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 q x》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第一课时」

2.小班教案

3.小学三年级语文《爱迪生孵小鸡》原文、教案及说课稿

4.四年级《母鸡》教学设计

5.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6.《母鸡》教学反思

7.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j q x》教案设计

8.小班音乐《小鸡出壳》教案

母鸡教学设计_母鸡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等奖最新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母鸡》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课后生字;与《猫》进行比较,了解文章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阅读了解母鸡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母鸡的热爱,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了老舍先生的《猫》,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在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读完后想想作者眼中的母鸡是怎样的?

 3、检查生字词。

 4、作者眼中的`母鸡是怎样的?他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哪些自然段是写喜欢母鸡的?

 2、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轻声读,想想作者为什么会讨厌这只母鸡?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笔划出来,用一个词概括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

 (2)、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深化认识:

 抓住: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无病呻吟。

 趁其不备、,体会母鸡欺软怕硬。

 运用夸张的手法体现母鸡拼命炫耀自己。

 3、学习4-10自然段。

 过渡:作者既然那么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你找到了秘密了吗?

 (1)快速默读课文,用笔划一划,作者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

 (2)出示第九自然段读。(板书: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

 (3)读4—8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朗读并想象说话,进一步体会母鸡的勇敢、负责、慈爱、辛苦:

 母鸡可能会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

 小鸡躲在妈妈的怀抱里有什么感觉?

 四、升华主题。

 看到这令人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时还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吗?(敬佩)

 难怪作者会这样地赞叹道: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带着对母鸡的敬佩读第九自然段)。

 五、学习写法。

 1、作者一开始非常讨厌母鸡,后来却是那么地敬佩母鸡,由一开始的“一向讨厌”到后来的“不敢讨厌”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那作者写猫也是用这种方法吗?他是怎样写猫的?

 3、小结:同样是写小动物,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所以同学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达方法。

 六、总结

 学习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

 七、作业、

 练习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j q x》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第一课时」

 数学是人类目前各项技术的起点,只要学好了数学,民族就有未来,国家就有希望。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一: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精选

 教学目标:

 1. 能在现实情境和平面图上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在确定方向的过程中,能进行认真的观察和积极的思考。

 3.能清楚地说明自己观察的结果和思考的过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开展有效的合作与交流,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用具: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上课前: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成语?谁来说一说?生踊跃发言。

 一、先学探究:

 老师知道一个成语:四面八方。

 你知道四面是哪四面吗?(东、南、西、北)

 出示例题的部分图(人民桥、超市、公园、体育场先不出现)

 谁来说一说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东、南、西、北四个字。

 绘制平面图时,我们通常按照什么规定来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生答,师指。

 “四面八方”中的八方指的是八个方向,还有四个方向是什么呢?想不想了解?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认识方向。板书课题:认识方向。

二、自主探索,交流共享:

 1、教学例题。

 (出现超市)提问:你知道超市在学校的哪一面吗?(东北面)为什么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因为超市在学校的东面和北面之间)

 谁还会说一说的?

 也就是说,东面和北面之间的方向就是(东北)方向。

 (出现公园)提问:公园在学校的哪一面?为什么?(西南面,因为公园在学校的西面和南面之间)西面和南面之间的方向称为(西南)面。

 (出现体育场和人民桥)提问:它们分别在学校的哪一面?

 指名答。(学生汇报时,先问一问为什么,再出现“东南”、“西北”和“西南”字,如果学生说出如“北东”、“南西”这样的方向,也要先问一问为什么,然后教师纠正:南面和东面的中间也可以说是南东,但按习惯应该说东南,不说南东。)

 在学校的周围有那么多的建筑物,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同桌相互说说它的位置。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x题。

 在生活中,在陌生的地方,怎样来辨认方向?(看太阳,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面;看北斗七星,有北斗七星的那一面是北面;看指南针)考一考大家有关指南针的知识:指南针的红色一端指向哪?(北面)白色一端指着哪?(南面)

 这就是一个指南针的图,你能将指南针上的八个方向填完整吗?打开书P2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名汇报,集体校对。说说是怎么填的。

 介绍一些有关指南针的小知识。

 小结: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文化和辉煌,祖国的未来要靠谁?所以,我们小朋友要从小开始努力,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2、“想想做做”第x题

 讲述:小动物们刚刚参加完了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现在要回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各自的家吗?在书上连一连。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并指导。让学生上台指一指。集体校对。

 3、“想想做做”第4题

 讲述:下面老师带小朋友们到美丽的青山乡去看看,告诉你们吧,青山乡不仅美丽,还是一个水果之乡呢,想不想去看看?

 (出现水库及8种水果的,水库在中间已贴好,8种水果排列在一边。)有哪些水果?指名答。

 这些水果都是种在水库的四周的,你能根据老师的提醒,帮它们找到各自种植的地方吗?

 师:橘子园在水库的南面;葡萄园在水库的东面;樱桃园在水库的东南面;西南面是苹果园;水库的西面是山楂园;桃园在水库的北面;水库的西北面是西瓜园。

 梨园就种在水库的这个方向,你知道梨园在水库的哪一面吗?

 指名答。

 4、“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轻松一下,来玩个游戏,你能很快画出棋子跳到什么地方吗?自己画一画。集体交流。

 5、动手做

 认识生活中的八个方向

 我们已经能够在平面图上熟悉地认识了8个方向,在现实生活中这8个方向你们也能认识吗?

 请小朋友们面朝教室的北面站好,并让方向板上的北对着教室的北面。根据老师说的方向, 指一指。

 师:教室的东北面、东南面、西北面、西南面。

 四、全课总结:

 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在平面图中怎样记住这八个方向?实际生活中怎么辨认这八个方向?

 五、课堂作业

 六、教后反思

篇二: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精选

 学习目标: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具:小黑板、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黑板出示师指一名学生读)师:要达到学习目标离不开同学们认真看书自学同学们有信心达到学习目标吗?(有)

  三、口述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师:把书翻到4页例1看情境图和下面的计算方法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应怎样列式计算?重点看下面的三种计算方法:1、先看小男孩的计算方法 22+13=35(人)求出的是什么?35-6=29(人)求出的是什么?2、再看小女孩的计算方法 22-6=16(人)求出的是什么?16+13=29(人)求出的是什么?3、最后再看绿衣服小男孩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四、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看书自学

 2、"做一做"(第x页第x题)师:下面老师来考考同学们看谁做题最认真①指2名学生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学做在书上②师巡视发现其他学生的错误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师:发现错误的来黑板上改正(提示:把错误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红粉笔圈起来在旁边改正)

 2、讨论(议一议)(1)认为22+21-16=27(人)这个算式列正确的举手?认为22+21=43(人)43-16=27(人)这个算式正确的举手?(2)认为22+21=43(人) 求出的是什么?43-16=27(人) 求出的是什么?认为22+21-16=27(人)这个算式正确的举手?与第一种方法有什么不同?(3)认为得数正确的举手?认为单位名称正确的举手?

 3、评议板书、正确率

 4、同桌对改生更正错误

 六、练习师

 刚才同学们计算的都很正确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男女生比赛看谁能快速、正确地列式计算比谁小旗得的最多!

 投影出示:(1)商店有30台微波炉卖出18台又运来28台现在有多少台?(2)二(1)班男生有38人女生有21人其中30人参加歌唱比赛有多少人没有参加歌唱比赛?(3)同学们做黄花35朵红花20朵送给二(2)班28朵还剩多少朵?

 1、师出示投影男女生比赛、开火车比赛2、形式分必答、抢答······

 七、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你们!

 2、评比本节课比赛情况获胜的表扬失败的鼓励八、当堂作业(练一练)师:下面就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

 比谁字体端正并能做全对作业:

 1、小红家有公鸡25只母鸡17只卖了20只还剩几只鸡?

 2、男生有24人女生有14人其中29人是少先队员有多少人不是少先队员?

 练习:教科书第x页x、x题

篇三: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精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教学难点: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学准备:微、微练习。

 课前准备:

 1、将《平移与旋转》微视屏发布到班级QQ群,请家长督促孩子观看学习。

 2、根据微内容进行学习,并完成微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根据微练习1、2、3小题的讲评复习图形的运动—平移。

 2、导入语:图形的运动除了前面学的平移,还有一种图形的运动—旋转

 3、出示课题:旋转

 二、新课学习

 1、在观看微,观察图中的物体运动。

 2、小组探究:和昨天的知识对比,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3、小组讨论。

 三、提升训练

 1、寻找身边的平移和旋转。

 孩子们,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生说。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旋转?

 2、孩子们找到的可真多呀,老师也找到了一些,你能准确地判断出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吗?(课件展示)

 3、孩子们判断得可真准确,现在想请一个孩子到黑板上来平移小汽车的卡片。老师先贴在黑板上,听老师的口令,平移这张卡片,如果上面的孩子平移正确了,请你送给他掌声,明白吗?指任1名同学发口令,1名同学平移卡片。小结:细心的学生仔细观察,我们每次平移后,物体的什么有变化吗?什么没变?想一想旋转时呢?

 4、课间小活动。

 让学生当小小设计师。拿出准备的学具,线和纽扣。小组合作,设计纽扣的运动方式。

四、 课堂作业

 通过学习,谈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寻找身边的平移与旋转事例,讲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平移与旋转

 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方向运动,而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

 旋转:物体或图形绕着同一个点(或同一条直线)转动,这种运动现象是旋转。

篇四: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精选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学生的学习参与面,减小差距。努力作好教学工作,在这一学期中,下文将准备了初中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期的学习,要使学生在情感与态度上,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间的数量关系,能够设计精美的图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在民主、和谐、合作、探究、有序、分享发现快乐,感受学习的快乐。对于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探究,经历发现知识,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道路上坎坎坷坷,达到深刻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达到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境界,在经历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尽可能接近其发展的最大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提高学生素质。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xx章 分式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第xx章 反比例函数 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本单元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后,进一步研究反比例函数。学生在本章中经历: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交流中发展能力这是本章的重点之一;经历本章的重点之二:利用反比例函数及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应用过程,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会作反比例函数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章的难点在于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以及提高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第xx章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xx章 四边形 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图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特殊四边形的用处更多。因此,四边形既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本章是在学生前面学段已经学过的四边形知识、本学段学过的多边形、平行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也可以说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本章内容的学习也反复运用了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本章的内容也是前面平行线和三角形等内容的应用和深化。

 第xx章 数据的分析 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三、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七认真工作。把教学七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的民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要照顾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10、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篇五: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精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分米长度的直观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课件,尺,课件、彩纸条。

 2.学生准备: 彩纸条,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个长度单位?(毫米)现在我们学过哪几个长度单位?(板书:米、厘米、毫米)你能用手比画一下 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1毫米呢?我们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测量一只小蚂蚁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测量这张纸条的长度用什么单位?估计一下是几厘米?

 [说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些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通过复习旧知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探索实践

 1.认识分米。

 (1) 量一量。

 要求:快用直尺量一量你的纸条长是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出示10厘米的彩条)“10厘米”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分米。(板书:认识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等于几厘米?请同学们想一想,20厘米就是多少分米?5分米等于几厘米?

 (2) 认一认。

 引导:请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可以从哪里到哪里。指名演示交流: 不管从哪个刻度到哪个刻度,1分米都等于多少厘米?(板书: 1分米=10厘米)

 ② 体验。

 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并借助直尺比画出1分米。我们现在比画的就是一拃的长度,一拃大约是1分米。

 一人比画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比画得对不对。

 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说明:让学生大胆估测,并把估测与实际测量相结合。通过在直尺上数一数、徒手比画和估计彩纸条上1分米的长度,从借助测量工具到直接估测长度,逐渐加大了难度,有利于学生一步步加深对分米的认识,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和意识。虽然学生估计的1分米并不十分准确,但只要是较接近的,都应予以鼓励。]

 (3)画一画。

 ① 要求: 你能用尺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你准备怎样画?先和同桌说说,再画在纸上。

 ② 交流: 你是怎样画的?请学生用实物投影展示汇报。

 ③ 引导: (边说边画)1分米我们可以从直尺上的刻度0画到刻度10。那么可不可以从刻度1开始画起呢?如果这样,应该画到哪里呢?为什么?如果从刻度2、3开始画呢?

 [说明:让学生知道用直尺画1分米的线段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既利于进一步理解分米与厘米的关系,又利于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④ 小结: 只要画满10大格,就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⑤ 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

 (4)找一找。

 先在小组内相互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再组织全班交流。

 (5)数一数。出示1根纸条,几分米?2根……9根是几分米?也几厘米?10根是几分米?也几厘米?伸手比画一下,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个长度单位表示?(1米)(板书:1米=10分米=100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厘米,再说说分别接近几分米。(也可以先让学生估测一下,再进行测量)

 [说明:学生估测的数据与结果有差距,但通过估测再进行实际测量,有利于学生增强对实际长度的感知,培养估计能力。]

三、总结

 1.提问: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

 提问:连同前面学习的,我们已经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你能把这些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吗?

 [说明:在教学中已经通过对直尺的观察,初步沟通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总结能使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习册第1题。

 先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填一填,再组织交流,启发学生说清楚选择的理由。必要时,可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

 2.指导完成练习册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理由。

 3.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自由判断,再启发学生通过实际测量验证猜想。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篇六: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精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xx页例x,练习x的第x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教具、学具准备:

 例1情境图的放大图,按练习三的第3题制作“信箱”和“信”(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12个○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 4×3= 2×5= 3×3=

 2、填空。

 2×()=4 3×()=6 4×()=8

 ()×3=12()×4=20 5×()=15

 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二、新课

 1、引出除法算式12÷3。

 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

 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出示例1的第(2)个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

 (4)交流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三、练习

 1、练习x的第x题。

 依据画面请学生解决“每个小朋友几个气球”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2、练习x的第x题。

 (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

 (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商。

 3、练习x的第x题。

 按题意组织送信游戏,说明要求:认真计算,商是几,就投进几号信箱。

 请每个学生当选邮递员,并把“信”交给学生,让学生完成送信任务。

 完成后,看一看每个信箱中的信,检查是否都送对啦。

 最后,特别请学生观察哪几封信送进了1号信箱。并想一想,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促使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

 四、总结

 1、请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我们在送信游戏中还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

小班教案

 一、教材分析

 《j q x》课文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呈现了三幅形状像jqx的图案,既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方便学生记忆。通过jqx与其他学过的拼音组成音节进行拼读,让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运用。课文还用儿歌《在一起》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拼音,充满童趣。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动,喜,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思维形象具体化。对他们来说,学习汉语拼音有困难,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

 三、设计理念

 1、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教学中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将拼音教学同有趣的儿歌、故事、游戏等结合起来,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将色彩鲜明的图案与j q x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2、将汉语拼音教学与识字、学习普通话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以往的拼音教学,让学生用音节组词,说句,困难较大,学生有畏难情绪,我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熟悉的语言去巩固不熟悉的音节,充分开发了母语的潜在资料。这是因为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去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所以可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简单的认读复习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心不在焉,因此,我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把学生带入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来巩固声母的字形,读准声母。不仅激发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四、课前准备

 本课插图、自制课件、 配合学习j q x的字母卡片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j q x(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三个声母,读准音,记住形,能够正确书写。

 2、初步掌握j q x和?相拼时,?上两点省写的规则。

 3、学会j q x和单韵母的拼读,准确拼读三拼音节。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j q x的三拼练习和?上两点省写规则。

 2、难点:?上两点省写规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我们已经认识很多朋友了,让我们再来和它们打打招呼吧!

 (课件出示):ɑ、i、?、b、 p、 d、ɡ、k 、ɡuā、kuā、huā(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声母j、q、 x

 小朋友真能干!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三位新伙伴,想不想和它们交朋友?

 1、学习声母j。

 (1)(课件出示)母鸡。

 (2)图上画着什么?母鸡的?鸡?,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声母j。(板书:j)

 (3)听:听听老师怎么叫它好吗?

 (4)读:学生试读,齐读,开小火车读。

 (5)记:看看图,再看看j的样子,你想说什么?

 你能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j?。(编顺口溜)

 2、学习声母q。

 (1)(课件出示)图上画了什么?气球?的?气?改成第一声,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q。(板书:q)

 (2)听老师读j和q,有什么不同?(q要用力,是送气的)学生用手心对着嘴巴对比读。(指名说)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3)q像什么?(编顺口溜。)

 3、学习声母x。

 (1)(课件出示)图上画着什么?(板书:x)

 (2)声母要读得轻、短,谁来做小老师领读。小组读,齐读。

 (3)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编顺口溜)

  (三)学习j、q、x与i的拼音

 j、q、x的好朋友i跑来了。

 1、(板书:ji)学生自由拼读。(师提示:?j?是声母,要读得轻而短,ji是音节,要读得响而长。)比较声母j

 与音节ji的读音不同。(小老师领读,男女生对比读,齐读。)

 2、(板书qi、xi)指名拼读,小组读,齐读。

 3、(课件出示)读儿歌巩固音节:

 jī,我有一只小花鸡。

 j?,今年我上一年级。

 jǐ,上下楼梯不要挤。

 j?,讲究卫生要牢记。

(四)学习j、q、x的三拼音节

 1、j、q、x不仅和单韵母i成了好朋友,还想和ɑ一起做朋友。

 2、(课件出示,板书)j?i?ɑ?jiɑ q?i?ɑ?qiɑ x?i?ɑ?xiɑ

 3、i在这里成了介母,组成了三拼音。

 4、复习旧知:声轻介快韵母响。先听老师拼一个:j?i?a?jia

 5、你能像老师那样自己大声拼一拼吗?谁先来试一试?(指名读、分组读、开火车读,齐读。)

 (五)学习?上两点省写规则

 1、师:看,老师又请出了几对朋友。(课件出示,板书)jju

 qqu

 xxu

 请大家大声地拼拼看?你发现了什么?

 2、这位小朋友戴上了帽子叫什么名字,脱掉帽子以后有叫什么名字?

 3、小?也是这样,不过它可有礼貌啦!见到j、q、x三位老师都要脱下帽子,恭恭敬敬地说:?老师好。?

 4、我们一起来编个顺口溜:小?小?有礼貌,见了j、q、x就脱帽。

 5、你们愿意像小?一样做个有礼貌的孩子吗?

 6、四声练习拼读。同桌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开火车读──齐读。

 (六)游戏巩固

 1、我拿你说。(师出示音节卡片)

 2、摘苹果。

 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熟了,果农们正忙着摘果子。让我们去帮他们吧。看看哪些苹果已经熟了,可以把它摘下来了。

 小朋友们真能干,今天这节课又认识了三个声母,学习了很多新的音节,回家以后,把你今天新学的声母和音节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好吗?

 (七)指导书写

 现在这几个声母宝宝要回家了,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吧!

 1、说:观察拼音格,该怎么写?

 2、师范写,生书空。

 3、学生练写。

板书:

 j q x

 ji qi xi

 jiɑ qiɑ xiɑ

 jju qqu xxu

七、课后反思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讲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它能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和充分运用祖国语言。因此,学习汉语拼音,对于小学一年级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创设愉快和谐的气氛,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复习,避免了简单枯燥,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样既能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有效地复习,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又为新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直观生动事物的特点,努力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将汉语拼音同有趣的儿歌、故事、游戏等结合起来,同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自主探索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探索的精神,享受成功的喜悦。

小学三年级语文《爱迪生孵小鸡》原文、教案及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找动物》是一节小班的语言课,整个集体活动贯穿了一个故事情节,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同时,在各个环节引导中,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问,激发孩子的已有经验,让孩子学会发散思维。

 活动名称:

 找动物(核心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通过识别声音、图像符号,发现不同动物的明显特征。

 2、在游戏情境中,体验亲近动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动物的声音、自制动物园、小动物卡片若干。

 活动重点:运用声音和影子的一部分让幼儿了解小动物的一些特征。

 活动难点:区别鸭子和鹅。

 活动过程:

 (一) 引起兴趣,到达动物园的第一站

 师:今天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要带你们去动物园,你们想不想去呀?

 看看第一站,有什么东西呀?

 师:耳朵有些什么本领?

 师:这里为什么画个耳朵,它是什么意思?

 小结:原来这个大大的耳朵,是要提醒我们小朋友仔细听。

 过渡句:听听看,这里会住着谁?仔细听,小耳朵竖起来。

 (二) 识别声音、图像符号,发现不同动物的明显特征

 1、 通过听各种声音,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师:是谁在叫啊?

 幼:大公鸡。

 师:哦,是大公鸡。大公鸡怎么叫的,我们一起学学看。那我们来看看,到底这里住的是不是大公鸡。我们一起请它出来:“大公鸡,大公鸡,你出来!”

 幼儿猜出动物的名称后,打开窗户揭晓

 师:呀,真的是大公鸡。大公鸡说:小班的宝宝你们好。我们也给它打个招呼。

 这里还住着谁?我们来摁摁门铃。你听见什么声音?

 幼:我听见小狗和小猫。

 师:小狗怎么叫的?小猫咪呢?到底是不是它们,我们一起来请它们“小猫、小狗,请出来”。听,谁已经等不及了?

 幼:小鸭、大象、大白鹅。

 师:那我们先请这个朋友出来好不好?

 小结:原来你们看见它就认识了。你们真了不起,听到了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小猫咪,喵喵。小狗呢,汪汪。嘎嘎的,是小鸭子。大白鹅呢,刚刚刚。

 过渡句:那你们还想不想去别的地方呢?拿起我的方向盘,我们又要出发了。

 2、 开着火车进入第二站,说说眼睛的本领。

 师:我们看看,第二站里有什么?

 幼:眼睛。

 师:眼睛它有什么本领?这里为什么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呢?

 小结:原来,眼睛要我们仔细地看。

 3、 通过看动物的部分影子,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师:嘿,这里有许多小动物的眼睛,你们看看这是谁呀?猜猜看?

 (三) 游戏中体验亲近动物的快乐

 1、 按要求给动物妈妈找宝宝

 师:是谁在哭呀?哦,原来动物妈妈的宝宝不见了。全都到这些草地里去了,妈妈找也找不到。现在由我们宝宝去帮帮忙。妈妈呀,是有要求的,请你们从草地里,轻轻地将小动物带回家。然后看看,我这个小动物是谁?妈妈请你们干嘛?

 幼:动物妈妈去找宝宝,把它送到它的家里去。

 2、 教师与宝宝一起检查有没有送对小动物的家

 师:你们看看这是谁?有的说是鸭子,有的说是大白鹅。刚才我们听大白鹅怎么叫的?大白鹅妈妈说:我的宝宝 有长长的脖子,头上都个红色的肉瘤。你们看,这到底是谁?她的妈妈应该在哪里?

 3、又来了一些小动物,跟着音乐起舞

 小结:鸭子有扁扁的嘴巴,大白鹅有长长的脖子,猴子的尾巴细细的。动物妈妈要感谢你们,想你们去参加他们的联欢会呢,想不想去?一起跳起来。我们学着大白鹅走咯~

 活动反思:

 这节集体教学活动,环节流畅,内容具有情境性,通过开车去动物园,在动物园中发现不同的动物,到活动结束后开车离开,整个活动非常有趣,让幼儿通过识别声音、图像符号,发现不同动物的明显特征,并在游戏情境中,体验亲近动物的快乐。活动的难点放在区别鸭子和鹅身上,让孩子知道鹅有长长的脖子,并且头顶上有红色的肉瘤,这在活动中让孩子们有所认识。

 环节的细节处在于,部分幼儿有一些无关的回答,我需要将这些带过,而不应该重复他们错误的答案,比如:你们看看,这是什么?(指着耳朵),一个孩子说:是冰激凌。应该用“请你在仔细看看”这种话来回应孩子。同时,在总结上,要注意口气,重音突出,放慢语速,让孩子有所辨别。同时,在展示汇总,鸭子和鹅需要注意统一,不能一个卡通,一个写生,这会让孩子在思维上混淆。

 这节课让我体会到,以游戏情境创设的重要性,注意动静结合,并有意识的将音乐形式穿插,注意互动,自己的眼里需要有更多的孩子,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积极性,调动他们的兴趣。

小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较差,动作不够平稳、灵敏和协调,思维活动带有具体形象性,喜欢模仿,对游戏中的情节、角色、动作过程容易发生兴趣。针对我班幼儿在按方向跑、躲闪跑及动作灵活等方面能力较弱的现象。我着手设计了体育活动《小鸡与狐狸》在活动中,以狐狸捉小鸡为主线,把游戏及颜色渗透到练习按方向跑和躲闪跑的体育活动中,将体育活动与计算有机地整合起来。

  活动目标:

 1、 乐意听信号按一定方向跑和在一定范围内躲闪跑,练习动作的灵敏性。

 2、 复习巩固幼儿对1和许多,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

 3、 初步具备机智勇敢、互相帮助的品德。

 4、 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5、 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红、黄、绿三色圆圈及小虫若干、盘子各一、幼儿戴的手链、母鸡、狐狸头饰各一个,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 幼儿听音乐做基本动作。

 “鸡宝宝们,跟妈妈去锻炼吧”。教师带幼儿热身。

 2、 游戏:小鸡捉虫

 “小鸡喜欢吃什么?我们来学《小鸡捉虫》的本领,红色的虫子放在红色的盘子里,**虫子的放在**的盘子里,每只小鸡一次只能捉一条小虫,把草地上的虫子全部捉完,才能回家休息”。教师带幼儿游戏。鸡妈妈请个别小鸡检查3个盘子,看看有没放错的小虫,并请其纠正。

 3、 游戏:小鸡找家

 “孩子们,你们跟着妈妈出来玩高兴吗?我们来玩《小鸡找家》的`游戏,玩时要注意安全,因为附近住着一只狡猾的狐狸,先看看家在哪里?看看自己的手链是什么颜色?找家的时候要按自己手链的颜色找家,红色手链的就找红色的家,绿色手链的就找绿色的家,找错的小鸡就会被狐狸当点心吃了”放音乐,教师带幼儿随音乐做小鸡的动作,听到狐狸的音乐时,小鸡找家。幼儿交换手链,反复进行游戏二遍。

 4、 放音乐做放松动作。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教师能以狐狸捉小鸡为主线,把游戏及颜色渗透到体育活动中,将体育活动与计算有机地整合起来,形式较好。游戏 《小鸡找家》教师能以鸡妈妈的身份参与游戏,幼儿情绪特别愉快,对教师的要求也能一一听在耳内,记在心间。当狐狸音乐响起,狐狸来了,幼儿争相迅速地找家,还会相互招呼同伴一起住,在活动中师生融为一体,气氛活跃。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小班十月的活动主题为“娃娃家”,在进行正式的“娃娃家”游戏之前,必须先让幼儿初步了解和知道自己家里的家庭成员。这样,今后开展“娃娃家”的角色游戏时,幼儿才能够自主地选择角色去扮演。所以,基于这一点考虑,我预设了这一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家中的基本家庭成员,感受家的温暖。

 2、在活动过程中,能在集体面前大胆主动地说出心里话。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活动过程:

 一、看图引题

 1、小朋友,庄老师今天请了一位漂亮的宝宝来我们小(2)班做客,你们看她来了。

 (出示一:佳佳)

 2、你们认识她吗?(幼儿:不认识或认识)

 3、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佳佳。她来做客,你们欢迎吗?(提示幼儿要与客人打招呼:佳佳,欢迎你来做客!)

 二、佳佳的一家

 1、佳佳告诉庄老师,她还带了她的家里人来做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她带了谁?(出示二:佳佳和妈妈)

 2、呀,佳佳先请了谁出来呢?(幼儿:妈妈)

 3、第二个她会请谁出来呢?我们来猜一下。(请两三名幼儿来猜)

 4、我们看看哪个小朋友猜对了。(出示三:佳佳和爸爸妈妈)

 5、他们家里好热闹啊,在干什么呢?(幼儿:吃蛋糕,吹蜡烛,过生日)

 小结语:真是快乐温馨的一家人啊!

 三、说说自己家里住着谁

 1、佳佳请了家里人有爸爸妈妈,你们家里都有哪些人呢?(提示:家里住着谁?谁和你们一起住?)

 2、佳佳还有一个好伙伴,是谁呢?(当幼儿局限于爸爸妈妈回答时,出示四:佳佳和哥哥豆豆)

 3、你们家里都住着那么多人啊,真是开心那!佳佳家里也有好多人,你们看这就是佳佳的全家福照片,这是佳佳的谁啊?(出示五:全家福,帮助幼儿重新复述一边基本家庭成员的称呼)

  活动延伸:

 佳佳家里的每个人都看上去怎么样呢?(幼儿:很开心)

 那么,小朋友明天也带来跟佳佳一样的照片,让我们大家都能看到你开心的一家人,好吗?(请每个幼儿回家将家庭成员的照片带至幼儿园,为《我想对你说》的区角游戏收集资料。)

  活动反思:

 通过主题活动,充分让幼儿了解、感受到家人为自己劳动的辛苦。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家庭”这甜蜜蜜的含义也在不断扩展、深化;幼儿与同伴、父母、教师之间的关心和爱护,也是甜蜜美好的。引导幼儿在体会成人、同伴关爱的同时,学习表达自己对成人同伴的爱。

小班教案 篇4

 主要涉及领域:科学

  设计意图:

 爱吃是孩子的天性,而甜甜的糖果更是孩子特别喜欢的食物。因此,我结合主题活动《食物》设计了“糖果游戏”的数学活动。整个活动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5以内的数量,提高幼儿点数、匹配的能力,体验点数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幼儿对点数、匹配活动感兴趣。

 2.幼儿学习点数方法,感知5以内的数量。

 3.能按照指令做事。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初步的点数的经验。

 物质准备:1.糖若干、糖罐一个。2.盘子三个。3.小袋、筐若干。

  活动过程:

 1.猜一猜,激发幼儿兴趣

 (1)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盒子,你们猜盒子里是什么(先晃动盒子发出声音让幼儿随意猜,然后让幼儿摸一摸,猜一猜到底是什么)。

 师:这个东西呀,甜甜的,宝宝们最爱吃了。(糖果)

 (2)师:那我们就请他出来吧,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将糖果倒出放在盘子里)盘子里有多少糖果呀(有许多糖果)

 (3)盘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糖果,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糖果幼儿自由述说,每说到一样就从盘子里挑出来展示给大家看。

 小结:糖果有许多种,有软糖、硬糖,有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糖。

 2.分糖游戏

 (1)师:我们来玩分糖游戏,一组的男孩子挑选三块软糖放到盘子里,女孩子挑选两块硬硬的糖放到盘子里。

 二组的男孩挑选一块红色的糖放到盘子里,二组的女孩挑选四块圆形的糖放到盘子里。

 三组的男孩子挑选两块椭圆形的糖,放人盘子里,女孩选择四块绿色的糖放人盘子里。

 (2)教师提醒幼儿听清楚要求,按数量拿糖,引导幼儿正确点数的方法,拿一个数一个。

 小结:小朋友真棒,能够听清楚要求,按数量拿糖。

 三、按照圆点数量装糖

 1.装糖:盘子里有这么多的糖果,拿起来多不方便呀。那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拿起来方便点呢(袋子装)

 2.老师准备了一些小袋子,这些小袋子上面可都有秘密哦。(老师示范:先数数袋子上有几个圆点,然后请大夹子帮忙往口袋里装和圆点一样多的糖)

 3.现在请我们宝宝也拿着袋子去装糖果吧,先要看清楚袋子上有几个点点,再去装糖哦。记住要请你的大夹子帮忙。

 4.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袋子里的秘密,你请了几颗糖果宝宝。(我袋子上有三个点点,所以我请了三颗糖果……)

 四、加深难度,对应数字送糖

 1.送糖:糖果袋子要放人糖果盒中,这里有5个糖果盒,看看糖果盒子上面有什么啊(数字l一5),你手里糖果袋子的点点有几个,你就把它送到数字几的房子里。

 如:糖果袋子的点点有5个,你就放人数字是5个糖果盒中。

 请幼儿根据数量与相应的数字进行匹配。

 五、品糖游戏:

 师:孩子们和糖果游戏和开心,现在,请我们宝宝每人拿一颗糖果,尝尝看它是什么味道的吃过糖后要及时漱口或刷牙。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玩装糖、放糖果的游戏。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儿歌,感受儿歌所表达的爱妈妈的情感。。

 2、能对学习儿歌产生兴趣。

 3、复习重点字词"妈妈""笑"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教学光盘、大字卡(妈妈、笑)本班级幼儿妈妈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爱的萌芽请幼儿拿自己妈妈的照片欣赏,并鼓励幼儿介绍自己的妈妈。

 二、爱的体验

 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儿歌教师出示图画纸和蜡笔,一边有感情的朗诵儿歌《画妈妈》,一边在纸上作画,幼儿边看教师作画边欣赏儿歌。画好之后,教师亲一下画纸上的妈妈。

 2、理解儿歌内容教师总结:"老师画完妈妈之后亲一下妈妈,是因为老师很爱自己的妈妈。小朋友,你们爱自己的妈妈么?你们也亲亲自己的妈妈吧!"幼儿亲一亲自己带来的照片中的妈妈。

 3、学习儿歌。

 三、爱的表达游戏:字宝宝爱妈妈

 游戏准备:大字卡、小字卡

 游戏过程:

 (1)教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幼儿人手一份小字卡,教师出示大字卡告诉幼儿:"大字卡是小字卡的妈妈,我出示大字卡,你们看到后就要马上找出对应的小字卡,然后跑到我这里,亲一亲大字卡。"游戏反复进行。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初步掌握分角色演唱。

 2、学习唱歌的正确方法,初步培养幼儿辨别音色的优劣。

 3、掌握│XXX│和│XXXXX│的节奏,能愉快大胆地参加音乐活动。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动物头饰、律动音乐。

  活动过程:

 (一)进场、引出课题

 1、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像小鸟一样飞着出去玩好吗?幼儿听音乐做小鸟飞的动作入场。

 2、我们飞到来到了草地上,老师:咦!小动物们正准备在草地上干什么呢?(使用课件)

 幼儿:小动物们正要举行唱歌比赛呢。

 3、你们想不想听小动物的唱歌比赛呢?请你们找个位置坐在草地上吧。

 (二)掌握各种小动物叫声和不同的节奏

 1、第一个上台表演的是小鸭子,我们来听听它是怎么唱的?呷呷呷、呷呷呷)好听吗?我们一起来学学。

 2、小鸭子唱完了,小鸡连忙上台了,它是怎么唱的呢?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一起来学学小鸡唱歌。

 3、小花猫最勇敢,慢慢的走上台,不慌不忙的唱,喵喵喵、喵喵喵)。声音细细长长的,真好听,一起来学学吧。

 4、最后一个表演的是小青蛙,小青蛙是个急性子,蹦蹦跳跳上了台,张嘴就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小青蛙唱得也不错,我们一起来学学吧。

 5、小动物们都表演完了,请小朋友来说一说,它们唱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声音不一样、节奏不一样)

 6、学习节奏│XXX│和│XXXXX│。出示节奏图谱(用小动物头饰表示X)。请小朋友跟着图谱一起学学各种小动物的唱法。

 7、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很好听的歌曲,现在老师唱前面一句,请小朋友们根据老师唱的小动物,接着唱它们的叫声好吗?(师生分句对唱)

 (三)学习唱歌的正确方法,辨别音色优劣

 1、小动物们听到小朋友们唱得这么好听,也想再来表演一次,我们再来听听它们是怎么唱的好吗?

 2、咦!这次它们唱得好听吗?为什么?(大家一起唱,声音就吵架啦)

 3、原来刚才老师唱的那首新歌还有两句呢,。你们听清楚了吗?老师说:大家一起唱,声音就吵架,一个一个唱,才得听得清。小朋友平时唱歌和说话也是这样的,一个一个来,才能听得清,大家一起唱或说话,声音就吵架啦!对吗?那我们把这首新歌的名字就叫做“声音不吵架”

 4、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一起用歌声告诉草地上的小动物,请它们不要再让声音吵架啦!好吗?唱完一次后,小动物们说:“谢谢你们!唱得真好听!能再来一次吗?我们还想听听这个道理呢!”老师与幼儿一起再完整演唱一次。

 (四)初步学习分角色演唱

 1、(演示课件)小动物们说:“谢谢你们!唱得真好听!以后我们再也不会让声音吵架啦!请你们也来参加我们的唱歌比赛吧!”小动物们邀请我们参加比赛呢,谁愿意来当小鸭子?谁来当小鸡?~~~~幼儿自由选择角在贴有小动物头饰的圆圈内。

 2、提出演唱要求:请小动物们注意啦!要一个一个唱,小鸭子唱第一句,小鸡第二句,小猫第三句,小青蛙最后一句,一个接着一个唱,最后两句请小动物们一起唱,还可以表演动作,看看谁最能干!

 3、还想再来表演一次吗?这次请你们换一个小动物表演好吗?和刚才一样,记住自己是唱第几句的。不要让声音吵架啦!

 4、今天我们玩得真开心,太阳都落山了,小动物们都回家休息了,我们也回教室休息去吧。

 声音不吵架

 1=C2/4

 55|635|ххх|ххх|

 小鸭呷呷叫呷呷呷呷呷呷

 55|632|ххххх|ххххх|

 小鸡叽叽叫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55|635|ххх|ххх|

 小猫喵喵叫喵喵喵喵喵喵

 55|632|ххххх|ххххх|

 青蛙呱呱叫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1113|5—|6531|2—|

 大家一起唱声音就吵架

 235|653|2532|1—|

 一个一个唱才能听得清

  活动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四年级《母鸡》教学设计

#三年级# 导语《爱迪生孵小鸡》这篇课文写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爱迪生得知母鸡在孵小鸡时,学着母鸡的样子蹲在草堆里孵小鸡。这个可笑的行为充分体现了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实践的优秀品质。以下是 无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爱迪生孵小鸡》原文、教案及说课稿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爱迪生孵小鸡》原文

 爱迪生小时候,老爱问这问那:“这是什么呀?”“那是什么呀?”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爱迪生5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看见家里的母鸡老呆在窝里不出来,就“哦嘘哦嘘”地叫着去赶它。可是母鸡歪着脑袋,眨了眨眼睛,一动也不动。

 这是怎么回事啊?爱迪生把母鸡抱起来一看,哟,窝里有10多个蛋。奇怪,母鸡今天下了那么多蛋呀?他好奇地跑去问妈妈。

 “妈妈,妈妈,母鸡今天下了10多个蛋,这是怎么回事啊?”

 “母鸡不是在下蛋,是怕蛋着凉。”妈妈把爱迪生搂在怀里说,“妈妈抱着你,你不是暖和多了吗?”

 爱迪生更奇怪了,瞪着眼睛问:“妈妈,蛋也跟人一样,会着凉吗?”

 妈妈笑起来了,告诉爱迪生,母鸡是在孵蛋呢。母鸡用自己的身子把蛋盖上,蛋就暖和了,蛋里面就会长出小嘴,长出小脚,长出羽毛,变成小鸡,最后,“笃笃笃!”啄破了蛋壳,小鸡就从蛋壳里钻出来了。

 爱迪生听了妈妈的话,就跑开了。过了一个钟头,又过了一个钟头,妈妈没有看到爱迪生,心里多着急呀!爸爸心里也很着急,东找西找,啊,原来爱迪生跑到邻居家里去了。他用柴草做了一个窝,里面放了许多蛋,学着母鸡的样子,正蹲着孵小鸡呢!

 “孩子,快回家去!”

 “不,不!妈妈说的,鸡蛋着了凉,就孵不出小鸡来了,我正在孵小鸡呢!”

 爸爸看见爱迪生这股傻劲,真觉得好笑,就把爱迪生拉了起来,说:“走吧,傻孩子。你是孵不出小鸡来的。”

 爱迪生嘟着嘴说:“我为什么孵不出来呢?” 

2.小学三年级语文《爱迪生孵小鸡》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4个生字,并积累表示声音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总分的结构来写的。

 3、知道爱迪生从小爱问问题、爱动脑筋、敢于实践,后来成了的科学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简单介绍爱迪生。

 2、出示课题指名读

 二、出示阅读要求,学习课文

 1、按要求自学课文

 2、学生自学

 三、交流阅读情况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词语

 2、学习“孵”

 3、学习“搂”

 4、理解“哦嘘哦嘘”“笃笃笃”

 (二)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交流

 2、小结

 (三)交流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四、学习1-7节

 1、轻声读读课文1-7节,划句子。

 2、出示三句问句指导朗读

 3、齐读第一节,指名读三句疑问句。

 4、小结

 5、自读1-6节,完成填空

 (1)指名交流。

 (2)师生合作读

 (3)小结、板书

 6、说话练习

 7、小结

 8、读1-7节

 五、学习8-12节

 1、按学习步骤自学8-12节。

 2、指名交流填空

 3、讨论爱迪生傻不傻。

 4、小结

 六、说写练习

 1、出示练习1

 (1)自己说一说。

 (2)指名交流。

 2、出示练习2

 (1)同桌互说

 (2)指名交流

3.小学三年级语文《爱迪生孵小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独立认识本课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积累表示声音的词。积累词语:着凉、孵蛋、暖和、邻居、傻劲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爱迪生小时候孵小鸡的故事。进一步了解表示人物语言的句子中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结构图的方式理解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爱迪生勤于思考、大胆实践的品质。

 教学重点:了解爱迪生小时候孵小鸡的故事。进一步了解表示人物语言的句子中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教学难点:

 知道爱迪生从小善于观察、敢于实践,后来成了的科学家。学习爱迪生勤于思考、大胆实践的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出示课题。

 1、师:美国有位发明大王,你们知道是谁?

 2、交流(板书:爱迪生)

 3、师介绍:爱迪生

 (板书:爱迪生孵小鸡)

 4、教学“孵”(字形指导,了解字义)

 二、学习生字,细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爱迪生有没有孵出小鸡呢?爱迪生是个怎样的孩子?

 2、生字教学给“嘘、笃”正音。“搂”找姐妹字:楼篓

 3、交流。(爱动脑筋、爱提问题)

 4、齐读第1节。

 过渡:轻声读2-12节,思考:爱迪生提出了哪些问题?

 5、学生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

 6、交流找到的句子。

 (1)这是怎么回事?

 联系上下文,什么事让他感到奇怪?(指名读第2节)

 解决方法:爱迪生把母鸡抱起来一看,呦,窝里有10多个蛋。

 (师生接读第3节1、2句话)

 (板书:善于观察)

 (2)奇怪,母鸡今天下了那么多蛋啊?

 解决方法:问妈妈。

 (同桌分角色读4-5)

 (板书:善于思考)

 (3)“蛋也和人一样,会着凉吗?

 (男女生对读6-7节)

 (4)“我为什么孵不出来呢?”

 思考:他是怎么孵小鸡的?

 (指名一人扮演爱迪生,一人读第8节第4句)

 (板书:敢于实践)

 (分角色表演爸爸和爱迪生的对话)

 7、完成词句活动室第二题:说说划线部分在句子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8、思考:爱迪生为什么孵不出小鸡来?

 三、复习巩固,适度拓展。

 1、读词语:着凉、孵蛋、暖和、邻居、傻劲

 2、给句子配音(词句活动室第一题)

 3、送你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4、师: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像爱迪生学习,做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实践的孩子。

 四、课外延伸(可以任选一题)

 1、查一查:爱迪生小时候的其他故事。

 2、写一写:描写人物之间的一次对话,注意句子中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2.小学三年级语文《爱迪生孵小鸡》教案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识“孵、邻、傻、歪、搂”5字字音,正确书写前3字,理解“孵”的意思。在语境中读准4个多音字的字音。

 2、学用象声词,体会其使句子生动丰富的作用。

 3、能正确朗读课文,根据爱迪生的一系列行为,开展合理想象,补充其心理活动。

 4、了解爱迪生从小爱动脑筋、敢于实践,体会明家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

 5、推荐阅读《科学家小时侯的故事》、《影响世界的100个名人》。

 教学过程:

 一、图文引入课文,由关键词“爱动脑筋”展开学习。

 1、图文引入

 师:(出示)图上画的是什么?(生:母鸡孵小鸡)

 fū

 师:(出示:母鸡孵小鸡时,身体一动不动地轻轻伏在蛋上,等待小鸡破壳而出。)这句话就表达了图意,请轻声地将句子读通顺。

 生:1生读,齐读。

 师:“孵”指鸟类将自己的卵在体外培育成雏鸟。这个字字型比较复杂,跟着老师写一写。书空:孵。

 2、揭示课题

 师:母鸡孵小鸡,这是件再自然也不过的事了,可它却引发了一个5岁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好奇。他不是别人,正是日后获1328项发明专利的明家爱迪生。在“孵”前板书:爱迪生。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22课爱迪生孵小鸡(板书:22小鸡)做一番学习。

 3、找关键词

 师:小时侯的爱迪生究竟是个怎样的孩子?课文开头第一节用一个词就写明白了。默读第一节,圈出关键的这个词。(生述,师板书:爱动脑筋)

 二、围绕“爱动脑筋、敢于实践”进行划、读、写、填、说

 1、读文划句,体会“钻劲”

 师:是啊,就连母鸡孵小鸡,爱迪生也要研究一番,课文字里行间展现了这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身上透出的一股子钻劲。对于母鸡孵小鸡这件事,他是怎样步步追究的呢?我们来配合读读第2-7节。出示:

 ●爱迪生5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看见家里的母鸡老呆在窝里不出来,就“哦嘘哦嘘”地叫着去赶它。可是母鸡歪着脑袋,眨了眨眼睛,一动也不动。

 ●这是怎么回事啊?爱迪生把母鸡抱起来一看,哟,窝里有10多个蛋。

 ●奇怪,母鸡今天下了那么多蛋啊?他好(hǎohào)奇地跑去问妈妈。

 “妈妈,妈妈,母鸡今天下了10多个蛋,这是怎么回事啊?”

 “母鸡不是在下蛋,是怕蛋着(zháozhuó)凉。”妈妈把爱迪生搂在怀里说,“妈妈抱你,你不是暖和(huohé)多了吗?”

 ●爱迪生更奇怪了,瞪着眼睛问:“妈妈,蛋也跟人一样,会着凉吗?”

 妈妈笑起来了,告诉爱迪生,母鸡是在孵蛋呢。母鸡用自己的身子把蛋盖上,蛋就暖和了,蛋里面就会长出小嘴,长出小脚,长出羽毛,变成小鸡,最后,“笃笃笃!”啄破了蛋壳,小鸡就从蛋壳(qiàoké)里钻出来了。

 师:这段话中有几个多音字,轻声读一读,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生自渎,开火车读)

 师:对于母鸡孵小鸡这件事,爱迪生是怎样步步追究的。老师读每组中的前一句,你们读粗体字。(师生配合读第2-7节,师、生交换再读。)

 师:和老师一起读过课文了,我相信大家都能出色地完成接下来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要求:

 我会找

 默读第2-7节,按要求划有关爱迪生表现的语句:直线划“倍感好奇不断地研究”

 曲线划“每次追究得到的答案”

 生:交流划句情况(非粗体为“不断研究”,粗体为“得到答案”),纠正错误。

 师:你们和爱迪生一样都是能动脑筋的孩子,句子找对了,能不能把爱迪生身上的这股钻劲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边读边想他的这种钻劲从哪来?

 生:两组——读非粗体字,两组—读粗体字。

 2、推测想法,读写结合

 师:先别急着回答,现在让我们透过爱迪生的言行,推测他这么做之前的一个个想法。我们来写一写,说一说,好吗?联系每组句子的前后内容,在横线中补上爱迪生的想法,在括号里填写表示声音的词语。完成了填空,我们的体会就更深刻了。要求:先独立填,再4人小组每人交流一句。

 出示:

 我会说

 当看见母鸡老呆在窝里不出来,爱迪生奇怪:?他就“()”地叫着去赶它。可是母鸡歪着脑袋,眨了眨眼睛,一动也不动。

 当赶母鸡,母鸡仍一动不动时,爱迪生奇怪:赶它,这是怎么回事啊?他就把母鸡抱起来看。

 当看到窝里有10多个蛋时,爱迪生奇怪:?他好奇地跑去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

 当妈妈说“母鸡不是在下蛋是怕蛋着凉”时,爱迪生更奇怪了:蛋?于是他瞪着眼睛问:“妈妈,蛋也跟人一样,会着凉吗?”

 妈妈笑起来了,告诉爱迪生,母鸡是在孵蛋呢。母鸡用自己的身子把蛋盖上,蛋就暖和了,蛋里面就会长出小嘴,长出小脚,长出羽毛,变成小鸡,最后,“()!”啄破了蛋壳,小鸡就从蛋壳里钻出来了。

 生:两组分别交流。

 3、课文内容填空,了解“母鸡孵小鸡”经过,深切感受“钻劲”

 师:妈妈的一番回答有没有解开爱迪生心中的一个个谜团?(生:没有。)你们从哪里看出来?(生:第8-12节。)

 1生:读第8-12节。

 师:尽管妈妈说得已经很详尽了,但爱动脑筋的爱迪生不由得又在想——

 出示第7节:

 我会填

 我也要学母鸡的样,用身子把蛋(),蛋就()了,蛋里面就会(),(),(),变成(),最后,“笃笃笃!”()了蛋壳,小鸡就()了。究竟能不能孵出小鸡,我还得再试试。

 师:自由地读一读,到课文里找答案。默读第7节,圈出要填的词句,并记住它们,等会儿交流时老师看谁不看书就能填。

 生:1生说填空,全班说填空。

 师:爱迪生这么想着,就跑开了。过了一个钟头,又过了一个钟头,妈妈没有看到爱迪生,心里多着急啊!爸爸心里也很着急,东找西找,啊,原来爱迪生跑到邻居家里去了。瞧,(出示课文插图)他真的是去孵小鸡了!

 请参照课文插图完成填空,

 出示:

 他(),(),(),正()

 孵小鸡呢!

 说说爱迪生是怎样孵小鸡的。

 生:2生交流,全班齐说。

 师:这真是一个敢于实践的好孩子!板书:敢于实践。生齐读“敢于实践”。

 师:有意思的是这个爱动脑筋的小爱迪生直到父亲拉他回家,他还嘟着嘴说——(出示:我为什么孵不出来呢?)生:我为什么孵不出来呢?

 三、利用预习内容,开展语言实践

 1、师:谁来帮帮爱迪生,出示:“人为什么孵不出小鸡来?”、“母鸡是怎样孵小鸡的?”把预习时得来的“人为什么孵不出小鸡来?”、“母鸡是怎样孵小鸡的?”科学道理告诉爱动脑筋、敢于实践,却一时找不到答案的爱迪生,好吗?

 生:讲述以上两问题的科学道理。

 2、师:爱迪生,他的善问,他的刻苦,他的钻研,使他最终成为响誉世界的——和老师一起读。

 出示:

 发明大王——爱迪生

 爱迪生一生发明的东西大约有两千多种,像留声机、电灯、有声**、蓄电池等。

 爱迪生从一个穷苦的、没有受过正式学校教育的孩子,成为受人尊敬的伟大的发明家,经历了许多的艰难曲折。他留给人类的财富是这样多,以至于很多人称赞他是天才,但是爱迪生说“所谓天才那是话,艰苦的工作才是实在的。”

 在世界科学发展,“爱迪生”这个名字像一颗明亮的星星,永远闪耀着光辉。

 3、推荐阅读《科学家小时侯的故事》、《影响世界的100个名人》。

3.小学三年级语文《爱迪生孵小鸡》说课稿

 一、课程背景:

 二期课改对培养目标的确立总体上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一是体现时代要求、国情和地方特点;二是强调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三是注重目标的整合,即综合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度的要求。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在教育教学中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二、学情、教材分析:

 本人所工作的学校为七宝地区的一所农村学校,生源广,来自全国各地,大多为外地民工子女。任教的三年级一个班级学生46位,其中外地学生26名,流动性大,再加上学生父母往往工作繁忙,无暇督促孩子学习,因此学生基础差,知识面窄,学习习惯也较差。

 课文语言浅显,内容简单,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基础上领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因此,本课的设计以学生主动质疑、自主探究为主,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投入。

 三、教学设计:

 为体现二期课改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本人在《爱迪生孵小鸡》一课教学设计中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第一,我加强了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课前我问过学生:“爱迪生,你了解吗?”但学生只知道他是个发明家,他究竟有哪些发明?对人类有哪些贡献?在他身上有哪些故事?就没什么了解。我通过发动部分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图书馆等方式,把找到的有关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传阅,让每个学生对这位明家都有较具体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对这位伟人的敬佩之心油然而生,这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有很大帮助。另外,我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学会提出问题,寻求答案,避免课堂上被一些常识性的问题占据很多时间。

 第二,课堂教学中我针对班级学生基础差的特点,加强了字词教学的力度,当然不是简单地增加字词教学时间,而是通过精心设计一些小练习,渗透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这篇课文字词方面主要一些多音字辨析和拟声词积累。多音字辨析我设计在课文初次阅读后的自学检查中交流,以表格的形式出现;拟声词积累我设计在阅读课文时,当交流到体现爱迪生爱动脑筋的句子出现“哦嘘哦嘘”这个词时,再即时出示拟声词积累的小练习(填词练习)。

 第三,整堂课的教学思路设计,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理念。教学过程分三个层次。首先初读课文,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初步培养质疑的习惯,解决多音字,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其次,再读课文,根据学生质疑的问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抓住“爱迪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为线索,用学生自学和小组交流结合的方式,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文本中寻找答案,解决疑问,教会学生读懂课文。

 第四,复习巩固,适度拓展。通过交流科学家勤奋好学的故事,积累名言,来教育学生要学习爱迪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品质。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方法有创新。不照本宣科,不满堂灌,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下是我为您带来的四年级《母鸡》教学设计,感谢您的阅读!

 教学目标

 1、继续训练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2、通过读文,能说说母鸡是怎样的?

 3、通过比较,初步体会两篇文章的写法各有哪些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

 1、关于这篇课文你了解些什么?

 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2、同学们回家是认真读了书的,非常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文章里,看看作家是怎样描写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的?

 二、学习新课

 1、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序,勾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再读给全班听一听。

 2、课文写出作者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再次读文,找出反映这两种观点的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3、把这两句话读一读,体会“一向”、“不敢”。

 4、讨论:是什么让作者不敢讨厌母鸡?

 读一读文中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5、由开始的“一向”到最后的“不敢”,截然不同的两种观念,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6、那作者写《猫》也是用的.这种方法吗?那他是怎样写猫的呢?看看课文,再讨论讨论。

 同样是写小动物,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学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达方法。

 7、积累词句:

 感兴趣的词语勾一勾,句子写一写,读一读。

《母鸡》教学反思

 《猫》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13个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猫的资料。(比如猫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什么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挂图。

 2.认识猫。

 (家猫、波斯猫)

 3.学生介绍猫。

 4.师予以师纳。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5.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学习生字词

 (一)自学生字词后出示生字卡读、记。

 (二)形近字练习。

 虑( )稿()要( )

 虚( )搞()耍( )

 三、学习课文

 (一)理清条理

 1.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2.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

 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的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

 第四自希段:写大花猫小时候很淘气。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学第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生汇报读懂的内容。

 学生A: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

 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B: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

 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

 学生C: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

 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

 2.归纳引导。

 (1)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猫,你会怎么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

 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舍老生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

 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3)你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么?说一说。

 (喜欢、喜爱)

 (4)大家一起读一读第4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五、小结

 一只可爱的小猫,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完成思考?练习第1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巩固词语。

 忧虑 呼唤 抓痒遭殃 责打 生气勃勃

 2.昨天,我们学了小时候的猫,现在大家来完成一项练习。

 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

 3.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大了的猫。

 二、讲读第1?3自然段

 1.讲读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哪一句话写?

 (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找一试,用画出来。

 学生汇报。(师相机辅导)

 (3)师肯定引导:对,大家一起读一读句子,注意要读出猫的古怪来。

 (又老实又贪玩)

 继续汇报。

 (4)师引导:说得对,现在大家再读一读这些句子。

 (5)解词:谁来说说?尽职?与?屏息凝视?的意思。

 ?尽职?指尽到责任。

 理解?屏息凝视?的站起来说一说再做一做。

 一生讲并演示以加深理解小猫的尽职。

 ?屏息凝视?:指控制呼吸并专注地看。

 (6)现在根据老师提供的练习来说一说猫的古怪性格。

 大花猫的性格真古怪,它又又 又。

 (7)师相机板书

 (8)这样的猫,大家喜欢么?喜欢的站起来读一读。

 2.自读第2自然段。

 (1)刚才大家学了第一自然段,谁知道老师是抓住哪一句话来讲的?(第一句话)

 (2)现在我们自学时也要抓住重要的词、句来学习,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分钟自学,讨论)

 (3)评讲:读懂第二自然段的举手。

 学生汇报。

 归纳引导:文中的?几朵小梅花?能否改成?几个小脚印?(不能,?几朵小梅花?写出了老舍先生对大花猫的喜爱之情。)

 师归纳引导:大家说得对,这高兴与不高兴变成反义词怎么说?

 高兴──生气

 师:这高兴与生气时的表现也是猫的性格,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这只大花猫的性格有什么特点?(古怪)

 (4)对,大家把这只古怪的大花猫读一读。

 (5)这只古怪的大花猫给你什么印象?说一说。

 这是一只(古怪、可爱)的大花猫。

 3.独立学第3自然段。

 (1)总结前两段的学习方法,迁移独立学第3自然段。

 (2)师检查辅导;

 ①找也一对反义词。

 (害怕)──(勇猛)

 ②把体现害怕与勇猛的句子读一读。

 ③这害怕与勇猛也是大花猫(古怪)性格的表现。

 三、小结

 这只大花猫真(古怪),真(淘气),真(可爱),真讨论(喜欢)。

 四、布置作业

 《母鸡》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继续训练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2.通过读文,能说说母鸡是怎样的?

 3.通过比较,初步体会两篇文章的写法各有哪些特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

 1.关于这篇课文你了解些什么?

 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2.同学们回家是认真读了书的,非常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文章里,看看作家是怎样描写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的?

 二、学习新课

 1.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序,勾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再读给全班听一听。

 2.课文写出作者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再次读文,找出反映这两种观点的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3.把这两句话读一读,体会?一向?、?不敢?。

 4.讨论:是什么让作者不敢讨厌母鸡?

 读一读文中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5.由开始的?一向?到最后的?不敢?,截然不同的两种观念,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6.那作者写《猫》也是用的这种方法吗?那他是怎样写猫的呢?看看课文,再讨论讨论。

 同样是写小动物,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学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达方法。

 7.积累词句:

 感兴趣的词语勾一勾,句子写一写,读一读。

 板 书

 猫──古怪、可爱 (围绕中心句写)

 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不同的认识)

 (突出特点)

 《长 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的字。

 2.学习会写的字。

 3.学生书写。

 三、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3)小组讨论,并说说。

 2.出示第二幅图

 (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五、巩固练习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图,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

 4.学生发言。

 5.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1)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2)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全班齐读。

 7.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习体会。

 1.感情去朗读课文。

 2.谈谈你的体会。

 四、巩固练习。

 1.指导朗读。

 2.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1.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 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i)。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③ 用比较法(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记忆?栽、雕、赏?的字形。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

 (3)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终生受益。

 2.解释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五)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六)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

 (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二、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三、讲读,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

 (1)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

 (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

 2.按照提示给第二段分层。

 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分层的结果:

 第一层是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

 3.逐层学习:(重点学习第二层)

 (1)学习第一层:从整体和外部介绍长廊。长廊的外部: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2)学习第二层: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读句子;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3)学习第三层:长廊两旁:风景宜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了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

 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怎样朗读这段才能把长廊的美读出来呢?

 注意:学生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不要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俗话说?熟读成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此段。

 四、讲读,学习第三段

 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读书。让学生从书中去寻找答案,组织好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多读、多说,以便形成能力。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试背第4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齐读全文。昨天我们领略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的美景,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桥的美景。

 二、学习课文第四段。

 1.指名朗读第四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2)十七孔桥是怎样的?(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

 (3)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教师在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来加以体现。

 (2)学生模仿练习。

 (3)指名朗读、齐读。

 三、默读课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四、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五、检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第五页 更多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j q x》教案设计

《母鸡》教学反思 篇1

 《母鸡》是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描写了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母鸡》是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弄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然后再交流读书体会,对比与《猫》的写作手法。

 教学中,我还抓住重点句来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感情:讨厌到不敢讨厌,再切入课文抓住重点句学习,理解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后,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让学生从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后解决为什么用“不敢”,让学生体会到。因为母鸡的辛苦、勇敢、慈爱、负责,所以作者敬佩母鸡。

 当然,在教学中还发现了很多不足,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是自己因为觉得这也好,那也好,而舍不得丢掉一些,反而使课堂容量过大,课最后来不及上。还有自己上课节奏比较慢,学生反馈有重复的比较多。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要善于发表不同意见,相同意见就不必多讲了。

《母鸡》教学反思 篇2

 《母鸡》是在学了精读课文老舍先生的《猫》后安排的一篇略读课文。课前的学习提示是这样写的:在老舍的笔下,那只既古怪又可爱的猫跃然纸上。下面这篇课文也是老舍写的。认真读一读,看看他写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再比较一下,两篇文章的写法各有哪些特点。

 《母鸡》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四年级的学生虽已初步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要求在一课时内学完。但在体会作者情感和写作方法时需要教师加以适当点拨、引导。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我将教学的重难点落实为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英雄母亲的形象,而将课文安排为两个课时来完成。

 根据略读教学的目标,对《母鸡》这一课,我紧抓情感变化这条主线,找出关键的句子:“我一向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针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提出问题,经过归纳总结成两大问题:

 1、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呢?

 2、后来为什么又不敢再讨厌母鸡呢?根据问题,找读相关语句,简单地品读,而不是逐字逐词进行追问研读讲解。

 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老舍对母鸡的感情变化,感受母爱的伟大;(第一课时)

 2、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文实践。(第二课时)

 教学中,我力争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虽然课堂流程顺利,表面上看是完成了教学任务。然而,仔细反思一下,却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需改进:

 1、由于我忽视了语文意识,因此学生对老舍先生语言的口语化、直白化的感悟和体验就不到位,教学还是在平面上推移,没有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导致整堂课的朗读始终没有一个提升。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安排不同方式、不同要求地读课文。但由于预习检查工作不及时,学生在读课文时出现了朗读不流利,甚至不敢大声朗读等现象。朗读的指导与训练要在平时花功夫加以落实。因此,在平时的朗读教学中就该多种形式朗读,重视朗读的方法。

 2、整堂课,举手回答的学生就集中在那么几个人,其他的都是沉默的。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略读课文教学最大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略读课文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可是在学生的理解遭遇瓶颈的时候,我的分析就过多地参与引导了,使得课堂中教师的主导明显化。

 3、本文的语言十分生活化,使得文章是那样的生动鲜明又通俗易懂。都说语文课堂应该充满了朝气与乐趣,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教学情境等是靠教师的语言的。但是在教学时由于让学生回答问题时过于犹豫,延误了时间显得有点拖拉,致使课堂缺乏活力。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应该注意训练学生要善于发言,要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母鸡》教学反思 篇3

 《母鸡》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参考书上提示重点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我备课时阅读了教材,发现这篇课文在写法很明显是先抑后扬,作者抓住对母鸡前后感情不同来写,于是我把教学重点改为:1、自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鸡的感情有什么变化,两种不同的感情你分别从哪些句子的描写中体会出来。学生自读后很快都完成个内容。2、抓住个别有特色的句子,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作者的写法,如:“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这个句子,学生找出了作者抓住母鸡的动作“叫,啄,放”体会出,除了描写出母鸡对儿女的爱,还看出母鸡非常的细心。学生体会到抓住动作描写的好处。

 这节自读课文抓住一个主要问题,让学生品读课文思考,再体会这篇课文在写法上一二个有特色,值得学习的地方,让学生学习体会。抓的点不多,但在课堂上感觉效果不错。

《母鸡》教学反思 篇4

 2011学年上学期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6课《母鸡》教学反思 《母鸡》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自渎课文,其教学要求是通过学生自渎自悟,弄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再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前后对比,体会情感的变化和母爱的伟大。经过对本片课文的教学,认识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现总结如下:

 1、教学中对作者的情感变化的分析不够细化,重难点不突出。 《母鸡》作为一篇自渎课文,其教学重点应放在课文的第5-9段,在教学中要将这部分讲透,在学生总结出母鸡的优点后细致的进行分析,从重点段落到重点句子,再到重点词语,逐步细化,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点。而我在教学中虽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作为脉络,但在第1-3段的讲解上浪费了太多时间,致使重点不突出。前半部分应该在学生的回答中带过,不需浪费太多时间。而后面重点部分的分析也是泛泛而谈,没有抓住重点词句来分析和引导。如学生回答出母鸡“慈爱”的特点时,就可以提问“母鸡的慈爱表现什么地方呢”,再引导学生找到表现慈爱的动词。

 2、分析重点段落不到位,提问不够具体并且缺乏连贯性,没有一环扣一环。板书在黑板上的问题“比较《猫》和本文,作者在情感的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不够具体,学生不易把握。而当重点放在作者喜爱母鸡的段落时,可以先让学生找出母鸡有哪几方面值得喜爱,再引导学生总结出喜爱的特点并用事例来佐证。在这一个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来板书母鸡的特点。而在此部分的教学中我过分

 拘泥于段落和顺序,逐段进行分析,没有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3、教学中的作文指导方法不正确、不具体。这篇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文章内容,重点段落各有特色,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特点来积累好词好句。如在学习第7段中,就应该抓住“蹲”、“挤”、“伏”、“爬”、“啄”等动词来体会母鸡的“慈爱”。而我在进行作文指导时是从大处着手,没有让学生得到具体的写作方法,全是泛泛而谈。

 总之,通过此次教学后的反思我深刻地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性,不仅要确立重点,弄清教学流程,做好方法指导,还要改进自己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缺陷,尽量有感情地语速适中地进行讲授。

《母鸡》教学反思 篇5

 《母鸡》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描写了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 ,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今天教学的是第二课时内容。教学重点为:第一理解母鸡对鸡雏的爱,第二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教学手段为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遇到难处,教师适当点拨,与学生共同解决。

 通过教学,我发现这节课既有惊喜,也有不足。

 让我惊喜的是多数学生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了学习自主性,课堂气氛活跃,从某些方面讲,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1.教师在引导学生提问方面还要加强训练。有些学生不知道怎样提问题,提什么问题,有些学生提的问题过于浅显或者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达不到教学目标。

 2.学生语言组织需要进一步规范,养成说完整话的习惯。

 3.平时教学多渗透写作方法,注重应用。

 4.重视课外相关知识的积累以及运用。

 5.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音量、语速等需加强训练。

 整堂课我能放手让学生学,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发提问。我们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设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母鸡》教学反思 篇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境中加深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我觉得,课堂上老师在担当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引导者的同时,更要注意去做好他们表达感受的倾听者,在这样的环境下,生生、师生的交流和谐又自然地融合为一体,思维的碰撞不断燃烧起知识的火花,孩子们的学习欲望自然高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母鸡》是一篇阅读课文,含义深刻,但是很容易读懂。教学中,我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阅读,主动去思考。深入阅读第5——9自然段后,我让学生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是非常开放的,不好收拾,全凭学生的发挥。好在我及时对学生的信息做有效的梳理,当发现学生说出读懂的东西有些笼统时,就建议抓住一个字、词、一句话来说,学生总结出了这才扭回了僵局。“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我愿以为这句话不难理解,但却发现学生的理解很肤浅,我启发学生到文本中去体会,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母鸡是一个母亲,然后联想到自己的妈妈。学生带着真情实感去阅读,自然能获得启发。

《母鸡》教学反思 篇7

 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作者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次数学我主要抓住了以下几点:

 1、自读自悟,在读中感悟。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我主要抓住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反复诵读相关语句,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2、前后联系,感悟写法

 将前后课文联系起来教学,感受老舍先生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如将描写母鸡叫的句子,与《猫》中相关句子进行比较,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同样是写叫声,表达的情感是完全不相同的。

 3、延伸拓展,突出主题。

 在课堂结束时,围绕“母爱”这一主题,创设情境,播放歌颂母爱的歌曲,并让学生联系自已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母爱的理解。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得语文学习从课内走向课外,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开放性。

《母鸡》教学反思 篇8

 夯实基础,说着容易,做着实在太难在设计这课时,我选用挑战的方式,让学生先挑战句子,在读段落的过程中认识新词语,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认识词语,在把词语读正确后再反过来读句子,句子自然就正确流利了。什么样的词语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呢,

 1、比较难读的词语

 课文中有很多生词,许多是大部分同学很容易读对的,这部分词语的处理方法是:领读、对读、引读,再次加深孩子们的印象;还有一部分是很多同学不太注意都容易读错的:如本文中的“田坝”、“凄惨”、“一声也不哼”等,这部分词语,一般用抽读的方式了解学生情况,结合学生情况用“小老师教读”、“师范读”、“开火车读”等方式反复加深学生印象。

 2、多音字本文中的多音字比较多,而且有几个学生很容易读错。如:“结起个瘩”的“结”到底是二声还是一声,“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和“得一点温暖”中两个“得”的读法一样吗,等等,这些读不对,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只能是一句空话。

 3、儿化音

 老舍先生的文章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就是京味儿很浓,儿化音特别多,如:“挺着身儿”、“挺着脖儿”、“一只鸟儿”等等,每个词语的读法都不一样。

 4、轻声

 轻声往往是一些孩子读书的难点,如:本文中“疙瘩”等。

 其实,第一课时可以选取的词语突破点有很多,关键是教师自己要首先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在反复朗读中寻找学生发音的难点、易错点,做好预设,才能处变不惊。读好词语是读好句子的基础,只有读好词语,学生句子才能读得正确流利,真正完成课标要求,为第二课时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字教学是一开始就出现还是放到后边处理,哪种方法好,说法不一。但是,我们都知道,越到课堂的最后几分钟,学生听课的注意力越会分散,所以把生字放到最后让学生去识记、去规范效果应该更好,再加上在读课文、读词语时学生反复接触到生字,对生字已经有了感性认识,最后再学应该效果不错。

《母鸡》教学反思 篇9

 《母鸡》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因此,备教材时,我紧扣表达作者情感变化的两句话“我一向讨厌母鸡。”和“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条主线来贯穿全文的教学,并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相关的语句来感受母爱的神奇力量。为创设课堂上一个亮点,并准备在结尾处安排一个句式练习的环节,用不同的说法表达“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句话以此强化不同句式表达的感彩以期达到学生与文本情感共鸣的高潮。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将老舍先生的《母鸡》和《猫》作比较体会写法有什么不同。

 教学伊始,我先将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中,孩子们迅速地捕捉到作者情感变化的两句话。我以此为切入点,让同座位讨论交流母鸡哪方面让人讨厌,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概括出“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这三个导致作者讨厌的根本原因,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讨论得也很激烈。接着,我引导学生重点品读母鸡让人尊敬之处,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圈出让你感触最深的词语,并读读体会,在学生汇报的时候,我关注细节,如第7自然段,抓重点词品读,理解“教多少次”一词,让学生联系小资料来体会母鸡的辛苦,“半蹲着”让学生说说透过“半蹲着”你看到了什么?“一声不哼”通过访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母鸡的慈爱。让学生在品读字词中感受母鸡的慈爱,辛苦。在教学“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我放大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设计了“母鸡带着小鸡正津津有味地吃着米粒,突然一只大鸡来抢食,母鸡。”这一写话练习,来填补文本的空白,让学生想象画面,抓住母鸡的动作来感受母鸡的勇敢,感受到这只母鸡所散发出的浓浓“母爱”。在学生细读了一个个小细节后,读赞美母鸡的第9自然段就水到渠成了。此时在学生的心目中这已不是一只普通的母鸡,而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最后读《我的母亲》中的一段话,欣赏母爱的,让母爱在学生的心里得以升华。

 虽然课堂流程顺利,然而,仔细反思一下,却存有不足之处需改进:1、由于我忽视了语文意识,因此学生对老舍先生语言的口语化、直白化的感悟和体验就不到位。2、在品评母鸡可敬之处时过细,未留有更多空间让学生发挥。还有待今后在课堂上加强。

《母鸡》教学反思 篇10

 又一次献丑了。反思反思,动动脑子。

 在学习第一部分时,希望通过学生的独特感受,感悟到作者对母鸡深深的讨厌之情。结果学生说不出什么,能说的,也只是重复别人说过的体会,虽然老师竭尽全力,但还是显得很勉强,教学节奏就显得慢了一些。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教师在预设问题时一厢情愿地错误地估计学生而让学生束手无策。母鸡教学反思 相关内容:6、爬山虎的脚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习作 5 (苏教版四上语文教案)《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反思麦哨教学设计《白公鹅》教学设计及反思《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语文天地五》教学设计之一查看更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本节课最好的看点应该是在“母爱伟大”的感悟过程中,预设得较充分,生成也觉得马马虎虎算是较为精。在教学内容详略的安排上,目标中提出的“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故意作了淡化处理,也不知这样适当否?

 朗读训练在略读课中仍旧占据一定的分量。但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还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因此,课堂上就缺少了应有的一浪高过一浪的琅琅书声。

 老师的评价语言到位!比如说,学生说到“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老师评价它“欺软怕硬”,说到对于另一只母鸡下毒手,咬下毛来,老师点拨来个“暗箭伤人”。抢食一段,联系前文,它害怕公鸡,在学生读后,老师小结,母鸡为了孩子,它就变得那样的( ),学生接话,坚强,老师马上附和( ),学生马上说出卢老师心中的那个词,或说课文中要板书的那个词语(勇敢),我想这就是不露声色地进行引导与点拨。如果上课是我,我想再会多问一句,还有什么吗?就显得累赘。所以说,姜还是老的辣!!!之后,老师反复引言,在这里母爱就化作了,母爱就是?品出对母爱的不同诠注。

 学生的品读。本课的读很多都在建立在学生品了句子后,反复地说了后的品读。在品读时,或演,或说,或议,或联想。试举,听到可怕的外来声音时,想象母鸡会说些什么?再如“为孩子啄食、洗澡,”引入课外相关资料等等。

 挂一漏十,还望各位大虾不吝赐教!!

 以“情”激“情”,以读“悟”“情”——听《母鸡》一课有感

 《母鸡》是老舍先生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本文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卢老师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读为主、以疑为线、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悟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母爱的伟大。

 1、以生为本,品读感知。

 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中,提出了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即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母鸡》一课的执教中,卢老师揭题后就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真谛,用内心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2、自主探究,精读感悟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5—9自然段时,卢老师趁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带着“作者为什么不讨厌母鸡了”这一问题,反复阅读课文,自己寻找答案。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圈圈点点,写写批注,思维的火花又一次激发,大家都跃跃欲试,争相各抒己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语感,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3、实践活动,深化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自由飞翔。在本课教学中,学生通过朗读,思考,品味,不禁被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卢老师紧接着问学生:你们从母鸡身上想到了哪些人和物呢?请同学们模仿课文的语言和写法,以爱为话题写一段话,学生们都写得很投入。交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的片段中写出了人间的亲情美,他们懂得了从平淡中见深情的真理。这一环节锻炼了学生思维,培养了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课外拓展,积累语言

 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情感的升华,靠一节课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在结束课之前,陈老师向同学们推荐几篇写母爱的文章,相信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肯定会对母爱有更深的感悟。课外拓展阅读作为语文教材的有益补充,实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走出文本,超越文本,孩子们的体验连接着现实生活,从而使孩子们因文而感,因感生情,一个个美好的片段不断涌现。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学就是学生主体生命的投入,是他们生命的全部展示,此时,孩子们不再是文本的旁观者,而是与文本融为一体,他们入文本,出文本,超文本,他们感悟着,感染着,又感化着,从而感动着……

《母鸡》教学反思 篇11

 《母鸡》,这是老舍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进行第二次执教时,我按照作者的写作顺序来学习,这样有助于梳理文章的感情脉络,也容易让学生如情入境,对文中的“鸡”母亲产生肃然起敬的感情。在学习本文时,我提出“作者开始对母鸡的情感是什么?从哪看出?后来发生的什么变化?从哪儿看出来?”以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自然而然的引导学生体例到母爱的伟大。在理解“不敢”的“敢”字理解上,我强调在板书上,故意留出空格,让学生产生疑问,然后揭示出“不敢”,这样学生印象会更为深刻,在理解“不敢”词语的理解时,顺势带出“一位母亲必然就是一位英雄”,紧接着,从课外搜集一些有关于描写母爱的文章,再让学生说说你们的母亲爱你的事例,学生在深深感动时候也能用语言表达出生活中母亲对他们的无私的爱,但学生并不能深刻地认识父母对自己的爱,这是当代独生子女思想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应多进行思想方面的引导,教育。

 我在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了母鸡的母爱后,让学生比较老舍写的《猫》和《母鸡》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在比较欣赏后,让学生进行改写,带着对母鸡的喜爱之情来写一写,随机出示老舍描写“猫”中的语句,让学生进行仿写,这一设计,我认为是本节课的亮点,突出了爱的主题,让学生从感悟文本走向自己的生活体验,很有必要。

 在课文的结尾,我推荐给学生的一些写母爱的课外阅读文学,比如,屠格涅夫的《麻雀》、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鸡》、列那尔的《母鸡》等,这样不但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增长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使得语文学习从课内走向课外,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开放性。

 这堂课教师们的评价:教师,对本课做到了胸有成竹;语文基本功扎实;语汇新颖“字字过目,句句入心”;板书机动灵活;教学方法新颖、独特。学生,预习有效,提问质量高。不足之处:学生在对生字词进行说话训练时,句子有毛病,没用较多的时间进行纠正。板书语言最好应用学生熟悉的词语。如,“无病呻吟”、“欺软怕硬”、“拼命炫耀”等词拔高了要求;学生最后两个问题:a、为什么说“母鸡”是英雄?学生对“英雄”不理解;b、鸡的叫声为什么用“嘎嘎”而不用“咕咕”。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更加深入地升华。如能抽一点时间激励学生到课外观察母鸡,就更能起到课外延伸作用,对习作的指导就更加到位。

 总之,当前新的课堂教学,应提倡灵活的教学,执教者必须做到胸有成竹“有课标、有教材、有学生”。课堂中做到形散神不散。

小班音乐《小鸡出壳》教案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突破难点,孩子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理解并掌握了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和j、q、x的三拼音节。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jqx教案设计,欢迎阅读。

 教案设计说明:

 陶行知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使于亲。”教师只有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因此为了构建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本课教学设计在各个环节贯穿情景教学法。教学时,创设一个畅游拼音王国的教学情境,创编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通过优美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及朗朗上口的儿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j、q、x的音和形,会拼读j、q、x做声母的音节。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关于声母j、q、x的和拼音卡片、生字卡片,自制教具空心b。(教师)

 2.汉语拼音四线格本。(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激趣,复习引入

 1.创设情境: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再一次走进拼音王国,在前面的几次旅行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好多拼音王国中的小伙伴,你们还记得它们吗?那一会儿遇到了它们可一定要打声招呼啊!好了,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课件出示:拼音王国,青青的草地上,卡通形象的拼音字母正在玩耍。)

 2.复习巩固:瞧,我们的老朋友来迎接我们了,快点喊出它们的名字吧!(课件出示前几课学过的声母:b、p、m、f、d、t、n、l、ɡ、k、h。)

 3.引入新课:刚刚和老朋友打过招呼了,现在我们是不是应该认识几个新朋友了?不过,这几个新朋友可不会轻易和大家见面,我们要先找到它们,它们才会出来和我们做朋友,你们有信心找到它们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孩子主动地去学习,就一定要激起孩子的学习欲望,而情境的创设、精美课件的配合、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无疑是最好的途径。孩子们在生动的情境中复习旧知,在教师富有挑战性的语言中走进新课程,学习起来一定会事半功倍的。

 二、欣赏,整体感知

 1.过渡:原来,拼音王国里马上要开联欢会了,我们去看看会场布置好了没有?

 (课件出示:联欢会的场景,并将书中关于j、q、x的情境图分散出现在课件中。)

 2.引导学生看图:喜欢这样的场面吗?能不能把你看到的和大家说一说?

 3.引导学生认识新声母——j、q、x。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的和拼音卡片。

 4.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

 设计意图: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拼音知识都不是零起点,在学前班、幼儿园时就已经有一定的接触了,所以,在教学之前一定会有一些学生已经认识这三个声母了,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整体感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的起点,对学生的基础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结合图画,识记声母

 1.认读声母j。

 (1)引导学生对比与字母,说一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声母j。

 生(预设):这个图上是一只母鸡在追蝴蝶,形状很像这个声母。

 (2)介绍声母j的发音方法:声母j和母鸡的“鸡”读音很像,把“母鸡”的“鸡”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j的读音。

 生跟读,念口诀:声母读得轻又短,jjj。

 (3)开火车读,教师纠正发音。

 (4)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声母的经验给声母j编一首儿歌。

 生编儿歌:母鸡蝴蝶,jjj。

 2.认读声母q。

 (1)过渡: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记住了声母j,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幅,(出示小女孩手拿气球的)请大家观察,小女孩手里拿的是什么?(气球。)数数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生:7个。

 (2)出示声母q的字母卡片,结合介绍声母q的发音方法:把“七个”的“七”读得轻短些,就是q的读音。

 生跟读,念口诀:声母读得轻又短,qqq。

 (3)引导学生想办法记住声母q。

 生1:左上半圆qqq。

 生2:q很像数字“9”。

 (4)编儿歌:七个气球qqq。

 (5)男女生拍手读。

 3.认读声母x。

 (1)过渡:认读了两个新朋友,老师现在有点口干舌燥了,你们是不是也一样?瞧,这个小朋友已经给我们准备了水果。他准备的是什么水果呢?(师适机出示切开西瓜的。)

 生(预设):西瓜!

 (2)引导学生观察西瓜被切成几块,刀切的印记像什么。

 生(预设):西瓜被切了四块,像个大叉。

 (3)(出示声母卡片x)结合引导学生想办法记住声母x。

 (4)编儿歌:刀切西瓜x x x。小组赛读。

 4.学习j、q、x的写法。

 (1)过渡:我们认识了这三个声母朋友,还要知道它们怎么写。请大家打开书翻到31页,观察它们在四线格中的占格及写法。

 (2)请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师在黑板上范写。强调占格和笔顺。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5.游戏巩固。

 (1)变魔术,区分形近字母。

 过渡:同学们写得非常认真!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吧!

 ①拿出声母卡片i,请学生认读。折起钩钩,变成j,再次请学生认读。

 ②拿出剪好的空心卡片b,学生认读。翻个面,变成d,再让学生认读。倒过来,变成p,请学生认读。翻个面,变成q,请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完成学生活动卡(一)。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地有趣味性,为了避免学习汉语拼音时的枯燥无趣,教师要将汉语拼音的图、形、音联系起来,既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而创编儿歌与游戏的引入更能极大地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四、故事激趣,拼读音节

 1.过渡:同学们刚刚认识了三个新朋友,我们的拼音宝宝们也想和它们交朋友,快看,第一个要和j、q、x交朋友的是谁?

 2.(出示i的拼音卡片)小i和j、q、x交朋友后就组成了一个个新的音节,你们会拼读吗?

 3.学生练习拼读j、q、x与带调i组成的音节。

 4.讲故事:看见小i和j、q、x玩得这么开心,小ü也来了,它也要和j、q、x交朋友,小ü特别有礼貌,见到j、q、x后,它马上把帽子摘了下来,然后彬彬有礼地说:“我可以和你们交朋友吗?”于是小ü就和j、q、x手拉着手,一起做起了游戏,而且嘴里边还唱着:“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j、q、x就摘帽,小ü见到j、q、x,去掉两点还念ü。”

 5.课件出示儿歌,师生共同拍手唱儿歌,巩固新知。

 6.引导学生练习拼读j、q、x与ü组成的音节。

 设计意图:j、q、x与ü相拼,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是本节课的难点,死记硬背很难掌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用生动的故事,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学生记忆,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学习知识,而且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五、儿歌激趣,总结提升

 1.总结: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我们不但认识了三个拼音朋友,还了解了小ü遇到j、q、x要摘帽子,最后老师还想送给大家一首儿歌,你们想不想听?

 2.出示儿歌:

 jqx,jqx,三个朋友在一起,母鸡蝴蝶jjj,七个气球qqq,刀切西瓜xxx,大家吃得甜蜜蜜。

 设计意图:通过儿歌,对本节课的内容加以总结梳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强化本节课的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师生谈话: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畅游了拼音王国,还认识了三位新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吗?现在我们就一起边唱儿歌边喊出它们,好吗?

 教师读儿歌的前半句,学生接读。母鸡蝴蝶——jjj,七个气球——qqq,刀切西瓜——xxx。(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三个声母的卡片。)

 2.复习j、q、x与i相拼的两拼音节,(课件出示音节:jījíjǐjì)指名拼读。

 3.(课件出示:jü)再来拼一拼这个音节。引导学生发现音节中的错误。

 4.教师导问:为什么有错误呢?引导学生说出儿歌: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j、q、x就摘帽,小ü见到j、q、x,去掉两点还念ü,所以ü上不能有点。

 5.(课件出示正确的音节:jūjújǔjù)指名拼读。

 设计意图:在生动的情境中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故事激趣,学习三拼音节

 1.讲故事突破难点:小i、小ü都和j、q、x交上了朋友,这可急坏了小ɑ,它也想来交朋友,可是j、q、x却有一个怪脾气,小ɑ要想和j、q、x交朋友就一定要请到小i来帮忙,没办法,小ɑ只好去请小i了,一边走它还一边在嘴里念叨着:“j、q、x脾气怪,不和小a单独见,小ɑ要见j、q、x,必须小i来联系。”

 2.(课件出示儿歌)师生共同读儿歌。

 3.引导学生拼读三拼音节。(课件出示三拼音节:jiāqiāxiá)学生练习拼读。教师强调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三拼音节的学习一直是个难点,在写音节的时候,孩子很容易将中间的i丢掉,而借故事和儿歌帮助学生来理解和记忆就很容易突破这一难点,学生学习起来自然轻松自如。

 三、图文结合,学词学字

 1.过渡:交了这么多朋友,j、q、x非常高兴,现在它们想带领大家去认识两个新朋友,你们看,它们来了。(课件出示书中两幅)来打个招呼吧!

 2.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看图说话,说完整话。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音节:

 dā jī mù xià qí

 搭 积 木 下 棋

 (1)学生自由拼读。

 (2)开火车拼读。

 (3)学生齐声拼读。

 (4)去掉拼音出示“棋”,齐声读。

 (5)引导学生用“棋”说句话。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汉语拼音的教学应与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拼音的教学不能单一地进行,要与识字、说话相结合,这样不但能使拼音的教学更加有趣,同时使学生明确学习汉语拼音的重要性,知道拼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自主学习,练读儿歌

 1.过渡:大家看,老师还想给大家介绍一群特别可爱的小家伙,它们是谁?(课件出示一群小鸡的。)

 2.引导学生读儿歌。

 (1)教师范读儿歌,学生认真听儿歌中每个字的读音。

 (2)学生自主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3)同桌互相读儿歌,互相纠正读音,圈画儿歌中(本课要求学会)的音节。

 (4)学习会认字“鸡”,带领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5)引导学生用“鸡”说句话。

 (6)指名读儿歌,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7)借助课件齐读儿歌,注意读准本课所学音节词的读音。

 设计意图: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要做到拼音不离汉字,汉字不离词语,词语不离文章,学生边学拼音,边认汉字,边读小韵文,学习内容多样化,更容易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及早品尝到学习拼音的成就感,而且拼音帮助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又巩固了拼读的能力。多层次地读儿歌,感知儿歌内容,让学生在语言情境中,找到所学的声母,有效地将学习拼音和学习语言进行融合,做到了阅读与拼音同步发展。

 五、总结收获,拓展积累

 1.总结收获:通过两课时的学习,我们又一次畅游了拼音王国,不但认识了三个新的声母朋友,而且认识了两个汉字宝宝,还学会了好多儿歌,老师觉得大家真的很了不起。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还会认识更多的拼音朋友。

 2.拓展作业:课后请大家留心一下,找一找,在哪儿还能听到或看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声母或音节。只要大家留心,就一定会找到藏在我们生活中的拼音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拓展作业的布置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汉语拼音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拼音的兴趣。

 教学反思: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结合汉语拼音教学的规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学的设计体现了科学性和趣味性。

 1.整个两课时的教学我都在努力地创设情境,以畅游拼音王国的情境贯穿始终。学生在与拼音宝宝做游戏的情境中轻松自如地学习拼音,拼读音节,认读生字。

 2.充分利用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既有利于学习拼音,帮助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3.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突破难点,孩子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理解并掌握了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和j、q、x的三拼音节。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班音乐《小鸡出壳》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音乐《小鸡出壳》教案1

  教学目的:

 1、按音乐节奏表现小鸡破壳前在壳内的状态。

 2、幼儿能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现小鸡破壳的情景。

  教学准备:

 1、初步熟悉小鸡出壳的音乐。

 2、鸡蛋一个、头饰。

 3、事先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母鸡生蛋、孵蛋和小鸡出壳方面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母鸡生蛋。

 1、教师模仿母鸡生蛋的动作。

 2、教师和幼儿随音乐有节奏地模仿母鸡走路。

 二、小鸡醒来了。

 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有节奏地模仿小鸡醒来的动作。(动动手、动动脚、转一圈、看一看)

 三、小鸡破壳。

 1、小鸡香来得花不少时间来啄壳,如果你是小鸡,会

 想什么办法使自己快点出来呢?

 2、请部分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创编的动作,并请其他幼儿模仿。

 3、带领幼儿随音乐完整地做小鸡出壳的动作。

 四、游戏:老鹰捉小鸡。

 1、引导幼儿听着音乐表现小鸡出壳后自由走动的可爱样。

 2、不好了,老鹰来了!我们赶快变成高高的、老鹰不爱吃的东西,一动不动。

 3、教师扮演母鸡游戏一遍。提问:你刚才变的是什么?

 4、启发幼儿变成矮矮的、不会动东西继续游戏,说说自己是什么物体?

 五、游戏结束。

 幼儿模仿小鸡走的动作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节奏感比较弱,老师只是纯粹强调要跟着音乐的节奏来跳,小班幼儿对于节奏的概念可能还不是很清楚,如果根据音乐的节奏,配上形象、生动的儿歌,让幼儿有节奏的边念儿歌边做律动。这样一来幼儿就可以跟着儿歌的节奏从而有节奏的做动作了。

小班音乐《小鸡出壳》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初步学会歌表演的动作。

 2、培养幼儿边唱边表演的兴趣。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头饰人手一个,录音。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今天好热闹,听,小小鸡在蛋壳里唱起了欢快的歌。

 1、“小鸡出壳”歌曲复习,用好听的声音唱。

 2、唱第一句“小小鸡蛋把门开”时,要用点力,出来的歌声要柔柔地,好听。――每二遍唱。

 (二)“看,有只小鸡真的出壳了,大家要仔细看小鸡是怎么从蛋壳里钻出来的。”

 1、老师戴上头饰示范动作一遍。

 2、幼儿讲讲,小鸡是怎么出壳的,并学着做这几个动作。

 3、第二遍示范

 把未讲出的动作讲出来并学习。难点:转身跳过来。

 4、请几个能力强的幼儿一起来出壳。带上头饰,其他幼儿看看他们有没有和音乐一样,该出壳的时候出壳,要不然太早了,没长好,太晚了,要在蛋壳里闷死的。

 5、再请多点幼儿上来学做。

 6、全班幼儿学着歌表演,用歌声帮助可有力气出壳。

 (三)复习律动:小星星

 小鸡出壳,看天黑了,星星真多真亮呀,让我们一起去数星星。――复习律动:小星星。

 1、第一遍,一起数别漏了。

 2、第二遍,小摇篮要摇的柔柔地,轻轻地,天黑了,小鸡回家了――结束。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节奏感比较弱,老师只是纯粹强调要跟着音乐的节奏来跳,小班幼儿对于节奏的概念可能还不是很清楚,如果根据音乐的节奏,配上形象、生动的儿歌,让幼儿有节奏的边念儿歌边做律动。这样一来幼儿就可以跟着儿歌的节奏从而有节奏的做动作了。

小班音乐《小鸡出壳》教案3

  活动名称:

 小鸡出壳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小鸡出壳的有趣形象,在理解的基础上探索形象地表现歌曲。

 2、体验自由表现的愉快。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小鸡出壳的动画、歌曲录音。

  教材分析:

 重点:根据歌曲的内容大胆地表现,体验自由表现的愉快。

 难点:用身体动作表现小鸡出壳的形象。

  主要流程:

 一、欣赏感受(感受小鸡出壳的动态变化)

 1、(看动画)小朋友,你们看见过小鸡出壳吗?你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见的?(孩子之间互相交流)

 2、小鸡是怎样出壳的?小鸡出壳以后会干什么?

 二、理解、表现(解决重难点)

 1、(幼儿欣赏歌曲)小鸡要出壳了,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你听到了什么?这首歌曲一共有几段?每一段里唱了什么?(让幼儿更好的了解歌曲)

 3、为什么歌词里反复在唱“奇怪”“奇怪”?

 1、你认为小鸡出壳奇怪在哪里?

 2、如果你是一只小鸡,你是怎样出壳的?(教师引导幼儿个别展示)

 三、集体表现

 1、欣赏教师情景表演《小鸡出壳》

 2、让我们都变成可爱的小鸡,一边唱一边表演吧!

 四、活动延伸如我要将歌词里的内容画出来,你会怎么画呢?(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为歌曲配画)

  教学反思:

 1. 在课前要带小朋友先观察生活中母鸡孵小鸡是怎样的,并做好记录。

 2. 师幼配合得还不是很好,以后我会注意这个方面。

 3. 如果让我重上这节课,我会加配电脑画面,使活动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小班音乐《小鸡出壳》教案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感受小鸡的出壳过程。

 2.通过小鸡出壳的情境,随乐一下一下做小鸡出壳的动作,并能大胆创编小鸡破壳的简单动作。

 3.感受音乐,愉快参与活动,体验小鸡出壳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鸡身体部位、课件。

 2.经验准备:积累有关母鸡生蛋、孵蛋和小鸡出壳方面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做小鸡躲到壳里的动作

 1.听!什么声音?仔细听听呢。

 2.提问:是谁呀?它在又黑又挤的哪儿呀?那它想出来见谁?

 3.那我们所有的宝宝都躲到蛋壳里去,变成一只在蛋壳里的小鸡。

 小结:我们现在都变成了躲在蛋壳里的小鸡宝宝了。

 二、根据音乐创编小鸡出壳前的动作

 1.鸡妈妈来了,听一听鸡妈妈会说些什么。

 2.提问:妈妈说什么?

 小结:鸡妈妈是在告诉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身体把蛋壳弄破。

 3.小鸡宝宝们想想,我们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碰蛋壳?(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幼儿随乐试一试)

 4.听音乐创编身体动作。

 (1)那现在,我们试试用我们自己想的办法,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来碰碰这块蛋壳,看看这块蛋壳会怎么样?

 (2)播放音乐,幼儿跟着音乐自己用身体的各部位创编小鸡出壳的动作。

 (3)妈妈发现宝宝们都很聪明,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去碰蛋壳。

 5.鸡妈妈的好办法。

 (1)看看我们的蛋壳怎么样了?可是蛋壳虽然摇起来了,我们的鸡宝宝能出来吗?

 (2)没关系,妈妈说,它有一个绝招,要告诉我们一个好办法,想不想听?

 (3)让我们来听听,妈妈要用到什么好办法?

 小嘴小嘴啄一啄,

 头儿头儿顶一顶,

 翅膀翅膀推一推,

 小脚小脚踢一踢,

 屁股屁股扭一扭,

 扭一扭呀扭一扭。

 (4)哎哟!鸡妈妈告诉我们的办法是什么呀?

 我们小宝贝们刚才没有想到的办法,是什么呀?

 小结:原来妈妈的办法呀,就是让我们小宝贝们把刚才我们想的办法全部用上,小鸡们,你们行不行?

 6.幼儿听音乐做律动。

 (1)那我们要加油了,把妈妈的办法全部用上,看看我们的蛋壳又会怎么样?准备好。(听音乐律动)看看那我们的蛋壳怎么样了?裂缝了。

 (2)一定是我们的力气不够大,那我们再来一次,有节奏地顶蛋壳。鸡妈妈,这次我们一定行。加油,我们的蛋壳要开了。(再次听音乐律动)

 三、小鸡宝宝出壳。

 1.我们的蛋壳怎么样了?我们终于把蛋壳顶开了。

 2.看看小鸡宝宝有没有出来。

 3.多亏你们加油努力,小鸡宝宝出壳了,真高兴。

 四、小鸡走出活动室。

 我们一起和鸡宝宝出去散步吧。

小班音乐《小鸡出壳》教案5

活动目标

 1、运用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运用想象来表现小鸡出壳的动作。

 2、体验舞蹈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一个礼品盒,一个鸡蛋,一张鸡妈妈的。

  活动过程

 一、导入(热身运动)

 1、T:现在老师手里拿着一个鸡妈妈的,老师把它贴到自己身上,那老师就变成了谁?

 S:鸡妈妈。

 T:那我的小鸡宝宝们在哪里?

 S:在这里。

 T:那让我们一起跳个舞吧。

 2、T:今天啊,鸡妈妈很高兴,因为鸡妈妈收到了一个礼物,小鸡宝宝们想不想看?

 S:想。

 T:里面装了什么呢?(请幼儿猜想)

 T:哦,原来里面装了一个鸡蛋。

 二、基本部分

 1、T:在这个鸡蛋里面住着谁呢?

 S:小鸡。

 T:小鸡在里面它说它太热了,要让鸡宝宝们帮一个忙,帮他想一个办法怎么从蛋壳里面出来呢。

 S:可以敲碎它。(请小朋友自由回答)

 2、T:现在请小朋友们想象一下,你就是那只小鸡住在一个像鸡蛋一样的房子里面,可是这个房子没有门也没有窗,那么你们怎么从这个家里面出来呢?(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分来展现小鸡出壳的动作,请好的幼儿来演示一下,让其他的幼儿跟着学)

 3、现在让我们听听歌里面的小鸡是怎样出壳的。(安静聆听)

 4、听歌词请幼儿创编动作,并请小朋友学习。

 5、T:现在让我们跟着音乐来把舞蹈再跳一遍吧。

 6、T:小鸡宝宝们跳舞跳的开不开心啊,把你们的牙齿露出来给妈妈看看。现在让我们对着客人老师,把舞蹈表演一遍好不好?

 三、结束(放松运动)小鸡宝宝们跳了一会舞也累了,让我们听一段音乐放松一下吧。

 外面的阳光真好,让我们去外面散步吧。

 活动反思在请幼儿创编小朋友学习的时候,老师可以边说歌词边让小朋友做动作。并且在最后听音乐表演之前可以把所有的歌词都串联起来,一起先表演一遍。对于个别幼儿创编的动作,教师不要一味的否定,而应该用鼓励的方式。

小班音乐《小鸡出壳》教案6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尝试用肢体语言表现小鸡出壳的全过程。

 2.体验小鸡钻壳的乐趣。

 活动准备:小鸡出壳课件、音乐、等

 活动重点: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小鸡出壳。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引入

 提问:这是谁呀(小鸡宝宝)小鸡住在又黑又挤的哪里?(蛋壳里)它想干嘛?它想见谁呀?

 小结:那现在我们所有的宝宝们都躲到蛋壳里去。我们把自己变成一只躲在蛋壳里的小鸡,我看看谁躲好了。现在我们都躲好了那快来听听看鸡妈妈会跟我们说些什么吧?

 二、小鸡出壳(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小鸡出壳)

 1.提问?鸡妈妈对我们说什么啦?

 鸡妈妈是在告诉我们,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身体把蛋壳弄破,那小鸡宝宝们想一想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可以碰蛋壳呀

 2.你们帮小鸡想想办法怎么出来?(请个别幼儿用肢体表现)

 3.出示小鸡宝宝的各部位

 小鸡宝宝真聪明相处了用嘴巴、头、翅膀、脚的办法,那我们现在跟着音乐用我没想到的这些办法,看看这颗蛋宝宝会怎么样?能不能把这颗蛋宝宝打破。

 三、游戏:小鸡出壳(完整感受音乐)

 看我们的蛋宝宝在晃,它破了吗?那我们能出去吗?没关系鸡妈妈说它要告诉我们一个办法,想不想听,

 小结:原来鸡妈妈的'办法就是让我们把这些办法都用上,小鸡宝宝你们行不行呀?那我们来试试吧。

 1.蛋壳破裂:

 快看我们的蛋壳怎么样啦(裂开啦)

 2.再次游戏感受小鸡出壳的快乐

小班音乐《小鸡出壳》教案7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感受小鸡的出壳的过程。

 2、大胆创编小鸡出壳的舞蹈动作,体验创编舞蹈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鸡胸饰25个,呼啦圈25个、教具(鸡蛋)

 2、小鸡出壳的FLASH配音乐、小鸡出家的FLASH配音乐

 3、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自主想象、讨论

 1、情景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我带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看,是谁呀。(拉线出鸡蛋壳)

 1)你们知道蛋壳是谁的家呀?

 2)还没有出生小鸡宝宝是怎样的?(教师伸出胳膊做舒展状)蛋壳这么小,鸡宝宝能这样吗?

 3)蛋壳中的小鸡宝宝渐渐长大了,住不下蛋壳房子了,怎么办呢?它是怎么出来的呢?

 2、观察

 观看小鸡出生的FLASH

 教师:刚才小朋友想了许多种小鸡宝宝出来的情景,那我们来仔细看看小鸡宝宝到底是怎样出来的,好吗?要仔细看清楚哦。

 二、发挥想象,尝试用肢体来表现小鸡出壳的过程

 教师提示:你们都看清楚小鸡宝宝是怎样出来的了吗?那现在我们小朋友来也扮演小鸡宝宝,好吗?呼拉圈就是你们的蛋壳房子(幼儿戴上头饰蹲在蛋壳里扮演尚未孵出来的小鸡宝宝)

 1、幼儿自己来模仿动作

 师:小鸡慢慢长大了,在又黑又小的蛋壳里住不下了,小鸡动动翅膀、转转头,越来越大。

 幼儿尝试来做动作,互相讨论看谁模仿的最像小鸡宝宝。

 2、进入小鸡的角色,有表情地表演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把小鸡的出壳的过程都做出来了,那把我们刚刚做的动作连起来跳一遍,好吗?

 小鸡(蜷缩状,手抱着腿蹲着)慢慢长大了(舒展身体,手松开)在又黑又小的蛋壳里住不下了,小鸡动动翅膀、转转头(伸伸手、转转头)。越来越大(身体完全舒展)。它用小嘴“笃笃笃”地在蛋壳里啄了一个洞(食指并拢作嘴巴,做啄洞状),把嘴巴伸出来,把洞啄大一点(再啄洞),慢慢伸出脚来(慢慢跨出一只脚到呼拉圈外),“噗”的一声,蛋壳破了,小鸡摇摇摆摆的走出蛋壳(做小鸡走路状,走出呼拉圈)。

 三、结束

 师:孩子们,你们看天怎么样拉?

 师:那我们快点睡觉吧。(摇篮曲)

 音乐:“喔喔喔,天亮拉。孩子们我们回到自己家里吧。”

  活动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小班音乐《小鸡出壳》教案8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动作表现小鸡出壳的过程。

 2、能随音乐有节奏的做动作。

 3、在自由表演部分大胆表现自己的创意,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蛋。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出示一个蛋,这是什么?

 2、鸡蛋怎么会在动呀?

 3、猜猜小鸡在里面干什么呀?并请幼儿做做动作。

 4、因为鸡宝宝就要出来了,它在蛋里揉揉眼睛,伸伸懒腰,然后就啄破蛋壳出来了,出来后,它还不会走路呢,就跟着妈妈学走路,走路学会了,妈妈就带鸡宝宝到草地上捉虫和玩耍。

二、欣赏音乐。

 1、我们来听一段音乐,这段音乐就是讲小鸡出壳,跟着妈妈学走路,跟着妈妈到草地上捉虫玩的故事的。

 2、根据故事,音乐可以分成几部分呢?

 3、老师和幼儿一起边听音乐边数一数。

 三、 表演动作

 1、第一部分,小鸡在蛋里揉揉眼睛出壳了,伸伸懒腰,出壳了,谁会做做这些动作?

 2、请个别幼儿表演,老师选取好的动作。跟着图谱的节奏练习一遍。

 3、听音乐表演2遍。

 4、小鸡是怎么走路的?个别幼儿做做动作。

 5、集体学做小鸡走路的动作。

 6、出示图谱,第二部分小鸡跟着妈妈学走路,请你看看图谱,怎么走呢?

 7、个别幼儿根据图谱的节奏走一走。

 8、听音乐学小鸡走路,有节奏地走2遍。

 9、小鸡会走路了,鸡妈妈带小鸡到草地上捉虫玩耍,怎样捉虫呢?

 10、幼儿学学小鸡捉虫的动作。看图的节奏做动作。

 11、听音乐做捉虫的动作1遍。

 12、猜猜他们会怎么玩耍呢?

 13、幼儿说说并做做动作。其他幼儿学学好的动作。

 14、也可以做玩耍的动作,听音乐做2遍。

四、完整表演。

 1、看图跟着老师听音乐做动作。

 2、老师妈妈带领幼儿听音乐游戏。

 3、请个别幼儿妈妈带领其他幼儿游戏。

 4、幼儿分成男女两组分角色游戏,交换再来一次。

小班音乐《小鸡出壳》教案9

  活动目标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尝试在音乐背景下用肢体表现小鸡出壳的动作,体验小鸡出壳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鸡的构成以及每个部位会怎么动如何把自己变成一个圆形物体(皮球)律动表演:歌曲《小鸡》

 2、物质准备:PPT、音乐、宝盒一个、鸡蛋一枚

  活动过程

 一、猜猜玩玩,鸡蛋滚滚

 1、出示宝盒,请幼儿摸一摸,猜一猜宝盒里面藏着什么

 ---拿出宝盒,提问:你们猜猜看,可能会是什么呢?(幼儿自由想象猜测)

 ----请幼儿上前用手摸一摸,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藏在了宝盒里。(鸡蛋宝宝)

 2、鼓励幼儿把自己的身体变成蛋宝宝,尝试不同的滚动

 -----提问:鸡蛋宝宝长得怎么样?(圆圆的)你会做蛋宝宝吗?

 请幼儿把自己变成一个蛋宝宝,观察幼儿的动作,由个别幼儿的示范动作中

 提升变蛋宝宝一定把身体做要“藏”“缩”“抱”。

 根据音乐,幼儿尝试滚动。教师提醒:滚的时候身体不能松开来,否则蛋宝宝就碎掉了。

 二、学学做做,小鸡出壳

 1、媒体出示,引发幼儿愿意帮助小鸡宝宝想办法钻出蛋壳

 ----看媒体,提问:鸡蛋怎么在动?怎么回事?

 :原来是小鸡宝宝在里面一天一天的长大,快待不住了。所以在里面东敲敲西敲敲。

 ----提问:那我们一起帮小鸡想想办法,小鸡可以怎么做能从里面钻出来呢?

 2、在音乐的背景下激发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小鸡出壳

 请说到拍拍小翅膀从蛋壳里出来的幼儿表现小鸡动翅膀的动作

 ----提问:除了这个动作外,小鸡宝宝还可能怎么样动动翅膀钻出蛋壳?(请幼儿做动作)

 ---听音乐,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教师观察幼儿动作的节奏性,能否跟着音乐起伏)

 情景设,鸡蛋的壳真是太坚硬了,小鸡宝宝翅膀的力气太小了,鸡蛋壳碎不了。提问:那么小鸡出了可以用自己的翅膀以外,还可以用什么呢?

 ---听音乐,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

 媒体引导,露出一点小屁股让幼儿了解还可以通过动屁股撞碎蛋壳

 ----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教师语言引导幼儿屁股能有不同的动法,并关注幼儿的动作)

 出示媒体,小鸡终于从鸡蛋里破壳而出

 三、唱唱跳跳,小鸡叽叽

 1、跟着音乐,律动表演。

 2、小鸡宝宝一边捉虫,一边走出教室。

 《小鸡出壳》是一节小班音乐集体教学活动。目标就是要让孩子在音乐的背景下,用各种肢体动作来表现小鸡出壳的动作。在小班年龄段的孩子这尝试,凸显的是情趣和快乐,所以选择了小鸡这个比较亲近孩子的小动物作为载体。请老师们根据以下抛问,谈谈自己的看法:

  抛问:

 1、教具设计有何特色?在教学中有何作用?

 2、教学环节设计是否体现递进性?

 3、幼儿对此活动有无兴趣?教师是如何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

小班音乐《小鸡出壳》教案10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小鸡出壳的有趣形象,在理解的基础上探索形象地表现歌曲。

 2、体验自由表现的愉快。

  活动准备:

 小鸡出壳的动画、歌曲录音。

  教材分析:

 重点:根据歌曲的内容大胆地表现,体验自由表现的愉快。

 难点:用身体动作表现小鸡出壳的形象。

  主要流程:

  一、欣赏感受

 (感受小鸡出壳的动态变化)

 1、(看动画)小朋友,你们看见过小鸡出壳吗?你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见的?(孩子之间互相交流)

 2、小鸡是怎样出壳的?小鸡出壳以后会干什么?

  二、理解、表现

 (解决重难点)

 1、(幼儿欣赏歌曲)小鸡要出壳了,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你听到了什么?这首歌曲一共有几段?每一段里唱了什么?(让幼儿更好的了解歌曲)

 3、为什么歌词里反复在唱“奇怪”“奇怪”?

 1、你认为小鸡出壳奇怪在哪里?

 2、如果你是一只小鸡,你是怎样出壳的?(教师引导幼儿个别展示)

  三、集体表现

 1、欣赏教师情景表演《小鸡出壳》

 2、让我们都变成可爱的小鸡,一边唱一边表演吧!

  四、活动延伸如我要将歌词里的内容画出来,你会怎么画呢?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为歌曲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