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还有哪些事物能用分数来表示_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2.人教版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

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4.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5.教学分数的意义要渗透什么数学思想方法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_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意图

一、欣赏学生,是形成动态生成的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是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和兴趣来参与课堂学习的。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把学生真正当做学习的主人。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肯定和赞赏。给学生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让学生如沐春风。只有教师欣赏学生、信任学生,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有了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参与,一个个动态生成,相信就会不断的涌现。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我想:如能给学生一个机会,就一定会还你一个惊喜的。

有一个教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原先的打算是让学生运用提供的材料,表示出它的1/2,进而感知分数的意义。可是在实际的汇报中,竟然有一个学生折出他的1/3。这时,老师并没有批评这位学生的答非所问,而是说:“你真聪明1/3都能折出来。”于是,全班同学又一次纷纷动手,折出了1/4、1

/5、1/6……等许多的分数,老师因地制宜,引导学生对所折分数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以上教学片断,是教师用真诚和信任,保住了这位学生的自尊,心理学研究表明:“赞赏一个人的作品比赞赏一个人本身更有效”。老师对学生折出的1/3给予充分的肯定,打开了全班同学思维的闸门,各种答案层出不穷,高潮迭起。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欣赏,欣赏学生的独到见解、异想天开,或者别出心裁,甚至是错误见解。总之,教师要去欣赏学生在课堂上的所思、所想、所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疑、敢批,为课堂的动态生成奠定基础。

二、精心预设,是优质动态生成的保证

预设就是紧紧围绕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环节,教学过程等作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非常明显,预设带有教师个人的主观色彩。“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就使我们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形成了“以本为本”,一份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活动失去了应有的复杂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变得波澜不惊。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的教师提高了对课堂动态生成的认识,从而忽视了课前的预设,对学生的了解少了,对教材钻研也少了,似乎教学设计越简单越好。这显然,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其定,预定和生成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和活力,使师生的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而单纯依靠开放生成,缺乏精心、准备和必要的预设,课堂会变得无序、失控和自由化,缺乏目标和,使师生的生命力也得不到高效的发挥,因此,教师必须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在精心预设的前提下,针对教学的实际进行灵活调度,追求动态生成,让课堂在预设与生存的融合中放出异彩。因此,可以这样说,精心预设是数学课堂优质动态生成的重要保证。

如在学习了乘法运算定律后的简便运算一课时,教师在预设教案时,考虑让学生选取老师提供的一些数,组成可以利用学过的运算定律去进行简便运算的式题。课前,老师经过了精心预设。在课堂上,学生独立尝试编题,汇报时,除了课前预设的以外,学生还编出了不少预设以外的试题,这些题目涉及了简便运算的各种情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很高,课堂上洋溢着勃勃生机和无限的活力。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要使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精心预设必不可少,如果预设空间过于狭窄,答案唯一,必然无法动态生成。反之,如果预设空间太大,答案漫无边际,生成太杂,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看来,精心预设也要建立在研究学生情况的基础之上,把好一个度字。

三、适时调整,是决定动态生成成效的关键

传统的数学课堂,其主要弊端是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知识的呈现——灌输——接受的教学模式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教师心中想着教案,却没有装着学生。他们对学生的即兴发挥、当堂灵感无动于衷、置之不理。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要求我们老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动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原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课堂上的不可测因素很多,预设在实施中难免会遇到意外。或者预设超越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力不从心,或者预设未曾顾及学生的认识特点,学生不感兴趣,或者预设滞后于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教学缺少张力。在课堂上,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需要教师对预设进行适时调整,使它更加切合实际,切合课堂,切合学生。促进数学课堂的有效生成。

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教师在教学三个面积单位时,教师预设是让学生先认识平方厘米,然后用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去量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在量的过程中,产生认知矛盾,进而学方分米和平方米。可是,在实际学习中,由于受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对平方厘米知之甚少,反而对平方米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了解。教师根据这一情况,适时调整教学预设,改为先学平方米,再学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由于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更加地适合学生已有认知规律,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上述教学过程,教师不唯教案,而唯学生,对教学设计果断、适时地进行调整,是数学课堂走向动态生成的重要起点。

四、善待意外,促使动态生成更加精彩

学生是活生生、有思想的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经说过:“学生的尝试越是五花八门,探究活动越是新颖灵活,那么,他们也就是越有可能得到异乎寻常的结果”。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向深入,数学课堂的面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教学过程成了师生平等相处、真诚交往、共同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涌现,正是在这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相碰撞中,随时会发生一些教师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事情,打乱教师的教学思路。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去面对这些教学中意外呢?有的教师担心出现这样的小插曲,生怕自己处理不好,下不了台,也担心它会使整个教学流程失去应有的严谨和流畅。于是,就对学生的“意外”,轻则视而不见,不予理睬,重则冷嘲热讽、批评指责。这是违背新课程理念的不明智的做法。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相互沟通,共同合作学习的过程。我们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善待课堂教学中的意外,耐心等待仔细倾听学生的每一次思维颤动,也许,它会让动态生成更加精彩。

我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一课后,出现了这么一道题,爸爸上午8时上班,下午5时下班,请问:爸爸一天工作几个小时?面对这道题,我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再进行汇报。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①学生用扳手指的方法数出来的。②学生把爸爸上班的时间以12时为界线,分成了上午和下午,上午有4小时,下午有5

小时,一共有9个小时。③学生把下午5时转化为24时计时法的17时,再用17-8=9(小时)。然后,我组织全班同学讨论,三种方法哪一种你认为最容易接受。经过大家的讨论,大多数同学都比较认同于方法③。这时,有一个平时不大爱发言的学生站起来说:“8-5=3”。这时,教室里一片哗然,“怎么可以用

8减5呢”,同学们的讨论声一下子把教室淹没了。这时,我示意大家安静,并鼓励这位学生慢慢地把话说完。这位学生接下去说:“上午8时到下午8时经过12

小时,下午8时和下午5时相差3小时,再用12-3=9(小时)”。这时全班同学纷纷认同了这种做法。原来让人感到“头疼”的意外,在老师和同学的耐心倾听和真诚等待中,竟然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广大教师要善待这些“意外”,用敏锐的眼光去捕捉学生学习过程的“意外”,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表达的机会。要知道,源自学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

五、张扬个性——走向动态生成的归宿

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的最终归宿是什么?难道是让学生学会用书本上的知识去解答书本上的习题吗?让每个学生“整齐、一致”地学习数学吗?上述观点很显然是非常片面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并达到最终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境界,这就是动态生成教学归宿。因此,数学课堂要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个性化理解,让学生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个性得以张扬。

例如,著名特级教师刘永宽在执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时,先出示八个图形,让学生给它们取个名字。然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图形,指出它的周长,再互相讨论,理解了周长的定义。这一教学片断,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观意愿和选择,学生通过个性化学习形成对周长的理解是各不相同的,但又是非常深刻,难以磨灭的。在学生理解周长的定义后,老师又组织了全班同学去探究自己喜欢图形的周长。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激发。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困难时,由于教师事先做了精心预设,教师总能像变魔术似的出示各种测量工具,比如:细线、尺子、剪刀等。让学生的整个探究过程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让每一个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有了进一步更加深刻的体验。整个课堂学生学习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思维不时旁逸斜出。教师并没有按照统一的要求去进行教学,而是以一个非常广阔的问题空间作为背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和感悟。这样,尽管书本上的周长定义是规定统一的,但在学生的心目中却是丰富多彩的。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就是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的真实写照。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只要我们广大教师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努力营造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相信我们的数学课堂必定能够走进更加灿烂的明天。

> 生活还有哪些事物能用分数来表示_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在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实物的探讨和研究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会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 、借助实物或直观比较分子是 1 的分数大小。

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4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

分数概念的初步构建,认识几分之一。借助实物或直观比较分子是 1 的分数大小。

教学设想 :

“分数”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概念教学要注重教学活动的过程,即在教学领域内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来龙去脉”,学习才会充满兴趣和动力。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努力作出几点尝试:

一、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我设计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如:“分月饼” 的情境,在突出平均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分数的含义,从而引入新课。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与尝试中体验到时分数的产生过程,在教师的梳理与指导下初步感知分数的概念。

二、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本课当中我充分的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折一折”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三、创新练习,让概念学习具有一定的开放度

概念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用分数自身魅力可以让概念学习具有一定的开放度。因此,我设计了从图形中找分数,折纸比较分数,借助图形比较分数等活动,既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又让学生体会到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体验分数产生的过程

1 、 激趣导入

师拿出四块月饼让学生帮老师想一想,如果将这四块月饼分给两名学生应该怎样分才公平?每个人得到几块呢? 拿两块来分给两个人,应该怎样分才能公平呢?拿一块来分给两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平呢? (生说师演示分月饼) 引出新课 “分数”。师板书“分数。

2 、教学分数的写、读

( 1 )、写分数

①、 师演示分月饼的过程。(强调平均分) 一半用分数怎样表示? 把 1 块 月饼 平均分成 2 份,其中 1 份就是这块月饼的 1/2 。 (教学写分数“ 1/2 ”)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分数“ 1/2 ”,分数的每一部分都有它们自己的名字。以“ 1/2 ” 为例,师总结意义并板书:

师:请同学们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书空:先画一条短横线,表示平均分,它叫分数线。(师边说边板书)平均分成两份就在分数线的下面写“ 2 ” ,我们叫它“分母”(师板书)每人分到的都是两份中的 1 份,就在分数线上面写“ 1 ” 它叫分子。(师板书)

1 ……分子

─ ……分数线 读作:二分之一

2 ……分母

②、 生在桌子上书空“二分之一”的写法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③、 师小结我们在写分数的时候要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子。学生齐读。生练说、写同时师说几个分数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来,并指生板演。

④、 说分数名称和读分数练习:师出示分数生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并读出分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分数产生的实际意义。由“分月饼”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入,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得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得到一半。借助实物演示把“一半”由一个具体的量抽象成一个数,初步了解了分数概念,建立了新的认知平衡。同时在学生认识分数的基础上,通过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概念

1 、 动手 折二分之一

①、生拿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 1/2 ,并且涂上颜色。 (生折师巡视)

②、汇报展示

③、生解决“折法不同,涂色部分为什么都可以用 1/2 表示呢?”的问题。

汇报展示。

2 、练习:下面图形里的涂色部分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说明理由。(多媒体出示)生练习

3 、生根据对二分之一的学习联想到一个新的分数四分之一。(师板书四分之一)如果继续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下去,还有可能出现几分之一呢?

生联想并汇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建立二分之一的概念和表象。引导学生抓住本质,进行适度抽象概括“只要把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 1 份就是二分之一。”随后又进一步迁移联想五分之一、六分之一、七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分之一……在潜移默化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4 、动手折四分之一

①、 生再拿了一张正方形纸折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并涂上你喜欢的颜色,折完后小组内交流一下看一看有没有不同的折法?(生折师巡视)

②、 交流汇报

③、 生解决:“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折法各不相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的问题。(生答)

④ 、师小结同样的图形,用不同的折法表示出了相同的分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自主认识更多的分数,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等方式,将知识进行适当的迁移和拓展。学生从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认知起点出发,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为什么不同的折法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的追问下,引导学生渐渐明晰“折法”不同不是分数的本质属性,而“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 1 份才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才是分数的本质属性。)

5 、比较分数的大小

① 、生拿出刚才折的正方形,比一比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谁大,谁小。生用手中折好的图进行比较并在小组内说一说理由。(生汇报)

② 、师小结:分子是 1 的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分数的分子是 1 ,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探究分数作为数的属性,直观比较分数的大小。引导学生将操作活动与语言表达、发展思维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学生表示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巧妙利用生成的学习,在比较中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三、巩固应用,加深分数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1 、课件出示五角星、风车,这些事物让你联想到了哪些分数?生答

2 、课件出示书中 93 页 1 、 2 题和 96 页第 3 题,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订正)

3 、让学生说一说在自己身边哪些事物中发现了分数的影子?(生答)

4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真不少。对,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几分之一。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继续走近分数,了解分数,去探索有关分数更多的奥秘。

人教版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上:《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事物》教案冀教版小学数学六上:《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事物》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2-10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求百分比并用扇形统计图表示的过程。 2、进一步认识扇形统计图,能用扇形统计图表示相关的简单数据。 3、化验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直观性,激发制作扇形...·让宝宝多接触生活里的事物冀教版五年级下:进一步认识负数,用负数表示熟悉的事物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事例,经历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简单事物的过程。 2、进一步认识负数,初步体会用正、负数可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并会运用。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正、负数表示事物在现实生活...·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总复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总复习 教学内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目标: 1、 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巩固理解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 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生活中...·第八单元1、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第八单元1、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萄?谌?六年级数学上册第94-96页例1、例2及 试一试 、 练一练 和练习十八的第1、2、3题。匪悼胃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说课是一种教研活动,那么你知道分数的意义该如何进行说课吗?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人教版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本节课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以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小数的读、写 方法 ,并正确能读写小数;

 过程和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测量、猜想等学习活动,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难点:小数的意义的探究过程。

 五、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 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选择了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给学生提供两个丝带,估一估,量一量这两条丝带的长度,不能得到整?米?数时,须用 其它 数来表示,引出小数的产生。

 2.探究小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探究小数意义。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3份是多少?7份是多少?根据 ?1米=10分米?学生会说出每份是1分米,3份是3分米,7份是7分米。根据分数意义,引导学生明白,1分米在10份中占一份,就是1/10米,那么3分米就是3/10米,七分米是7/10米?从直观的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让学生用米为单位分别用整数、分数、小数来表示,从而过渡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的形成。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3.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当学生成功解决这个问题后,将它拓展变化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在整体中涂色部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巩固小数的意义和小数与分数间的联系;计算单位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这两个知道点,放在了后面的练习中,这把难点分散了,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人教版分数的意义优秀评课稿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对单位?1?的理解又是学习分数意义的基础,这一概念又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是教学的难点。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教学中,周老师很好地取了有效的手段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这节课从备方法的角度,很好的体现了数学课堂的启发式教学:

 1.通过数学语言追问式启发作用组织教学。

 追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或者问题回答结束之后的进一步引导。它的目的是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问题的交流走向深入。成功的追问本质上是一种高效点拨,可以及时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是保证对话成为深度交流的重要手段。没有追问的课堂,其本质是教师教的缺位,它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的学习始终在一个层次上徘徊。

 追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精妙的教学艺术。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艺术的手法精心设计、实施课堂追问,既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又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控制,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追问是一种教学策略,追问的问题一定是有意义的、有趣味的,同时也是有挑战性的。

 如四分之三的意义,学生说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教师课件出示一个盒子,追问:里面装的如果就是你们说的那个?东西?,它可以代表什么?学生说1块 蛋糕 、1个西瓜、1根黄瓜,这时教师再次追问启发学生除了吃的还可以换个思路,学生想到了可以是一块橡皮,一个数字,这时教师又追问启发举例:可以是一块饼吗?一个长方形吗?一分米线段吗?可以是由8个苹果组成的一个整体吗?使交流走向深入,这样?整体?的概念也自然引出,并且通过启发学生去比较8个苹果组成的1个整体与前几个?东西?相比有什么区别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通过有意义有挑战性的问题加深对一个整体的理解,为后面单位?1?的理解作铺垫。

 2.利用已经掌握的相关数学知识的启发作用组织教学。教师让学生表述在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 经验 。感受被?平均分?的对象非常广泛,为建立单位?1?和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收集了,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感受这些分数在意义上的共性之处,又为接下来学生自主建构分数的意义提供了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可能。被平均分的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作单位?1?。这里把自然数1作为建立单位?1?概念的台阶:首先,被平均分的对象都是?一个?,即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一个?用自然数1表示,学生容易接受。在理解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以后,再提升成单位?1?,降低了认知的坡度,丰富了单位?1?的内涵。其次,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用自然数1代替单位?1?参与列式计算,学生应该知道单位?1?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另外,初步体现了分数与自然数的联系,对后面教学分数起铺垫作用。?练一练?中,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时,已经能够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涂色部分,也能通过涂色表示已经给出的分数。现在再次进行这样练习,联系分数概念和分数单位来思考与解释,体现出比过去要求的提高。

 3.运用生活经验的启发作用来组织教学。每个学生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生活,这种生活会累积一定的经验,形成学生个体的个性化的生活经验。如课始让学生举例 说说 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分数?在单位?1?概念揭示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看作单位?1?我们这一组的同学?我们句容实小所有的同学?我们后面听课的老师?这些是否都能看作单位?1?在练习中,从生活中引用丰富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最终应用于生活。

 总评:本节课从?创设情境、唤起经验,自主探索、建构意义,应用意义、解决问题,回顾 总结 、深化认识四个环节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能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以知识教学为载体,重视指导学生的 学习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尝试归纳等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的积极状态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注意运用现代电脑教学手段,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静态的知识变得富有动感,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但教师在让学独立学习方面做得不够,教师在启发、引导方面做的太多,有道是过犹不及,教师过分地指导学生,给学生的只是思想的拐杖,而不是思考的方法,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避免这种情况。

分数的意义

 [推进素质 教育 ,实行课程改革已经数年。可分数,仍是学生、家长,乃至老师挥之不去的一个情结,让人欢喜让人忧。在畸形分数观下,多少孩子心理扭曲了,心中不禁感叹:分数,我不堪您的重!事实不胜枚举,惨痛发人深思。作为家长、老师,如何以一种宽松正确的心态看待分数,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谨以此文抛砖引玉!]

 这是开学来的第一次小测试,让学生听写这两周所学的拼音字母。下课钟声刚响过,一个活泼的小男生就冲到讲台前,激动地说:?老师、老师,我能考100分!?在稚气未脱的苹果脸上,那一双水灵灵的小眼睛闪烁着自信、冲动、渴望?于是,我不由自主地摸摸那小脑袋,对他说:?是的,你一定能得100分的!?

 晚上,当手中的朱笔在这一份份?处女作?上检阅时,看着那东倒西歪、错落无致的字母列队,时而又来了个向后转,倒立走?真让人忍俊不禁。耳边也不禁响起了那清脆的声音:?老师、老师,我能考100分!?经验告诉我,对于刚入学的他们,心中充满着自信,可实际上又常常有马虎、草率的一面。不是吗?那位小男生就把?e?向后转了。可今天,经验却偏偏捉弄我,我比他们更草率了,怎么就轻易地承诺:?你一定能得100分的!?经验曾告诫我,对学生不能轻易许诺,以往在这情况下,我都会非常婉转地告诉他们?走着瞧吧!?在批阅时,更是鸡蛋里挑骨头般地找毛病,毕竟?教不严,师之惰?啊!一夜的辗转反侧,我迟迟未敢在那份卷上打上分数。

 太阳终究是要升起。上班的路上,伴着身旁那朝阳般的一张张小笑脸,我不禁陷入沉思。他们在未踏入小学校门时,也许就耳濡目染了100分的意义,它可能意味着爸爸妈妈的一个鸡腿,或是爷爷奶奶的一件玩具,或是周围伙伴的一份赞许?这对于他们来说,也许并不真正理解100分的意义。虽说成人此举有点效仿驯兽师锦囊中的妙计,作为人师的我虽不敢轻易地恭维,但也没有理由不去保护他们的自尊与积极,不给予那份荣誉。

 正如卡尔?威特所说,孩子的自尊心就像一朵娇嫩的花朵,只要稍不留意就可能受到伤害,进而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任何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这是人之常情,孩子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欲望往往比成年人更为强烈。对孩子来说,得到别人的承认,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失去了自尊和荣誉感的孩子是很可怕的也是很难教育的。

 钟声已响起。我没有理由再犹豫,提笔挥毫?100分?,同时也矫正了那位站反的?e?兵。看到他满脸的欣喜与惊奇,我悄悄地走近他:?老师想告诉你一个秘密?你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得了100分,值得恭喜!如?e?写对了,就是120分,相信你会继续努力!让我们共同守住这个秘密,老师会与你在一起期许着。?

 分数,它应是组成学生个人成长的轨迹,而不该成为学生在集体中的定位。老师要正确理解、把握分数的意义,让它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分数的基本性质

 一、知识点提示

 本单元教学的知识点有两个:

 1.理解由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一的含义。

 2.能根据分数的意义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基本概念

 整体的几分之几:把几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份之一,其中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三、学习策略

 1.理解分数的意义。

 孩子在低年级已经学过了除法的意义,知道把6个桃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用?6?2?来计算,也会表示分得的结果?每份3个桃。这是从?整数?的视角来研究分桃问题的。如果从分数的视角来研究,则一定要摆脱?具体数量?的思维定势,尝试把?整体?看成?几份?物体,而不是?几个?物体,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不用物体的具体数量表示,而是用份数来表示。例如:把一盘桃(共6个)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要知道其中一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该怎么思考呢?

 把一盘桃的总数量看成?2份?而不是6个桃;把涂色的3个桃看成?1份?,涂色的?1份?桃子跟桃子总数?2份?作比较,得出涂色部分是这个整体(一盘桃)的1/2。下面这个图示可以很直观地帮助大家理解上述这段话。

 2.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只要孩子对分数的意义理解到位,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就不是难事。

 例如:妈妈买了18个桃子,把这些桃子的2/3送给奶奶,送给奶奶几个桃?

 分析解答时首先可以让孩子说说"2/3"的含义,知道题中的"2/3"表示的是把18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送给奶奶2份。其实在理解分数含义时,解决问题的思路已经有了,即先把18个桃平均分成3份,求出一份有几个桃,算式是18?3=6(个);接着再用乘法求出2份有多少个桃,算式是6?2=12(个),瞧,问题就这么解决了。总之,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是:先用除法求出一份物体有多少个;再用乘法求出2份、3份?是多少个就大功告成啦!

 四、注意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是本单元极为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的加减法,特别影响学生解决分数实际问题。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分数的意义理解不到位,那么孩子将来在学习分数这个知识板块时就会感觉非常困难。

 理解分数意义关键在于必须认识到分数表示的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因此无论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还是把许多物体看成1个整体平均分,我们并不需要知道被分对象的具体数量,也不必知道平均分后每一份物体的具体数量,只要知道这个整体被平均分后,整体可以看作几份,部分可以看作几份,就可以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啦。

 在表示一个分数时,还要让孩子知道,分母与平均分的总份数有关,分子与?部分?的份数有关,如果学生的认识达到这个层次,对今后的学习帮助可大啦。

 下面给你介绍一个?猜分数?的小游戏,它能有效帮助你的孩子从本质上提升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1.猜分母。

 下面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后的情况。

 问:看到这幅图,你猜到了分数的什么?

 答:我猜到分数的分母是4。

 问:如果我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那么分数的分母是几?平均分成6份、7份呢?

 答:分数的分母分别是5、6?

 问:分数的分母跟什么有关?

 答:分母跟平均分的总份数有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

 2.猜分数。

 问:为什么三个分数的分子不一样呢?分数的分子跟什么有关?

 答:分子跟?部分?的份数有关,涂色部分是几份,分子就是几。  作者: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 朱春香

猜你喜欢:

1.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人教版

2. 新苏教版分数的意义的说课稿

3. 人教版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4. 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5. 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说课稿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修恶习分数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们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之一。下面就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aaa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 方法 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猜老师年龄,说自己的年龄。生活中还有哪里用到数?

 1、丁丁和当当在数学活动中也遇到了一些数的问题。

 2、书上图:四个苹果 2瓶水

 生1:把4个苹果平均分 成2份,每份是2个

 生2:把2瓶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个

 数学上把物体分得一样多,叫做?(板书:平均分)

 把一个 蛋糕 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怎样分?

 生:切成两半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这一半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

 生:二分之一

 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这节课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二份,(同步演示分数的书写, 分数线 、分母、分子)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1/2,另一份呢?(也是这个蛋糕的1/2)

 它指的是谁?

 你能 说说 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吗?

 3、拿一张长方形, 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

 4、学生涂色作品。

 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呢?

 生1:都是一半

 生2: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折的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1/2。

 3、判断:下面哪些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是1/2,在( )里画?勾?。

 小结:无论是一个蛋 糕,一个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4、(1)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 1/4、1/8、1/3、1/6?(师板书)

 (2)拿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汇报: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生1:我把它分成8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8。

 生2: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一份,每份是它的1/4。

 小组内交流。 展示作品: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表示的1/4

 (3)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4?

 生:因为它们都平均分成四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4)不同的图形,能表示出相同的分数吗?

 (5)相同的图形 ,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请圆形操作的学生举起)

 5、比较分数大小

 (1)展示作品:圆形 表示的1/2、1/4

 比较它们各自涂色的部分,你能说出哪个分数大?

 生1:1/4

 生2:1/2

 1/2表示哪一 部分?(一大块)1/4呢?(一小块)中间用什么符号?(小于号)

 (2)用完全相同的圆,表示出它的1/8,和1/2、1/4比,想象一下怎么样?(小)

 用学生作品验证。

 (3) 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老师给每组中发的图形大小相同,谁表示的分数大?谁表示的分数小呢?组内比较。

 6、分数的书写。

 (1)师教写1/2。

 (2)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书上练习)

 汇报:1/3 1/6 1/9 1/8

 (3)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怎样的?请生阅读书P98

 中间短横,是?(分数线 板书)表示平均分

 2是?(分母)分母是2表示平均分成?(2份)

 1是?(分子)分子是1表示其中的一份。

 (4)先看图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分数。(书上题目)

 长方形 1

 1/3 先估,课件移动1/3,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3份。

 1/6 先估,课件移动1/6,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了6份。

 你怎么一下子就估对的?有什么窍门?

 生1:1/3是下面的2倍。

 借助观察比较估计,这是多好的 学习方法 。

 今天所学的分数和以前学习的1之间有联系吗?

 再往下分,可能出现几分之一?

 生说。

 平均分成的份数越来越多的时候,每一份的大小会越来越(小)

 7、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图:法国国旗(1/3) 五角星 (1/5) 巧克力(1/8)

 每一部分都是这个图 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形的1/3 还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1/2 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生:1/4 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师:同样一块巧克力,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分数也就不同。

 8、 黑板报 。《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艺术园地

 科学天地

 生:《艺术园地》占黑板报版面的1/4

 师:版面不是分成了 三份吗?

 生:把《科学天地》再分,黑板版面就平均分成了四份。

 9、瞧,人体中也能找到有趣的分数。

 图:一岁 现在的我

 课件演示把一岁 儿童 的身长(图)平均分成四份,其中头占身高的1/4

 把现在的我的身长(图)平均分成七份,其中头占身高的1/7

 估计:八、九岁孩子的头占身高的几分之一?

 学生估计

 师提供资料:十岁儿童头占身高的六分之一

 10、播放:多美滋1+1奶粉 广告

 东东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一看来了八人,刚解决这个问题,又来了第九个人。

 看广告让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能想到1/4

 从哪个画面中联想到1/4?

 生:第一幅画面,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8

 从哪个面画中联想到的1/8?

 生:第三、四画面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2

 这里的1/2是整个蛋糕的1/2吗?

 生:不是,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

 生:1/9

 如果开始就有9个人,平均分成9份,每人就得到这块蛋糕的1/9?

 1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结合直观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平均分?及分子、分母含义的充分感知和体验,为进一步认识分数积累感性 经验 。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出示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

 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秋天已经到了我们大家的身边了。(课件出示场景图)在这丰收的季节里,小明和小丽这一对好朋友相约来到郊外进行野餐活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准备了那些好吃的食品?

 2、引导学生把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平均分。

 (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教师板书:2)

 (2)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瓶?

 (学生继续用手势表示,1教师板书:1)

 (3)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学生用手势表示发生了困难,由此引出分数,揭示课题)

 二、展开

 (一)认识1/2

 1、讨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应该怎样分?(课件演示,突出每一份同样多。)

 2、思考: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一半,它就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引出?二分之一?)

 3、介绍?二分之一?的写法。

 4、讨论:右面的这一份能不能用1/2来表示?为什么?

 5、得出结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让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6拓展:你还能把什么物体平均分,表示出它的1/2?

 (1)请学生从老师课前提供的学具中任选一种,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

 (2)自己想一个物品,说一说怎样可以得到它的1/2。

 (二)认识几分之一

 1、启发:刚才,我们一起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那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3份、4份、5份,?又应该怎样用分数来表示呢?(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

 2、小组里议一议: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色部分应该是它的几分之几?

 3、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

 5、拓展:请学生自选一样物品,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6、辨析:有几个小朋友是这样表示1/4的,对不对?为什么?(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题的四幅图,让学生看图议一议,再作出判断并说明道理。)

 (三)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观察比较: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1/2、1/3、1/6、1/8、?,它们都是分数。观察这些数,它们都由几部分组成?

 2、结合具体的例子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举例说一说。

 (四)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猜一猜:有两块同样大的月饼(课件出示两个圆),小明吃了其中一块的1/2,小丽吃了另一块的1/4,谁吃的多?(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议一议,说一说道理。)

 2、交流猜的结果,借助图形验证猜测。

 3、继续猜一猜:有三块同样的巧克力,三个小朋友分别吃了一块巧克力的一部分,大约是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一?(课件出示三个长方形,用阴影表示吃了的部分,分别占1/3、1/6、1/8,但先不画出等分线,等学生猜对以后再画上。)

 4、比一比: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应用

 1、介绍生活中的分数: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与分数有关。(出示路牌、外国国旗等,让学生说一说上面隐含的?分数?)

 2、观察黑板报(?想想做做?第六题中的图):说说这些栏目分别大约是这块黑板的几分之一?(**部分占几分之一结果应是开放的)

 3、向课外延伸: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做一个用心的人,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一定还会发现更多的分数!(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观察、交流。)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

 2. 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4.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讲述: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分东西。请看大屏幕。

 1. (课件出示6个苹果和3个盘子)从屏幕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难能解答?你是怎样分的?我们把这种称为什么分法?

 2. (课件出示4个苹果和2个盘子)师:4个苹果平均分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用击掌的方法告诉老师好不好?

 师:预备?开始  生:(拍手击掌)

 3. (出示1个苹果和2个盘子)

 师:把1个苹果平均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

 师:预备?开始  (教师应观察学生的表情,灵活处理)

 师:怎么不拍了?

 生1:半个。

 师: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生2:不能。

 师:那么,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二. 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二分之一( )

 1.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的?(平均分)。

 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生:2份)

 师:这样的一分也就是?(生:一半),这样的一半怎样表示呢?

 (生: )

 师:两个半块苹果,哪一半是 ,是谁的 ?

 师: 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师: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 表示?(教师强调:只有平均分,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2. 大家弄清了 的意义,怎样写?怎么读呢?

 教师边示范边解读:表示平均分,叫分数线,?2?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总份数,叫分母,?1?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

 3. 动手操作。

 (1)从小组组长那儿领取不同的图形,试着折出它的 ,并用斜线画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拿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 的?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 ?

 (3)汇报成果。

 (4)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在这个环节设计?折一折?,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二)发现分数

 刚才,小精灵悄悄的给我提了一个建议,让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利用手中的材料,发现一个新的分数。(把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把发现的分数写下来)

 (1)展示作品。

 (2)交流成果:这个分数,你是怎么发现的?(与众不同的折法,教师不仅要给予鼓励,还可以用学生的名字命名为?XX折法?。)

 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任取其中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 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 P93做一做:

 (1)填一填。(2)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 P96 2:

 (1)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为什么?

 (2)你在操作过程中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既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 逻辑思维 能力,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3. 拓展与延伸: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其实,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有分数。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好吗?

 [设计意图: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伴随着学生情感参与的开放题?找身边的分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 总结 反思 ,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课后反思]

 一.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我是本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在引入新课时,通过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苹果?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在新课学习完后,又鼓励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分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 小组合作,交流思考。

 本节课中,我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三. 动手操作,勇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在现实情境中?做?数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节课我最大的体验是:学习内容贴近了学生生活,学习材料便于学生操作,学习活动过程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点评]

 本节课比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创造性运用教材。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情景感知?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再有目的地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按要求折出不同图形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后面设计的巩固练习,再次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产生离不开平均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 的意思。

 2.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使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3. 本节课,既有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交流,也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既动手、动口,又动脑,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的理念。

看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的人还看:

1. 千课万人数学学习心得

2. 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

3. 小学数学认识分数教学反思范文

4. 人教版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5.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

6. 三年级数学时分秒教学设计

教学分数的意义要渗透什么数学思想方法

分数的意义教案如下:

教学目标

1.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母、分子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通过层层设疑,不断强化学生的质疑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

课前准备:通过各种途径去查找、了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课前让同学通过各种途径去查找、了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同学已经查找到了相关的信息,能与大家交流吗?

再请同学们看两个例子。

1、出示2个实例(课件)

(1)这些饼,我们可以用3个来表示,而这些呢可以用4个来表示,再请大家看这半个饼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

(2)用米尺来测量木板的长度,能用整米数来表示吗?

许多例子都可以告诉我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有时我们通过计算或是测量都是不能得到整数结果的,为了适应客观实际的需要,而产生了新的数——也就是分数(出示)。开始,人们只认识一些简单的分数,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

经过很长时间后,才产生像现在这样完善的分数的知识。同学们知道吗?我国还是世界上发明和使用分数比较早的国家之一。

其实分数对于同学们来说不会太陌生,我们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探究分数的意义。

二、互动探究

(一)复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1.用课件展示。(3个例子)

(1)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2)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4份。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

2.小结:以前我们学习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二)学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1.想一想:

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只能把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请举例。

师小结:在现实生活中不仅能把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还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来平均分。

2.思考:

这里有一堆苹果,你能拿出它的1/4吗?你是怎样想的?

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怎么分的?能完整的叙述一下吗?

把这些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一个苹果就是这些苹果的1/4。

3.讨论:

把6只熊猫平均分,有几种分法?每份用什么分数表示?

(1)汇报分的情况。

(2)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注意叙述完整。

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怎么分的?

把六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6份,每份的一只熊猫就是这个整体的1/6。要表示这个整体的2份呢?3份?5份?

还可以怎样分呢?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义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单位”1”的建立

学具准备:学具袋(圆形纸片1张、长方形纸片1张、一分米棉线1根、水5个、火柴棒12根、同一样式的纽扣8个)

教学过程:

一、单位“1”的意义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数字1。

师:这是几?表示什么?能具体说说可以表示1个什么吗?

学生回答(1个苹果、一张白纸、一根绳子、一群羊、一个学校的全体学生……)

师:对于数字1如此丰富的意义,老师可以给它加上引号,起名叫作单位“1”。

师:取出学具袋,倒出其中的学具,分一分、说一说,哪些能用单位“1”表示?

评:开门见山教学单位“1”,突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单刀直入式的导入无疑是本课亮点之一,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其分一分、说一说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师:我们可以把单位“1”怎么分?

师:以前我们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研究“分数的意义”。(教师板书课题)

师:用以前所学的分数的知识,分你手中的单位“1”,你能得到哪些分数?

学生操作,组内交流,各组推荐汇报。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对不准确的地方要加以修正,尤其要强调“平均分”,尽量做到不要重复别人的发言内容。

评: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教师将几种学具材料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操作用分数表示,既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又在不知不觉中为新知的构建架设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