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满清能够顺利入关,谁的功劳是最大的?

2.范浩正的生平

3.范文程是清朝开国重臣,他最终是怎样的结局?

4.二十四位功臣是谁?

5.满清开国第一汉臣范文程,为何妻子被亲王霸占凌辱,却无动于衷?

范文程是谁_范文程是谁的后代

你说的估计是范文程

范文程(15-1666),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人。生于15年(明万历二十五年)。好读书,灵敏沉毅。其先世于明初自江西贬往沈阳,“居抚顺所”。他的曾祖在明嘉靖时曾任兵部左侍郎,祖父范沈曾任明沈阳卫指挥同知,祖祖辈辈食朝廷俸禄。范文程于1615年(明万历四十三年)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生员(秀才),时年18岁。康熙五年,范文程病逝,终年69岁,康熙帝为其祠题额“元辅高凤”。范文程

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灾难来临。努尔哈赤带兵南下,攻克抚顺等地,大肆掳掠,并将所得人畜30万分别赏赐给有功后金兵,21岁的范文程身在被掳之列,从而沦身为奴。

范文程被掳掠以后,在其不懈的努力下,最终被奴隶主接受,加入了汉八旗。

范文程在清朝入关之后,忠心于满洲,为清朝消灭农民军和南明残余势力出谋划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由于他的忠诚,被清朝誉为杰出谋士。

满清能够顺利入关,谁的功劳是最大的?

在中国古代出现了很多的能人之士,例如神机妙算的大明朝军师刘基,半部论语治理天下的北宋佐国良臣赵普,智士能臣千古奇人的先秦范蠡等,当然我们最熟悉的三国羽扇纶巾智多巨星--蜀汉军师诸葛亮也是榜上有名。

10、蛟龙出头佐清智囊——范文程

范文程,初为大明生员,后努尔哈赤誓师南下,他沦身为奴。皇太极登位,范文程悟移人生,甚有政治家之见识。守遵化,突围力战,战功显著;行反间,功不可没;劝祥明军,乃得头功。后得皇太极重用,成肱股大臣。

谏言天下,计取中原,禁令士卒勿抢百姓,乃收民心,废除增加田税,乃快民心,争取汉臣归顺、合作,乃治民心。范文程,为清朝江山,立下了不世之功,不亚汉之张良,明之刘基。

9、遁迹空门和尚军师——明成祖功臣姚广孝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佛教盛行,和尚多如牛毛;在威雄壮的历史中,计定江山的谋略家灿若繁星,但超尘脱俗,四大皆空的和尚积极用事,却极为少见,姚广孝就是这一位奇特神秘的人物。

明朝洪武末年至永乐年间,风云变幻,在惊心动魄的政治舞台上,姚广孝身披袈裟,口喧佛号,是地地道道的和尚,但策划兵变,指点江山,又是货真价实的军师。

他最擅长出谋划策,决胜千里,也能亲自指挥千军万马,守城却敌,在成祖朱棣夺取江山的创业中勋功第一。

8、神机妙算天地间——大明朝军师刘基(刘伯温)

刘基,年青时即学识渊博,“通古今之变”。初时,效力元朝,后因不满其腐朽统治,从而走向反抗,为大明江山创立出谋划策,立下不朽功勋。

他为官清正,一贯反对贪官污史,主张廉洁奉公。

他性格倔犟,不偎强权,不阿权贵,洁身自好,超然物外,可像他这样神智过人的人也终难逃小人之陷害,以致抱恨而终。

7、半部论语治理天下——北宋佐国良臣赵普

赵普,北宋佐国良臣,他以孝行感动赵匡胤,以对局势的锐敏观察和果敢应变,导演了黄袍加身的好戏。

他力劝太祖御驾亲征,迅速平定了众多割据。从唐末以来的乱世争纷中,他清醒地意识到藩镇之危和穷兵黩武带来的瘾患,提出了一系列切中时弊的改良措施,杯酒释兵权堪称最佳注脚。

史称赵普贵为国卿,亲若家相,沉厚多智,善断大事。从其三落三起,长达五十年的仕途生涯可略窥忠君佐国之道。

6、少志凌云 相知重臣——中唐谋略家李泌

李泌是唐朝中期的一位特殊人物,他历事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又是肃宗、代宗、德宗的顾问。

在安史之乱以及以后的动荡年代里,他深谋远虑,全局在胸,避开祸端,为国家解决财政困难、安定边缘地区做了大量工作,保证了唐王朝的稳定和发展,是一位杰出的谋略家。

5、学富五车功盖孔明——东晋王猛

王猛,人称“赛诸葛”,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政治谋略家。东晋五胡十六国,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王猛择主而事,辅苻坚据秦州趁势而起,建立起前秦王朝,小小“前秦”之所以能枭视群雄,统一北方,堪称“常胜将军”。

在治国上,独展长才,不但国泰,而且民安。

可惜王猛英才早逝,五十一岁便撒手人间寰。

4、谋取天下如烹小鲜——兴汉三杰之首张良

张良,本韩国壮士,身负家国沦亡之痛,一心想行剌秦始皇,光复故国河山。因其仗义任侠,虚心上进,因而先得优越性世兵法,后广交志士豪杰,并与刘邦相交莫逆。在秦末群雄并起的混乱时刻,张良投靠刘邦,可谓目光高远。

张良善谋大计,不为象所迷。鸿门宴上巧妙策划,进退有据,让项羽无可奈何,刘邦亦全身而退。略施反间小计,便令项王军臣相疑阵脚自乱。末了,又以奇兵突袭,垓下一战而天下。

3、羽扇纶巾智多巨星——蜀汉军师诸葛亮

诸葛亮,古今中外,闻名遐迩。他是军事战略家,运筹惟帷幄,决胜千里。他神机妙算,奇策泉涌,智谋纵横,出神入化。如隆中妙对,巧借东风,赤壁之战,巧取四郡,奇袭荆州,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无不闪其智慧的光辉。

诸葛亮,又是安邦治国的政治家。做一代名相,他奉行法制,助刘备安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德威并举,儒法并用,为蜀汉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不朽贡献。

2、智士能臣千古奇人——先秦范蠡

范蠡,先秦杰出谋略家,罕见的智士能臣。初,越王执意伐吴,未听范蠡劝阻,险些丧命。吴国三年,范蠡伴君处虎狼之中,石室忍辱,尝便献忠,为范蠡计谋,才保越王不死。事君复国兴越,苦身深谋二十年,兴师伐吴,让越王报了仇。

待越王大宴群臣之时,看破“兔死狗烹”之局,毅然辞国相、大将军之官,退隐东海之滨,治产业,力经商,十九后中三致千金,成了巨贾,名扬天下,令同代人望尘莫及,也叫后人难继项背。

范蠡,可谓家事、国事、天下事,无不精通,于从政,于从商,总是得心应手,堪称千古奇人。

1、百家宗师 千古武圣——军师鼻祖姜子牙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际遇。前半生怀才不遇,穷困僚倒,七十多岁仍一事无成;后半生得遇明主,大展宏图,伐商灭纣,兴周八百年之基业。这就是被后人奉为神祗的历史巨人—姜子牙。

他追往古而知来今,通古今之变,知胜败之势,晓民众之意,精文武之道,操攻取之术,为文王、武王之师,倾商立周,兴周盛齐,救民于水火,为后世开创了吊民伐罪,恩及百姓的范例。百世而下,被尊为武圣,太公兵家宗师,堪称当之无愧的千秋军师第一人。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这些能人之士都是中国古代的智囊,他们的才慧非比常人,对于这些智囊我们也只有膜拜了。

范浩正的生平

满清能够顺利入关,谁的功劳是最大的?

满清入关是指公元1644年中国东北少数民族的军队在明朝将领 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 山海关内、攻占京师。清军入关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的开始。

满清入关,这5个汉人功劳最大!第三个被认为是最可恨汉奸之一,你知道是哪些人吗?

第一个:范文程

范文程少好读书,于万历四十三年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秀才,时年18岁。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兄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成为清朝开国元勋之一。清太宗时期,他深受依赖, 凡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他都参与决策。

范文程对清朝功劳卓著,历事四朝,于清朝的建立和发展,多所贡献,却对明王朝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满洲人在当时作为边疆来的少数民族,而范文程因为自身不得重用而投靠,为了个人功利而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和明朝君主,于大节有亏。

第二个:洪承畴

洪承畴是明末清初名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成为清朝汉人大学士。随清军入关。洪承畴宣导儒家学术,针对顺治皇帝不崇信孔孟,提出意见,为满汉的合流打下基础。

洪承畴之所以成为明朝的重臣,是从镇压农民起义军发家的;而他降清以后,成为清初的开国功臣,在促使清朝统一、缓和等方面,都是于国家与民族有益的,是应该肯定的。

第三个:吴三桂

吴三桂我们都知道,“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主角嘛,他是 锦州总兵 吴襄之子, 祖大寿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

不过据说是为了自己的相好陈圆圆而引清军入关,虽然现在很多人都是骂他为最可恨汉奸之一,但他这份为红颜一怒的热血还是值得称赞,只可惜没有考虑自己的地位和国家的困境。你认为他是不是一个非常坏的汉奸呢?

第四个:孙之獬

孙之獬,山东淄川人,明朝天启年间进士,官至侍讲。清军入关后,就他俯首乞降。清世祖为收揽人心,接纳并让他当了礼部侍郎,孙之獬求宠心切,有心“标异而示亲”。不但剃了发,留了辫还改穿了满族官吏的服装。向清世祖上了一道奏章,奏章中说:“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之从汉旧,而非汉旧之从陛下,难言平定,难言臣服也。”

清世祖本有此意,顺手推舟准孙之獬所奏下达了剃发令。剃发严重伤害了汉人的感情,他们奋起抗争,悲壮激烈的反剃发斗争风起云涌。孙之獬成为清朝剃发的始作俑者!

三年多以后,因为受人钱财卖官,孙之獬受弹劾,被夺职遣还老家淄川。恰好赶上山东谢迁等人起义,攻入淄川城,孙之獬一家上下男女老幼百口被愤怒的民众一并杀死,真是可怜又可恨啊!

第五个:祖大寿

祖大寿,明末将领。1628年,祖大寿获“宁远大捷”,升为前锋总兵,被派驻守锦州。后随袁崇焕入关保卫京师。1641年,松锦大战,援军洪承畴兵败,锦州解困无望,祖大寿率部降清入关。

范文程是清朝开国重臣,他最终是怎样的结局?

分类: 社会/文化 >> 历史话题

解析:

电视剧〈大清风云〉中,范浩明、范浩正的历史原形是谁?(给分的)

“问牛知马”解答:

有的,一个是洪承畴、一个是范文程,因为电视我只看了一点,所以分不清出两兄弟,总之已开始就皇太极的是范文程,后来被俘后劝降的是洪承畴

范文程(15年—1666年),字宪斗,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年),卒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 ,沈阳人 。曾事清开国之四代君主,计有太祖(努尔哈赤,1559-1626年)、太宗(皇太极,1592-1643年)、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年;1643-1661年在位)、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1661-1722年在位)。 他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 ,更被视为文臣之首 。

范文程“年十八补秀才” ,十九岁为沈阳县学生员 。1618年后金(1616-1636)攻占抚顺,当时范文程年仅二十一岁,与其兄文(生卒年不详)共谒努尔哈赤 。因范文程为宋观文殿大学士范纯仁(1027-1101)十七世孙 ,其曾祖范鏓(生卒年不详)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明史》有传,所以努尔哈赤曾对部下有言:“此名臣孙也,其善遇之!” 然而真正的范文程在政坛冒起的并非努尔哈赤,而是皇太极。

范文程曾任内秘书院大学士、议政大臣等职 ,《清史稿》有载:“崇德元年(1636),改文馆为内三院,范为内秘书院大学士,进世职二等甲喇章京” 、“进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加拖沙喇哈番,赐号‘巴克先’。复进二等精奇尼哈番” 。康熙五年(1666)八月范文程卒,谥号文肃。 康熙五十二年(1713),即范文程死后四十七年,清圣祖为他亲提“元辅高风”匾额。

洪承畴(1593—1665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到崇祯时已是兵部尚书,同时封为蓟辽总督,崇祯把一个朝廷的命运都交到了他身上。他也感戴崇祯知遇之恩,素以忠节自命,在自家客厅上悬挂了自撰的对联一副:

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

崇祯十五年,督师与清军死战于松山,兵败被俘,消息传到京师,说洪承畴已经殉国,崇祯大痛,亲自设灵祭悼洪的亡灵,不知此时洪承畴被俘已经降清,并为清廷筹划开国规划,一时京城士人大哗,洪承畴后来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七省经略

二十四位功臣是谁?

范文程的一生对于他来说可能不够完美,但是他却能够审时度势的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他最终的结局也比较好,因病去世,享年70岁。在当时也称得上是高寿了,而死后也得以被康熙亲撰祭文。

范文程生活在明末清初年代,正是因为属于朝廷动荡的一年所以最终他的行为也让很多人不齿。因为明朝的衰败已经成为了必然,所以他选择跟随明主,幸亏的是皇太极对他也极为看中,而他也愿为他效犬马之劳。其实更确切的说他希望自己有一个能够施展才能的平台。

当范文程发现多尔衮野心勃勃的时候,文人的气概让他不能与之同流合污,所以最后范文程决定以病卧床。他的这种行为势必引起多尔衮的不满,但是对范文程来说这都无关紧要,因为他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他要对得起皇太极的知遇之恩。

范文程是一个很有才的大臣,他高瞻远瞩,他能够对现有的状况进行分析。所以他能够在合适的时间提出合适的建议,对于范文程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能够让百姓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他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只做对百姓有益的事情。

当范文程熬死了多尔衮之后又官复原职,所以他还是极尽全力的来为国效忠。不过年纪大了的范文程三年之后再次的请求辞官,但是最终也被顺治帝安抚住了,让他用自己的才智来教导太子。

范文程和太子搭上关系之后最终的结局根本就不可能差了,所以当他七十岁病死的时候康熙亲自给他写祭文以此来纪念他。虽然说历史上面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他只求自己问心无愧。对于清朝来说他毋庸置疑肯定是大功臣,对于明朝来说只能说明朝的气候已到,谁也没有办法。

满清开国第一汉臣范文程,为何妻子被亲王霸占凌辱,却无动于衷?

乾隆皇帝的二十四功臣图里的二十四位功臣是:多尔衮、洪承畴、范文程、鳌拜、吴三桂、明珠、张廷玉、隆科多、年羹尧、鄂尔泰、刘墉、纪晓岚、和珅、、肃顺、僧格林沁、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奕欣,翁同龢、荣禄,袁世凯。

1、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2、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在镇压明末农民起义中立功,升任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崇祯十二年(1639年)转任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清朝。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随清军入关,此后开始被清廷起用,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衔,列内院佐理机务,翌年赴江南任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

3、范文程: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人。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孙。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

4、鳌拜: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晚年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

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后定下计策,在武英殿擒拿鳌拜。鳌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他是位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5、吴三桂: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祖籍江南高邮,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

6、明珠: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重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纳兰明珠对康熙议撤三藩、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中起到积极作用。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7、张廷玉: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

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8、隆科多(?—1728年),字竹筠,满洲镶黄旗人,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一等公佟国维第三子,清朝大臣。

在有清一代,被皇帝公开以“舅舅”相称呼的,大概只有隆科多一人。就是这个隆科多,在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之间扑朔迷离、明争暗斗的皇位大战中地位非同一般,是康熙、雍正两朝皇权交替之际最为关键的核心人物。

9、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中国清朝名将。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怀远县),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

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入京时,得到雍正帝特殊宠遇。但翌年十二月,风云骤变,他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于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赐自尽。

10、鄂尔泰,西林觉罗氏,字毅庵,满洲镶蓝旗人。清朝中期名臣,国子祭酒鄂拜之子,与田文镜、李卫并为雍正帝心腹。鄂尔泰先人投归清太祖,为世管佐领。祖父图彦突官户部郎中。康熙三十六年(16年),鄂尔泰二十岁中举,进入仕途。

二十一岁,袭佐领世职,充任侍卫,累任内务府员外郎。鄂尔泰官运的转机是在雍正继位之时。雍正三年(1725年),拜广西巡抚。雍正四年(1726年)调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他在云南实行设置州县、改土归流,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驾崩,与张廷玉等同受遗命辅政,担任总理事务大臣,历任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经筵讲官,管翰林院掌院事,加衔太子太傅,充国史馆、三礼馆、玉牒馆总裁,赐号襄勤伯。

11、刘墉,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

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12、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13、和珅,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和珅死时年仅49岁。

14、, 福建?侯官县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5、肃顺,满洲镶蓝旗人,晚清宗室、权臣,字雨亭,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第六子。自道光中期历任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深为咸丰帝信用,与其兄郑亲王端华及怡亲王载垣相互倚重,煊赫一时。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驾崩前受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是年十月二日夜,肃顺在护咸丰帝梓宫回京途中,行至密云被捕,随后被斩于菜市口,年四十五。

16、僧格林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晚清名将,蒙古科尔沁旗人,贵族出身,善骑射。道光五年(1825年),入嗣袭扎萨克多罗郡王。旋入京,为御前行走。道光十四年(1834年),授御前大臣。后历任领侍卫内大臣、正蓝旗蒙古都统、镶白旗满洲都统等职,颇得道光、咸丰两帝宠信。

17、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18、李鸿章,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之一,安徽省合肥人,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fú],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

19、左宗棠,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20、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 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

咸丰二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21、奕欣,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咸丰年间,奕欣于咸丰三年(1853年)到咸丰五年(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

在第二次战争中,奕欣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驾崩,奕欣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成功夺取了,被授予议政王之衔。

22、翁同龢,字叔平,号松禅, 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

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第三子,咸丰六年(1856年)状元,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先后担任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卒后追谥文恭。

23、荣禄、字仲华,号略园,瓜尔佳氏,? 满洲正白旗人,清朝大臣,政治家。出身于世代军官家庭,以荫生晋工部员外郎,后任内务府大臣,工部尚书,出为西安将军。因为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留京任步军统领,总理衙门大臣,兵部尚书。

辛酉后,为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欣赏识,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加太子太保,转文华殿大学士。二十九年,卒,赠太傅,谥文忠,晋一等男爵。编有《武毅公事略》、《荣文忠公集》、《荣禄存札》。其女瓜尔佳·幼兰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生母,被慈禧太后收为养女。

24、袁世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字慰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洗心亭主人,汉族,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

满清开国第一汉臣范文程,之所以他的妻子被亲王霸占凌辱,而他却无动于衷,那是因为他就是一个恬不知耻的大汉奸,在他的心里,只有野心和权力,他的妻子被凌辱的时候,他却给人家送礼。

范文程一开始也是出生于名门望族,他非常的喜欢读书也是一名儒生,后来还成为了秀才,食君之禄,但是后来主动的投靠了敌方,去跟了努尔哈赤,这在当时就是汉奸的行为,他也给努尔哈赤出了很多主意,在努尔哈赤那里,立了很多功,后来皇太极上位以后,范文程又给他立下了很多战功,非常受器重。

范文程对皇太极忠心耿耿,而皇太极也让他做了内秘书院大学士,每次军事上的事情都去听取他的意见,受到了重用而且还纳入了八旗。豫亲王多铎是他的旗主,而且也是一个非常好色的人,有一次他看见范文程的妻子长得很漂亮,于是就直接强夺了,欺凌了数日,而范文程却无动于衷,甚至还给多尔衮送了很多财宝,讨好人家。

后来这件事情被皇太极知道以后,多铎才把他的妻子还给他,而范文程就是这么一个恬不知耻的汉奸。后来皇太极去世以后,之前范文程给多尔衮送礼的事情又一次起到了好的作用,那个时候的多尔衮虽然没有坐上皇帝,但成了摄政王,也是非常的有权利,所以范文成又受到了重用。直到后来70多岁的时候范文程去世了,就连康熙皇帝都说他的一生是很成功的,为满清立下了很多功劳,但是他的汉奸行为,还有他对妻子的态度让人所不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