以自己仿制,说明这个内容孩子们真的掌握了,明确了,可以使用了,意思能够说明白了,但是仅仅是不能语言描述而已。

师:能说完吗?不能,看来这个层次的大家都没问题了,我出一个你会做吗?下面内容分层出示,体现知识层次性。

16+△×51=

△+■×○=

引汇出字母形式:

a+b×c=

师:观察和班上和萤幕上的所有式子,你发现了什么?可以进一步引导有规律吗?,同桌交流---组内交流教师深入小组参与交流,全班交流。

本环节学生必须充分的讨论,争论,作为教师必须在学生的练习中找到问题,并及时全班范围内解决。

汇报时学生说的意思对就可以,多组汇报之后,逐步修正成比较完善的说法。教师出示规范的说法,学生自己说一遍,同桌互说一遍

小结:刚才我们从两位数乘法入手逐步发现: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把两个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得数不变。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字母形式:a+b×c=a×c +b×c

也可以写成a×b+c=a×b+a×c

设计意图

本环节实现从数字到图形到字母形式再到文字表达形式的转化,提高认知难度的同时开拓新的只是先河,为五年级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3、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4+6×27 ○ 4×27+6×27

14+86×39 ○14×39+86×39

100+1×37○100×37+1×37

3×62+5×62+2×62=

集体订正,说学生的做法,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计算,感悟、发现乘法分配律作为一种简便运算的手段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4判断:

136+27×5=36×5+27×5

213+79×12=13+79×12

334+61×43=34×61+43

42+4+3+1×5=2×5+4×5+3×5+1×5

手势表示,对的举对号,错误的举起十字。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学生判明乘法分配律易错题目的认知,避免今后的练习中出现类似的错误。

5、情景剧:生活中的握手问题:

两个学生到老师这里来看望老师,进门需要握手,通过握手分别对以上题目进行展示,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为什么不对,把知识做到最大程度的内化。

设计意图学生在今后的解决问题中难免碰到类似的错误,如何更加有效地突破其难点,设计一个小情景剧,学生一旦出现类似的错误,只要想起握手问题,将会很容易改正,有效的突破手段。

6、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乘法分配律,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样的算式才符合乘法分配律吗,乘法分配律你会应用了吗?

师:透露个小秘密,这是我们四年级下学期的内容,距离我们还很远,而我们却掌握了这个规律,最后一次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

人教版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在全校领导和数学教师的帮助和支援下,乘法分配律得到了比较好的呈现和展示,课堂中展示了如下几个亮点:

一、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过渡到乘法分配律是可行的。

自我感觉这样的设计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碰到乘法分配律问题完全可以退一步,来更加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譬如学生碰到101×37 99×26等等类似的题目计算起来将更加游刃有余,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错误的发生。

二、实现了从数字到图形到字母的自然过渡。

这样的设计与执行,教师的导引学生的观察,而后的给左写右,然后的仿写,说一说。整整操作过程以庞大的资料说明问题,很大程度上自然有序的实现了从数字到图形到字母形式的转化,这个阶段奠定了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基础的理解和其字母形式的最初也是最真实的认知,有利于学生知识连续性的发展和练习中的应用。

三、情景剧的适时引入,促使学生认知更上层楼

生活中的握手问题与乘法分配律有异曲同工之妙,为此,在判断部分加上情景剧,其主要目的是提前的预见性,在学生没有形成问题的时候,我们预感到这里会出现问题而提前预设,从而生成学生的纠错能力,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力。

四、评价给力,激发学生思维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一句肯定性的评价,一个赞赏的目光,一个给力的动作都会让我们的学生感到教师的鼓励,给自己的鼓舞。正是这样的兴奋才能促使孩子又不断地想法不断迸发出来,去发展,去实现教师所希翼的内容甚至还能出现更高的突破性发展,这正是良性评价的优点,也正是我在课堂上所使用的,这只需要我们教师适时的适度的给孩子们一个合理的良性的评价,而不是哗众取宠,为了评价而评价。

存在不足:

一、细节之处仍存有瑕疵。

个别之处感觉总是不尽人意,很大程度上感觉放不开,不敢放开,这样的感觉制约了课堂的发展,同时制约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也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这需要我们做好积淀的同时,给学生一个个升华的机会和时间以及空间,让他们真正的能够当家作主,用他们的语言进行阐述,进行思考。

二、落实上面书写部分尚显弱化。

为了避免学生出现不听课现象,我大力落实学生听课制度,让学生在课堂上最大程度的关注黑板,关注教师,关注其他同学的发言。这样确实提高了学生听得质量,课下反馈,学生听得不错,但是回头考虑,学生写的能力却被忽略,被弱化,长此以往对学生反而会造成另一个极端的不良现象,这更不是我想要的。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掌握好听与写的度,把握好时间分配,提高自己课堂组织能力,给学生一个全方位的发展机会和机遇,让他们在课堂上真正能够玩的开心,听得进去,说得出来,写的正确。保证学习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学习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

研修将全面结束,磨课已经接近尾声。而我们的教学却在新的平台上全面铺开,作为一线教师,需要我们以研修的精神为引领,以磨课的态度对待平时的每一节课,使我们的每节课尽量精品化,教师和学生能力增长化。让进步成为一种习惯,让成功一次次倍增叠加。

认知不当之处万望批评指正,不胜感激。谢谢!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

易、中、难三种题在试卷中所占的百分比,及其对应的分值;

.各部分知识在试卷中所占的大概比例,及对应分值;

各种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试卷中的考查方式,以及所对应的大概分值;

考试要求或考试说明中的内容在试卷中的具体体现; .命题趋势的变化,以及对下一步教学或备考的指导意义;

试题精析。

范文不可能给你写,毕竟没见到你的卷子,你的错误在哪,建议你从这些方面写:

首先对于这个分数你如何看待,认为是否符合你的正常水平,是否满意。

其次,你错误的题型主要是什么,比如是选择题,是材料题,还是填空题,等,以及每个题型所丢掉的分数

再次,分析你所丢分的题目涉及到了哪些知识点。并表示在以后要如何巩固这些,以及你在这些知识点方面有哪些问题请老师帮忙解答

第四,分析你丢分的原因。如做题不细心,基础知识不牢固,材料或者题目读不懂,平时态度不认真,包括你所说的上课没认真听课等各种原因

第五,针对你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以前不认真,以后要认真等等

最后总结,在这次考试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对于以后的学习来说,要尽量避免这些问题。以后会尽力改掉不足,积极进取,还望老师对自己充满信心,帮助我进步!下次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除法与分数的区别

篇一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

 新的学期、新的起点、新的目标、新的希望、新的。为了更好的落实我们五年级数学教研组的工作,为了让我们更快的发展,为了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为了让我们的数学教研质量不断提高,特制定如下教研组: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学校和教导处的工作为指导,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确立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围绕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和科研课题,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任务

 1.制定教研组活动,使整个教研活动制度化、系统化。使每次教研活动有记录有总结。

 2.尽量在教研活动中为每位老师创造机会,提高老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3.学习相关理论、撰写教学案例及教学论文,提高教研能力。

 4.倡导参与各种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反思,促进专业成长。

 5.积极有序开展数学教研课活动,组织全体组员进行讨论、听课、评课、反思。通过活动的开展,促使每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得到更新与提高。

 6.加强全体学生囗算、计算、速算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7.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以提升自己。

 三、主要措施

 1.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1)继续深入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用新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组织本组成员深钻教材,认真备课,探寻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教学时间,尽力上好每节课,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2)组织年级组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

 (3)按时按量写好教学反思,并适时组织教学经验的交流。

 (4)认真落实教导处提出的“青蓝结对”工程,达到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5)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认真完成各自的听课任务,每学期听课的次数教师不少于16节。

 2.正常有序开展教研活动:

 (1)保证集中学习的时间。要求组员按时到达学习地点,每一次记录考勤及活动情况。

 (2)要求教研组成员多学习理论知识,多进行探讨实践,多做实验总结。

 (3)从认真反思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点滴做起,逐步养成思考的习惯,及时写在自己的教案上。

 四、教研组教研活动安排

 八月份:

 1.制定教学、教学进度表,撰写教学教研。

 2.学习新课标,新教材研讨。

 九月份:

 1.集体备课研讨。

 2.互听互评课活动。

 3.共同研究学生每节课前两分钟的速算问题。

 4.教研课题结题。

 十月份:

 1.集体备课研讨。

 2.“xx杯”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3.学生计算能力抽查。

 十一月份:

 1.集体备课研讨。

 2.期中检测。

 3.教学质量分析、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法。

 4.数学组专题研讨活动。

 十二月份:

 1.集体备课研讨。

 2.观看优秀教师课堂实录。

 3.基础知识竞赛。

 4.讨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差生的辅导工作。

 元月份:

 1.共同制定复习。

 2.研讨如何上好复习课。

 3.教学总结。

篇二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改理念为指针,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同时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这个班是我今年新接手的一个班,共有学生50人,本班学生自觉性较差,男生马虎粗心,女生学习掌握知识较僵化,尤其是计算基础较差,熟练程度不够,成绩很不理想,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处于末位,加之本学期又转走多位学优生,使本班数学总体水平更低。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优生与差生的具体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另外更要注意面向全体,让学生学得扎实,既要掌握基础知识,也要学会学习方法,更要养成各种优良的习惯。特别要注意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

 好的一点是,经过四年实验教材的使用,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方法。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三、本期教学目标和总要求:

 1、让学生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和因数,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知道质数、合数。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合情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认识组合图形、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能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并能用不同方法计算面积。

 3、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真分数、分数与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知道公倍数和公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学生能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

 4、让学生知道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形式,并能根据所给定的条件,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程度;能按指定可能性大小的条件,设计相关的方案。

 四、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从四个方面编排:

 1、数与代数:包括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第三单元分数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

 2、空间与图形:包括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

 3、统计与概率:包括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

 4、综合应用的内容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内容分散编排。

 五、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措施: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3、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和强化练习。

篇三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倍数与因数,图形的面积,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可能性的大小,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的认识及相应面积的计算。以及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公式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认识倍数和因数,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在100以内的全部倍数,能找出100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知道质数和合数,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

 2.经历2,5,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过程,知道2,5,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3的倍数。了解奇数和偶数,能判断一个非零自然数是奇数或偶数。

 3.通过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知道比较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化。

 4.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并能画出图形的高。

 5.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

 7.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公因数,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8.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9.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

 10.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11.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能估计一些简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12.通过学习,学生知道能用分数表示简单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按指定的可能性大小的条件,设计相关的方案。

 13.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面积。

 四、学情分析

 五年四班共有学生58人,其中男生36人,女生22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个别学生能力较差,计算和应用题都存在困难。还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从上学期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比较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继续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工作,以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五、教学措施

 1.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端正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

 3.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活动,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给他们更多的关心与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6.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7.对待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将延缓评价、认真倾听、及时鼓励等作为教学的基本行为。应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断渗透和引导,才能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表达自己想法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8.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分式教学反思

你知道比,分数,还有除法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吗?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区别

 比、分数、除法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子;后项相当于除法的除数、分数的分母;比号相当于除法的除号、分数的分数线;比值相当于除法的商、分数的分数值。

 区别:比指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表示一个实际的数也表示分率。

 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是小学六年级所学的内容,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它是解决以求问题的关键所在,在题中一定要理解它的已知条件是一个具体的数还是一个比或分率,将比转化为分率,或将分率转化为比这一点是解题的难点,所以一定要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

除法

 除法概念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若ab=c(b?0),用积数c和因数b来求另一个因数a的运算就是除法,写作c?b,读作c除以b(或b除c)。其中,c叫做被除数,b叫做除数,运算的结果a叫做商。

 如在10?5中,被除数为10,除数为5,商为2。在代数式的书写中,也可以将a?b简单写作分数形式a/b。大部分的非英语语言中,c/b还可写成c : b。英语中冒号的用法请参照比例。

 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商不变性质: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非零自然数,商既不变。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分数 (数学术语)

 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一个与所有的比例。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当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当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当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分数除法基本介绍

 什么是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当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当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当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

分数除法运算法则

 分数除法法则:分数甲除以分数乙就是分数甲乘以分数乙的倒数。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分子乘除数分母,被除数分母乘除数分子。

 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乙数的几分之几是甲数,求乙数,就用甲数除以几分之几。

分数除法的意义

 什么是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当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当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当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分数除法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只要是分数除法应用题,就先找单位1.单位1找到了,方法也就出来了.分数除法应用题:乙数的几分之几是甲数,求乙数,就用甲数除以乙数.不知道"单位1"有就用除法。

猜你喜欢

1.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2. 数学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3. 什么是分数 分数的意义

4. 分数乘除法手抄报

5. 数学分数手抄报内容

6.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教案

7. 分数除法知识点归纳

8. 数学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

9. 分数乘除法手抄报设计

五年级分数混合运算,要不一样的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分式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式教学反思 篇1

 一是分式的运算错的较多。

 分式加减法主要是当分子是多项式时,如果不把分子这个整体用括号括上,容易出现符号和结果的错误。所以我们在教学分式加减法时,应教育学生分子部分不能省略括号。其次,分式概念运算应按照先乘方、再乘除,最后进行加减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有括号先做括号里面的。

 二是分式方程也是错误重灾区。

 (一)是增根定义模糊,对此,我对增根的概念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

 ⑴增根是分式方程的去分母后化成的整式方程的根,但不是原方程的根;

 ⑵增根能使最简公分母等于0;

 (二)是解分式方程的步骤不规范,大多数同学缺少“检验”这一重要步骤,不能从解整式方程的模式中跳出来;

 (三)是列分式方程错误百出。

 针对上述问题,我从基础知识和题型入手,用类比的方法讲解,与列整式方程一样,先分析题意,准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问题的相等关系,恰当地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不同之处是,所列方程是分式方程,最后进行检验,既要检验是否为所列分式方程的解,又要检验是否符合题意。

 《分式》一章在教学上应多用类比的方法,与分数进行类比教学,使学生明确分式与分数、分式与整式等方面的区别与联系,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一定能取到事半功倍之效。

分式教学反思 篇2

 “分式运算”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感觉不差,做作业或测试时却错处百出,尤其在分式的混合运算更是出错多、空白多、究其根源,均属于运算能力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特别关注这一深层根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相应对策。

 要较好解决学生分式运算出错多、能力差的问题,最见功夫的当属学生练习的“强度、深度和针对性”设计上。因为,分式运算能力形成的基本途径仍是练习,练得少或者缺乏针对性的练习是学生分式运算能力差的最大原因,应在教学中做到精讲多练,不可以评代练;其次,要坚持过度练习的原则,确保一定的练习量,不只停留在“会做”的层次上,要力求通过练习,使大部分学生达到“熟练而准确”的水平;第三,学生在分式运算中出错的原因各有不同,因此,练习又必须有显著的针对性,要从学生过去的练习中,分析他们出错的原因,进行个别辅导。总之,要解决初中 中分式运算出错多的问题,就应该:“练习——纠正——再练”。

分式教学反思 篇3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方程,特别是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式方程(未知数在分母中),并探讨分式方程的解法。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1. 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符合新课程理念及“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教学模式要求。本节课在设计教学内容及环节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已有知识经验。用了“复习旧知——创设情境——自主学习——交流反馈——归纳提升——应用练习”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首先,设计了一个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使学生在解决旧知的基础上,回顾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及去分母的方法。接着给出两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列出方程使学生初步感受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分式方程的定义。初步认识了分式方程后,鼓励学生自主研究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在展示反馈的过程中互相交流不同的做法,并体会化归思想在解方程中的作用。通过检验发现有的分式方程会产生使原分式方程无意义的“根”,从而引发思考:这是为什么?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解释原因并归纳得到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及一般步骤。接下来进行应用练习。整节课的设计环节紧凑,衔接自然,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并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

 2. 课堂教学中能够以学生为主体设计问题,该放手时就放手,充分尊重学生,无论是分式定义还是解分式方程的思想方法,甚至是本节课的难点问题——分式方程产生曾根的原因,都是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者是小组交流合作完成,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是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3. 课堂教学中能够关注学困生,为学困生的学习搭建平台。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时,教师能够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主动关注学困生,指导他们解决疑难问题或提醒同组成员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在应用新知解决问题环节,还请每组的5号同学上黑板展示,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允许同组其他成员上前帮忙,这就为学困生创设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也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4. 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及课堂教学评价的时效性。本节课前,教师就把评价标准写在黑板上,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按照标准对他人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地点评和评价。这不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引领学生从不同层面对他人的学习进行评价,同时也训练学生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检查、学会评价甚至学会取长补短。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成功的课也有瑕疵,本节课

 也不例外。由于本节课在学生交流讨论、展示反馈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在时间上很难把握,致使应用练习的时间有些仓促,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所有习题。另外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虽然比较高,但还有提升的空间。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证明我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特别是对“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今后我将继续努力,积极探索并深入研究更科学有效地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数学课堂精彩不断。

分式教学反思 篇4

 分式初中数学中重要的一章,在中考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分式的有关知识(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式的运算、分式方程和能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应用题等),并且获得了学习代数知识的常用方法,感受到代数学习的实际应用价值。

 一、本章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尝试等活动学习分式的运算法则,发展他们的合情推理能力,所以复习时重点应放在对法则的探索过程上。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在观察、类比、猜想、尝试当一系列思想活动中发现法则、理解法则、应用法则,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的代数表达能力、运算能力和有理的思考问题能力。可是我在知识的传授上并没有注重探索、类比法则,而重在对分式四则运算法则的运用和分式方程的运用上,没有抓住教学的关键环节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今后要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

 二、复习中的重建

 分式的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和混合运算)是代数恒等变形的基础之一,但是不能盲目的加大运算量与题目的难度,重点应放在对运算过程推理的理解上,把分式的基本性质做到灵活运用。

 再则,对课本上关于分式的具体问题一定要重视,并关注学生在这些具体活动中的投入程度,看他们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其次看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思维发展水平—-—能否独立思考?能否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否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而发现新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式教学反思 篇5

 昨天去实验小学听课,课题是《分式的乘除》的第一课时,刚开始秦老师利用类比的数学思想,通过复习分数的乘除的运算法则推出分式的乘除法则。紧接着秦老师要求组长批改组员的预习作业,随后由小组组长汇报检查的情况,并把计算题出现那些错误一一类举出来。我看看手表已经过了15分钟,随后秦老师以学生错题为例题,讲解了两题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的乘除运算。当时我在疑惑,一节课最重要的是前20分钟,为什么还没有讲解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乘除的计算题呢?我觉得计算是学生的弱项,应该教师先做好解题的示范,然后学习加强练习,只有学生自己动手计算才会发现不足。课进行到25分钟左右,秦老师开始讲解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乘除。秦老师不是自己单独讲解,而是和学生互动,一步一步的写出解题过程,并要求学生说出依据。最后秦老师请了四位学生在黑板上做练习,可能时间上没有分配好,留有余尾。

 随后我们进行了评课,听了秦老师的课题简述,我才发现课堂上自己的评课方向是错误的,秦老师的课题就是研究学生预习出会出现的错误以及探讨预习中错题的类型,最后我觉得秦老师的课还是很优秀的,值得我们学习。

分式教学反思 篇6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作为分式方程的第一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分式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既是对前一节内容的深化,又为以后的教学——“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而在教材中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与作用。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分式方程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之一,探索分式方程概念,明确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和联系。

 二、教学知识点: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从这样的几个方面入手:

 1、在实际问题中充分理解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并依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的区别:分清楚分式方程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⑴方程式里必须有分式,⑵分母中含有未知数。这两个条件是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分式方程的充要条件。

 3、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的联系:分式方程通过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就可以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教学时应充分体现这种化归思想的教学。

 三、总体反思

 首先是学生如何顺利的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书本给出两个例子较难,按照书本的引入,一开始课堂就可能处以一种安静的思维,处于很难打开的状态,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所以才在学案中搭降低难度,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才会愿意继续探索与学习;实际问题的难度设置上是层层深入,问题也是分层次性,能够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体会与感受。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提高教师自身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和预设问题能力,课前充分备好学生。例如:以前学过整式方程,我们以前只是说一次方程之类的,没有系统的归类它是整式方程。如果不事先详细解释清楚整式方程这个词时,合作探究二进行的就不会很顺利。

 最后,我们应让恰到好处的鼓励语和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增强自信,在愉悦中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我们应在教改的道路上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

分式教学反思 篇7

 本节是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后的内容,是分式的基本运算内容之一,分式的加减教学反思。其中,分式加减运算是本节课的重点,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是本节课的难点,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是本节课的难点。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可以转化到同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中,因此,掌握好同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是关键,本人从以下几方面作反思:

  (1)成功之处

 本课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实际生活中会碰到分式的加减运算,这就有必要掌握分式加减运算的方法,从而引出本节内容。

 由于分数与分式有着很多类似的性质,因而从直观的分数加减法运算开始。先探究同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的法则,通过类比的思想方法,由数的运算引出式的运算规律,体现数学知识由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内在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探讨,注重学生的参与,学生很快融入了课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反思《分式的加减教学反思》。而后,同样利用类比方法,安排了异分母分式加减运算的学习,这样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有助于知识的层层落实与掌握,而且通过通分将异分母的分式加减转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上,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体现了数学中转化的思想方法,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们积极参与,从课堂学生做习题的情况来看,知识掌握比较好,知识已落实到位。

  (2)不足之处

 本课出现了有头无尾的情况,前后呼应还没做到位,没有解决引例中“”如何计算这个问题,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最大的遗憾。课堂教学真的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正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憾,才使我们更有动力的在探索地道路上大步前行。

 一节数学课,经过反思,会发现许多值得推敲的地方,会发觉好多细节的地方需要精心设计,在反思中,能提升自己的认识,为以后的教学积累宝贵的经验,让自己更贴近学生。

分式教学反思 篇8

 分式一章的第一课时教学,利用引例列出的代数式进行归纳比较,得出分式的概念,抓住分式概念最本质的特征“分母含有字母”,从而研究:分式有意义无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式的值为正数负数整数等条件,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在解决分式的值为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的题型时,有考虑字母的值的取舍的题目,用学生在黑板上的说理方法比我原来的方法更有效,学生的方法是:由分子x2-4=0求得x=2及x=-2,再分别将求得的字母的值代入分母进行计算,使分母为零的情况舍去,使分母不为零的保留,进行这样的取舍检验,对于分母不是一次多项式的情况就能顺利地区分出来,学生使用的这个方法好。

 在转化求解时,发现学生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题还是比较生疏的,为了使学生全面提高学习效果,在遇有类似情况时还是复习一下更有效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不是课堂的花架子。

 对于-a2-1一定为负数,也同样要师生协作,生生协作讨论研究,确保全体学生理解和灵活应用。

 对于题目:整数x取何值时,分式4/x-1的值为整数,学生的理解和解题也是一个难点。

 由于学生没有课本,我们的课堂学案应设计的更具实用性,课堂知识内容的表达要更加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分式教学反思 篇9

 本节课我主要取“361”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习的基础上进上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这种学习模式符合课改要求,但是经过教学发现,以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在解分式方程时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但本节课,通过学生的课前的预习,节约的课堂上的时间。

 教学上应多用类比的方法,与分数进行类比教学,使学生明确分式与分数、分式与整式等方面的区别与联系,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一定能取到事半功倍之效。而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也是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为基础,只是需把分式方程化成整式方程,所以教学时应注意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注重渗透转化的思想,同时要适当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也是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为基础,只是需把分式方程化成整式方程,所以教学时应注意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注重渗透转化的思想,同时要适当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至于解分式方程时产生增根的原因只让学生了解就可以了,重要的是应让学生掌握验根的方法。

 要使学生掌握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分式方程转化整式方程,具体的方法是“去分母”,即方程两边统称最简公分母。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不少的不足。

 1、回顾引入部分题目有点多,应该选择简单有代表性的一两个题目,循序渐进,符合人类认知规律。

 2、教学重点强调力度不够。对学生理解消化能力过于相信,而分式方程的难点就是第一步,即将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在这里,需要特别强化这个过程,应该对其进行专项训练或重点分析。例如,就学生的不同做法进行分析,让他们明白课本的这种方法最简单最方便。

 3、时间掌握不太好。学生预习还不够充分,导致突发过多,以致总结过于匆忙。

分式教学反思 篇10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中的发现

 (1)分式的运算错的较多。分式加减法主要是当分子是多次式时,如果不把分子这个整体用括号括上,容易出现符号和结果的错误。所以我们在教学分式加减法时,应教育学生分子部分不能省略括号。其次,分式概念运算应按照先乘方、再乘除,最后进行加减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有括号先做括号里面的。

 (2)分式方程也是错误重灾区。一是增根定义模糊,对此,我对增根的概念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

 1.增根是分式方程的去分母后化成的整式方程的根,但不是原方程的根;

 2.增根能使最简公分母等于0;二是解分式方程的步骤不规范,大多数同学缺少“检验”这一重要步骤,不能从解整式方程的模式中跳出来;

 (3)列分式方程错误百出。

 针对上述问题,我在课堂复习中从基础知识和题型入手,用类比的方法讲解,特别强调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整式方程一样,先分析题意,准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问题的相等关系,恰当地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不同之处是,所列方程是分式方程,最后进行检验,既要检验是否为所列分式方程的解,又要检验是否符合题意。

  二、教学后的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及课后几位专家的点评,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基本达到,不足之处本节课的容量较大,如果能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更好;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分式教学反思 篇11

 解分式方程的思想是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验根是解分式方程必不可少的步骤。分式方程又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之一。

 教学设计中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分式》一章在教学上应多用类比的方法,与分数进行类比教学,使学生明确分式与分数、分式与整式等方面的区别与联系,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一定能取到事半功倍之效。而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也是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为基础,只是需把分式方程化成整式方程,所以教学时应注意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注重渗透转化的思想,同时要适当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和产生增根的原因。

 2.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增根。

 重点、难点

 1.重点: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增根。

 2.难点: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增根。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也是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为基础,只是需把分式方程化成整式方程,所以教学时应注意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注重渗透转化的思想,同时要适当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至于解分式方程时产生增根的原因只让学生了解就可以了,重要的是应让学生掌握验根的方法。

 要使学生掌握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分式方程转化整式方程,具体的方法是“去分母”,即方程两边统称最简公分母。

分式教学反思 篇12

 1、在复习中引入新的教学重点,回顾以往所学习的方程知识,用让学生自己说出几个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为本节课开了一个好头。

 2、利用学生的一个求不出解的一元一次方程(x-1)/3+1=(2x-3)/6,借机让学生明确可化为ax=b(a不等于0)的方程才是一元一次方程。自然巧妙的让学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有趣而一步一步的听下去。

 3、通过设问,活动,让学生亲自感知,体验,在感知和体验中进行质疑、思考与探究,通过质疑、思考与探索发现新知,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在喜悦的气氛下自主的学习。

 通过本节课,也使我领悟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变枯燥为有趣同,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的重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学习中来,才能主动地去学习。当然,这需要老师多下功夫,多联系实际,多设计情景,让学生觉得不是在上课,而是在演电视剧,而他就是其中的主人公。

 2、变复杂为简单。

 越简单学生就越想学,越会做学生就越想做,简单之中蕴含着大道理,简单的做多了,熟练了,才可能去做复杂的。当然这需要形式多样,而不能单一。

 3、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不要急于给出答案,就是学生说错了,也不要把学生硬拉过来,而应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分式教学反思 篇13

 通过复习同分母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类比学习分式的加减运算以分式的通分(分母为异分母的情况)作为预备知识检测,再到学生自主学习所完成的基础练习题及熟练法则,通过让学生板演计算过程后出现的问题(分子的加减,去括号问题及分式的最简化等)给予讲解及问题的讨论。最后是课堂练习巩固和小结作业布置。

 在授课结束后发现学生对于同分母的分式的加减运算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对于异分母的分式加减就掌握得不是很理想,很多学生对于分式的通分还很不熟练,也有学生对于计算结果应该为最简分式理解不够总是无法化到最简的形式。

 分式的加减法上完后列举了一道加减混合运算题,在讲解时结合加减混合运算法则进行复习,分式的加减混合运算不同的是分母或者分子当中如果有出现可以因式分解的应该先进行因式分解,异分母的分式应先进行通分化为同分母再进行计算,除法应转化为乘法。并且计算的最终结果应该为最简分式的形式,在计算时应先观察分式的特点从而分析是不是可以结合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计算从而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

分式教学反思 篇14

  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本节教材中的引例分式方程较复杂,学生直接探索它的解法有些困难。我是从简单的整式方程引出分式方程后,再引导学生探究它的解法。这样很轻松地找到新知识的切入点:用等式性质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再求解。因此,学生学的效果也较好。

  二、相信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去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分式方程检验的必要性。

 三、注意改进的地方

 讲例题时,先讲一个产生增根的较好,这样便于说明分式方程有时无解的原因,也便于讲清分式方程检验的必要性,也是解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最大的区别所在,从而再强调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不能省略不写这一步。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计算能力的教学反思

分数混合运算(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来解决的问题。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了本套教材的特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进行运算的必要性,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教材先安排了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接着又安排了综合算式。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将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是在五年级上册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本册第一单元学了分数乘法与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奠基作用。

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发展语言表达能力,进行环保节水教育。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1、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25×8÷50 (32-5)÷9 4+16÷ 5

这三道题帮我们回忆了什么知识?(生回答后小黑板:出示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计算: ×      ÷

说出你是怎么计算的?(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

3、说一说下列各分数的具体含义,找单位“1”画线段图,说数量关系,再列式:

⑴小明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

⑵我班戴眼镜的同学占 。(师:要爱护我们的眼睛)

⑶我国大约有 的城市供水不足。(师:节约水要从我们自己做起)

4、引入: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有关分数乘除法的知识。这节课将继续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板书:分数混合运算)

二、 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

出示数学书上第56页图。

师:这是我们班上这学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况,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①气象小组有12 人②摄影小组是气象小组的 ③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 。

师: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2、解决问题。

(1)根据问题分析数学信息

师:我们要求是什么?

生:求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师:题里直接告诉我们航模小组有多少人?(没有)

师:那航模小组的人数与谁有直接的关系,把它读出来。

生: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 。

师:也就是说要求航模小组的人数,还必须知道到什么?(摄影小组的人数)

师:那摄影小组有多少人呢?(不知道)

师: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之前还必须想办法找摄影小组的人数?

师:摄影小组的人数除了和航模小组的人数有直接的关系,还和谁有直接的关系?请您把它读出来。

生: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 。

(2)引导提问

师: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 ,谁的 ?把谁看着单位“1”?(气象小组的人数),把它平均分成3份,取了这样的1份,就是 ,表示摄影小组人数的分率。

(师生边说,老师边板书,画出对应的线段图)

师:在这线段图中,您还知道什么信息?(气象小组有12 人)

(师板书出来12人)

师:根据线段图,你可以求出摄影小组的人数了吗?

生:12× =4(人)

师:有了摄影小组的人数4人(板书4人),而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到航模小组的人数。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 ,谁的 ?把谁看着单位“1”?(摄影小组的人数)

师:哦,再次把摄影小组的人数看着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取了这样的3份,就是 ,表示航模小组人数的分率。

(师生边说,老师边板书,画出对应的线段图)

师:您会求航模小组的人数的人数了吗?

生:4× =3(人)

(3)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的探讨。

师:用手势给大家比比线段图的意思(先把气象小组的人数看着单位“1”,它的 是摄影小组的人数,再把摄影小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它的 就是航模小组的人数)

师:请你把刚才的两个算式列成综合算式:

生: 12× ×

=4×

=3(人)

师:我们先算12× 求到摄影小组的人数4人,再算12× 的积去乘 ,求出航模小组的人数。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分数连乘也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师:(问)

板书:

3、练习:

师:如果把题中“我们气象小组有12 人”改为“我们航模组有3人”,求气象组有多少人?您会做吗?请您在草稿本上画画线段图,分析出数量关系,先分步解答,再列出综合算式。

生板演

3÷ ÷

=3× ÷

=4×3

=12(人)

师:我们先算3÷ 求到摄影小组的人数4人,再用4÷ ,求出气象小组的人数。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分数连乘也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小结:观察综合算式,我们发现分数连乘和分数连除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连乘和连除运算顺序(一样),都是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其实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先乘除后加减;在同级运算中,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当然如果有简便算法的除外。(接着结合例题,说明分数连乘时,可以同时进行约分。注意书写格式。)

4、看书:并齐读结论

三、巩固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反馈,及时纠正)

1、完成书56页的试一试以及数学书57页练一练的第一题。请8名学生上台板演后集体订正。(强调:运算顺序特别是有括号的)

2、完成书57页的数学应用2——4题。如果时间充足则再完成数学故事的探究。(写出数量关系或画图后再解答)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生反馈。师生小结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

作业布置

自编四道分数混合运算的试题并解答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两步计算的分数综合计算的应用题的结构类型;体会分数综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难点是对分数应用题的分析理解。为了使学生对分数应用题类型结构的认识和理解,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我遵循运算概念的自主建构规律,根据运算概念课的教学流程:问题情境——需要计算——思维加工与认知重组——提供反馈与矫正——提供技能运用。

1、充分利用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在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新课前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反思,从而使学生正确地选择了计算方法,按照一定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列出分步、综合算式也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受运算顺序的自然生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成功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生成。

2、关注学情 ,创造性使用教材.

本节课的设计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准确地掌握了计算课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了落实双基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解答所提出的问题时,自觉地利用了(一步计算)的解答方法,通过画示意图、写等量关系、找到了解题步骤与关键,通过由先分步,再列出综合算式这一过程,学生很自然地将“整数的运算顺序”迁移到“分数的运算顺序”,这足以说明学生有自己丰富的数学现实,并能用之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3、重视数学的体验,发展提升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应用,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如在“通过画示意图,列分步、综合算式,着重说明综合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运算顺序”这个环节上和通过让学生分组解答不同的提问,回答这道题要先求什么等思维活动,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在学完本节课后,让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使学生又体验到丰富的数学内容,而且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达到了和谐统一。

4、注重素质的提升,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本节课教学中,作为从教多年的数学教师自身教学方面也存在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是应该大胆使用新教材,在深钻细研的基础上摒弃那些不适宜的经验性、教条化、程式化的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材意图围绕教学难点重点找到生长点。二是教学语言方面也要注意除幽默外,更应该注重数学语言科学性、严谨性、精练而富有启发性。三是对于先进的教学设备使用还要更熟练,将它的功能了解的更透彻以便于更好的服务与教学,提高课堂教学高效率与实效性,特别是要将自己对教学新理念的理解体现在教学实践中,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特色。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

一、存在的现象

在一节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的复习课上,我共让8位学生上台板演,但结果让人大跌眼镜:8位学生式子全部正确,但有7位学生的计算结果错了,而且这7位学生根本不是学困生,有些甚至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事后我与办公室的同事聊起了这件事,大家都有同感:现在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确差多了。在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新教材研讨会时,与会的许多教师都谈到类似的问题。由此看来,学生的计算能力薄弱,不仅仅是我所遇到的困难,或许是整个数学教学中的普遍现象。

二、思考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将“合理、准确、迅速的运算能力”作为四大基本能力之一鲜明地提出来。由此不难看出运算能力在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务,更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准确找出学生计算能力弱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确保教学质量。

中考反思作文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 篇1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教学二(3)班和二(6)班的教学工作。两个班的同学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养成了良好的课堂听课习惯,都有较高的数学学习兴趣,这对于数学学习很有帮助。三班的书写是特色,计算速度较慢,本学期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六班的数学学习习惯较好,但是有个别学困生,本学期应关注培优补差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知道“l时=60分”,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二)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表

 一、长度单位(第一至第二周)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三至第五周))

 三、角的初步认识(第六周)

 四、表内乘法(第七至第十周)

 五、观察物体(第十一周)

 六、表内乘法(二)(第十二至十三周)

 六、量一量、比一比(第十四周)

 六、认识时间(第十六至第十七周)

 七、数学广角(第十八周)

 八、总复习(第十九周至二十周)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 篇2

 一、教材分析 。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二、表内乘法(一);三、角的初步认识;四、表内乘法(二);五、除法的初步认识;六、方向与位置;七、表内除法;八、统计与可能性;九、混合运算;十、总复习。

 教学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二、总体目标。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学有价值的数学;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具体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除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经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间与图形。

 1.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在从事我们身上的小秘密我喜欢的地方等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之间的联系;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做好示范者。老师在板书或批改作业的时候,尽量做到书写认真、工整,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样,学生在你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就会不知不觉地学你的样儿,把字写好、写端正。

 9.加强常规教学的管理,实现常规教学规范化。

 五、教学进度。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二、表内乘法(一) 5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 5课时

 四、表内乘法(二) 11课时

 五、除法的初步认识 9课时

 六、方向与位置 4课时

 七、表内除法 10课时

 八、统计与可能性 3课时

 九、混合运算 4课时

 十、总 复 习 5课时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 篇3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40人,每位学生都很天真活泼,他们在学习上是充满无限乐趣的,在学习的探究上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基于他们无限的求知欲望,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好数学。

 对数学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因此在教学时注重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密切接触,培养其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课堂教学常规还有待于尽早进行规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一、表内乘法

 (一);二、角的初步认识;三、表内乘法

 (二);四、测量长度;五、表内除法;六、总复习。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会能测量长度。

 4、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6、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四、教学措施

 (一)、必须按时备课,熟悉课本,吃透教材,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教师请教;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楚,能脱口而出。

 (二)、要求孩子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

 (三)、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习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正错误。

 (四)、做到多鼓励少批评,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 篇4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组成员将本着“努力工作,愉快工作,享受工作”的工作态度,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和学校办学理念,以教导处工作为指导,以高效减负、培养素质、提高质量为重点,用心开展教育教学的学习和研究,在教研和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及业务潜力。为学生带给广阔的数学学习空间,从而让学生构成一种用心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快乐。让每一位学生在新学期有更高的发展与提高。

 二、教研组状况分析:

 本组由5名数学教师组成,是个以老中青教师为主的强有力的教学实体,有三名教师都担任过一至六年级的大循环教学,对教材都有整体的把握。曲俊莲老师经验丰富、任劳任怨,经常为组内教学带给及时的帮忙;王少华老师不仅仅教学精湛,更有着娴熟的电脑课件制作技能,在课件制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她虽然是年轻教师,却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和学生打成一片。

 三、工作目标:

 1、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领会实质与精神,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观,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进一步熟悉教材的特点和体系。做好教学。

 2、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向35分钟要质量。在教学中“精备、精选、精构、精讲、精练”一节课,真正做到提高教学质量功在课上。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3、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加强群众备课,把随机和固定的教研时间结合起来,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教研组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使教研组构成一个教学研究的氛围,努力探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二年级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聪明才智,凝聚群众智慧,不断提升实施新课程的水平,提高自身驾御课堂的潜力,为每一位老师搭建平台。和新课程一齐成长。

 4、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搞笑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的兴趣,利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口算潜力、计算潜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增强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识,能主动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从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四、单元集备和单元过关安排:

 单元集备安排:

 三月份:群众备课1-3单元。

 四月份:群众备课4-6单元。

 五月份:群众备课7―9单元。

 六月份:制定复习

 单元过关安排:

 每两周进行数学单项技能测试,每一单元结束后,进行单元检测,以查缺补。实施措施:

 1、加强教师学习,进一步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学期仍然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学习新课程教学法。

 2、课堂始终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焕发活力的地方。所以,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创设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中领会知识,感悟知识,经历过程,并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发展其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潜力,探索意识与创新意识。

 加强课堂教学后的反思,数学后记的撰写。教学后记的撰写能够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原因分析、改善对策等。

 3、完善评价体系,构建新的评价机制。

 评价策略:注重过程,促进发展,强调多元。

 4、加强教研组建设,切实提高教研效率。

 用心参加学校教研工作,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提高,全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争取写出一篇较高质量的数学教学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中考反思作文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考反思作文 篇1

 今天下午,我们班老师公布了期中考试的数学成绩。我考了94分,看完卷子后,我即伤心又气恼,我有只有2道填空和1道选择题错了!我只要在对1道题,我就是全班第一了。我错的都是一些我会的,动手操作都能完成,只是我再考场上嫌动手操作太麻烦了。我再勤快点,我一定能考100分。

 考完式时,老师给我们讲这张卷子。听老师讲解,这张卷子其实很简单。好多题和总复习上的题类型都一样,我以后一定不再犯这道题的错误。

 今后,我一定要吸取这次考试的教训,争取在期末考试的时候,考一个好成绩。把落下的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统统都学会。把不坚固的知识学会变得坚固起来。

中考反思作文 篇2

 因为曾经跌倒,我们才能学会再站起来,再向前行走。青春就是一段跌跌撞撞的旅行,你会不断地跌倒,也要不断地爬起,跌跌撞撞书写青春的色彩。

 半个学期已然过去,适时停下,回过头来望望,期中考的身影给了我善意的提醒。那过来的痕迹是否坚实,会被风拂灭吗?你丢失了什么?你后悔吗?

 那些鲜红的分数,若有所思:这世上哪有什么突然,所有的突然都伴随着漫长的伏笔,是眼前无数个瞬间努力的结果,也是眼前不能狠下心来苦学的结果,即使努力,结果却不尽人意,那就是努力的还不够,没有发挥每一毫秒的价值,又有谁能真正的做到了问心无愧呢?

 你若看着钟表思虑抱怨,便常感力不从心。就好比用一小把文具尺去丈量喜马拉雅山,用一柄水果的雕刻南极。秒针重复运行,错觉主宰着我,仿佛时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便认为松懈一点也没有关系,殊不知代价是之前的努力化为乌有,心中必然失落。

 青春的旅行一路都是跌跌撞撞,每一次的跌倒都是为了更好的向前奔跑,每个人也都有迷茫的时光,人生难免有挫折的时候,浪费大把的时间心急如焚,也只能浑浑噩噩的混日子,转头也不晓得自己做了些什么,走了多少路,难免畏惧。这么一段虚掷的时光,与其驻足,不如坚持走下去,一步一步都要为抵达这里而付出,改变只是拐角处,而走出这段空谈的时光,以至于自己精疲力竭,反倒忘了曾经的忧伤。

 这次考试的失利,努力了,还不够,成功者往往对自己更狠,或者说你能不能对自己狠到一定程度就无法成功。成功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日复一日对自己下狠心的习惯。

 像我们这样没有天赋聪颖,再不坚持努力,就什么也不是了。坚持,坚持,一直坚持下去,咬咬牙,熬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在低谷里努力拼搏,一点点掸掉身上的灰尘,给自己希望,给自己未来。灰姑娘哪有时间遇上白马王子,还不是要自己创造机遇,更加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跌跌撞撞了一路,也总有无力站起的时候,考试也是一场风雨倾袭,坚固的自己任凭它东吹西打,失败了又怎样,默默爬起,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让自己走向强大,就算走的崩溃的边缘,你也要撑一撑,用最后一口气再撑一撑,那可以帮你渡过一段难关,可以让你涅槃,柳暗花明。

 我更喜欢努力的自己。我知道,就算努力了,我也不一定能变得很优秀,但是不努力,我怎么知道上天给我的极限在哪儿?我想搏一次!

 我不断地向上攀登,不是为了被世界看见,而是想看看整个世界啊。

 不会再让时间浪费,放任自己松懈,对自己狠一点,再狠一点,跌倒了,掸掸身上的灰尘,爬起来,撸起衣袖继续向前奔跑。

 青春又何尝不需要跌跌撞撞呢?

中考反思作文 篇3

 时光如逝,岁月如流,一转眼的时光,1年的学习生活已经过去一半了。在期中考试后,特写此文以总结一学期的学习好与坏。期中考试的好与坏都看这半年的努力多少,我这半学期的表现都会在这里展现。

 这半年来。在老师和同学们关心、帮助下,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一定的进步。

 在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中,体会到了知识就是人的力量源泉,没有专业知识、专业技巧,什么成功都不会与你相约,只有真正的掌握了解所学的东西才能便于日后面对社会的种种问题。对于现金社会,我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能够成为适应这个社会的专业人才,

 将来如果社会给我机会的时候,我就能以我的所学完完全全的融会到往后的工作当中去,

 所以现在属于我们的知识储备期。曾经有位老师跟我们说过:人的机遇难求,

 当机遇来的时候就要好好的抓住它,当时如果你没有驾驭它的能力,

 你还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从你的身边溜走,而无可奈何,与其到时后悔,

 不如现在好好储备自己的.知识量,时刻准备着,等待着机会的到来期末考试总结反思范文教学反思。......

 总结现在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习态度比较端正。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不与同学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对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能够当堂完成;对不懂的问题,主动和同学商量,或者向老师请教。

 第二,改进了学习方法。为了改进学习方法,我给自己订了一个学习:

 (1)做好课前预习。也就是要挤出时间,把老师还没有讲过的内容先看一遍。尤其是语文课,要先把生字认会,把课文读熟;对课文要能分清层次,说出段意,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2)上课要积极发言。对于没有听懂的问题,要敢于举手提问。

 (3)每天的家庭作业,做完后先让家长检查一遍,把做错了的和不会做的,让家长讲一讲,把以前做错了的题目,经常拿出来看一看,复习复习。

 (4)要多读一些课外书。每天中午吃完饭,看半个小时课外书;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只要有时间,再看几篇作文。

中考反思作文 篇4

 着时光的流逝,我和三年级学生又度过了半个学期的光阴。在这段日子里我有过喜悦,也有过困惑;有收获,也有失败。期中考试也结束了,我所带的班,学生考得不太理想。作为三年级数学老师的我也在不断反思,为什么学生的成绩考得不高。面对那一张张稚嫩的小脸我觉得更多反醒的应该是自己。结合本次期中考试,我做以下几点分析: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在读题时不够认真仔细,甚至有漏题现象,;据监考老师反映,学生拿到试卷后,不是东张西望,就是做小动作,也不认真读题审题,做完后也不认真检查。所以说学生独立做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2、学生们理解能力不强;特别表现在综合应用上。做题是一知半解。不够全面。

 3、学生对成绩对知识的掌握缺乏必要的责任感,很多同学无所谓,当时讲能明白,过了几天又忘了。

 4、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过关。这次考试中有几个学生甚至连加、减、乘、除四则运算都不过关。就因为对所学知识掌握不扎实、不牢固,导致做起题来丢三落四的,错误百出。还有部分学生中存在着思维不够灵活,在运用所学知识方面不够灵活,题目稍微“转了个弯”,就解答不出来;另外,由于做题不够小心谨慎,也容易失分。而失分的原因多在于做题马虎,不细心,把数字看错或漏写。这里面也包括一些优生。

 原因分析:

 1、对于学生来说,有的父母长期在外面打工,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无法得到父母的照顾和指导,成了留守儿童。这些学生在家学习上无人指导和监督,就变得自由散慢,学习无自主性。

 2、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平时作业也不认真,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3、学生的成绩提不高,还在于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够,不能自觉、自主地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闻不问,得过且过。甚至有些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哪些知识不懂,整天迷迷糊糊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很多学生对于学习没兴趣,上课也不能专心听讲,课后又不能自主学习,成绩就无

 法提高了。再者,根据家访所了解到的情况,很多学生在家里的学习不自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回到家里只是完成当天的作业而已,谈不上预习、复习。

 二、取的措施

 本次考试主要检查了学生半学期来对基本知识学习、掌握的情况,也是检验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更是检查教师教学是否面向全体,是否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以此达到查漏补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本次考试,经过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我认为今后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平日的教学中,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为学生创设了一些现实的情境,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乐于学习。

 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减少学生因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试卷上所反映的审题不仔细、看错符号、漏做试题、漏写结果等现象。对于一些概念性的题目,老师平时要讲透,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要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细心做题、做好检查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分析题意。

 第三,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地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要多做一些与生活有联系的题目,把学生的学习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确实做好补差工作。面对差生教师要有耐心、信心、恒心。不会的题目讲一遍、两遍、三遍、四遍,甚至更多遍,要不厌其烦,持之以恒,要相信学生一定能学会。

 总之,我觉得只要我们平时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不断讲究方法与艺术,相信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以上是对这次期中考试的反思。在下半学期里,我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及时跟踪辅导,因材施教。同时,虚心向其他教师请教,学习经验,争取下半学期把成绩提高上去

中考反思作文 篇5

 期中考试结束了,反思一下我的考试成绩。

 我的语文,前面的基础知识和阅读题全做对了,可惜作文一下扣了四分,主要因为我没有写出这件事怎么让我高兴,没有突出“ 高兴”这个主题。

 数学,太可惜了!因为把一天=24小时想成了一天=12小时,而扣掉了一分。我一定会记住这个教训的!

 英语,妈妈说我把简单的问题想复杂了,我明明听到的句子是A,可右边的图案迷惑了我,我就按图画选了B,结果扣了2、5分!

 其它小科考的还可以。

 如果语文……,如果数学……,如果英语……,那么,我都能打100分!可惜没有如果, 所以我也要和认真仔细交上朋友!相信我的成绩一定会提高的!

中考反思作文 篇6

 期中考试已经陆续告终、对于这次的期中考试,同学们不能掉以轻心、考后的成绩已成定局,无论好还是坏,同学们都要总结原因、在同样的错误下,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犯第二次、考后的反思重要性并不亚于考试本身,它有助于同学们总结错误,在未来的考试上取得更优异的成绩、下面,对期中考试,提供三点总结建议:

 (一)整体总结

 首先,建议大家先对自己的期中考试整体情况做一个总结、想必同学们对自己的成绩都有一定的期望值,至少有一定的期待、那么,这次考试,是否达到了你的期望,是否是你这段时间学习状况的真实反映、建议同学们问自己几个问题:

 1、名次、成绩是上升还是下滑?

 2、如果上升,是因为题目适合你(有些同学遇到比较难的题目成绩会比较好,有些反之),还是同水平的同学出现了失误,还是自己的水平真实上升了。

 3、如果下滑,问题又出在哪里(下文将进行更详细论述)。

 (二)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的总结是期中考试总结最重要的一环、这里有两种情况很可怕,一是根本不进行总结,那么你下次可能还掉在相同的陷阱里、第二种情况是就题论题进行总结,这样的结果是你下次可能掉在一个相似的陷阱里、

 那么,如何正确进行知识点的总结?

 首先,同学们拿到卷子后,应对自己答这份卷子的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回想、请同学们细细浏览卷子中的每道题、注意,此时你关注的,不应只是错题、而是包括你答起来不流畅的题,思维有障碍的题,以及凭运气做对的题、这些题都是你的软肋、

 其次,同学们应着重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复习、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就题论题、如果只是这道题做错了,改正了、那这样的总结只是让你多会做一道题而已,下次类似的题变一变形,可能又错了、殊不知,一道题错了,可能是你相关的知识体系就没有搞清楚。

 所以,同学们应该做的是,由点及面,对这部分题涉及的知识做一个更深、更广的复习、英语错了一道考察冠词的单选题,那你是不是对冠词这部分知识就没掌握好?物理一道大题的受力分析又错了,好好想想你的受力分析是不是一直就存在问题?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为什么不以这次期中考试为契机,把这部分知识疏漏处赶紧补上呢?如果又是应付了事,下次一定还会出问题、要拖到什么时候呢?

 (三)考试技巧总结

 考试技巧的总结上,高三和中考的同学应尤其注意、请同学们再次回顾整个考试过程,这次你的回顾重点是在考试技巧上、请同学回想,也问自己几个问题。

 1、这次考试你的策略是什么?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有没有出现先紧后松或先松后紧的现象?

 2、有没有出现填错答题卡,或者一些很明显的低级失误?如果有,你要怎么能让自己记住这个血的教训?

 3、具体到每门学科、英语是否没有时间看完整个阅读?听力是否因为纠结前面的内容而影响了听后面的内容?语文是否因为专注后面的某道很难的大题而没有检查,导致丢了一些不该丢的分、等等。

 通过考试技巧的总结,想必同学们自己就能明白,在这次考试中,如果你能怎样安排时间,安排答题顺序,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把你总结的记下来,这都是你最宝贵的经验、高三和中考的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每一次考试当成是最终考场上的真实演练。

 进行这些总结后,同学们不要忘了,有一项工作是必需的:把这次考试的错题总结到你的错题本上,以更好的回顾和吸取教训。

 最后,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总结,结合你个人和学校的情况,对下一阶段的学习,可能是下一次月考前或期终考试前的学习,调整你的、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做出更适合你的和安排、让这一次犯的错反省出梦想、在以后的路上,走得更远,变得更强。

中考反思作文 篇7

 当生物卷交上的那一瞬,我终于放松了心弦。但随之而来的,是轻松加紧张的混杂心情。考完试的轻松,担心某一科考试失利的紧张。

 这次考试,并非像我想象的那样超能力发挥,反倒对某些寄予厚望的科目感到或多或少的失望。

 首先是语文,我曾分析过月考试卷的错题。“只要文言文翻译不扣分,我就能取得一个更好的成绩!”我常常充满骄傲地在心内想。可我还真应了“福无双至”,选择题和阅读理解又失去了较多的分数,估的分还不到100!甚至我感到我还有点高估自己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啊!

 其次,英语。看着听力上的三张,我拼命地想悉尼在哪个国家,考后才突然想起A项是悉尼歌剧院。补全对话是课本上的对话改编,所以我就按课本原话去填,没有加地点,可答案上没有加了地点,又两分失去了!算下来最多只能拿110分了!

 政治、历史为闭卷,考得还可以,算是正常发挥吧!地理、生物还需提高,题目很简单、几乎都是源于书本上的重点知识,但这次没有细心地记忆复习,成绩应该很一般。

 最后一个科目:数学。总而言之,它不会再过多拉下分数啦,发挥得还行,除去细节分数,至少能考110。唯一失望的是我将一组勾股数记错了,至少要扣3分吧,多则整道题几乎就没有分了。不过,重要的是突破自己,而不是因为一时对题目的不细心而沮丧半天。“乐而不*,哀而不伤”嘛!

 各科反思 整理一下,如果体育不计入总分,应该会进步许多。可是,看着体育成绩单,看着年级最低分那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总感觉过意不去。我还需要努力弥补啊!

 期中考已尘埃落定,期末考又向我们走来。向着目标出发,继续备战期末!

中考反思作文 篇8

 我们学校进行期中考试,当老师发下卷子后,我发现考题很难,就先挑选简单的做。由于心里着急,还要做那几个较难的题,于是其他简单的题就草草做一下。等我把最后一道难题攻出来时,时间就到,于是我就匆匆交卷。我本以为这次会考得不错,因为“难题”都被我攻出来,可没想到,不仅那几道“难题”做错,而且有好几道简单的应用题也做错,结果数学只考69分,试后,我分析一下试卷,发现那几个做错的题中,除我不会做的两道外,其他三道不是单位换算失误就是审题不认真。从这次考试中,我看到自己输给别人的地方,我要从以下几点做起,以避免下次犯类似的错误:

 一、针对于这次考试中有不会做的题所取的方法:

 1.每次考试过后都把典型的题摘出来,并自己出几道类型相同的题,常做常看;

 2.课余时间多做奥数题,并且要能做到举一反三;

 3.凡在做奥数题时遇到不会做得及时问老师。

 二、针对于这次考试中审题不认真所取的方法:

 1.平时做题时要认真读题,仔细分解题意,锻炼自己的审题能力,一天、两天是没有效果的,但是相信只要我坚持做下去,就会能又快又准确地分析题;

 2.不但要分解题意,而且必须看清楚单位以及题中所给的数字,可千万不能像这次考试误把直径当做半径来做。

 三、针对于这次考试中单位换算有误:

 1.平时多记单位之间的换算公式;

 2.遇到带有单位的题时,及时摘出来先当做单位换算来做。

 我相信,如果我按以上三方面去做的话,下次考试我一定不会再犯这次所出现的错误。当然,在做奥数题的同时,我也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希望在下次考试中我能考出一个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中考反思作文 篇9

 紧张的期中考试终于结束了,内心终于可以得到短暂的放松了,但是考完后还是会去在意自己考的怎么样。虽然这次的考试不是很优异,但是对我来说已经是有进步了。

 下面来做个总结:

 先说说英语和历史吧。总体来说进入高中以来我的英语成绩呈现直线下滑趋势,这次也毫不出意外的只考了87分。我很清楚的明白考低分的原因:平常老师让默写单词时不写,让记语法时不记。一到考试的时候就开始发愁,特别是在做单项选择题的时候,单词不知道什么意思感觉哪个选项都对,这次考试在这方面就吃了大亏了。历史这科自我感觉还是挺简单的,成绩下来只考了66分。给了我不小的打击,更何况老班是就是由历史老师,的确有点不给他面子了。平常历史学的还挺卖劲的,对历史也是有浓厚的兴趣的,可考试毕竟是考试。再说说政治吧,平常做练习题也不注意总结,结果考试的时候后面的问答题基本上是胡写的,没有头绪没有要点,只考了59分。看看分数再想想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睡觉,发呆...这也算是活该吧。

 物理和语文成绩小有进步。语文就不用说了,物理可是个难题。说句实话,物理有25分的选择题不是我自己做的,后面的大题自己苦心专研的。自认为很简单的,结果很不爽的有两道大题不得分。选择题在别人的热心帮助下错了两道,还不错。其实,这段时间可没少在物理上下功夫,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得了92分。语文得了115分,我最开心的是语文没有低于110分过,但成绩还有待更进一步。其他的科目也都差不多,还有进步的空间。

 不管怎么样,这次考试已经结束了,成绩的好坏也已经成了定局。但它只能代表过去,不能对自己的未来做判决。

 这次考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让自己看到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有了这次的考试经验,今后我一定注意改正自己在学习中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争取再创一个更好的成绩!

中考反思作文 篇10

 面对中考,初三的教学显得很功利,一切都指向中考。对于语文,作文分数比例是让人不敢忽视的,在120分的总分中作文就占了50分,这是一个很大的比重。在考场作文中,文章的思想内容固然重要,而表现形式也不可轻视。有些应试作文题材一般,可是经过作者巧手“包装”,就变得新颖闪亮,使人耳目一新,从而提高作文的档次。那么,用怎样的“新瓶”来装“陈酒”呢?在多年的中考作文复习教学中,我归纳出比较新颖别致的“包装”方法有:雕题目、加题记、改体裁、分片断、列标题、变形式、换人称等。

 一、 雕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眼睛可以文章的思想内容。因此考生在下笔作文前首先要不遗余力的雕刻斟酌文章的标题。例如以“关爱”为话题的文章,如果用《我和爸爸》、《难忘的一件事》作题目就显得平淡,若换成抒情性的题目《父爱如山》、《不灭的烛光》、《宽容使快乐常青》等,会使文章增色不少,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好的题目是作文成功的一半,因而同学们在下笔作文前,一定要仔细雕凿文章标题。

 二 、加题记

 在题目之下,正文之前,写一段富有哲理或情趣的话,可以自拟,也可以用名言警句,但不宜过长,它可以解释题目,或提示下文,或说明写作中心,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使阅卷者一下子明白作者的意图。如《宽容使快乐常青》一文的题记:“生命中来来往往的人,远了、近了、亲了、疏了。每个人如大海行舟,不免有磕磕碰碰,但是一个宽容的微笑足以改变一切。”这一题记以哲理性的抒情阐述了宽容的意义,提升了本文的主旨。

 三、 改体裁

 在中考作文中,多数以记叙文为主。改体裁主要是指用书信体、日记体、戏剧体、童话体等体裁形式来写记叙文。虽然体裁变了,但主体部分仍是记叙文,使人感到亲切、新颖。例如《奇特的光》一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激光自述的形式向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特征,集书信体、童话体于一身;再如《天使人间行》用戏剧形式,以天使分别在家属楼、医院、公园等三处寻访的见闻体察到人间亲情的珍贵。

 四、分片断

 写数人(数事),或写一人(一事)的几个方面,可以分几个片断来写。如《我的一家》,设爸爸、妈妈和我,可以一个人写一个片断,片断与片断之间用“一”、“二”、“三”标明,另外加上开头和结尾。这样化整为零,可以多层面多角度的记人叙事。当然,各个片断之间应是既独立,又有联系,前后照应的。

 五、 列标题

 在分片断的基础上可以给每个片断拟标题,不仅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有勾连文意、提示内容的作用。如《记我的一次成功》,如写我当小干部的经历和感受,若写三个片断,可以拟“播种”、“耕作”、“收获”为标题;若写四个片断,可以拟“苦”“辣”“酸”“甜”等。标题拟的好,不但能揭示文章的内容,而且会使文章层次分明,文意连通。

 六、变形式

 近年来,在“文体不限”的话题作文影响下,许多人避开常见的三大文体而选择应用文,试图从作文的形式上突破现有的作文教学模式。让作文与现有的数理知识、现代科技、艺术相融合,通过移花接木,融会文体。改变作文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几何证明式、病历式、简章式、实验报告式、访谈式等。例如有位同学以《班长的烦恼》为题,将要表达的内容装进了一道几何证明题中。习题:好朋友该不该管。已知:午自修时好朋友小华吵闹。求证:是否应该汇报班主任。证明的过程就是说理的过程,另外还有批改和订正两个步骤。小作者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完全放进了一道几何证明题中,显得新颖别致。

 七、换人称

 把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作文改成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向对方倾诉,表达真挚感情。例如《敬礼,老师》,用第二人称“您”来代替第三人称“她”,进一步表现了好老师“您”的浓浓的爱生之情,一个普通学生“我”的尊师之情。

 作文的形式新颖独特,将有助于提升作文的品味,增加考场作文的得分点。当然,这只是“包装”上的“改头换面”,写作时还要从选材立意的实际出发,使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而不能为形式而形式,那样反而会作茧自缚、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