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建立健全绩效反馈机制

2.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 艰苦奋斗方面存在的问题

3.如何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干部考评机制,促进技术干部的进取精神

4.如何建立健全干部奖惩机制,保证党员干部得到公平,公正的奖惩

5.如何有效整治基层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干部考核评价制度_干部考核评价材料范文

干部考察工作是指考察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的考察、了解、评价,并以此作为加强领导班子管理和对领导干部任用、奖惩的依据。干部考察也是通常所说的干部考核。考察和考核的概念大同小异。从干部管理的角度来讲,考察和考核这两个概念可以通用。干部考察在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是选人用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对领导班子进行调整的重要依据。做好干部考察工作,可以正确评价干部的德才,判断其是否称职;可以考察干部能力,充分发掘优秀***才;可以为合理使用干部,确定干部升降、奖惩等提供依据,还可以对干部形成有效的激励,使其作用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缺点和不足得到克服。

如何建立健全绩效反馈机制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提出“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建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事关党和国家的命运,维系着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如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不仅是党中央关心的重大时代课题,也是我们地方党委首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磁县从“培养”、“选拔”、“任用”、“管理”四个方面入手,着力构建四个机制,在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重素质,建立干部多维培养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提升人才的整体素质,是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目前在干部队伍建设上重引进、轻培养、有培训、无谋划、讲培养、少投入。缺乏持续的常态化培训机制和有效的干部培养机制。对此,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坚持用开放的思维,广辟途径培养干部。一是“走出去”。分三期选派100名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干部赴清华大学参加两岸经贸、公共管理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培训班,近期再举办第四期培训班;选送优秀干部参加中山大学总裁班学习深造,拓展视野,开阔眼界,进一步解放思想;

二是“请进来”,先后邀请中央、省、市有关领导、专家、学者来磁授课,举行了三十余场专题报告会和讲座,各级干部10000人多人次聆听,进一步开拓思路,引进先进开放理念;三是“搭平台”,通过创办“对接大城区发展论坛”、磁州论坛、成立青年干部研究会、创办“干部学习超市”、开设磁州市民大讲堂等方式,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四是增压力。针对乡局和村级基层理论学习弱化的问题,通过建立健全巡学、考学和述学制度,增强基层干部理论学习动力和压力。

二、重导向,建立干部公开选拔机制

事业的兴衰在用人,用人的关键在选拔。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础在选人用人,关键在用人导向。导向正则事业兴,导向歪则事业衰。为此,在工作中,坚持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建立健全干部选拔机制。一是公开选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两年来,面向社会公开选聘102名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和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乡镇,公开招录26名硕士生向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公共管理、对外开放等综合经济部门、开放一线倾斜。二是优化结构。大力领导干部结构的知识化、年轻化,在台办、招商等对外开放重要部门和重点乡镇大胆启用有、有活力、有朝气的优秀年轻干部;三是专业配备。特别是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教育等专业特点突出的单位倾斜,把优秀人才选拔到重要岗位。四是逆向调整。对4名工作平庸、业绩平平的进行逆向调整,不能

胜任领导岗位的进行末位淘汰。

三、重公信,建立干部创新任用机制

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化,提高用人的公信度,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在选人用人工作中重基层、重实践、重实绩。先后有一大批人才脱颖而出,成为构建和谐磁县的中坚力量。目标导向。在推进磁县发展的实践中,坚持树立围绕项目选人才、围绕项目用人才的鲜明导向,将各级干部推向重点项目最前沿。明确每个乡镇和综合部门每年至少谋划引进一个5000万至1亿元以上的项目,强化责任,增加压力,要么压成才,要么压下台。机制推动。实行县级干部重点项目四位一体管理办法,每个项目明确一名县级领导分包、一个责任部门、一个专业团队、一套考核机制。特别是把人大、政协班子成员抓项目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了项目建设的合力。突出一线。从全县乡局后备干部和清华一期、二期学员中抽调40名年轻同志充实到“三个十工程”指挥部担任督导联络员,在服务项目建设中提高能力。对新提拔年轻优秀干部和公开选聘的硕士研究生分批到信访局进行为期3个月的岗位锻炼;对到村任职的21名大学生“村官”,取“量才选派、接对帮扶”等措施,确保“用得当、留得住、干得好”。

四、重实绩,建立干部科学考评机制

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是各级领导干部工作的“指挥棒”,

对干部树立什么样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引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关键在于健全完善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在干部中形成良好的激励导向。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建立科学的立体化的干部评价体系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磁县积极引进先进的绩效管理理念,加强与上海复旦大学、北京有关院校以及中组部、人力部公务员考核机构合作,探索构建“立体坐标定位系统”评价体系。在顺向评价上注重重点项目、经济增量指标、社会民生实事、创新能力等指标;在逆向评价上注重信访稳定、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纪检案件查处、经济审计等指标;在潜力评价上注重环保生态、节能减排、文化建设等指标;在社会评价上注重群众形象、公众形象、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等指标。从以上方面对各级干部进行全方位的考核。目前,立体考评系统已经正式上线运行,正在对第四季度进行网上考核。同时,连续两年开展了“磁县发展功勋奖” 评选活动,设立金奖10名、银奖20名、铜奖30名,对为磁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进行重奖重赏。立足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水平和履职能力,进一步完善了县委常委会、党政联席会、四大班子联席会议事规则;制定了《县委重大事项决策制度》;成立了“决策咨询委员会”;建立了《县委全委会监督县委常委会的办法》、《对乡(科)级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监督的办法》、《对农村(社区)两委班子主要成员监督的办法》三个(试行)办法,研究制定了《县委常委会监督县委书记的办法》。

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 艰苦奋斗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洛阳市以建立健全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为切入点,认真落实《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在干部队伍中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极大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推进考核内容科学化

绩效考核是为保障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全面落实市委、市确定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性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中长期奋斗目标、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和阶段性中心工作、重要工作任务所进行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考核奖惩等措施和方法。为明确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市委研究制定了《洛阳市县(市)区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和《洛阳市市直部门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绩效考核主要包括目标、业绩、过错三方面内容。目标,是考核的基本内容,包括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职责性目标、任期目标、年度责任目标、年度安排的阶段性中心工作和重要工作任务等四个方面。其中,职责性目标是指方案中所确定的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任期目标是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在任期内向组织承诺完成的责任目标;年度责任目标是指市委、市年初与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签订的责任目标和追加目标;阶段性中心工作和重要工作任务是指年内省委省和市委市要求落实的,由市委督察室、市督察室负责确定。各县(市)区年度责任目标包括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投资和消费拉动,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教育、科技进步、人才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和社会稳定等目标,市直各部门年度责任目标包括确保完成的责任目标,争取完成的工作目标,承诺为基层、为企业、为群众办的实事,服务中心工作,制度建设,机关党建工作目标等。业绩,是在完成目标任务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所创造的优异工作成绩和突出贡献,分为重大业绩和重要业绩。重大业绩是指年内工作成绩特别突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业绩,取得重大荣誉的业绩;重要业绩是指年内工作成绩突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业绩。过错,是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失职失信失误,影响机关工作秩序、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机关形象,且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其中重大过错实行一票否决,较大过错实行多项联合否决。目标、业绩、过错三方面内容各有具体的、细化的内容,以及核查认定部门。

二、创新绩效考核方式方法,推进考核办法民主化

一是整合考核力量。为加强绩效考核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市委、市成立了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委组织部后备干部管理部门、市纪检监察部门,市委督察室、市督察室和市目标办、市人事局公务员管理部门组成,以合署办公的形式,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市直34个部门作为绩效核查认定部门,做好相关绩效考核工作的日常监管、情况反馈及年终考评认定工作。二是落实考核责任。为力求考核结果的准确性,明确界定了责任范围,由承担提供考核数据、考核认定任务的职能部门,加强对业务范围内相关数据的监控,确保数据准确可靠;实行责任追究,对因主观原因造成考核结果失真、失准的,要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建立配套机制,不断加强对实绩考核工作的业务培训,提高考核人员的素质和考核工作质量。三是完善考核程序。考核程序主要取各责任单位自查申报,各专项核查认定部门进行核查认定、分析论证和综合评定,并确定档次,市委审核,公布考核结果等步骤进行。对申报先进单位的被考核单位,实行量化考核。每个单位的最终得分为目标得分、业绩加分、过错扣分的总和,按照量化考核的绩效分多少进行排序,确定为先进单位、达标单位、未达标单位和否决单位。

三、完善绩效考核日常制度,推进考核工作制度化

健全考核工作程序和日常考核制度。在干部任职考核时,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标准、范围、程序进行考核,不偷工减料,或任意减少中间环节。同时根据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健全干部日常考核工作制度,保证考察工作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建立干部考核责任制。组织部门在明确干部绩效考核责、权、利的同时,拟订绩效考核程序、要求、纪律,并结合工作实际,建立了《干部绩效考核登记表》,对考核对象、考核方式、考核日期和考核组组成人员及考核组的结论性意见等情况进行填表登记,在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明确专人负责,严格落实“谁考核谁负责”的责任机制。凡在干部考核中违反《干部任用条例》规定,泄露考核情况,隐瞒或歪曲事实真相,造成绩效考核失真的,根据实际情况,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坚持绩效考核沟通联系及公示制度。考核过程中,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考核前进行考核公示,公布考核人和监督电话,接受群众监督;考核中尽量扩大座谈范围,扩大考核内容,不仅考核八小时以内,也要考核生活圈和社交圈,力求全面掌握情况;考核后,公示考核结果,接受群众检验。坚持组织考核与业务主管部门考核相结合,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评价作为领导干部绩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领导干部届中审计、离任审计的结果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并注意听取人大、、政协有关领导的意见。同时注意考察结果的共享,可把考察结果通报给其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人大等相关部门,提高考核结果的运用效益。建立考核监督制度。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通过聘请绩效考核工作监督员,开通监督举报电话和信箱等多方位的监督,促使考核工作人员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严格遵守纪律,坚持考核程序,自觉做到公道正派,确保考核结果的真实性。

四、科用绩效考核结果,加强领导干部的管理

与干部奖惩挂钩。被确定为先进单位的,年度考核优秀比例可确定为18%,工作性津贴按标准足额发放,按规定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一次性奖励工作经费20万元,对其党政主要领导给予嘉奖。连续两年被确定为先进单位的记三等功一次,连续3年或累计5年确定为先进单位的记二等功一次。被确定为否决单位的,年度考核优秀比例下降为10%,工作性津贴下降一档发放,扣发年终一次性奖金。并视过错的性质和程度,分别给予主要领导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调整工作岗位、责令辞职、免职、党纪政纪处分等惩戒。与干部使用结合。在今年县乡人大换届考察中,我们运用绩效考核办法,对科学评价业绩、提高选拔干部准确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制定了《县(市)区行政正职后备干部选拔条件》、《市直单位(部门)正职后备干部选拔条件》,量化了近期可使用正职后备干部的基本条件、优先条件、破格条件和否决条件,根据干部的这些条件综合比较,突出政绩和群众公认,选拔出了2名县(市)区行政正职、2名市直部门正职。通过量化管理,让在经济一线和急难险重工作中业绩突出的干部得到了重用,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发挥了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

如何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干部考评机制,促进技术干部的进取精神

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篇一 《如何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至关重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精神状态是人的理想、信念、意志、品质等整体素养的综合体现。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够极大地激发人的智慧和力量,是人们战胜困难、成就事业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反映在为人处事上就是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积极向上,兢兢业业、乐于奉献;

做到求真务实、清正廉洁,任何时候都能够坚信真理、坚持原则、坚定理想信念、坚守道德和法律底线。缺乏良好的精神状态,就不可能有好的修养、好的习性、好的作风、好的纪律,就不可能有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就不可能创造一流业绩,难以成就一番事业。在八十多年的历史征程上,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其主要原因就是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精神状态。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现在部分党员干部在精神状态方面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有的面对日常工作,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缺乏争先创优的和干劲;

有的面对改革大潮,故步自封、安于现状,缺乏加快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有的面对暂时的困难,畏难发愁、束手束脚,缺乏克敌制胜的斗志和勇气;

有的面对群众利益,熟视无睹、麻木不仁,缺乏安民富民的良策和行动;

有的面对自身利益,患得患失、斤斤计较,缺乏无私奉献的气度和风范,等等。因此,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

精神状态问题还是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问题,是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问题,是事关实践党的根本宗旨、保持***员先进性的重大问题。

人的精神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胸怀、觉悟和意志、品质等,从根本上来说源于人的理想、信念和追求,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对于***员来说,则更是思想作风建设、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的直接反映。当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员,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把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与自己的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充满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和活力,就会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

在实践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首要的就是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人如果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会有昂扬的斗志和忘我的投入;

如果不是志存高远、淡泊名利,而是志在名利、患得患失,就会显得心理脆弱、力不从心,其耐心和毅力也不会持久。作为***员,只有认真学习和遵守党章,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才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只有大力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促进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切实解决精神状态问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志存高远、肩负道义,不断激发自觉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工作热情,以及加快发展、服务群众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才能把良好的精神状态转化为积极实践的强大动力,从而振奋精神、努力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还要注重塑造良好的人格,通过加强思想作风和道德建设,促进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不断提升自身思想境界。要坚持清正廉洁、克己奉公,耐得住寂寞,

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自律意识,努力做到自豪而不自满、昂扬而不张扬、务实而不轻浮,逐步培养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和人生情趣。要始终做到严于律己,坚持清廉为本、自律为先,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切实做到“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慎独、慎微、慎始、慎终,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同时,坚持虚怀若谷、见贤思齐,自觉向先进学习、向先进看齐。只有这样,才能具备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正确对待权力、责任和义务,真正做到不为权力所累、不为享乐所困、不为名利所惑,才会相信真理、依靠科学,才会“从心所欲不逾矩”,依靠***员的良好形象、人格力量和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影响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前进。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贵在自觉,重在实践,关键在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实践表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既要靠党组织教育引导,也要靠他人支持帮助,更要靠自身主观努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突出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坚持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反思意识,有“见贤思齐”的宽广胸怀,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胆识勇气,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著追求。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要将思想建设与工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改造主观世界寓于改造客观世界之中,坚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不断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从细节抓起,从自身做起,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一个人,尤其是一名***员,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解决精神状态问题,将党性原则转化为自己的情感、意志和行动,才能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端正态度、自觉投入,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出光和热,以实际行动无愧于新的时代,无愧于***员的光荣称号。

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篇二

开展思想作风整顿活动以来,本人对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找出问题的根源,认真吸取教训,明确努力的方向,以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修正缺点的目的。现将剖析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在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帮助下,自身素质不断提高,认真地完成各项工作和任务,但还有较大的差距。

一是思想解放的力度还不够大。工作争强当先的意识不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新观念、大胆工作的思想树立得不牢固,工作中没有新的亮点。

二是学习积极性不足。在日常工作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放松了自我学习,对学习“走过场”,流于形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

学习中满足于“蜻蜒点水”。

二、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

通过这次思想作风整顿活动,我看清了自己在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并不是查找了问题,分析了原因就行了,关键是今后怎样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拿出实际行动,扎扎实实地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创新上下功夫。牢固树立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观念,强化质量意识和自我超越意识,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扎实工作,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把创新意识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努力跳出以前的思路和框架,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求新、求活;

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大力开展调查研究,确保写出一批有深度、有份量的调研成果。

二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今后将全面、系统、准确地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打下坚实的政策理论功底,拓宽个人知识领域。按照通读与精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学习中心,制定合理的学习,确定学习中心议题,确保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用于学习,坚持作读书笔记和 心得体会 ,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针对自己文字驾驭能力不强、写作水平需要提高的实际情况,加强写作方法理论的学习研究。

三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在求真务实上狠下功夫。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更加严格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

始终保持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高标准、快节奏的做好每一项工作,重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件小事,力争使每一项工作都不出纰漏,达到完美;

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增强工作主动性和科学性,工作想到前头,想细想全,克服盲目性,变被动为主动,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我将以这次思想作风整顿教育活动为契机,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充实、提高和完善自己,争取早日达到办公室独当一面的要求。

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篇三

党的作风事关党的形象与人心向背。我们党历来把作风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历,与黄炎培曾有段的关于“周期律”的对话,列举了政党长期执政所面临的三种危险:政怠宦成、人亡政息、求荣取辱。从我们党的发展现状来看,这三种危险依然或轻或重地存在。精神懈怠、不思进取、官僚主义、腐败问题,就是“政怠宦成”;一些领导干部独断专行,以个人能力、作风影响一个地方发展,就容易导致“人亡政息”;违反客观规律、违反人民意愿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即是“求荣取辱”。一些基层党员干部认为,作风问题主要是“四风”问题、腐败问题,是领导干部的事,自己平时工作即使有点“小懒”、“小散”,也无关痛痒、不值一提。其实,“小懒”、“小散”等精神状态问题,由于其根源性、隐蔽性、传染性等特征,已经严重影响了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其危害并不亚于“四风”问题、腐败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精神状态问题的研究分析,找出其表现形式,深挖其产生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一、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精神状态问题主要表现

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精神状态问题说到底就是精神懈怠问题。从狭义上来说,是指思想意识松懈、麻木乃至颓废,并间接通过一定的行动、语言等途径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亚健康状态。从广义上来说,不仅体现在思想层面的懈怠,还体现为工作层面、作风层面的懈怠。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党性弱化,宗旨观念淡化。表现为:理想信念动摇,对共产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政治素养缺乏,拿自己当普通群众对待,喜欢与普通群众比较,与党的先进性要求相差甚远;宗旨观念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成空洞的 口号 ;对触及自身利益的政策措施不是按照上级要求,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排除阻力去贯彻落实,而是心存抵触,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2、作风散漫,自律意识不强。表现为:做事不积极,精神萎靡不振,应付敷衍,效能低下;工作不务实,作风漂浮,善于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不愿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缺乏,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无动于衷、冷硬横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习气仍不同程度存在。组织纪律观念淡化,自由散漫,上班玩电脑游戏、炒股、看等违反“四条禁令”行为仍时有发生;放松警惕、行为失检,认为吃点、喝点、拿点、挥霍浪费点不要紧的错误观念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个别人甚至贪图享乐、道德滑坡,生活上沉湎于灯红酒绿、吃喝玩乐,交际上热衷于攀权贵、傍大款,言行上欺上瞒下、弄虚作。

3、意志消沉,进取精神缺乏。表现为:有的不能摆正位置、摆好心态,认为自己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别人不如自己,却比自己,牢骚满腹、无心工作;有的不琢磨事、只琢磨人,遇事能推就推、能躲就躲,整天热衷于探听人事消息,关注自身仕途前程;有的长期在同一个单位工作,觉得工作枯草乏味,缺乏工作热情和冲劲;有的到了一定年龄,遭遇“天花板”现象,觉得前途无望而得过且过、不知进取;有的贪图安逸,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满足于既得成绩,小富即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放松自我要求,降低工作标准,缺乏攻坚爬坡、再创佳绩的信心和勇气。

4、执行不力,创新意识欠缺。表现为:政策落实中,不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而是照搬照抄、不辨方向、脱离实际,或者被动应付、消极应对,行动迟缓、不推不动;制度执行中,贯彻落实不到位,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停留在口头上,责任追究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工作推进中,因循守旧、观念保守,不敢突破常规和惯性思维,在机遇面前循规蹈矩、畏首畏尾,在挑战面前等待观望、庸碌无为,缺乏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敢闯敢干的勇气,缺乏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追求“相安无事守摊子、四平八稳过日子”。

二、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精神状态问题主要成因

导致党员干部队伍精神懈怠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主观的、内在的、个人的因素,又有客观的、外在的、社会的因素,是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影响的结果。

1、信仰缺失。信仰是一个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如果这个精神支柱崩塌了,党将不党,国将不国,社会就失去了思想的支撑和精神的维系。个人失去信仰,则将失去行为准则的禁区,就会无所顾忌、无所敬畏,整个人的行为均被欲望和外部力量所控制。在这个信仰缺失的时代,许多党员干部也未能幸免,没有信仰、丢弃共产主义信念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忽视政治理论学习,不重视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放松对主观世界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把世界观的问题视为“左”的东西予以否定。一个人理想信念淡薄,就难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势必导致精神懈怠,毫无追求、一事无成。

2、价值观扭曲。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西方腐朽意识形态、生活方式日益侵蚀,封建腐朽思想沉渣泛起,新旧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交织碰撞,不断冲刷着人们的认知,导致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思想上的困惑和行为上的偏差,信念迷茫、理想淡化、价值观偏移,甚至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了怀疑。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一切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经济交换方式和分配方式,在激发人们竞争意识和创造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金钱至上、急功近利等一切向钱看的不良影响,致使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受到严重挑战,部分党员干部对功利的追求大大超过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他们把只能在商品交换和经济领域里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搬用到政治领域和党的活动中,干工作、想问题,以考虑自身利益为先,对己无利、与己无关的事,漠不关心、避而远之。

3、消极心理影响。一是社会惰化效应。所谓社会惰化,是一种社会群体的心理学现象,意指一个群体一起完成某项任务时,某个体所付出的努力往往比单干时要少。实践证明,当某人一力承担某项任务时,是丝毫不敢懈怠的,甚至会对任务成败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但当一项任务分配给一个群体时,群体中的每个人责任感都会降低,对任务完不成的负面评价的焦虑也会减弱,继而个人的活动积极性和效率也会下降。党政机关的工作大多都是需要群体协作完成的,在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个体的卸责心理,导致“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惰化效应。二是趋利避害本性。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做多错不做不错”想法,用不作为来逃避可能的问责,在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选择逃避困难、回避矛盾,往往比直面矛盾、攻坚破难所需承担的风险小、得到的实惠多。无功起码是安全的,受过则是危险的。三是从众侥幸心理。当一些冒险或边缘行为获得他人支持、经过重复并形成规则习惯之后,便形成所谓“潜规则”,而这些“潜规则”往往是能使个体获益或更容易达到的行为模式,意志不坚、原则性不强者容易跟风效仿。党员干部精神懈怠问题就类似于一种“潜规则”,带给人的是眼前即得利益——工作轻松安逸、工资照拿不误,而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则是未来、未知的,“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往往让人选择忽视这种“不确定的风险”。

4、制度弊端。一方面,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目前,各地各单位虽然都建立了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但仍存在形式大于内容、刚性不足柔性有余的问题,缺乏量化考核指标和竞争淘汰机制,由此导致忙闲不均、苦乐不平现象在许多地方仍不同程度存在,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的“铁饭碗”、“保鲜箱”式的工作环境,难以形成有效的工作激励和严峻的竞争压力,客观上使党员干部容易滋生消极、等待、观望等懈怠现象。此外,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交流调动等方面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关系”、“人情”、“权力”介入,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优者上不来、庸者下不去,论资排辈等现象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致使部分党员干部产生失望消极心理。另一方面,管理机制疲软。有的单位内部管理不严,没有制定具体的工作纪律和制度规定,对队伍中存在的精神懈怠问题眼开眼闭、听之任之;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不少 规章制度 ,但仅限于喊在嘴上、挂在墙上,缺乏制度刚性和约束力;有的单位甚至在干部违规问题被查实后,还千方百计找说辞、拉人情,试图“家丑不外扬”。以上种种均助长了不良风气的扩散和蔓延。

三、防治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精神状态问题对策措施

古语有云:“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致丧败。”党员干部队伍精神懈怠问题如果任其蔓延,不加防治和克服,就会形成惰气、滋生暮气、助长邪气,必将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严重影响。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意识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既要杜绝想法懈怠,又要杜绝行为懈怠,必须由内而外全方位进行预防和治理。

1、构建先进的价值观念体系。价值观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要解决党员干部队伍精神懈怠问题,首先必须构建先进的价值观念体系。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现状来看,是多源性价值观念的交织并存,既有来自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也有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念;既有来自“五四”以后形成的中国革命文化的价值观念,也有改革开放以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形成的新的价值观念。在重新建构先进价值观念体系过程中,要注意取精华、弃糟粕,善分析、懂鉴别,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念与创建和弘扬体现时代精神的现代价值观念的关系,吸收和借鉴优秀的外来价值观念与保持和发扬本土性、民族性价值观念的关系,以及先进性价值观念与广泛性价值观念的关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符合作为社会和历史的价值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为根本标准,努力吸收不同来源价值观念中合理、积极、进步的成分,同时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积极进行文化和价值观念创新,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2、构建全方位教育体系。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解决党员干部队伍精神懈怠问题必须从思想的根上着手。一是加强党性修养。充分利用党校、各类培训班等阵地,取集中培训、分批轮训,以及领导讲、专家析、群众论等方式,重点学习政治理论、党纪条规、作风建设规定等内容,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明确作风建设“高压线”和“警戒线”。二是开展红色教育。深入挖掘红色教育,注重在丰富主题上下功夫,在深化精神内涵上下功夫,在拓展教育功能上下功夫,做到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传统展示与多媒体展示相结合,着力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品牌。同时,加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通过创作更多优秀的、歌曲、电子出版物,开设红色网站等途径,努力构建红色文化育人新机制,潜移默化引导社会价值取向。三是强化典型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褒扬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好人好事,鞭挞有悖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歪风邪气,通过弘扬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典型、感动中国人物的平民典型,树立“看得见、摸得着、离得近”的身边典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知荣弃耻,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自觉抵御精神懈怠症的侵袭。

3、构建多途径激励体系。所谓激励就是顺应人的需求,借助一系列手段激发个人做事动力及潜在能力的有效途径。要解决党员干部队伍精神懈怠问题,需要强化正反激励机制。一方面,强化正面激励,促使党员干部不愿懈怠。一是建立健全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引入ISO质量管理、标杆管理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科学设置绩效考核评价标准,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对党员干部个人素质、工作作风、工作绩效等进行全方位评估,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作为干部任用、评先评优、奖金发放的重要依据。同时,深化机关廉效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明确党员干部个人的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完成标准、限定时间等内容,做到有职责、事事有标杆、时时有目标,进度全程“倒逼”,质量全程控制,促使每位党员干部闲不住、慢不起、怠不得。二是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原则,破除人情、关系等因素干扰,积极拓展干部“上”的空间,促使那些真正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疏通干部“下”的渠道,健全完善干部轮岗交流、换岗淘汰等机制,逐步实现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激发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强化反面激励,促使党员干部不敢懈怠。深化机关作风效能建设,通过严格问责、严肃惩戒,形成对党员干部潜在惰性的强大威慑。要建立指向明确、措施刚性、反应迅速的行政问责体系,对工作不在状态、慵懒散等懈怠问题碰硬较真,对造成危害后果的坚决予以问责,通过取责令公开检讨、诫勉谈话、扣发奖金、降级降职等多种方式,切实发挥问责制度的惩戒和警示作用。

4、构建多渠道监督体系。要解决党员干部队伍精神懈怠问题,强化监督是重要保障。一是党内监督。要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民主监督的意识和素质,拓宽参与监督的渠道和途径,调动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党员干部是否主动参与党内监督,作为党性强弱及是否履行党员权利和义务的重要依据,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监督和接受监督的自觉性。二是群众监督。全面推进党务、政务、事务公开,使党员干部从事公务活动的信息全方位置于阳光底下。畅通信访举报和民意表达渠道,建立群众参与决策和监督执行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员队伍作用,通过行风评议、问卷调查、明查暗访、调研询问等途径,对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依法行政、办事效率、服务质量等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注重发挥主流媒体舆论监督作用,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和群众质询。三是网络监督。充分发挥互联网高效便捷、开放自由、参与性和互动性强的优势,加强网络监督平台建设,对党员干部工作状态和办事效率实行过程控制、实时监督和在线投诉,形成对精神懈怠者的强大舆论压力和监督实效。

如何建立健全干部奖惩机制,保证党员干部得到公平,公正的奖惩

一、改进干部考核方式方法的实践探索

(一)考核内容探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干部德、能、勤、绩、廉进行全方位考核。注重加强德的考核。自治区制定了《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的实施意见》,对德的考核重点、考核方式、结果运用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在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工作实绩时,自治区按市县(区)、党群部门、经济综合部门、区属企业等将考核单位进行分类,量化各类考核内容分值,使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结合更加紧密。在市县(区)各级班子换届考核考察中,各地结合民主评议、信任度测评、考察谈话、德的状况调查等,对干部的工作实绩综合分析比对,客观公正评价领导水平、工作实绩、完成重点任务等情况,考核结果既有定量分值也有定性分析评价,增强了考核准确性。

(二)考核主体探索“考人”与“考事”相结合。每年初,自治区党委、将重点工作目标任务逐项分解细化,分解到地方和部门,逐级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推行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目标管理,落实分管领导、承办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及完成时限,考核工作中既考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又考责任主体的履职情况,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制。对于“两大战略”(沿黄经济区发展战略和中南部地区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和“两区”建设(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建设)等事关全局的重大部署,增加考核分值,增设考核专项,使其成为培养锻炼和发现干部的“主战场”。在推动重点任务落实的同时,考察了解干部的实际业绩,使“考人”与“考事”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考核方式探索“定期”与“平时”相结合。坚持把考核评价机制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探索建立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重点任务与单项工作考核、换届考察与届中考核及日常考核相互配套、相互印证的考核评价机制。银川市不断完善干部考核办法,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类分层考核体系,增强了考核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实现了考核结果与选拔任用的有效衔接。石嘴山市广泛推行了干部“干事档案”制度,变过去的年终考核为过程管理,用机制来保障和促使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探索以干部“干事档案”管人、察人、用人的新途径。吴忠市积极推行“两管三评一推优”(组织管理、自我管理,下级测评、同级互评、上级考评,推优激励奖惩)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对乡镇党员干部的实绩考核情况定期进行推优排队,对表现优秀、群众公认的党员干部进行提拔使用,激发了基层党员干部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考核过程探索“集中”与“民主”相结合。坚持把党组织把关与扩大民主贯穿考核工作全过程,既有效落实群众对考核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又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组织领导作用。固原市在干部考核中专门增加了民意调查环节,让党员群众客观、具体地对干部进行满意度评价,做到了“干部行不行、群众来评定”。一些市县还修订完善干部实绩公示制度,向社会“晒亮”干部工作实绩,接受群众评判和监督,实现了“干部干得好不好,让群众来评判”。

(五)结果运用探索“激励”与“惩戒”相结合。坚持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教育管理相挂钩,切实发挥考核“风向标”作用。对工作实绩突出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评先选优时予以倾斜,取嘉奖或通报表彰、记功、颁发奖金等形式进行表彰激励。对工作实绩差、群众满意度低的班子和干部,通过诫勉谈话等方式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改正。

二、干部考核方式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从考核内容看,干部考核的指标体系设置科学性还需进一步提高。一是考核指标设置存在“千人一面”现象。考核指标共性多、个性少,缺乏差异性和可比性。对不同职级、不同类型、不同岗位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往往用同一个标准、同一把“尺子”来衡量,使领导干部的个性能力和政绩差异得不到准确体现。在调查中,37.3%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干部考核方式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准确性不够,考评指标设置不够科学,影响考评结果的客观准确。”二是考核指标设置繁冗复杂,重点不突出。有的地方在考核指标体系中把地方和部门所承担的所有工作全部列入考核内容,使考核过于庞杂。三是考核过分重视经济发展指标,忽视社会发展指标。实绩考核的价值取向主要以经济增长为主导,忽视了发展潜绩,忽视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连续性、长期性以及原有的基础、条件等,对一些有利于长远发展,暂时显示不出效益的工作,未能及时恰当反映。

(二)从考核手段看,考核工作的方式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重年度考核,轻平时考核”现象比较突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通常以年度集中考核为主,往往是“一锤定音”,对日常考核不够重视,时效性不强。二是考核深度仍需要进一步加大。考核过程中多是偏重于述职述廉、查阅资料等常规静态方法,对实地走访、民意调查、跟踪了解等一些灵活有效的措施用得少,不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干部的道德品质、业务能力、作风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价。三是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各地各单位大多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但在具体操作中,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手段,客观上导致了考核的一定偏差。

(三)从考核的操作过程看,还存在重考核程序轻综合分析的倾向。一是考核工作仍局限于按传统模式和固定程序进行,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标准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二是考核中,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用在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履责时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对哪些量的变化和积累,缺少综合分析研判,缺乏刚性约束,导致考核的片面性和考核工作程序空转。

(四)从考核结果运用看,结果运用还不够有力,导向性、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调查中,28.3%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干部考核方式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考核结果运用不充分,作用发挥单一,导向性不够明显。”就领导班子而言,对考核结果较差的领导班子进行诫勉谈话或组织调整是一种有力的鞭策,但对考核结果较好的领导班子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就领导干部而言,对考核等次处于“两头”的领导干部激励鞭策作用比较明显,但对考核等次处于中间的领导干部激励作用有限,等等。

(五)从组织保障看,干部考核工作的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实际工作中,各地各单位在考核内容、程序和方式方法等方面已形成一些相应的工作规则,但缺乏具体指导考核工作的系统制度,还没有形成一个专门、完整的考核操作体系,还存在多头考核、重复考核等问题,影响了考核工作质量。

三、完善干部考核方式方法的对策建议

(一)突出考核重点。干部考核要突出考核重点,树立正确考核导向,使考核由单纯比经济总量、比发展速度,转变为比发展质量、发展方式、发展后劲。德的考核,关键要看政治品德,看是否真正群众公认。要坚持政治性、先进性、示范性的要求,重点考核忠诚、为民、务实、清廉。在具体方法上,可取个人述职述德、民主测评测德、个别谈话问德、社区调查访德、查阅资料查德、设计试题考德、综合分析辨德、考察公示示德等方式进行。政绩考核,关键要看全面工作,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实际成效,看解决自身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成效,强化约束性指标考核,加大消耗、环境保护、消化产能过剩、安全生产等指标权重,强化刚性约束,制止不利于科学发展的行为。作风考核,要通过推行干部作风纪实制度、开展作风正向测评、网上评议干部等方式,全面考核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情况,让作风好的干部受到重用,让作风不好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

(二)加强分类考核。市县(区)考核要根据不同区域环境、经济基础和区域发展功能定位,突出经济增长与发展后劲、生态效益与环境质量、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进步的考核,重点考核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环境质量。同时要区分县(区)差别,依据省(区)和县(区)发展总体规划、功能区定位等发展前瞻性因素,将县(区)划分为若干类型,依据不同县(区)发展阶段、经济实力、条件、产业特色等情况,实行分类考核。党政部门的考核,可分为综合管理部门、行政执法和服务群众的窗口部门、专业技术性较强的部门等类别,进行分类考核。综合管理部门重点考核发挥职能作用、制定政策措施、加强综合协调等情况;行政执法和服务群众的窗口部门重点考核依法行政、履行职责、服务质量等情况;专业技术性较强的部门,重点考核提高专业管理水平、推进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工作等情况。根据不同层次干部岗位职责要求,实行分级考核,班子正职应突出知人善任、统揽全局、决策筹划、敢于担当、民主作风等方面的考核;副职突出协调配合、处理问题、落实任务等方面的考核;一般干部突出勤政务实、吃苦耐劳、完成任务等方面的考核。

(三)完善日常考核。要注重随机考核,通过深入基层、深入服务对象、实地走访等,听取群众对干部的意见,在乡语口碑中考察了解干部的履职情况。按照增强代表性、知情度和关联度的原则,引导群众有序参与干部考核工作,根据参与测评对象设置不同测评权重,广泛了解民意,扩大干部考核中的民主。应加大专项督查,跟踪督查了解干部贯彻落实上级党委、重大决策部署情况,了解考察干部总揽全局能力、执行能力、应急反映能力与政策理论水平。实行巡视考核,根据工作需要,组成巡视考核组,取列席被考核单位年度工作会等重要会议,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开展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情况。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组织部门和有关部门通过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了解班子运行情况和领导干部个人的工作表现。改进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组织部门定期向审计部门提出年度审计,定期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重大投资建设项目、重点工程进展情况和重大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及时跟踪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治态度、负责精神、处理能力、自我要求等现实表现。

(四)加大量化考核。量化指标要可测量、可计算、可操作,尽量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综合性、典型性、约束性指标,使量化指标重点突出、简便易行。要实行定量指标总量控制,动态管理,防止指标数量不断膨胀,数字层层加码。要借鉴和吸收先进的人才测评办法,在干部考核中,运用心理测验法,对领导干部的品德、价值观、领导风格、领导技能、性格等多方面素质进行测评,也可取模拟工作情景来测评干部胜任程度和工作潜能。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发相关软件,对干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等环节实现无纸化统计和处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干部考核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五)加强综合研判。要根据考核结果和班子成员的分工,注重对实绩取得过程的考核。要注意区分显绩与潜绩,把短期效果与长期作用结合起来,注重综合分析局部与全局、效果与成本、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等方面因素,全面客观地评价干部。特别是对到一个地方或部门工作时间不久、工作单位接触外界面较窄、群众不太熟悉的干部,对敢于负责、敢抓敢管但得票可能不高的干部,符合条件的应当由党组织综合考虑,客观公正评价,做到既尊重民意,又不简单以票评价干部。

(六)实行责任追究。实行领导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对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拍屁股走人,给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记录在案,视情节轻重,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加强干部考核工作队伍建设,着力提高考核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干部考核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坚持谁考核谁负责,强化考核人员责任观念和纪律意识,明确职责,规范程序,严肃纪律,加大对考核失误责任的追究力度。

如何有效整治基层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建立健全干部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对于推行横向岗责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税收各项工作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强化对干部的考核评价激励,既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突出人性化管理,又要合理设计考核指标。建立科学的评议考核指标体系,

实行过程控制,实施全员全面考核,进一步提高考核激励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一、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不断优化考核手段

目前我们现有考核激励制度或缺乏实质内容或千篇一律、大同小异,考核激励留于形式:有的单位考核激励制度过于繁琐,缺乏可操作性和实效性,部分单位调动干部能动性的有效办法和措施不多,考核激励的力度和深度不够,难以真正起到奖惩作用。

推进横向岗责的生命力在于落实责任,形成工作开展到哪里,评议考核就到哪里;过错发生在哪里,问责追究就跟到哪里的工作格局。

因此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激励奖惩评价体系,

就必须形成“有岗、有责、有流程、有评议、有奖惩”的机制,将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部门,实现制度、机构、岗位、人员、责任的有机结合,部门之间、岗位之间建立起一种齿轮传动式的工作机制。

实践证明“大锅饭”不好吃,“大锅饭”必然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不能体现“按劳分配,按绩奖惩”分配原则,久而久之必然影响干部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所以要实施对干部的全面有效考核,要研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又便于考核的制度办法,明确岗责、指标到人,设立专门考核机构负责对日常考核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要确立考核方式和考核手段来提高考核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积极探索人工考核和用计算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工作实绩的考核要重点强调计算机考核,对公共内容的考核要进一步细化和量化,日常工作中要全面掌握干部的个人基础信息、岗位工作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取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有效的双量考核,

应根据部门、岗位的实际,选择最适当的评议考核方法,可以取部门之间、干部之间

日常评议与上级定期考核相结合,内部考核与纳税人评议相结合,主管部门与相关部门评价相结合,

充分享用计算机信息使考核工作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增加考核的客观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二、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管理

一是加强干部思想教育。当前不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总认为考核就是为了多扣钱,有的干部宁愿让扣点钱也不愿意多工作,少承担责任,一些干部习惯跟能力差干部的比工作好坏,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进取精神。因此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大对品德的教育和考核力度,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员,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引导工作,引导干部树立一盘棋思想,增强干部自我修养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加强地税文化建设,营造文化氛围,培育良好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与精神风貌,以人为本,利用税务文化陶冶干部的情操,

要突出宗旨理想教育, 进一步深入开展

“珍爱生命,承担责任,维护荣誉”地税核心价值理念教育活动,大力普及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教育,培养干部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信心和勇气,

形成敢抓敢管、敢于负责、真抓实干的良好局面。要深入进行典型引路、比学赶超教育,引导干部端正奉献与索取的态度,

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三是突出人性化管理,尊重人的本性,以人性的自我实现需要引导干部积极工作,规范干部行为,利用行为习惯加强管理。以制度建设为平台,突出人性化管理,综合考虑人员素质差异和岗位能力差别等现象,统筹兼顾,正视差异,包容共进、奖惩有度。使干部的索取与奉献达到很强的一致性,激励干部高效工作。

三、实施全面全员考核,合理设计考核指标

一是全面考核干部。全面考核干部工作绩效,

横向岗责评议指标能量化的应尽可能量化,量化指标要有准确的指标定义和解释,不宜定量评议或者不能定量评议的要定性评议。

综合考虑加分因素和扣分因素,破解难以量化的考核难题,对共性指标取考核扣分的办法,对个性指标的考核应坚持扣分与加分相结合的原则,并将考核得分换算成百分比,作为全面考核的计分系数,对干部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核。二是加强对干部能力的考核。在推行横向岗责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对内设机构进一步整合优化,并合理分配和使用人力,

把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分散配备到各科室各岗位,有效发挥传帮带作用,

同时不断强化业务技能培训,把掌握新技能、新知识的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让人员使用尽其所能。

三是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全面推行激励竞争机制,明确界定干部岗位职责,按照岗责体系明确的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要求设置干部工作考核指标,并对工作考核指标进行量化,设定目标奖励系数,适度拉开差距,完善责任追究制度,进行考核奖惩兑现。

四、打破传统分配习惯,突出考核激励实效

国家公务员,习惯于相对平均的分配体制,长期形成的分配观念难以在短期内改变,但推行横向岗责体系建设要求我们必须要敢于打破“大锅饭”,按照各科室、各个岗位工作数量和工作业绩分别做出适合大家口味的“绩效饭”,

要以利益分配机制为动力,打破“大锅饭”,让考核起到奖勤罚懒、励志、调动工作积极性的良好作用。

同时不能过分强调考核奖惩,要突出考核激励实效,尽量避免出现干得越多,责任越大,差错可能越多的问题,尽可能的使干部工作积极性不受到影响,考核中注重不同岗位、不同科室管理责任的相对不平衡性,尽量避免可能出现考核结果相对不公平的现象发生,在考核实践中进一步细化和量化考核激励措施,必须贯彻“注重效率,兼顾公平”原则,

必须正确处理好激励与惩戒的关系,因此,结合工作人员受教育程度、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工作能力,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把工作事项按承担的工作量以及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分门别类,以事定岗,以岗明责,按岗定级,择优上岗,因才施用,动态考评是解决各岗位之间不平衡的有效途径。应根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结合工作量大小、难易程度和执法风险大小,将奖金分配到岗,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与班子集体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绩效奖等级制,实行按岗计酬,违规追究,强化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稳步推进考核激励机制规范化、科学化,以考核促进工作,充分调动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干部积极工作。 最终

营造工作有序、考核有章、奖罚分明、监督有力、执法公正,和谐共进的良好工作氛围。

作风是一面镜子,作风是一面旗帜。干部作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社会稳则发展快。应当说,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开拓进取、务实高效、勤奋敬业的,但在少数人身上也还存在着思想上自甘平庸、工作上办事拖拉、作风上自由散漫的现象。经过调研,笔者就当前如何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基层干部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 1.学习效果不明显。一是文凭高、水平低。不少干部一味追求高学历,但在实践中工作能力不高。二是制度多、落实少。各单位一般都制定了学习制度,但能够坚持学习的很少,有的甚至根本不学。三是要求多、兑现少。各级主管部门在学习方面对下属单位和干部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但督办检查指导较少,学习效果不够明显。 2.思想消极不进取。一是一些党员干部自认为怀才不遇,自我标榜政治上无所求,工作好坏无所谓,散布消极言论。二是好人主义严重,不愿说真话,不敢抵制和反对歪风邪气,不愿开展相互批评,随波逐流,明哲保身。三是对前途悲观失望,工作没有积极性。提拔无望的,工作得过且过;即将退位的,时时告诫自己“栽花不栽刺”。 3.工作漂浮不务实。一是夸夸其谈,坐而论道。思路、停留在嘴上,说起来头头是道,落实到实际中却实施不起来。二是好练虚功,做表面文章。三是纸上谈兵,深入基层不够。用会议贯彻会议,就文件落实文件,平时不深入基层,而是“了解情况靠电话线,入户调查跑沿线。” 4.纪律散漫不严明。一些机关管理松弛,干部上班迟到、下班早退甚至不在岗,不请不汇报就离岗;工作或开会时开小差、打瞌睡,上班时间上网聊天、购物、玩游戏、炒股票等;纪律松弛,办事拖拉,敷衍塞责。 5.奢侈享乐不自律。有的地方和单位用公款相互宴请吃“磨盘餐”现象严重,热衷于迎来送往,沉迷于吃喝玩乐;有的喜欢打着“招商引资”、“考察工作”的幌子,到处游山玩水,会朋见友;有的部门单位“吃拿卡要报”,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二、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上的缺乏。一些地方和单位,干部作风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究其原因是对作风建设的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对干部作风的重要性和长期性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一是缺乏空杯心和进取心。二是抱有“养尊处优”的思想。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一些人认为机关工作相对稳定,没什么后顾之忧。三是存在自满自傲的心理。机关干部队伍中一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认为自己和百姓的身份地位不相同,有一种凌驾于群众之上的心理。 2.管理监督上的缺位。一些地方和单位,干部作风建设之所以效果不够明显,与管理监督上的不到位有很大关系。一是有章可循但制度滞后。近几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来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工作守则,逐步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有的没有及时删减、修订和完善。二是监管制度落实不够严。少数地方和部门纪律松弛、作风散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干部的管理监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没有认真落实《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对存在问题处置不力。三是监督管理手段较落后。有的地方和部门没有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化监督,在监督管理上还存在漏洞、缺口,甚至出现真空。 3.考评机制上的缺口。业绩考评机制不够健全,没有真正地从德、能、勤、绩、廉诸方面进行综合考评。一是对作风建设考评不太注重。有的地方和单位认为具体业务才是硬指标,抓作风建设是软指标,没有正确处理好抓作风建设与抓中心工作的关系,片面强调客观原因,对作风建设消极应付,没有主动地开展工作,造成作风建设与中心工作相互脱节,形成“两张皮”现象。二是对干部作风建设考虑过少。从干部考核评价上来看,对作风建设考虑过少,而且弹性较大,致使在作风建设上时间和精力投放不足,作风建设的工作思路上不清晰,工作方法上不对路,工作措施上不得力,导致作风建设成效不够明显。三是对考评结果运用不够严格。没有坚持把作风建设的评价结果与干部评先评优、提拔使用以及惩戒辞退直接挂钩,从而激发机关干部队伍的活力和工作热情;没有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奖勤惩懒、优胜劣汰,以合理的奖惩促进干部作风建设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三、干部作风建设存在问题解决的对策 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强化思想教育是基础,实行有效监督是关键,加强绩效考评是保障,改革创新是时代的新要求。 1.严把思想教育关,抓学习提认识。一是教育内容要把握核心。要切实抓好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和培训。二是教育形式要丰富多样。在时间上要把定期教育与不定期教育相结合,在对象上要把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要把教育的效果与考核挂钩,用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教育,致力于提高基层干部作风建设。三是教育目的要突出重点。要加强针对性教育,尤其要加强警示教育,用腐败堕落分子放松学习、忽视改造、以至于违法犯罪的案例警示教育干部,引导干部自觉改造主观世界。 2.严把监管督查关,抓作风严纪律。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对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制度,要狠抓落实,对不够完善的制度,要进行修订完善,增强可操作性,对没有形成制度的,要加快建立完善,使干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二是要完善督查机制。在取日常督查、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充分运用发展环境监测、“百千万”内设机构测评等督查手段的基础上,应建立完善“电子监察系统”,发挥电子监察平台的实时监控职能,利用科技手段对干部作风进行动态监管。三是要拓宽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和其他监督方式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建立“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由外至内的纪检监督,平等平行的内部监督”监督体系,扩大监督视野和范围,形成促进干部作风建设的监督合力。四是要严格问责追究。要制定出台专门针对干部作风建设问题的《问责办法》,对督查中发现和查实的突出问题,坚持取高压态势,根据严重程度和有关问责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做到查实一起,问责一起,绝不姑息迁就。 3.严把考评奖惩关,抓两头促中间。一是要端正考评导向。各级党委、要完善与科学发展相适应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坚持按照“突出重点、社会公认、便于操作、体现导向”的原则,健全综合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把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工作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要健全考评机制。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评价干部作风,制定出台《干部作风指数评价要点》,建立干部作风扣分台账,把定量与定性、动态与静态、平时与集中考核综合起来,突出干部作风考核的时效性、持续性和全面性。三是要严格结果运用。以务实促发展,以实绩论优劣,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奖励处罚的重要依据,对考评中发现存在作风问题的机关和干部给予一票否决,进一步增强绩效考评的影响力,有效解决干部作风“庸懒散”等突出问题。四是要引入激励机制。依据单位职能、科室职责和个人岗位标准,形成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激励机制,对照年度目标考核责任状内容,加大对履职履责优秀干部、先进典型的表彰奖励力度,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干部勤勉敬业、开拓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