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冬天 朱自清
1.“冬天”-朱自清这篇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2.朱自清《冬天》读后感
3.用自己的话概括朱自清的《冬天》里一二三段所描绘的画面
4.朱自清冬天的艺术特色
5.朱自清《冬天》的写作背景
6.朱自清的冬天和汪曾祺的冬天有什么不同
7.经典诵读:朱自清《冬天》
这篇文章有点独特。题目是冬天,但是作者并没有写冬天的景物,只是写了几件事情,却让人感觉到了冬天的温暖。
? 作者写了三件事:儿时的冬天,“我”和家人围着“小洋锅”吃白煮豆腐;在杭州时的一个冬天,“我”与友人游西湖;在台州时,“ 我”与家人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
? 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冬天,冬天的严寒与作者心中的温暖形成反差,更衬托出了亲情、友情的温暖。
这就是大家手笔吧,语言自然纯朴,却又让人感到温暖和美好。
“冬天”-朱自清这篇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朱自清的《冬天》是一篇描写冬季生活的散文,通过对冬季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该文的批注:
1. 第一段中,“洋炉子”的出现,勾起了作者对家乡冬日的回忆。这一描写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也描绘出了一幅朴素而温暖的冬日画面。
2. 第二段中,作者通过描写“豆腐”,展示了家乡冬季饮食的特色。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食物,不仅让人回味起家乡的味道,也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3. 第三段中,描述了冬天夜晚的情景。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如“我们全家人围着炉子烤年糕”,以及“眼睛垂着”等动作,将一家人在冬夜的温馨和亲密描绘得淋漓尽致。
4. 第四段中,通过“外面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家的深深眷恋。这种对比的手法,既强调了家的温暖,也突出了作者对已故妻子的思念。
5. 最后一段中,通过描写“白嫩嫩的年糕”和“热腾腾的年糕汤”,再次展现了家乡冬季的饮食特色。同时,“我”在寒冷的冬天里喝下这热腾腾的年糕汤,也寓意着家的温暖和希望。
总的来说,朱自清的《冬天》通过对冬季生活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家人的眷恋。通过对食物、环境、人物动作等的描写,形成了一幅充满温情和感性的冬日画卷。
朱自清《冬天》读后感
冬天的晚上,我们兄弟三个与父亲围在一起品尝白煮豆腐,热腾腾的豆腐在满足我们食欲同时也同样温暖我们的心。
一个十六的晚上,我与朋友去西湖划船,柔柔的月光,软软的水波,十几年钱的事好像一场梦,寒冷的冬夜有好友陪伴也是一件温暖的事。
妻子死了快四年,回想那时在台州的日子,生活像冬日那样了无生趣,可是妻子的微笑,家人的共处像温暖的春风,吹散了冬天的寒冷。
用自己的话概括朱自清的《冬天》里一二三段所描绘的画面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朱自清《冬天》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朱自清《冬天》读后感1读你,真是一种享受!第一次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冬天》便被文中的情感感动着,这篇写于30年代的散文淡淡的却又充满温暖与诗意,朱自清先生是少数几个文笔细腻得能与女性媲美的男作家。文品如人品,朱先生的文风就如同他的为人,他的散文贴近生活、富涵感情,却又不瘟不火、清新自然。我们读他的文章毫不费力,看似简单,但其中的情感却需要仔细体会、品位,这样的文章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
提起冬天,人们自然会想到冬天的寒冷,会想起皑皑白雪和凛冽的寒风,朱先生不愧是写情的高手,他笔下的冬天,不是冷风飕飕、白雪漫漫的冬天,而是可以一家围在热腾腾的炉子边享受着白水豆腐,几个人在西湖上泛舟赏月,可以微笑的冬天,这样的冬天其实寄托了春天般的情,如温暖的春天,一种人间温情充盈其间。“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感受。今天,当我再次朗读的时候,朱自清文中那朴素而温馨的情感气息扑面而来,也洋溢在我心间,感染着每一位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的人。“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读完这最后一句,我仿佛都忘记了自己的存在,而沉浸在了朱自清所营造的爱的氛围里……在这篇散文中,作者选取了互不相干的三个场景:父亲为孩子夹豆腐,冬夜与朋友泛舟西湖,一家人在台州过冬。三个场景,都是白描式的简单勾勒,寥寥几笔,意味全出。犹如三副淡淡的水墨画,没有浓墨重彩,却散发着淡淡清香,沁人心脾。
《冬天》在这里不只是为了单纯写冬天,我觉得朱自清写冬天是为了写出对过去往事的怀念,对友情亲情的怀念。而这些体现友情、亲情的事都发生在冬天。这篇文章所写的都是生活中非常平淡的小事,而且溶注的感情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生离死别之类的,而是一种非常平凡而朴素的情感,但这种情感在严冬的衬托下,特别温暖、温馨。我们不妨关注朱先生散文中的细节!吃豆腐,“眼巴巴地望着那锅”是细节;划船,“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是细节;还有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也是细节;打动人的总是细节!还有“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这是细节……细节描写是这篇散文动人心扉的原因之一。
“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这句话深切反应了先生的感情。也难怪家人们站在家里对他亲切地微笑的那幕短短的画面他会一直不忘,还有妻子在漫天风雪里自在的样子——即使自己的妻子已死了四年。“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我想这就是先生的感受吧。冬情如春。冬情如春。
朴素洁净的文字,暖人心灵的细节,略带写忧伤的情怀——这篇短短的散文凭借着这些优点让读者感动。如今,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迷失了自我,忘记了自己脆弱的心里也需要抚慰。我们往往忽略了父母的关爱,往往不注意朋友的叮咛,但生活中让我们感动的,往往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在这样的背景下,这篇短文显得尤为重要。让我们略微停一停忙碌的脚步,来发现身边美丽的故事,让心间充盈真情的暖流……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很美,真的很美,一如你的名字。有人说它们“清丽”,有人说它们“清秀”,也有人说它们“清幽”,可都离不开一个“清”字,朱自清的“清”。炎炎夏日,我乐意坐在安静的书吧里,吮着冷饮,和着优美的古典乐,轻声细读你的文字,细细品位着字里行间的韵味,细细地读你,读一个洒脱的你,淡泊的你。
读你,真是一种享受!
朱自清《冬天》读后感2这篇文章是我从我表姐的语文书上看到的。它的名字是《冬天》,作者是朱自清。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儿时住在扬州,他在那住了13年。长大以后他著有《背影》、《荷塘月色》、《欧游杂记》等脍炙人口的著作。晚年患有严重胃病,而且朱自清家境贫穷,但他坚决不吃美国资助日本的面粉。最后朱自清因病在北京去世。
这篇文章像三张照片一样,第一节像一张照片:爸爸从氤氲的热气中夹起一块块豆腐,送往朱自清和哥哥的酱油碟中;第二节也像一张照片:朱自清、s君和p君乘着小船在西湖上划着;第三节也像一张照片:朱自清、孩子和妻在台州天真的笑着。写到这里,我想,为什么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能足以温暖寒冷的冬天?然后,我又想到了我自己……
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地上堆满了积雪,我非常开心,因为那是我第一次看见雪。地上一片白茫茫的,我赶紧奔下楼梯,迫不及待地扑进这银装素裹的世界。可是,刚一下楼梯,脚一滑,就“扑咙”地摔了一个“狗啃泥”。我疼得哇哇直叫,这时,哥哥看见我,赶紧跑过来,扶起我,对我说:“弟弟,你摔疼了吗?”他帮我拍了拍腿上的积雪。我们面对面,笑了。
还有一次,我急匆匆地给老师送作业,结果一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了下来。这时,一位大哥哥走过来,把我扶起来,然后就匆匆地走了。啊!我明白了!亲情!友情!爱情!风雪无情人有情,只要这个人间充满爱,无论外面多么的冷,我们的心永远都是温暖的!
朱自清《冬天》读后感3喜欢散文是从上初中开始,一篇饱含亲情的《背影》让我认识了朱自清,而又一篇饱蘸着作者感悟浆液、情景交融的《荷塘月色》可谓是我对散文名副其实的启萌,那看似形散、看似跋扈自由的笔韵,却有着浑然一体、聚神凝魂之妙,那形散而神不散的精魂深深触动着我的灵魂。而今乌海教师培训中心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冬天》编入“乌海市中小学教师阅读工程读本(二)”中,又让我再次有幸品读了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对先生更加敬佩有加。品文如品人,读这篇散文的时候,你会体会作者的文风尤如他的为人,富涵感情,却不温不火,清新自然。看似描写冬天,通俗易懂,文笔简单,但文中的细腻情感却要用心细细品味,要用独特的思绪去解读。
文章的开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描写的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生活场景:父亲为孩子们夹豆腐的情景,让我不由想起了小时候的土坑、老家的煤油灯……煤油灯下一家人吃着热腾腾饭菜,外面寒风刺骨。那种亲切的感觉油然而生。“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贴近生活,朴实无华的言语,却让人体味生活。“父亲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菜碟里”,细致入微的描写,刻画了父亲对浓浓的爱意,抒发了作者对父爱的可敬之情,及对亲情的赞美和留恋。
在我们生活当中,惊天动地、惊涛骇浪的爱情也许让会我们刻骨铭心,但读了此文,往往被人忽视的近在眼前的亲情却更应当值得我们去发现,去细细体味。冬天也许会让人寒冷,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会让冰雪瞬间融化,这就是情感的力量。
朱自清《冬天》读后感4今年的冬天真是特别的冷!几场鹅毛大雪把我们的世界装扮一新。凛冽的北风呼呼的吹着,在这个寒冷的世界里肆无忌惮的奔跑着。怕冷的我只好和孩子呆在温暖的家里,看着窗外的冰天雪地。无聊之际翻开了手边的《每周一读》,无意之间看到了朱自清先生的《冬天》,中学时的《背影》给我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细细品读起这篇《冬天》,感受一下朱自清先生的冬天。看着看着,一股股温暖的溪流流入自己的内心。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冬天,非但没有一般人感觉中的寒冷、萧索,反而给人一种春日融融阳光般的温暖。以“冬天”为题,不是像我们想象介绍季节,也不是描写冬天的特有景物——冰雪。而是回忆发生在冬天的'三件事情,用质朴的语言在平淡的叙事中展示了三个场景——父亲为孩子夹豆腐,冬夜与朋友泛舟西湖,一家人在台州过冬。三个场景,都是白描式的简单勾勒,寥寥几笔,意味全出。犹如三副淡淡的水墨画,没有浓墨重彩,却散发着淡淡清香,沁人心脾。品味三个看似毫不相干的场景,我们仿佛和作者一样,也在寒冬里体会到了一股暖流,从而沉浸在朱自清先生所营造的爱的氛围里。
朱自清先生在第一段开头“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很自然地把豆腐与冬天联系起来,然后作者描写了冬天的晚上父子们在一起吃热豆腐驱寒的情景。用纤细的笔调描写了父亲的形象:“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的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神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仿佛我们也身临其境来到了当时的温馨情景:父子们围炉而坐,父亲给孩子门夹起还冒着腾腾热气的豆腐,孩子们眼巴巴地“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的那种期望的心情。无不让人感到这是一个多么温馨的画面,体会到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朱先生将这种天伦之乐之情暗暗融进了叙事与描写之中,让人倍感亲情的融融。
第二段中朱先生用清新隽永的语言描写了冬天西湖月夜的美景:“有点风,月亮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上只剩下淡淡影子,山上偶尔有一两星灯火。”淡淡的笔墨,创造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朱先生平和宁静的心境也融进了这梦境般的景象之中,我们都在“微笑”。淡淡的笑,驱散冬天的寒意了,浓浓的友情,化解了冬天的严寒。
第三段朱自清先生写到有一回他上街回到家,看到厨房窗边“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的微笑向着我”的情景时。情不自禁地感到归来的温馨,感到“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家的温馨与浓浓的亲情都蕴含在朱先生笔下的“微笑”之中,它们仿佛温暖着“好像老在过着冬天”的台州,难怪作者也深有感触: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
统观全文,朱自清先生以“冬天”为线索,将发生在冬天的三件事串联起来,用质朴的语言,说着平平常常的事,诚恳亲切,让“情”贯穿着三个平凡的场景。直到文章的最后,才直抒胸臆吐露了他内心的真实感受:无论怎麽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总是温暖的,并以此来升华文章的主题。浓浓的亲情及友情,像春雨“润物细无声”般地悄然或融于叙事之中,或融于描写之中。
放下书,看着眼前皑皑白雪,思绪飘荡起来。多么不起眼的三件小事,多么感人至深的三件小事。为什么我们的眼睛看不到呢?为什么我们的心没有去体会呢?我们往往忽略了父母关爱的眼神,往往不注意朋友为自己添加的茶水,但生活中让我们感动,往往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我们或许该略微停一停忙碌的脚步,来发现身边美丽的故事,体会故事的蕴涵,让心田充盈真情的暖流……相信,自己做到了,自己的朋友们,我的学生们都会慢慢的随之感动,慢慢融化于真情的暖流中。
朱自清冬天的艺术特色
1冬天的晚上,我们兄弟三个与父亲围在一起品尝白煮豆腐,热腾腾的豆腐在满足我们食欲同时也同样温暖我们的心.
2一个十六的晚上,我与朋友去西湖划船,柔柔的月光,软软的水波,十几年钱的事好像一场梦,寒冷的冬夜有好友陪伴也是一件温暖的事.
3妻子死了快四年,回想那时在台州的日子,生活像冬日那样了无生趣,可是妻子的微笑,家人的共处像温暖的春风,吹散了冬天的寒冷.
朱自清《冬天》的写作背景
朱自清《冬天》的艺术特色是结构的精致和语言的精致。
散文《冬天》超前地运用了当今摄影艺术手法,用变幻的镜头摇出了三幅冬日的大特写,主画面中又重现出若干连动的小画面,大中套小,大小街接粘合,主次相间补充,形成一组冬天里独有的不同景观,别有一番韵味。
第一幅画面是古老的房子,昏暗的“洋灯”,乌黑的锅炉,父子四人坐在一起就着氤的热气吃着白水煮豆腐。热流在老屋里滚动,驱走寒潮,给这地冻天寒的夜晚带来了如春的暖意。温中父子之间尽情品味难得的天伦之乐。这幅画面看似平实,物都是见惯的无奇可言,但将乌黑的铝锅,雪白的豆腐,桔黄的灯光这些细物叠印放大,就会突发成空间上的视觉形象的拓展。
具体细节
第二幅画面推出一个空寂的山城峡谷,即台州。画面跳出了喧的尘缘,进入松风鸟影的情境。在作者笔端摇曳出一组新的视觉形象,白天不见人、夜晚点火把的长街好似“老在过冬天”,临街的“大方窗”时时闪现出母子三人的微笑迎着作者归来。这组画面取像上取了对比的技法,外空内实。
外在景观是“天地空空”,一片寂寥,而内心世界既隐含着作者难以言表的孤寞又流露出对妻子的无限满足和怀念,对比中幻化出母子微笑的特写镜头定格在整幅画面上,醒目清晰,难以忘怀。
朱自清的冬天和汪曾祺的冬天有什么不同
《冬天》的写作背景:
1917年,作者的祖母去世,父亲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差事也交卸了。办完丧事,父子同到南京,父亲送作者上火车北去,那年作者20岁。
在那特定的场合下,做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爱护,使儿子极为感动,使人不能忘怀。1925年,作者有感于世事,便写了此文。《冬天》是书怀抒情散文,是朱自清怀念家人友朋的书怀抒情。
《冬天》是朱自清创作的一篇散文。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描写了三个场景:父亲为孩子夹豆腐,冬夜与朋友泛舟西湖,一家人在台州过冬。
都是白描式的简单勾勒,寥寥几笔,意味全出,犹如三幅淡淡的水墨画,没有浓墨重彩,却散发着淡淡清香,沁人心脾。使作者在冬天心里也是温暖的。
扩展资料:
文章开门见山,点明题目“冬天”,先描写父子四人围坐在“洋炉子”旁边吃水煮豆腐的情景。那高高竖起的“洋炉子”,以及“嫩而滑”“热腾腾”的豆腐,一个个物象,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凸现出冬天的寒冷和父爱的温馨。
第二段写作者和两个朋友月夜泛舟西湖的情景,皎洁的月光,“软软的水波”,淡淡的山影,浅浅的微笑,这一切,虽时隔十多年,只因友情的珍贵,作者记忆犹新。
全文就像一部无声**,质朴、自然,一个个特写镜头,都流露出深厚的思想感情——亲情、友情和爱情。
文章题目叫《冬天》,似乎和主题没有关系,这个看似随意的题目却使得文章更有韵味。也许,只有在冬天——季节的或者人生的冬天,我们才会感到情谊的深挚。在冬天,“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这就是情感的力量。
百度百科-冬天
经典诵读:朱自清《冬天》
描写手法不同,场景不同。
1、描写手法不同。朱自清的《冬天》,用了对比的手法,而汪曾祺的《冬天》则用白描的手法多一些。
2、场景不同。朱自清的《冬天》以冬天为背景进行串联,将自己回忆中的三个小故事巧妙地衔接在了一起,汪曾祺的《冬天》详细描写了自己家乡的冬天是如何度过的。
3、重点不同。朱自清的《冬天》重点描写了父爱、友谊和所爱的妻儿,显得诚挚深情,十分动人,汪曾祺的《冬天》重点放在了冬天的风物上,虽然没有抒情的段落,但比较朴素平实,充满了生活的趣味。
朱自清
一直以来,朱自清的《冬天》都是我最喜欢的一篇散文,没有之一。
朱自清是散文大家,除了鲁迅,他的散文恐怕是入选教材作品最多的一个了吧?他有很多经典散文,他的《春》《背影》《荷塘月色》,历来是中学生必背的经典篇目。
《冬天》并不是他最负盛名的一篇散文,很多人不知道这篇散文,但却是我最喜欢的散文。我把《冬天》配上音乐《江南》朗诵,有时间就反复听,每听一次都觉得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的心拥有宁静和澄澈。
《冬天》就像一块晶莹剔透的水晶,浑然天成,没有任何雕琢的痕迹。
《冬天》结构很简单,由三幅画面组成。
第一幅画面是回忆儿时兄弟三个和父亲吃白水豆腐的情景。
白水豆腐并不是什么美味佳肴,然而在那样一个寒冷的冬夜,家人围着温暖的炉子,清淡的白水豆腐也变成了美味。
第二幅画面是回忆十多年前和朋友月夜泛舟西湖的往事。
还是淡淡的画面,银色的月光,淡淡的山影,软软的水波,画面无比安静。西湖泛舟后去净寺,看见满殿的灯烛辉煌,梦一样迷离飘渺。
第三幅画面是回忆亡妻在世时台州的生活片段。
在空旷寂静的台州,作为外路人的作者和家人度过了一个寂寞冷清的冬天。虽然外面是冬天,但是因为有妻子儿女的陪伴,“家里却老是春天”。
三幅画面都是以冬天为背景,色调都是暗淡清冷的,然而看似不经意的娓娓道来,其中却饱含着浓浓的深情。有亲情,有友情,还有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文章篇幅很短,只有一千来字。读起来却像读一本厚厚的书,那分明是作者的半生经历。
少年时和家人相守,虽然生活清苦,想来却是温暖的。不仅因为温暖的炉子,热腾腾的白水豆腐,更因为手足和父母的陪伴,冬夜也成为温馨的记忆。
青年时,朱自清为了工作生计,四处奔波,和他一样,朋友们也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月夜泛舟,静默无言,每个人都有些沉重的心事。
即便如此,也要对着月下的湖光山色赋诗一首: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
那是青年人对诗意人生的追求,虽历经磨难依然难以泯灭,十多年后回首,依然难忘。
第三个片段里的妻,是朱自清第一任妻子武钟谦。作者与武钟谦于一九一七年结婚,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她不幸病逝于扬州家中。
妻子去世三年后,朱自清写了悼念亡妻的《给亡妇》,回忆妻子为家庭的付出,回忆妻子在艰难岁月里的微笑,句句含泪,字字泣血。
在《冬天》里,作者压抑着悲伤之情,用无比平淡的语言,叙述在台州与妻子儿女的寂寞生活,妻子儿女的笑脸照亮了那段岁月,作者生发出无限感慨:
大道至简,散文大家的语言往往越到后来越臻于平淡。
《冬天》的语言也不同于朱自清早期作品。
我们熟悉的朱自清的《春》,写得花团锦簇,神飞扬,那是一种青年人才有的文恣肆,青春洋溢。
这样的语言风格也符合《春》这样的文章,《春》原该如此,花红柳绿,莺歌燕舞,就像一幅彩色的画,充满了青春的勃勃生机。
冬天,和春迥然不同。冬天,是肃杀的,清冷的,单纯的,无味的。
但是,冬天也是成熟的,肃穆的,静默的,厚重的。
四季就像人生,春夏像极了人的少年、青年,秋冬像极了人的中晚年。
冬天是个适合回忆的季节。
在历经生活的颠沛流离,和原配妻子的生离死别后,朱自清开始回忆他人生的过往:和家人一起吃白水豆腐的童年时光,与朋友泛舟湖上的青春岁月,和亡妻一起的飘零岁月。
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浓重的色彩,寥寥数笔,白描勾勒,朱自清笔下的《冬天》像极了一幅轻抹淡描的水墨画。但平淡中未始不包含深情。
那看似无味的白水豆腐里,藏着家的温暖,藏着作者对童年的眷恋。
和朋友泛舟湖上的月亮,似乎还能照到身上,静寺的灯烛辉煌,“好像醒了一场梦”。那是一场不愿醒来的青春梦。
和妻子在台州度过的那个冬天,“ 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外面是陌生和寒冷,走进家门,就可以看到母子三人“ 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 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
在妻子去世四年后,想起那个冬天,留下的唯有妻子的微笑面影。
本来是极其沉重的情感,作者却用极淡极淡的语言来写;明明是寒冷无味的冬天,留给作者的却都是极其温暖的回忆。
淡极始知花更艳,情深愈觉平淡美。有时候,越是情深,越是平淡。
这篇《冬天》,从第一次读到现在已经读了很多遍,可是每每再读,还是忍不住落泪。
2022-1-7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