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对多尔衮的建议_范文程劝多尔衮
1.清朝入主中原最大的汉功臣是不是范文程?
2.范文程是清朝开国重臣,他最终是怎样的结局?
顺治十年(1653年)五月,福临为治理好国家,整顿朝纲,特请范文程研究治国安邦之道。他向福临建议:多尔衮在时,那些疏远他的大臣或因反对他而受到排挤的官员,都是爱国忠君有正义感的人才,皇上要“当思所爱惜之”。福临接受了他的意见,“原任科道官许作梅、李森先、桑芸、向玉轩、庄宪祖诸人内,系参冯铨降革者,俱起用。”在此之后,范文程又提出了兴屯田,招抚流民;举人才,不论满汉新旧,不拘资格大小,不避亲疏恩怨等重要建议,多被纳并实行。不仅如此,他还对朝中那些敢于直言不苟、秉公不阿的臣僚给以爱护。当时著名谏臣魏象枢,因在朝中“与诸大臣抗辩是非无少诎”,而常常遭到权贵们的攻击。独范文程“心识之,曰:‘直哉,此我国家任事之臣也。’”由于魏象枢得到范的支持,使之在朝内声望日高,顺治帝因此受益匪浅。所以,李蔚曾称道范文程是培养人才、爱护人才的伯乐。
清朝入主中原最大的汉功臣是不是范文程?
多尔衮入住北京后,纳了范文程等人的意见,取了一系列收买人心的措施。五月三日,宣布故明官员一概录用。四日,多尔衮下令为崇祯帝发丧三日,谥为怀宗端皇帝。六日,宣布在京各衙门官员与满官一起办公。七月,多尔衮下令,免除明末苛刻的摊派,这些措施收到积极效果,多尔衮很快就控制了黄河以北、山西以东的广大地区。
范文程是清朝开国重臣,他最终是怎样的结局?
清朝能入主中原,我认为最大的汉功臣就是范文程。如他上书摄政王多尔衮,指出大顺军的打击下明亡在即。他说:“明之动敌惟在我国,而流寇蹂躏中原,正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我国虽与明争天下,实与流寇角也”。范文程认为,这就需要从战略上策略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为此他建议如下:第一,清军有伐明,转而扫荡农民军,这就应收揽人心,尤其要招降明朝官吏以为己用,故应“严明纪律,秋毫无犯”,一反清军烧杀掳掠, 并“择其贤能,恤其无告”,使民有所依;对明官吏之投降者,则官任其职,以资笼络。第二清军主力应“直趋燕京”,据神京重地然后中原可传檄而定。范文成还特别强调必须当机立断,机不可失。此乃“上帝潜为启佐,此正欲摄政王建功立业之会也。窃惟成丕业垂休万祀者此时,失机会而贻悔将来者亦此时”。而明亡之消息旋至,清廷当即召开决策会议。范文程说:“闯贼涂炭中原,戕厥君后,此必讨之贼也”。敦促清军立即入关。
不止这些范文程还对多尔衮分析了,农民军攻占北京由于追赃助饷出现了“刑辱缙绅,拷掠财货,士忿矣”的局面,看到了官僚士绅对农民军的深仇大恨,因此只要“恤其士夫,拯厥黎庶”,联合汉族,官绅地主,以安百姓,声罪致讨,兵以义动,李自成,所以拥兵百万横行无惮,可一战而破统一天下。看看这分析的,真是一语道破,如果李自成等农民军,有这样的人何愁不能统一天下?可惜了,很多这样的人才都投降满清,我们一边骂满清,可我们从来不吸取教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仁人志士为满清服务,真是可悲可叹。
范文程的一生对于他来说可能不够完美,但是他却能够审时度势的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他最终的结局也比较好,因病去世,享年70岁。在当时也称得上是高寿了,而死后也得以被康熙亲撰祭文。
范文程生活在明末清初年代,正是因为属于朝廷动荡的一年所以最终他的行为也让很多人不齿。因为明朝的衰败已经成为了必然,所以他选择跟随明主,幸亏的是皇太极对他也极为看中,而他也愿为他效犬马之劳。其实更确切的说他希望自己有一个能够施展才能的平台。
当范文程发现多尔衮野心勃勃的时候,文人的气概让他不能与之同流合污,所以最后范文程决定以病卧床。他的这种行为势必引起多尔衮的不满,但是对范文程来说这都无关紧要,因为他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他要对得起皇太极的知遇之恩。
范文程是一个很有才的大臣,他高瞻远瞩,他能够对现有的状况进行分析。所以他能够在合适的时间提出合适的建议,对于范文程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能够让百姓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他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只做对百姓有益的事情。
当范文程熬死了多尔衮之后又官复原职,所以他还是极尽全力的来为国效忠。不过年纪大了的范文程三年之后再次的请求辞官,但是最终也被顺治帝安抚住了,让他用自己的才智来教导太子。
范文程和太子搭上关系之后最终的结局根本就不可能差了,所以当他七十岁病死的时候康熙亲自给他写祭文以此来纪念他。虽然说历史上面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他只求自己问心无愧。对于清朝来说他毋庸置疑肯定是大功臣,对于明朝来说只能说明朝的气候已到,谁也没有办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