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_高二物理电子课本
1.高二年级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2.高二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公式
3.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4.高二物理公式有哪些?
高二物理公式有: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二、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三、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四、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7、合位移:s=(x2y2)1/2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五、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高二年级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1
一、电源和电流
1、电流产生的条件:
(1)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电荷(金属导体——自由电子;电解质溶液——正负离子;导电气体——正负离子和电子)
(2)导体两端存在电势差(电压)
(3)导体中存在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势差。
2电流的方向
电流可以由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也可以是负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也可以是由正负电荷同时定向移动形成。习惯上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说明:
(1)负电荷沿某一方向运动和等量的正电荷沿相反方向运动产生的效果相同。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2)电流有方向但电流强度不是矢量。
(3)方向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叫直流;方向和强度都不随时间改变的电流叫做恒定电流。通常所说的直流常常指的是恒定电流。
二、电动势
1、电源
(1)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
(2)非静电力在电源中所起的作用:是把正电荷由负极搬运到正极,同时在该过程中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
注意在不同的电源中,是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2、电动势
(1)定义: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所做的功W与被移送的电荷q的比值叫电源的电动势。
(2)定义式:E=W/q
(3)物理意义: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非静电力做功)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电动势越大,电路中每通过1C电量时,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数值就越多。
注意:①电动势的大小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电源本身)决定,跟电源的体积、外电路无关。
②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
③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电量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3、电源(池)的几个重要参数
①电动势:它取决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的化学性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
②内阻(r):电源内部的电阻。
③容量: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其单位是:A·h,mA·h。
注意:对同一种电池来说,体积越大,容量越大,内阻越小。
学习方法
及时完成学习任务
进入高二,同学们应该适时调整学习时间,要注意当天的学习任务要当天完成,不能留下问题,免得积少成多,问题越多,学习压力越大,这样会影响到学好物理的信心。
总的来说,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严密而完整,知识的系统性较强。因此,应注重掌握系统的知识、培养研究问题的方法。
重视实验,勤于实验
电学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难点,也是高考常考的内容,因此一定要学好这部分的内容。在做实验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实验的原理及步骤,注意观察,做好每一个实验。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实验,并且到实验室进行验证。这对实验能力的提高是很大的帮助。
听讲与自学相结合
较之高一、高二的教学内容多,课堂容量大,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听教师的讲解,跟上教师的思路。上课认真听,是同学们学习方法、提高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听课中要积极思考,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听讲获得解答。要达到课堂的高效率,必须在课前进行预习,预习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迅速掌握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预习既增加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审题能力。久而久之,同学们的.自学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定期复习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定期复习总结的好习惯。复习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升华提高的过程。一是当天复习,这是高效省时的学习方法之一。二是章末复习,明确每章知识的主干线,掌握其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找出节与节之间、章与章之间的联系,建立新的认识结构和知识系统。既巩固和加深了所学知识,又学到了方法,提高了能力。物理上单纯需要记忆的内容不多,多数需要理解。通过系统有效的复习,就会发现,厚厚的物理教科书其实是“很薄的”。要试着对做过的练习题分类,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尽快改变不良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理。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2一、固体
1、晶体:外观上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有确定的熔点,一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
2、非晶体:外观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无确定的熔点,一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
①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的主要依据是有无固定的熔点
②晶体与非晶体并不是绝对的,有些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非晶体(石英→玻璃)
3、单晶体多晶体
如果一个物体就是一个完整的晶体,如食盐小颗粒,这样的晶体就是单晶体(单晶硅、单晶锗)
如果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的小晶体排列而成,这样的物体叫做多晶体,多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但同单晶体一样,仍有确定的熔点。
二、液体
1、表面张力:当表面层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时,分子间距比内部大,表面层的分子表现为引力。如露珠
2、液晶
分子排列有序,各向异性,可自由移动,位置无序,具有流动性
各向异性:分子的排列从某个方向上看液晶分子排列是整齐的,从另一方向看去则是杂乱无章的
三: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①汽化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1、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一温度叫沸点。不同物质的沸点是不同的。而且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大气压越大,沸点也就越高。
②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饱和汽:与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蒸汽叫做饱和汽。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的蒸汽叫做未饱和汽。
饱和汽压: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压强是一定的,叫做饱和汽压。未饱和汽的压强小于饱和汽压。
1、饱和汽压只是指空气中这种液体蒸汽的分气压,与其它气体的压强无关。
2、饱和汽压与温度和物质种类有关。
四: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①熔化热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而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注意:晶体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
2、熔化热:某种晶体熔化过程中所需的能量(Q)与其质量(m)之比叫做这种晶体的熔化热。
I、用λ表示晶体的熔化热,则λ=Q/m,在国际单位中熔化热的单位是焦尔/千克(J/Kg)。
II、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增大分子势能,破坏晶体结构,变为液态。所以熔化热与晶体的质量无关,只取决于晶体的种类。
III、一定质量的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与凝固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注意: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会不断变化,而不同温度下非晶体由固态变为液态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所以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热。
②汽化热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而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汽化热:某种液体汽化成同温度的气体时所需要的能量(Q)与其质量(m)之比叫这种物质在这一温度下的汽化热。用L表示汽化热,则L=Q/m,在国际单位制中汽化热的单位是焦尔/千克(J/Kg)。
I、液体汽化时,液体分子离开液体表面成为气体分子,要克服其它分子的吸引而做功,因此要吸收能量。
II、一定质量的物质,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汽化时吸收的热量与液化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III、液体的汽化热与液体的物质种类、液体的温度、外界压强均有关。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3认识静电
一、静电现象
1、了解常见的静电现象。
2、静电的产生
(1)摩擦起电: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的橡皮棒带负电。
(2)接触起电:(3)感应起电:
3、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二、物质的电性及电荷守恒定律
1、物质的原子结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以及环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内部的原子中电子的数目等于质子的数目,整个物体不带电,呈电中性。
2、电荷守恒定律:任何孤立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在一个系统的内部,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总的电荷时不改变的。
3、用物质的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定律分析静电现象
(1)分析摩擦起电(2)分析接触起电(3)分析感应起电
4、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发生转移的过程,电荷并没有产生或消失。
第二节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一、电荷量和点电荷
1、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量。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
2、点电荷: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量分布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把带电体简化为一个点,并称之为点电荷。
二、电荷量的检验
1、检测仪器:验电器
2、了解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三、库仑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库仑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大小:
方向:在两个电电荷的连线上,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3、公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
4、成立条件
①真空中(空气中也近似成立),②点电荷
第三节电场及其描述
一、电场
1、电场: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周围的电场发生的。
2、电场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3、电场力: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作用力,这种力叫电场力
电荷间的静电力就是一个电荷受到另一个电荷激发电场的作用力。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41、根据静电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和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的原理,主要应用有:
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植绒,静电喷药等。
2、利用高压静电产生的电场,应用有:静电保鲜、静电灭菌、作物处理等。
3、利用静电放电产生的臭氧、无菌消毒等
雷电是自然界发生的大规模静电放电现象,可产生大量的臭氧,并可以使大气中的氮合成为氨,供给植物营养。
4、防止静电的主要途径:
(1)避免产生静电。如在可能情况下选用不容易产生静电的材料。
(2)避免静电的积累。产生静电要设法导走,如增加空气湿度,接地等。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5电势差
电势差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
电场中两点的电势之差叫电势差,依教材要求,电势差都取绝对值,知道了电势差的绝对值,要比较哪个点的电势高,需根据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的正负判断,或者是由这两点在电场线上的位置判断。
电流之所以能够在导线中流动,也是因为在电流中有着高电势和低电势之间的差别。这种差别叫电势差,也叫电压。换句话说。在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位差称为这两点的电压。通常用字母V代表电压。
电源是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压的大小可以用电压表(符号:V)测量。
串联电路电压规律:
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和。
公式:ΣU=U1+U2
并联电路电压规律: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
公式:ΣU=U1=U2
欧姆定律:U=IR(I为电流,R是电阻)但是这个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串联电压之关系,总压等于分压和,U=U1+U2。
并联电压之特点,支压都等电源压,U=U1=U2
1。关系式:U=Ed或者E=U/d。后者的物理意义:匀强电场中场强在数值上等于沿电场方向通过单位距离的电势差(电势降落)。
2。适用条件:只有在匀强电场中才有这个关系。
3。注意:式中d是指沿电场方向两点间的距离。
1。定义: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组成的面(平面或曲面)叫做等势面。
2。特点:
①等势面与电场线一定处处正交;
②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电场力不做功;
③电场线总是从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④任意两个电势不相同的等势面既不会相交,也不会相切;
⑤等差等势面越密的地方电场线越密。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6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
(1)通过认真审题,确定研究对象。
(2)用隔离体法,正确受力分析。
(3)建立坐标系,正交分解力。
(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
(5)统一单位,求出答案。
2、解决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1)选取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时可取“先整体,后隔离”或“分别隔离”等方法。一般当各部分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时,可当作整体研究,当各部分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不相同时,要分别隔离研究。
(2)对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式,求出答案。
3、解决临界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1)要详细分析物理过程,根据条件变化或随着过程进行引起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变化,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
(2)在某些物理过程比较复杂的情况下,用极限分析的方法可以尽快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
易错现象:
(1)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用拉力F直接拉物体与用一重力为F的物体拉该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是一样的。
(2)在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支持力等于重力。
(3)在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两物体要产生相对滑动拉力必须克服它们之间的静摩擦力。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7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4、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
3、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
三、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数学表达式:a=F合/m;
2、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3、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4、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高二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公式
1.高二年级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1.线速度的大小等于弧长除以时间:v=s/t,线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
2.角速度的大小等于质点转过的角度除以所用时间:ω=Φ/t
3.角速度、线速度、周期、频率间的关系:
(1)v=2πr/T;
(2)ω=2π/T;
(3)V=ωr;
(4)f=1/T;
4.向心力:
(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力,这个力叫向心力。
(2)方向:总是指向圆心,与速度方向垂直。
(3)特点:
①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②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
(4)计算公式:F向=mv2/r=mω2r
5.向心加速度:a向=v2/r=ω2r
2.高二年级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A.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知道外力迫使它改变之中状态为止。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
4.惯性的定义:物体的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5.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6.惯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B.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
2.表达式:F=ma
(1)定律的表达式虽写成F=ma,但不能认为物体所受外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2)式中的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力?当然如果F是某一个力或某一方向的分量,其加速度也是该力单独产生的或者是在某一方向上产生的
3.注意
(1)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这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这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3)如果合外力不变(恒定),则加速度也不变(恒定),这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如果合外力为零,则加速度也为零,这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
C.牛顿第三定律
1.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我们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1)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具有同种性质
(3)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4)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
3.高二年级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基本解题思路是:
①根据受力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②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运动学公式求解相关的速度、位移等.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推断或求出物体所受的未知力.基本解题思路是:
①根据运动情况,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力.
(3)注意点:
①运用牛顿定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要善于画出物体受力图和运动草图.不论是哪类问题,都应抓住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通过加速度这座桥梁联系起来的这一关键.
②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发生变化,要分段进行分析,每一段根据其初速度和合外力来确定其运动情况;某一个力变化后,有时会影响其他力,如弹力变化后,滑动摩擦力也随之变化.
4.高二年级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1、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
(1)通过认真审题,确定研究对象.
(2)用隔离体法,正确受力分析.
(3)建立坐标系,正交分解力.
(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
(5)统一单位,求出答案.
2、解决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1)选取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时可取“先整体,后隔离”或“分别隔离”等方法.一般当各部分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时,可当作整体研究,当各部分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不相同时,要分别隔离研究.
(2)对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式,求出答案.
3、解决临界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1)要详细分析物理过程,根据条件变化或随着过程进行引起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变化,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
(2)在某些物理过程比较复杂的情况下,用极限分析的方法可以尽快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
易错现象:
(1)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用拉力F直接拉物体与用一重力为F的物体拉该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是一样的。
(2)在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支持力等于重力。
(3)在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两物体要产生相对滑动拉力必须克服它们之间的静摩擦力。
5.高二年级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1.s-t图象是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不反映物体运动的轨迹)
2.物理中,斜率k≠tanα(坐标轴单位、物理意义不同)
3.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1.v-t图象是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岁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不反映物体运动轨迹)
2.图象与时间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在t轴上方位移为正,下方为负,整个过程中位移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积的代数和。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二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公式如下: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 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1)初速(Vo):m/s。(2)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3)时间(t):秒(s)。位移(S):米(m)。(4)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二、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竖直上抛: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g=9.8≈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如下:
一、牛顿第一定律定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二、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1、物体具有的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不是一种力。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3、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本身的特征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
4、惯性是不能被克服的,但可以利用惯性做事或防止惯性的不良影响。
5、不要把惯性概念与惯性定律相混淆。惯性是万物皆有的保持原运动状态的一种属性,惯性定律则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定律。
高二物理公式有哪些?
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学习是帮助学生走进新世界,认知新事物,提高自我价值,自我素养的。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高二物理 必修二知识点 总结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4、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
3、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
三、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数学表达式:a=F合/m;
2、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3、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4、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
1.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在1842年发现的。
2.多普勒效应的成因: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向外发出一个波长的波,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因此波源的频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而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是由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即单位时间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决定的。
3.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不仅机械波,电磁波和光波也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4.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①现代医学上使用的胎心检测器、血流测定仪等有许多都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
②根据汽笛声判断火车的运动方向和快慢,以炮弹飞行的尖叫声判断炮弹的飞行方向等。
③红移现象: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发现许多星系的谱线有“红移现象”,所谓“红移现象”,就是整个光谱结构向光谱红色的一端偏移,这种现象可以用多普勒效应加以解释:
由于星系远离我们运动,接收到的星光的频率变小,谱线就向频率变小(即波长变大)的红端移动。科学家从红移的大小还可以算出这种远离运动的速度。这种现象,是证明宇宙在膨胀的一个有力证据。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3
一、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①原理:v?x。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t
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若使用50Hz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a?v,其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t
(3)当a与v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与v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期末必备)
★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万有引力)
★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公式篇)
★ 高二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
★ 高中物理必修二的知识点
★ 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大全
★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曲线运动)
★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机械能守恒)
★ 物理必修二的知识点
内容如下: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末速度Vt=Vo+at,位移s=V平t=Vot+at2/2=Vt/2t。
二、自由落体运动
初速度Vo=0,末速度Vt=gt,下落高度h=gt2/2。
三、竖直上抛运动
位移s=Vot-gt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四、常见的力
重力G=mg,胡克定律F=kx ,滑动摩擦力F=μFN ,静摩擦力0≤f静≤fm ,万有引力F=Gm1m2/r2。
五、动力学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六、运动学公式
1、v=v。+at,是匀变速运动速度公式。
2、S=v。t+(1/2)at?,是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
3、S=(v?-v。?)/(2a),是由以上两式消去时间t推导出来的重要公式,是匀变速运动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式。
4、H=(1/2)gt?,是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应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