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划分节奏_范文正公轻财好施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呢
1.袁虎少贫文言文赏析
2.范文正济秀才文言文答案
3.渑水燕谈录文言文阅读答案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庆历四年眷,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令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
注释①缣: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
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_____________
(2)前人之述备矣: _____________
(3)范文正公轻财好施: _____________
(4)岁衣缣一匹: 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以养群从之贫者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你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通“俱”,全,皆(2)详尽(3)轻视,看不起(4)每年
2.D
3.(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除。
4.先天下之忧而忧。(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5.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用具体的行动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是难能可贵的。(意思对即可)
袁虎少贫文言文赏析
1. 课外文言文《范文正公罢宴》阅读答案
范仲淹罢宴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絰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賵殓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注释①邠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觞:酒杯.③缞絰: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筹办.⑤寓居士人:客居在外的读书人.⑥賵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⑦棺材外面的套棺.⑧彻:通“撤”,撤去.⑨周:救济.
文化常识
谥号,上文所说的范文正,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他死后,朝廷给他的谥号叫“文正”,所以后人敬称他为范文正.又如宋朝的包拯,死后赐谥号“孝肃”,故后人称他为包孝肃;岳飞谥号为“武穆”,故又称**穆;明徐光启谥号为“文定”,故又称徐文定;清纪昀的谥号为“文达”,故又称纪文达.
考点
①守②卒③殡④具⑤泣
2、翻译: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②公亟令询之
3、“公怃然”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大家感慨的样子;②大家忧伤的样子;③范仲淹忧伤的样子;④范仲淹默不作声的样子.
4、理解:这件事可以用来证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过的一名名言:
2. 文言文阅读(12分)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小题1:A小题1:(1)(范文正公)显贵了之后,在姑苏近郊买了数千亩良田,修了一座“义庄”,用来供养族人当中的贫穷的人。
(既、为、以,各0.5分)(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 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除。(贤、奉、法各0.5分)小题1:体现了范文正公显贵了之后,心中还装着其他人的优秀品质。
小题1:A、主:管理(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小题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做这类题时应注意: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力求做到“信”“达”“雅”。2、要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翻译时还原成现代汉语语序。
3、要注意语句整体的通顺完整。(1)既:已经。
于:在。为:建造,修。
以:用来。(2)贤:贤明。
奉:尊奉。法:规矩、做法。
。
3. 《容斋随笔》关于范文正公的阅读答案范文正公①守桐庐②,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③,其歌词④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既成,以示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
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⑤,握手⑥扣之。
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⑦,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⑧坐颔首,殆欲下拜。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 ①范文正公:即范仲淹。
他谥“文正”,故世称范文正公。 ②桐庐:古地名,今浙江桐庐市。
③记:传记。 ④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
⑤瞿然:惊讶的样子。⑥握手:拱手。
⑦溥(pǔ):大。⑧凝:注意力集中。
翻译: 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写完之后拿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大胆地想(帮你)换一字,使它更完美;范公很惊讶,拱手请教他。(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它来修饰“德”字,好像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守_______ ②泱泱_______ ③已_______ ④易_______ ⑤盛_______ ⑥扣_______ ⑦颔首_______ 2.翻译: ①既成,以示李泰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必将名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殆欲下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秦伯读之三”中的“三”,是指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做郡太守 ②水浩大的样子 ③停 ④改换 ⑤大 ⑥问 ⑦点头 2.①写成后,把它给李伯看; ②必定将会在世上留下名声; ③几乎要跪下拜谢。
3.多次。 4.①1“风”是平声字,不感局促; ②“风”就是流行、传播及“风范”之意。
4. 范文正公逸事 文言文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文正公①,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②常稔之田③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④;嫁女者五十千⑤,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⑥。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馀而无穷。屏⑧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⑨,于是始有禄赐之人,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⑩,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注释:①范文正公: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②负郭:靠近城郭。负,背倚。③常稔[rěn ]之田:常熟之田,良田。稔,庄稼成熟。④缣[jiān ]:细密之绢。⑤千:一千钱为一贯。⑥斛[hú ]:古代量器,以十斗为一斛。⑦沛然:充裕的样子。⑧屏:指罢官或离职。⑨参大政:指导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⑩修其业:指主持义田之事。
1、(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平生好施与( ) ②日食( )
③尝有志于是矣( ) ④及参大政( )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与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既而为西帅 ②及为相
B.①以其所入 ②以衾拥覆
C.①而终其志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D.①此其大较也 ②常蹲其身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公 虽 位 充 禄 厚 而 贫 终 其 身。
3、翻译句子。(4分)
(1)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4、本文是钱公辅为范仲淹立的碑,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2分)
答案
1、(1)①喜欢。②每天。③曾经。④等到。 (2)D
2、公/虽 位 充 禄 厚/而 贫 终 其 身。
3、(1)选择关系亲近却很贫苦、关系疏远却很贤能的人,都给他们以接济。
(2)(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
4、范仲淹置义田帮助自己的族人。
5. 文言文阅读小题1:补贴供养 实现达到小题2:B.小题3:(他的)后代子孙整治他的产业,继承他的志向,就如同范仲淹活着的时候一样。
小题1:试题分析:“ 赡 ”字在课内文言文中接触较少,根据语境可推断出它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近。应译为“供养”。
“终”根据语境应译为动词,宾语是“志”,所以应译为“完成”。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A项中的“以”前者译为“因为”,后者表目的,译为“来”,B项中的“则”前者译为“就”,后者与“然”连用,是“那么”的意思。C项中的“而”前者是连词,后者与“已”组成固定搭配。
D项中的“之”前者是助词,后者是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无意。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修其业,承其志”等。
“修其业,承其志”是并列的动宾短语,根据上下文可译为“整治他的产业,继承他的志向”。然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范文正济秀才文言文答案
1. 文言文阅读(12分)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
小题1:A小题1:(1)(范文正公)显贵了之后,在姑苏近郊买了数千亩良田,修了一座“义庄”,用来供养族人当中的贫穷的人。
(既、为、以,各0.5分)(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 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除。(贤、奉、法各0.5分)小题1:体现了范文正公显贵了之后,心中还装着其他人的优秀品质。
小题1:A、主:管理(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小题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做这类题时应注意: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力求做到“信”“达”“雅”。2、要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翻译时还原成现代汉语语序。
3、要注意语句整体的通顺完整。(1)既:已经。
于:在。为:建造,修。
以:用来。(2)贤:贤明。
奉:尊奉。法:规矩、做法。
渑水燕谈录文言文阅读答案
1. 范文正济秀才的有关习题
范文正济秀才 范文正公在睢阳掌学,有孙秀才者索游上谒,文正赠钱一千。
明年,孙生复道睢阳谒文正,又赠一千,因问:“何为汲汲(1)于道路?”孙秀才戚然②却色曰:“老母无以养,若日得百钱则甘旨③足矣。”文正曰:“吾观子辞气,非乞客也,二年仆仆,所得几何,而废学多矣。
吾今补子为学职,月可得三千以供养,子能安于为学乎?”孙生再拜大喜。于是授《春秋》,而孙生笃学不舍昼夜,行复修谨。
文正甚爱之。明年,文正去睢阳,孙亦辞归。
后十年,闻泰山下有孙明复先生以《春秋》教授学者,道德高迈,朝廷召至太学,乃昔日索游孙秀才也。 文正叹曰:“贫之为累亦大矣,倘因循索米至老,则虽才如孙明复者,犹将汩没①而不见也。
[注释]①汲汲:形容心情迫切、努力追求。②戚然:忧愁的样子。
③甘旨:美味的食物。(4)汩没:埋没。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1)有孙秀才者索游上谒( ) (2)孙生再拜大喜( ) (3)孙生笃学不舍昼夜( ) (4)明年,文正去睢阳(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老母无以养,若日得百钱则甘旨足矣。 (2)贫之为累亦大矣,倘因循索米至老,则虽才如孙明复者,犹将汩没而不见也。
(3)吾观子辞气,非乞客也。 3.短文由叙事而入议论,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像孙秀才这样的乞讨者你遇过吗?你是否会像范文正一样对待此种人? 翻译: 1.范仲淹在淮阳做官时,有个叫孙夏的穷秀才听说范仲淹最体恤穷困的人,就直接上门求范仲淹给他十千制钱。
范仲淹见他是个老实的穷秀才,不加多问就送了十千制钱。第二年,这个穷秀才又来见范仲淹,还是要求助 他十千制钱。
范仲淹又如数给了他,然后问他:“你为什么穷到这个地步呢?”穷秀才说:“我家里没有什么产业,只有一个已不能劳作的老母亲。我是个读书人, 种田和做工都不大会,又不善经商,平常没有什么生计,只好过着贫穷流浪的生活。
如果每天能有一百钱的收入,我就可以勉强度日,安心读书了。” 知道了穷秀才的境况,范仲淹非常同情他。
就对他说:“我帮你补一个学职,做点笔墨的事情,这样可以解决你的日常家用,让你安心读书。” 孙明复对范仲淹的济助非常感激,此后更加勤奋求学,十多年后,终于学有所成,被朝廷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兼国子监直讲,成为朝廷最高学府的教官,才知道是当年那个乞讨的孙秀才。
范仲淹感叹道:贫穷对人的拖累可真大呀,倘若一个人为找米下锅而奔波到老,那么,即使他有如孙明复那样的满腹才学,也会被这种人生所埋没而终生不能为人所知。
2. 范文正济秀才译文范仲淹在淮阳做官时,有个叫孙夏的穷秀才听说范仲淹最体恤穷困的人,就直接上门求范仲淹给他十千制钱。范仲淹见他是个老实的穷秀才,不加多问就送了十千制钱。第二年,这个穷秀才又来见范仲淹,还是要求助 他十千制钱。范仲淹又如数给了他,然后问他:“你为什么穷到这个地步呢?”穷秀才说:“我家里没有什么产业,只有一个已不能劳作的老母亲。我是个读书人, 种田和做工都不大会,又不善经商,平常没有什么生计,只好过着贫穷流浪的生活。如果每天能有一百钱的收入,我就可以勉强度日,安心读书了。”
知道了穷秀才的境况,范仲淹非常同情他。就对他说:“我帮你补一个学职,做点笔墨的事情,这样可以解决你的日常家用,让你安心读书。”
孙明复对范仲淹的济助非常感激,此后更加勤奋求学,十多年后,终于学有所成,被朝廷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兼国子监直讲,成为朝廷最高学府的教官,才知道是当年那个乞讨的孙秀才。
范仲淹感叹道:贫穷对人的拖累可真大呀,倘若一个人为找米下锅而奔波到老,那么,即使他有如孙明复那样的满腹才学,也会被这种人生所埋没而终生不能为人所知
3. 文言文《范文正公仲淹贫悴范文正公仲淹贫悴,依睢阳①朱氏家,常与一术者②游。
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范仲淹怀中,范仲淹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范仲淹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③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注释①睢阳:地名。
②术者:指以占卜、星相等为职业的人。 ③俾:使1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会术者病笃( ) (2)吾善炼水银为白金 ( )12.范仲淹“出其方并白金”给术者之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13.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那个术士气急败坏。B.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
C.范仲淹正想告别回避,那个术士气急败坏。D.范仲淹正想告别回避,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
14.从上文中可看出范仲淹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3分)参考答案:课外文言文(12分) 11.(1)正好,恰巧。
(2)擅长。(每一词解释各2分) 12.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
今汝成立,当以还汝。或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2分) 13.B(3分) 14.为人诚信,不贪恋钱财(讲出一点给1分,讲出两点且正确给3分。
4. 文言文阅读(12分)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小题1:A小题1:(1)(范文正公)显贵了之后,在姑苏近郊买了数千亩良田,修了一座“义庄”,用来供养族人当中的贫穷的人。
(既、为、以,各0.5分)(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 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除。(贤、奉、法各0.5分)小题1:体现了范文正公显贵了之后,心中还装着其他人的优秀品质。
小题1:A、主:管理(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小题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做这类题时应注意: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力求做到“信”“达”“雅”。2、要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翻译时还原成现代汉语语序。
3、要注意语句整体的通顺完整。(1)既:已经。
于:在。为:建造,修。
以:用来。(2)贤:贤明。
奉:尊奉。法:规矩、做法。
1. 渑水燕谈录文言文翻译
译文:太宗在位的时候,有个名叫王著的人学习王羲之书法,很是得其要领,被太宗任命为翰林,太宗在朝政的空余时间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6303761也爱好练习书法,每有心得都派内侍去送给王著看,但每次王著都说不行,太宗又去尽量的模仿的更像,然后又去问王著,王著还是说不行,太宗问他为什么呢,王著说"你的书法外形本来很好,但匆忙的说好,恐怕皇上并不明白书法的深意"后来太宗的书法已是精妙绝伦,超过了很多以前的著名书法家。
世人都说这得宜于王著的劝诫。原文:太宗朝,有王著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
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扩展资料从体裁上来说,《渑水燕谈录》属于笔记文中的史料笔记。从写作目的上来看, 与众多宋代笔记的作者一样,王辟之脱离仕宦,悠游林下,追忆平生经历见闻,笔之于书,博记杂识,主要是为了 “谈谑”。
从写作内容和范围来看,《渑水燕谈录》所记大都是宋哲宗绍圣年间(1094年)以前到北宋开国(960年)之间140余年的北宋杂事。从写作特色上说,《渑水燕谈录》的价值内容丰富,体裁广泛,为后世对北宋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历史研究,特别是对一些政治家、文学家的生平研究以及山东省的地方史研究、宋诗研究,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史料。
2. 渑水燕谈录文言文翻译原文:太宗朝,有王著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译文:太宗在位的时候,有个名叫王著的人学习王羲之书法,很是得其要领,被太宗任命为翰林,太宗在朝政的空余时间也爱好练习书法,每有心得都派内侍去送给王著看,但每次王著都说不行,太宗又去尽量的模仿的更像,然后又去问王著,王著还是说不行,太宗问他为什么呢,王著说"你的书法外形本来很好,但匆忙的说好,恐怕皇上并不明白书法的深意"后来太宗的书法已是精妙绝伦,超过了很多以前的著名书法家。世人都说这得宜于王著的劝诫。
3. 《渑水燕谈录》卷四的全文翻译原文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注释①缣(jiān):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译文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时特别宽厚.他富贵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另外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4. 文言文阅读(12分)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小题1:A小题1:(1)(范文正公)显贵了之后,在姑苏近郊买了数千亩良田,修了一座“义庄”,用来供养族人当中的贫穷的人。
(既、为、以,各0.5分)(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 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除。(贤、奉、法各0.5分)小题1:体现了范文正公显贵了之后,心中还装着其他人的优秀品质。
小题1:A、主:管理(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小题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做这类题时应注意: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力求做到“信”“达”“雅”。2、要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翻译时还原成现代汉语语序。
3、要注意语句整体的通顺完整。(1)既:已经。
于:在。为:建造,修。
以:用来。(2)贤:贤明。
奉:尊奉。法:规矩、做法。
5. 渑水燕谈录——翻译: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原文: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原创)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的人特别宽厚。他已经富贵了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的人之中贫穷的人,选出一个备份高而且有贤能的人主管他的(资金)出纳,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婚丧嫁娶,都给他们赡养的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