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传_黄庭坚传文言文及翻译
1.黄庭坚楷书书法代表作_黄庭坚楷书书法欣赏
2.文言文答黄庭坚书翻译
3.苏在百家姓排行第几,关于这个姓氏的传说?
4.黄庭坚为什么被追赠谥号?
1. 翻译:黄庭坚论书法
我的弟弟幼安喜欢写草书,拿着笔到别人家里的墙壁上乱写乱画,把人家的墙壁差不多都写满了,因此大家都称他为“草圣”,名声几乎传遍了江西。
他来向我请教写毛笔字的诀窍,但我平常写字本来是没有什么诀窍的。然而世间的万事虽然纷繁错杂,如同蚊子聚集起来又飞散开去,但我从来不让他们横亘在我的心中以乱了真气,所以我写字是不在乎笔墨的,碰到什么纸都可以写,把纸写完尽兴就可以了,也不在乎是写得好还是写得坏,不在乎别人的品评与讥讽。
就如同木人舞和着节拍,人们都惊叹他的高超的技巧,结束后表演者和观众就又都一切如前。幼安你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吗?。
2. 黄庭坚 宋史 古文翻译<;黄庭坚传>>;参考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
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诗文。留他再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策,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灵》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以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岁。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诗、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
3. 《黄庭坚习书》译文元佑初年,山谷与东坡、钱穆父一起到京城的宝梵寺游玩。
吃完饭,山谷写了几张草书,东坡对山谷的字很赞赏,而穆父在旁边观看过后说:鲁直(山谷的字)的字接近于俗气。山谷问:为什么?穆父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没有看过怀素的真迹。
山谷心里很疑惑,从此不肯再为别人写草书。绍圣中年,山谷被贬住在涪陵,第一次在石扬休家里看到怀素的《自叙》,所以借走回去临摹了很多天,几乎废寝忘食。
自此对于草书茅塞顿开,下笔飞动,写下的字与元佑年之前的字有很大的不同,山谷这才相信穆父的话不是胡说的。但是穆父已经过世了。
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4. 《黄庭坚习书》译文元佑初年,山谷与东坡、钱穆父一起到京城的宝梵寺游玩。
吃完饭,山谷写了几张草书,东坡对山谷的字很赞赏,而穆父在旁边观看过后说:鲁直(山谷的字)的字接近于俗气。山谷问:为什么?穆父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没有看过怀素的真迹。
山谷心里很疑惑,从此不肯再为别人写草书。绍圣中年,山谷被贬住在涪陵,第一次在石扬休家里看到怀素的《自叙》,所以借走回去临摹了很多天,几乎废寝忘食。
自此对于草书茅塞顿开,下笔飞动,写下的字与元佑年之前的字有很大的不同,山谷这才相信穆父的话不是胡说的。但是穆父已经过世了。
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5. 翻译:黄庭坚论书法我的弟弟幼安喜欢写草书,拿着笔到别人家里的墙壁上乱写乱画,把人家的墙壁差不多都写满了,因此大家都称他为“草圣”,名声几乎传遍了江西。
他来向我请教写毛笔字的诀窍,但我平常写字本来是没有什么诀窍的。然而世间的万事虽然纷繁错杂,如同蚊子聚集起来又飞散开去,但我从来不让他们横亘在我的心中以乱了真气,所以我写字是不在乎笔墨的,碰到什么纸都可以写,把纸写完尽兴就可以了,也不在乎是写得好还是写得坏,不在乎别人的品评与讥讽。
就如同木人舞和着节拍,人们都惊叹他的高超的技巧,结束后表演者和观众就又都一切如前。幼安你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吗?。
6. 黄庭坚题东坡诗后翻译题东坡字后原文
其 一 : 东 坡 居 士 极 不 惜 书 , 然 不 可 乞 , 有 乞 书 者 , 正 色 责 之 , 或 终 不 与 一 字 。 元 祐 中 锁 试 礼 部 , 每 来 见 过 案 上 纸 , 不 择 精 粗 , 书 遍 乃 已 。 性 喜 酒 , 然 不 能 四 五 龠 已 烂 醉 , 不 辞 谢 而 就 卧 , 鼻 鼾 如 雷 , 少 焉 苏 醒 , 落 笔 如 风 雨 , 虽 谑 弄 皆 有 义 味 , 真 神 仙 中 人 , 此 岂 与 今 世 翰 墨 之 士 争 衡 哉 ?
译文:苏东坡平进极不吝啬自己的书法,但却不能求他书写,凡有求他写的,他都会严肃地批评他,有时还一字不给。元祐年间他在礼部任职,每次来见到桌上有纸,他会不择纸的好坏就在上面写上。他喜欢饮酒,落笔如风雨般潇洒,即使是开玩笑也是非常有意味的,真是神人呀!这哪里是当世的翰林们能与他争高下的呢?
其 二 : 东 坡 简 札 字 形 温 润 , 无 一 点 俗 气 , 今 世 号 能 书 者 数 家 , 虽 规 摩 古 人 自 有 长 处 , 至 於 天 然 自 工 , 笔 圆 而 韵 胜 , 所 谓 兼 四 子 之 有 以 易 之 不 与 也 。 建 元 靖 国 元 年 五 月 乙 巳 观 於 沙 市 舟 中 , 同 观 者 刘 观 国 , 王 霖 家 弟 寂 向 小 子 相 。
译文:苏东坡的简札书写字形温润,没一点世俗的习气,现在号称能作书法的几个,即使学习临摩古人有他们的长外,但那自然精妙,运笔圆润,以气韵取胜,就是兼有了四子(四位书法名家)的所长而改变他们的不足。建元靖国元年五月乙巳日在沙市船上看苏东坡的书法,一起看的刘观国,王霖家的弟弟王相。
7. 黄庭坚临摹 的译文译文:(按原文格式)
怀素家长沙,幼
而事佛,经禅之
暇,颇好笔翰。
然恨未能远覩
前人之奇迹,所
见甚浅。遂担
笈杖锡,西游上
国,谒见当代名公。
错综其事。遗
编绝简,往往遇之。
豁然心胸,略
无疑滞,鱼笺
绢素,多所尘
点,士大夫不以为怪
焉。颜刑部,
书家者流,精极
笔法,水镜之辨,
许在末行。又以尚书
司勋郎卢象、小宗
伯张正言,曾为歌
诗,故叙之曰:
“开士怀素,僧中
之英,气概通
疏,性灵豁畅,
精心草圣。积有
岁时,江岭之间,
其名大著。故吏
部侍郎韦公
陟,覩其笔力。
勖以有成。今礼部
侍郎张公谓赏其
不羁,引以游处。
兼好事者,同作
歌以赞之,动盈
卷轴。夫草
稿之作,起於汉
代,杜度、崔瑗,始
以妙闻。迨乎伯英,
尤擅其美。羲
献兹降,虞陆相
承,口诀手授。
以至于吴郡张旭
长史,虽姿性颠
逸,超绝古今,而模(模字误衍)
楷精法(法精二字误倒)详,特为
真正。真卿早岁,
常接游居,屡
蒙激昂,教以;
笔法,资质劣
弱,又婴物务,不能
恳习,迄以无成。
追思一言,何可复
得。忽见师作,纵横
不群,迅疾骇人。
若还旧观,
向使师得亲承
善诱,函挹规
模,则入室之宾,
舍子奚适。嗟叹
不足,聊书此,以冠
诸篇首。”其后继
作不绝,溢乎
箱箧。其述形
似,则有张礼部
云:“奔蛇走虺
势入座,骤雨旋
风声满堂。”卢员
外云:“初疑轻
烟澹古松,又似山
开万仞峰。”王
永州邕曰:“寒猿
饮水撼枯藤,壮
士拔山伸劲铁。”
朱处士遥云:“笔
下唯看激电流,
字成只畏盘龙
走。”叙机格,则
有李御史舟云:
“昔张旭之作也,
时人谓之张颠,
今怀素之为也,余
实谓之狂僧。以狂
继颠,谁曰不可。”
张公又云:“稽山贺
老总知名,吴郡
张颠曾不面。”许
御史瑝云:“志在新
奇无定则,古瘦
漓骊半无墨,
醉来信手
两三行,醒后却
书书下得。”戴
御史叔伦云:“心手
相师势转奇,诡
形怪状翻
合宜。欲问此
中妙,怀素自言初
不知。”语疾速,
则有窦御史冀
云:“粉壁长廊数十
间,兴来小豁胸
中气。忽然绝叫
三五声,满壁纵
横千万字。”
戴公
又云:“驰毫骤
墨列奔驷,满座
失声看下及。”
目愚劣,
则有从父司
勋员外郎吴兴
钱起诗云:
“远锡无前侣,
孤西寄太虚。
狂来轻世
界,醉里得真如。”
皆辞旨
激切,理识
玄奥,
固非虚
荡之所
敢当,徒增
愧畏耳。时
大历丁已冬
十月廿有
八日。
8. 黄庭坚传 文言文翻译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有才能,留他继续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卓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焚,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官,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同,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受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灵》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因避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柔意和他亲近。他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受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封宣布命令赢死了,终年六十岁。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舞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竞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予是自号为山谷道人。
9. 求黄庭坚的《题东坡字后》的翻译《题东坡字后》译文: 苏东坡很不吝啬自己的书法,但却不能求他的字,凡有求他的字的,他都会严肃的批评对方,最终还一字不给。
元祐年间他在礼部担任主考官,不能与外界联系,每当见到桌上有纸,他都不择纸质的好坏,在上面写满字。 他喜欢喝酒,但是喝不了几杯就醉了,也不客气躺下就睡,鼾声如打雷,不一会儿就睡醒,醒来写字落笔如风雨般潇洒,文章中即使开玩笑也很有意味,真是一个神人啊!这哪里是当世的写文作画的人能与他争高下的呢? 苏东坡的简札书写字形温润,没一点世俗之气,现在世上号称能作书法的几个人,即使在临摩古人方面有他们的优点,但那自然精妙、运笔圆润,以气韵取胜,就是兼有了四位书法名家的所长,而改进他们的不足。
建元靖国元年五月乙巳日在沙市的船上,与刘观国、王霖家的弟弟王相一起观看苏东坡的书法。 扩展资料 《题东坡字后》原文: 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责之,或终不与e69da5e887aa7a686964616f31333431333937一字。
元祐中锁试礼部,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 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 东坡简札字形温润,无一点俗气,今世号能书者数家,虽规摩古人自有长处,至於天然自工,笔圆而韵胜,所谓兼四子之有以易之不与也。
建元靖国元年五月乙巳观於沙市舟中,同观者刘观国,王霖家弟寂向小子相。 释义: 1、锁试:文中指东坡任主考官近两月间,不能与外界联络。
2、龠(yuè):古代容量单位。 3、谑弄:开玩笑,嘲弄。
4、翰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黄庭坚与苏东坡同是北宋年间一代文豪,两人交情很好,惺惺相惜。
黄庭坚特别欣赏苏东坡的性格、字画,多次对苏东坡的人格、字画、诗文进行评价,除了《题东坡字后》外,还有《题东坡诗后》、《题东坡竹石》等,他对苏东坡的欣赏由此可见一斑。
黄庭坚楷书书法代表作_黄庭坚楷书书法欣赏
苏门四学士指的是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一、 扩展资料:
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
他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答李昭玘书》)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宋史·文苑(六)黄庭坚传》记载:“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
苏门四学士这一称号只是表明这四位作家得到过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他的文学影响,而并不意味着他们或他们与苏轼可以统称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上四学士造诣各异,受苏轼影响的程度有差别,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
比如黄庭坚的诗自创流派,与苏轼并称苏黄;秦观的主要成就在词,但是他的词却不走苏轼的路子,作品内容多写抒情,亦有感伤身世之作。风调婉约清丽,辞情兼胜。
同时继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之后,李格非与廖正一、李禧、董荣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
二、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因铁龙爪文字狱,被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病逝于广西宜州南楼。
文言文答黄庭坚书翻译
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黄庭坚楷书书法,希望对你有用!
黄庭坚楷书书法欣赏
黄庭坚楷书书法1
黄庭坚楷书书法2
黄庭坚楷书书法3
黄庭坚楷书书法4
心如砥柱黄庭坚
名师出高徒这个说法,在书画艺术史上似乎并不适用,很少有师父与弟子达到同样高度的例子,我们常见的一般是这样的情形:或者是弟子水平太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例如唐寅是周臣的学生,唐寅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而周臣的名号和作品,知道的人却要少得多;或者是师父水平太高光芒照人,弟子只能生活在其阴影下,很难保持自己的独立个性,这样的例子就太多了,不需要列举出来,乃至到了近当代,很多同行甚至以?某某?传人的名号而自豪,完全没了自我。能如宋代黄庭坚这样,以苏轼为师又最终得到世人公认,诗词与书法都能与苏轼并称为?苏黄?,这样的例子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黄庭坚出生在一个诗书之家,他的父亲黄庶工诗词,因追慕古代大哲,就用上古时帝颛顼高阳氏的后裔?八恺?为自己的儿子命名,大儿子名?大临?,二儿子名?庭坚?。和大多数名家一样,幼时的黄庭坚聪颖早慧,属于神童级别,读书时一眼能同时看五行文字,读几遍就全能背下来,七岁时就能作出这样高格调的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此后的发展也是顺理成章的,中举出仕。
有缘人注定要相遇的,在诗文唱和、翰墨往还数年后,公元1086年,黄庭坚和苏轼这对相知相慕、朝思暮想、心神两契的神交至友终于会面。黄庭坚以一方洮河石砚作为赠礼,正式拜苏轼为师。两人的直接相处只有此后同官京师的三年多时间,两人朝夕相伴,黄庭坚得以亲耳聆听老师的教诲,受益良多,他对苏轼极为仰慕,痛惜跟老师学得太晚;苏轼也为这样的奇才弟子而高兴?又得天下才,相从百忧散?。
从文学与艺术的角度来看,黄庭坚与苏轼的交游,两人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和提高,造就了两位文学艺术大师的不朽。宋代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三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东坡曰:?鲁直近字虽清劲,而笔势有时太瘦,几如树梢挂蛇。?山谷曰:?公之字固不敢轻论,然间觉褊浅,亦甚似石压蛤蟆。?二公大笑,以为深中其病。这段子翻译过来是这样的,苏轼对黄庭坚说:?小黄,你近来的字虽然看起来很清劲,但有时候笔势太瘦了,简直就像挂在树梢上的蛇啊。?黄庭坚说:?老师,您的字我当然不敢妄加指点,但是,但是?有时也觉得褊浅,很像是被压在石头底下的蛤蟆哦!?二人相对大笑起来,认为对方都说中了自己的缺点。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黄庭坚既是以苏轼为师,也难能可贵地保持了自己的艺术个性。
然而,因为对苏轼的坚定追随,最终影响了他在仕途上的发展,纵其才华横溢,却毕生未做高官,因受党争牵累,一再被贬谪至蛮荒之地。《宋史?黄庭坚传》中记载他被贬后?泊然,不以遣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由此可见,黄庭坚不是那种将生命寄之于治世之业的士人,他更崇尚人格的完整。他的修行在于生命体验的完美表达、人世之道的悟取。在世道风波中,他心如砥柱,修行渐深,笔力亦渐深。
抛开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我们这里只谈艺术,在?苏黄米蔡?宋代四大书法家中,黄庭坚是极特殊的一位,他和蔡襄一样法古,却能以一种崭新的面貌推陈出新;他也和苏轼一样富有创意,却是全凭深厚的功力来展现高度的技巧,留给后人无数的启发。在积年累月、博众长的过程中,酝酿出了他那舒展纵横、雄逸豪迈,奇宕飘逸,沉着痛快的?山谷辐射体?。他的书法,无论大字还是小字、无论行书还是草书,都博大磅礴,震慑人心。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如果这个朋友是人间全才、万人迷苏轼,而你是他最得意的门生、最好的哥们,多年来心意相通风雨同舟,那是何等的美妙,即使是因此而饱经风霜磨难、屡遭对手的打击迫害、常年颠沛流离,只要有这样一个朋友,你们可以在一起谈天论地、诗词唱合、诗文唱和、翰墨往还,人间的其它苦便微不足道了。可是,当他先你一步离开了这个世界之后,那种?失去?的失落与寂寞,又将是如何的痛彻心扉啊!公元1101年8月,一代文豪苏轼病逝于常州,黄庭坚失去了这位终生钦服的良师益友,心中无限悲痛,悬像室中奉之终身。在此后的四年中,他写下无数怀念苏轼的诗文,表达沉痛的哀思和深切的怀念,同时也竭尽全力发扬光大苏轼的文化思想。
他的晚年被贬谪在偏僻的宜州(广西),生活极其贫困,身居?上雨旁风、无有盖障、市声暄愤?的陋室,曾一度揭不开锅不得不借钱买米,还留下一张借据,这就是后来的《贷钱帖》。他甚至没有钱买好的毛笔写字,用三钱的鸡毛笔照样写出了行云流水的书迹,愈到老年,他的字写得反倒愈好,字里行间毫无衰病之迹,愈加纵伸横溢、舒展大度。他对自己也很有信心: ?年衰病侵,百事不进,惟觉书字倍倍增胜?,在这平静如水的文字下,蓄积着多么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啊!
公元1105年9月,宜州秋天的天气仍然非常炎热,这一天突然下起了小雨,黄庭坚在南楼上饮酒,他喝醉了酒,坐在胡床上把脚伸到栏杆外淋雨解暑,并回过头来对旁边的友人说:?真舒服啊,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这么痛快过!?这次淋雨受了风寒,几天后,他在宜州南楼去世,享年60周岁。
黄庭坚书法在宋代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上自帝王下至庶民都乐于学习他的书法,宋徽宗认为其书?如抱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斜高下,无不如意?,评价相当高。明清之际许多大家也都热衷学习学习取法黄庭坚,但都很难超越他。就在几年前,黄庭坚书法《砥柱铭》卷曾拍出4.368亿元人民币的天价,创造中国书画艺术品的成交记录,此作品虽然有过真伪的争论,但据文献记载,《砥柱铭》的确是他曾多次书写的题材,?世道极颓,吾心如砥柱?,在那个党争激烈、权力变化莫测的时代,他的人格如砥柱般坚定刚正,他心存远志、胸无滞碍,通过兼收并蓄,大胆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终得自立门户,与苏东坡、米芾、蔡襄被时人并称?宋四家?。
作者:赵春秋,男,号南山子,中国民盟盟员。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画院教学部主任,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冰雪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工作室导师,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理事,中国冰雪画研究会理事,中华艺术研究院秘书长,世界华人华侨联合总会画院副秘书长,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北京中韩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中华书画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时晴堂艺术馆艺术总监。
苏在百家姓排行第几,关于这个姓氏的传说?
1. 谁能翻译下《答黄庭坚书》
我苏辙没啥本事,有啥资格求你黄庭坚和我交往?不过我哥哥子瞻和你交往蛮久的,我和你舅关系也不错,读你的文章,诵你的诗,想和你约个会也有好久了。我性情笨拙而且很懒,终究不能写个短信,给你献个殷勤,让你抢在前头写信给我,真是惭愧遗憾~~~
自从下岗以来,我有点自暴自弃,愚顽浅陋的更厉害了,见到我的人都嗤笑我,而你黄庭坚却重视关注我。看到你给我的信中表现出对我的喜欢,和我对你的爱一样一样的,但是写信总有个先后,不是你先就是我先,这个不值得遗憾~~~
据说你黄庭坚当差的空闲,一个人宅在家里,而且吃蔬菜,自己快乐得不得了。古代的君子不被重用,必定拿个东西来消遣排解。阮籍拿酒消遣排解,嵇康靠琴消遣排解。如果阮籍没酒、嵇康没了琴,就像吃草木和麋鹿成为好友了,大大的不安神。只有颜回那小子喝冷水嚼野谷,住在破巷子里,不借外物排解,而不改变快乐的心情,因为这样,孔夫子感叹他不是平常的人能够够得着的。现在你黄庭坚眼不观漂亮的MM,吃不讲求口味,这中间肯定超过平常人很多的地方了。而且还能与人交流,什么原因呀?听说你黄庭坚喜欢和和尚讨论问题,是不是借机在探讨大道的有无呀?天气渐渐冷了,今后要注意起居冷暖安康呀,只有你自己保重了~~
2. 黄庭坚传 文言文翻译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有才能,留他继续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卓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焚,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官,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同,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受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灵》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因避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柔意和他亲近。他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受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封宣布命令赢死了,终年六十岁。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舞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竞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予是自号为山谷道人。
3. 黄庭坚 宋史 古文翻译<;黄庭坚传>>;参考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
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诗文。留他再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策,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灵》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以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岁。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诗、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
4. 答李几仲书 黄庭坚 原文昨从东来,道出清湘,八桂之间,每见壁间题字,以其枝叶,占其本根,以为是必磊落人也.问姓名于士大夫,与足下一游归者皆曰:"是少年而老气有余者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今者乃蒙赐教,称述古今,而归重不肖.又以平生得意之文章,倾倒廪,见畀而不吝.秋日楼台,万事不到胸次,吹以木末之风,照以海滨之月,而咏歌 *** 足下之句,实有以激衰而增高明也.幸甚.
庭坚少孤,窘于衣食,又有弟妹婚嫁之责.虽蚤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
窃观足下天资超迈,上有亲以为之依归,旁有兄弟以为之助,春秋未三十,耳目聪明,若刻意于德义经术,所至当不止此耳.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耳.
天难于生才,而才者须学问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则不得归怨于天也.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尝以世不用而废学问;其自废惰欤,则不得归怨于世也.
凡为足下道者,皆在中朝时闻天下长者之言也,足下以为然,当继此有进于左右.秋热虽未艾,伏惟侍奉之庆.龙水风土比湖南更热,老人多病眩,奉书草草.唯为亲为己自重
5. 苏轼《答李端叔书》的翻译在下顿首再拜。久仰大名,我曾拜读足下诗文,虽所见不多,也足以评断您之为人了。自惭平日书信往来甚少,公患病之时也未书只言片语送抵床前,倒是我弟子由先捎来先生书信,既便如此我还犯懒没有回复,实在是礼数不周,万望海涵。在下对公如此,而您却再次来信询问,待我之厚,令我无地自容啊。
愚以为:先生才高识明,不宜轻出赞许之言,莫非您觉得黄庭坚、秦观之才,真如人所盛誉的那样吗?不肖之人为人所憎,而此二人爱听溢美之辞,正所谓昌歜羊枣,陶醉其中,但二人对所得赞誉之思辨恐怕就少之又少了。
以二子为妄则不可,遂欲以移之众口,又大不可也。我年少时研习文章经略,不过为应对科举罢了,而在进士及第之后,又贪得无厌,去考什么制策,制策意在选拔直言极谏之臣,故后来每每评论是非,纵论古今,在下所言都只不过是为应和这个科名而已,做人苦于没有自知之明,我之所以得以为官,不过是考场得意,并无实学,而我却自以为有什么经邦纬世之才,实在可发一笑,遇不可耐啊。看看今日,竟为阶下囚,险些获罪而死,这不正应了“齐人以口舌得官”的笑话吗?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空谈国家社稷、利害得失,这正是制科人的不良习气。他们的言辞啊,都是说给自己听的一样,孤芳自赏,不切实际,如同候鸟时虫自鸣自唱,哪里提得上什么利害于社稷民福。我每怪人们对我过苛时,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
获罪以来,活动范围就只局限于谪所境内了,常常穿着草鞋,驾着一叶扁舟,放浪于山水之间,与乡野的樵夫渔民一起起居,有时还会被路上碰见的醉汉推搡诟骂。虽然如此,但我心中不由自喜,此处既无人识我,也就不必担心言语有失,而遭构陷了,唉,倒也自在。平生亲友,知我遭贬外放,也不再与我联系,即便我写信予之也不见一封回复,大多还在暗自庆幸未受我连累而遭一劫。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奇树之有木瘤,怪石之有褶皱,犀角之有洞腔,本都是事物病态表征,可它们却凭此病态深得世人的欢心。
被贬以来,无事可做,终日深自反省,回首我这三十余载的“有所作为”正是这般取悦于人的病态啊。先生对我的印象恐怕都是昨日之我,并非今日之我也。这不是重相而轻本吗?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有些话一定要当面才可尽言其祥啊。
某以文章获罪,所以出狱之后,不敢再轻易提笔作文,这封回信虽算不得什么文章,但信笔写来也已不觉成篇,先生还是不要给别人看了吧。小心为上。
岁行尽,寒苦。惟万万节哀强食。不次。
6. 急求黄庭坚《答李几书》译文昨从东来,道出清湘,八桂之间,每见壁间题字,以其枝叶,占其本根,以为是必磊落人也.问姓名于士大夫,与足下一游归者皆曰:"是少年而老气有余者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昨天从东边来,路上经过清湘、八桂之间,总是见到壁上的题字,以其枝叶,占其本根(大概是说题字的内容华而不实,或者也可能是谈书法,具体不详),认为题字的人必定是一位磊落的人。
问士大夫题字人的姓名,曾经与您有过交往的人都说,“题字的人是一位少年老成的人”。这事已经过去了不止一年,没能与您谋面,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昨”和“逾年”好象矛盾哈,没办法,找到的原文就是这样,不清楚出了什么状况)今者乃蒙赐教,称述古今,而归重不肖.又以平生得意之文章,倾倒廪,见畀而不吝.秋日楼台,万事不到胸次,吹以木末之风,照以海滨之月,而咏歌 *** 足下之句,实有以激衰而增高明也.幸甚. ===最近得到您的赐教,(文章中)讲述了古今的很多事情,而旨归不与前人相同。又将您生平得意的文章,全部拿出来,毫不吝啬的给我。
(我在)秋季的楼台里,什么事情都可以不放在心上,吹着树梢的微风,照着海滨的明月,就这样吟咏着您的诗句,实在是能够激起衰飒的心情而使的的智识有所增加。真是很。
庭坚少孤,窘于衣食,又有弟妹婚嫁之责.虽蚤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 ===我幼年丧父,家里很穷,衣食不能有保障。又因为我是兄长,有交代弟妹们结婚的责任。
(因此)虽然很早就知道应当跟从先生长者,以求学问,但偏偏要事奉老母,不得已只能入仕做官。所以在小时候,有十分之五的时间能够用来学习;做官之后,就只能有十分之三了,这就是我的学问不能长进,到了现在落后于诸位的缘故。
窃观足下天资超迈,上有亲以为之依归,旁有兄弟以为之助,春秋未三十,耳目聪明,若刻意于德义经术,所至当不止此耳.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耳. ===我私下里观察,您的天资远远超出常人,有辈份较长的亲长作为您的依归,有平辈的兄弟帮助你。年纪还不到三十岁,耳聪目明,如能够专心于德义经术,能够取得的成就不止于现在。
我不是说你现在的成就不能够在众多贤士之中称雄,只是为着您的成就目前还不能比得上古人,所以为您过去的光阴感到惋惜罢了。天难于生才,而才者须学问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则不得归怨于天也.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尝以世不用而废学问;其自废惰欤,则不得归怨于世也. ===上天要诞生一位人生,是很难的。
而有才的人,须要研习学问,才能冀望大器晚成。天资好的人如果不能有所成就,那就不能把原因归结于上天。
世上确实需要人才,但须人才未必能够得到重用,君子不会因为不能见用于世,就荒废了学问。如果自我放弃的话,那就是懒惰,不能把原因推给社会。
凡为足下道者,皆在中朝时闻天下长者之言也,足下以为然,当继此有进于左右.秋热虽未艾,伏惟侍奉之庆.龙水风土比湖南更热,老人多病眩,奉书草草.唯为亲为己自重===我所以说给您听的,都是在朝廷中听到的普天下的长者的言论,如果您觉得(这些)是对的,应当会在沿着这些言论的思路有实际行动。秋天的暑热还没完,我为您能事奉亲长感到庆幸。
龙水的气候比湖南热一些,老年人常会犯头晕的病。草草写上这些,盼望您能为了亲人、为了自己,自己多加保重。
7. 答李几仲书 黄庭坚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博爱平凡 黄庭坚《答李几仲书》原文及翻译原文:昨从东来,道出清湘,八桂之间,每见壁间题字,以其枝叶,占其本根,以为是必磊落人也.问姓名于士大夫,与足下一游归者皆曰:“是少年而老气有余者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今者乃蒙赐教,称述古今,而归重不肖.又以平生得意之文章,倾?锏光?见畀而不吝.秋日楼台,万事不到胸次,吹以木末之风,照以海滨之月,而咏歌 *** 足下之句,实有以激衰而增高明也.幸甚.庭坚少孤,窘于衣食,又有弟妹婚嫁之责.虽蚤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窃观足下天资超迈,上有亲以为之依归,旁有兄弟以为之助,春秋未三十,耳目聪明,若刻意于德义经术,所至当不止此耳.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耳.天难于生才,而才者须学问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则不得归怨于天也.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尝以世不用而废学问;其自废惰欤,则不得归怨于世也.凡为足下道者,皆在中朝时闻天下长者之言也,足下以为然,当继此有进于左右.秋热虽未艾,伏惟侍奉之庆.龙水风土比湖南更热,老人多病眩,奉书草草.唯为亲为己自重译文:以前从东面一路而来,途中经过清湘,八桂之间,常见壁间有您的题字,从您字的枝叶笔画,推测您个人本质,认为写这些字的人一定是光明磊落的人。
向士大夫们问写字人的姓名,和您有过一面之缘的都说:“这。
8. 谁有黄庭坚的《答苏大迈书》 的译文原文答 苏 大 迈① 书
黄 庭 坚
顿首:辱书勤恳千万,观所自道从学就仕,而知病所在,切②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法也。读书光阴,亦可取诸鞍乘③间耳。凡读书法,要以经为主,经术深邃,则观史易知人之贤不肖,遇事得失,易以明矣。又读书先务精而不务博,有余力乃能纵横④。以公家二父学术跨天下,公当得之多,辄复贡此,此运水以遗河伯⑤耶?盖切观公所论极入理,人才难得,故相望于后凋雪霜⑥之意耳。治行匆匆,奉书极不如礼,千万珍重。
——《山谷集》
注释:①苏大迈:苏轼长子,名迈,曾任韶州仁化令。②切:同“窃”,私下里。③鞍乘:马上、车内。④纵横:挥洒自如。⑤河伯:传说中掌管江、河的神。⑥后凋雪霜:《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寒冬方显松柏本性喻严峻考验方知君子美德。
翻译顿首阁下:很荣幸你来信写了许多(求学的感受),看你自己说的从求学到做官,便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我私下里观察到你做学问的态度很诚恳,只是自身已在官府,便难以得到老师和朋友了,又缺少读书的时间,但其实人一生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自由自在充裕的闲散时间呢?孔子说道:“三个在一块儿行走的人,其中必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这正是在州县为官的求学的方法。读书的时间,也可以取自于(外出途中的)马上、车内。大凡读书的方法,要以经学为主,经术学问深厚了的话,那么看史书就很容易分辨人是贤能还是没德才了,平时碰到一些或得或失的事情,也能很容易辨明了。再就是读书应该先务求精通而不求广博,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才能挥洒自如(扩展阅读面)。凭阁下父亲苏轼与叔父苏辙两位大人的的学问横跨天下而少有,你应该从他们那儿学到很多了,我在这儿又重复这些,这可算得上运水送给河伯了。(只因为)私下看到你的论述十分入理,是难得的人才,我就是因此希望你能像雪后松柏一样经得去严峻的考验来彰显品德这样一个意思啦。公务繁忙,回信很不尽礼,请阁下多多珍重!
引自:
黄庭坚为什么被追赠谥号?
苏姓的由来及分布 分类:默认栏目一、姓氏源流苏(Sū 苏)姓源出有三: 1、出自己姓,为周代昆吾之后,以封国名
为氏。据 《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
陆终,陆终生樊为昆吾,至周武王,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建立苏国。后
迁都于温(故城在今河南省温县西南)。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苏氏。 2、出
自古代少数民族中有苏氏。据《汉书》所载,辽东乌桓在汉武帝时附汉,他们分迁
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地,其中有改汉姓苏的。3、出自古代
少数民族有苏氏或改姓苏: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改
鲜卑族代北复姓跋略氏单姓苏。② 清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改苏姓,锡伯族
苏木尔氏,汉姓为苏。③ 裕固族苏勒都斯氏,汉姓为苏,土族苏卜氏,汉姓为苏。
④ 羌族苏蟒达房名,汉姓为苏。⑤ 彝族阿苏氏,汉姓为苏其他少数民族亦有。得姓始
祖:昆吾。名樊,字衍,己姓,颛顼之裔陆终长子。其父陆终娶鬼方氏之
女为妻,一胎生下六子,其后均有封国,樊初封于昆吾(故城在今河南省许昌,后
迁至今河南省濮阳),后又封于苏(一说其子封于苏),夏桀时被商汤所灭。周初,其
裔忿生因功被封于苏国,后忿生迁都于温(今河南省温县西南)。春秋初,苏国为
狄所灭,子孙遂以国名为氏,称为苏姓,并尊昆吾为其始祖。二、迁徙分布苏姓发
祥于河南温县,后西周被犬戎所灭,周天子迁都洛阳,史称东周,苏姓为官者随之
迁徙洛阳,并在当地形成望族。春秋时苏从入楚仕庄王,而有苏姓定居于两湖一带。汉
武帝时,因苏建讨伐匈奴有功,被封为平陵(治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侯,此
后不久,此支苏姓又派生出扶风苏姓、武功苏姓、蓝田苏姓。汉末群雄 割据,有苏
姓一支由河内迁四川眉山,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北方连年战乱,烽火连天,
苏姓也随中原士族大举南迁江南各地。苏建十二世孙苏则为曹魏东平(今属山东省)
相,而居山东。隋朝时苏则三子苏遁之八世孙苏威因忠谏而为隋炀帝除为光州(治
所在今河南省光山)刺史,始为光州固始苏姓。唐初,陈元光入闽开基漳州,已有
苏姓人入闽,到唐末时,苏威五世孙苏益随王潮、王审知入闽,死后赠上将军、武
安侯,葬于同安县,是为芦山堂同安苏姓始祖。苏威长子苏光谊的子孙分布在福建
德化、永春一带,次子苏光谓的子孙分布于莆田一带,三子苏光诲的子孙仍居同安,而
早期迁至湖南新化、安化一带的苏姓被称为梅山蛮,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章
敦平定梅山蛮,杀戮过甚,苏姓之幸免者,大都南逃至两广、云南一带,也有逃到
越南、老挝、泰国的北部山区。芦山堂的苏姓因仕宦在南宋时散居江南各地,并有
一支由闽入粤。苏姓入台始于宋、明时苏姓入台,其因有二:一随郑成功收复台湾,二
是逃荒谋生。此期随着航海技术的提高,居于福建沿海的苏姓则有飘洋过海,侨居
海外者。满清时,苏姓人已广布全国。如今,苏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广东省为
多,广东省的苏姓人口占到全国汉族苏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苏姓是当今中国姓氏
排行第四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七。三、历
史名人苏 秦:河南洛阳人,战国时的纵横家,曾成功地劝说六国国王联合抗秦,身
佩六国相印,可谓三寸不烂之舌能抵百万雄兵。苏 武:杜陵(今陕西省西安)人,
汉武帝时出使匈奴,被匈奴羁留十九年,牧羊于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附近),
啮雪吞旃,而仍杖汉节,为保持民族气节树立了榜样。苏 章:扶风平陵(今陕西省
咸阳)人,东汉名臣,少博学,善属文,安帝时举贤良方正,历任冀州、并州刺史,后
因抑制豪强,不徇私情而被罢职。苏 惠:始平(今陕西省兴平)人,十六国时女诗
人,以回文璇机图诗著名,此诗今人仍寻解不疲。苏 林:外黄人,三国时魏大臣,
博学多才,官至散骑常侍。苏 颂:福建省泉州人,北宋天文学家、药学家,官至右
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他设计出世界上第一座天文钟水运仪象台,有《新仪象法要》遗
世,叙述水运仪象台的结构和制造。在医药方面,编著了《图经本草》,对药物学
的考订有很大的帮助。苏 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眉州眉山人。深得欧阳修推誉。
以文章闻名于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主张抗击辽的攻掠,对大地主的土地兼并、
政治特权很不满。由于文学上的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 轼:北宋文学家。
眉州眉山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洵的儿子。嘉佑进士。曾因反对王安石变法
出为杭州通判,元丰二年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而入狱。哲宗亲政时出任知州,其后多
次被贬,元符三年病死于常州。与父洵弟辙称三苏。他写的文章挥洒畅达,因此他
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雄放清新,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豪放,与辛弃
疾合称苏辛。他的书法为宋四家之一。著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东坡
易传》、《东坡书传》等。苏 辙:北宋散文家,眉州眉山人,字子由。嘉佑进士。
与父洵兄轼称;三苏。 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政治态度与苏轼一致,文学上的
成就不如其兄。苏忿生:周初大臣,官至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后被封于苏国(
甘肃省的河内)为王。苏小妹:文学故事人物。相传为苏老泉女、东坡的小妹。聪
明异常,在民间的许多小故事中都有她的出现。苏定芳:冀州武邑(今属河北省)
人,唐初大将,在抗击突厥、援救新罗的战斗中战功卓著,使势力西至中亚,
东至朝鲜半岛,因功封邢国公。苏味道:赵州栾城(今属河北省)人,唐代文学家。乾
封进士,武则天圣历初官居相位,当时武则天任用酷吏,政治环境险恶,朝官宰相
动辄遭杀身灭族之祸。苏味道为达到辅佐武则天治国安邦的目的,处世谨慎小心,
后人不理解苏味道所处的实际环境,贬称他苏模棱。模棱两o这一成语即出自《旧唐
书苏味道传》。其诗文与李峤齐名,号&苏李;;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号称初唐;文
章四友。苏廷硕:京兆武功(今属陕西省)人,唐朝文学家,袭封许国公,曾与宋
王景合作,共理政事。文学上,时人有与张说(燕国公)并称为;燕许大手笔。后人
辑有《苏廷硕集》。苏舜钦:四川省三台人,宋代高士,其慷慨有大志,好为古文
诗歌,隐读以终,著有《苏学士集》。苏廷煜:安徽蒙城人,清代画家,其墨梅兰
竹菊及书法,为时称;双绝。苏六朋:字枕琴,号怎道人、罗浮道人、南水村老,清
代广东省顺德县南水人,岭南著名风俗画家。幼年从罗浮山宝积寺德堃和尚学画,后
在广州石亭巷设石亭池馆,以卖画自给。善画人物,早岁精细之作多仿宋、元画法,山
水作青绿重彩,晚年专攻意笔人物,略有黄慎之风,常写道释、仙人及民间生
活与市井风俗,形象生动逼真,运笔流畅,颇具奇思,作细笔者尤佳。画有《群盲
聚斗图》为时人所赏。苏长春:字仁山,别署静甫、教圃、夤珊、七祖、栖霞等,
自号菩提生身尊者鱼潺,玄妙观道士,清代广东顺德县杏坛乡人。个性刚强,不合
流俗。善画人物、山水,兼写花卉。作画不泥古人法度,自辟蹊径。用笔构图冲破
传统,能自成一家。与同乡苏六朋称;二苏写仙道人物用干笔焦墨,以线条和白描法
,偏重写意,逸笔草草却能表达精神特性。论者谓其;白描有如石刻造像,苍劲古朴,
气韵淳厚。苏曼殊:广东省香山(今中山市)人,近现代文学家,其以男女爱
情为主,描写细腻生动。通英、法语和梵文,亦工绘画。后削发为僧,号曼殊,有
《苏曼殊全集》传世。 苏兆征:广东省香山(今中山市)人,早期工运领袖之
一,曾组织过省港大罢工、广州起义,1929年病逝于上海。四、郡望堂号1、郡望武
功郡:战国时秦孝公置武功县,所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四十里、渭河北岸。扶风郡:
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蓝田
县:秦(公元前379年)始置蓝田县,迄今已有2370多年的历史,因境内盛产美玉而
得名。治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河南郡:汉高帝二年置郡,治所在雒阳(在今河南
省洛阳市一带)。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及黄河以北原阳县。隋
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河内
郡:春秋时期初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武陟西南)。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
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西
晋移治野王(今沁阳)。隋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河内郡即怀州。元怀庆路。明清
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时,改河内县为沁阳。相当于今河
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地区。 洛阳郡:东魏置洛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东
汉水北岸。 2、堂号芦山堂:北宋的时候,苏芦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钟水运
气象台,集观测天体、演示图象与自动报时于体,比欧洲人发明的时钟表早了600年
,被誉为中国时钟的祖师。苏姓以;芦山;为堂号。此外,苏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忠
孝堂、;武功堂扶风堂蓝田堂洛阳堂;白玉堂;路阳堂;嵋山堂;等堂号。五、宗族特征
1、在我国历史上,苏姓可谓是一个光耀史册的古老姓氏,早在三千多年的春秋时代,
便显赫一时,此后苏姓人材济济,俯拾皆是。 2、宋代时,整个文坛似乎都成了苏
姓士的天下 ,为他姓所不能比。除三苏外,还有苏门四学士(或苏门六君子),皆
名垂千古,光照史册。 3、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清光绪十二年苏晋生等修《苏氏族
谱》,陕西长安县苏姓一支字行派语为:洪华正昌佐,庆炳宗才贤,善成垂鸿章,
绪克笃长
二、苏姓宗祠通用对联〖苏姓宗祠四言通用联〗三苏望族;五凤功臣。佚名撰
苏姓宗祠有用联上联典出北宋散文家苏洵(1006-1066),字明允,四川眉山人。以
文章名于世。其散文语方流畅,笔力雄健,与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下联典出西
汉大臣苏武(公元前60),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帝时为郎。天
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胁利
诱,欲命名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始可释
放。他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行节不屈。昭帝时,匈奴与汉和亲,至始元六年
(前81),方获释回朝,官至典属国。死后,宣帝(年号五凤)命画其像于麒麟阁,以
彰其节操。五教传诵; 片言息争。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出隋代武功人苏
,字无畏,由高熲( 音炯)推荐,历官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宰相),
与高熲共掌朝政。他以廉洁谨慎著称,又多次就轻赋、节俭等事进谏,都被文帝
纳。炀帝时继任宰相,后因高熲被杀及直言进谏而免官。曾著《五教》,全民传颂。五
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常道德。下联典出北齐武强人苏琼,
字珍之,历官刑狱参军、南清河太守,境内清明。有忆普明因兄弟争田而久决不下,他
对兄弟二人说:难得者是兄弟,易得者是田地。有什么可争的呢?乙普兄弟深受感
动,便不再争了。 引锥剌股; 仗节全忠。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
时东周洛阳人苏秦,字季子,从鬼谷子学纵横之术,出游数年,裘敝金尽,憔悴归
家,父母不认他,嫂子不为他做饭,妻子连织布机都不下。于是发奋读书,瞌睡时便拿
锥子刺大腿,终于学成。后入齐国从事反间活动,又联络六国合纵抗秦,身佩六国相
印。《汉书艺文志》纵横家有《苏子》三十一篇。下联典指西汉杜陵人苏武,字子卿,
天汉初年任中郎将,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对他多方威胁利诱,又把他迁往
北海边牧羊,坚持十九年而不屈服。始元年间,汉与匈奴和好,才被遣送回朝,官
典属国。节,谓符节,古代使者所持的凭证。 若兰织锦;小妹工诗。 佚名撰苏姓
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指十六国时前秦女诗人苏蕙,字若兰,丈夫窦滔任秦州刺史,因
罪迁徙流沙,苏蕙织锦成《回文璇玑图诗》寄去,表达思念之情。唐代武则天曾作
《璇玑图序》,说它;显现五彩,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字,纵横反复,
都成诗句。下联典指文学故事人物苏小妹,相传是苏洵的女儿、苏轼的妹妹。与秦
少游新婚之夜,故意用诗词、对联考试秦少游,后在苏轼暗中帮助下,秦少游才得
完成。 眉山三杰; 沧浪一亭。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上联典指北宋文学家、眉山
人苏洵、苏轼、苏辙父子。苏洵字明允,嘉佑年间得欧阳修推荐,以文章著名于世,曾
任秘书省校书郎、霸州义安县主簿。文章语言晓畅,笔力雄健,有《嘉佑集》。苏
轼字子瞻,号东坡,嘉佑年间进士,神宗时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任
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又因作诗;诽谤朝廷;贬至黄州。哲时任翰林学士,曾
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文章汪洋瓷肆,明白畅达;诗作清新豪健,善用
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又擅长行书、楷书,用笔
丰腴迭宕;能画竹,还喜作枯木怪石。诗文有《东坡七集》。苏辙,字子由,号颍
滨遗老,嘉佑年间进士,历官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宰相)。著有《栾城集》。父
子三人合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下联典指北宋诗人苏舜钦,字子美,绵
州盐泉人,迁居开封。景佑年间进士,曾任大理评事,庆历年间由范仲淹推荐为集
贤校理、监进奏院。当时,他岳父杜衍为宰相,对政事有所整饬,反对派便通过诬
陷苏舜钦而打击杜衍,于是,苏舜钦因小事被除名,退居苏州沧浪亭。诗风豪健,
为欧阳修所重;又工书法、擅长散文,有《苏学士文集》。
〖苏姓宗祠五言通联〗
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苏曼殊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为近代学者苏曼殊
(1884-1918)自题联,现悬于浙江舟山普陀寺。苏曼殊,字子谷,广东中山人,
生于日本,父中国人,母日本人。有《苏曼殊全集》。 汉室忠臣第; 宋朝学士
家。 佚名撰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苏氏宗祠联南雄珠玑巷位于梅岭山下,是 广
东仅存的宋代古巷道,被称为;广东第一巷;珠玑巷的得名始于唐代张昌七世同居,朝
廷知道后为表彰其孝义特赐珠玑绦环。自梅关开通以来,梅关驿道就成为中原和江
南通往岭南的唯一一条大道,也是北上商贸交易和南迁移民的重要交通路线,珠玑
巷便成了这条驿道上的一个重要墟镇。前人杨廷桂在《南还日记》中描写:途中行
旅如蚁,挤拥甚于观剧。大量来自中原各地移民及商人进入岭南珠玑巷,又经此转
至珠江三角洲及广西以至海外谋生,其后裔遍布岭南、港、澳、台和海外各国。看
来珠玑巷是大部分珠三角居民的发祥地,海外华侨的祖居。据珠玑巷南迁后裔联谊
会搜集的各地南迁后裔143姓族谱记栽,由珠玑巷播迁粤、港、澳、台及海内外的后
裔数千万人,都承根认脉,均称珠玑巷为;七百年前的桑梓乡。
〖苏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武著迁秋源苦竹; 功传万代念芦山。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
用联 此联为台湾省新竹县东镇苏氏公祠;武功堂;联。联首嵌;武功;堂名。联语典指
西汉时,杜陵人苏建以校尉跟从卫青出击匈奴有功,封平陵侯,定居武功,成为望
族,故称武功堂。苏建后人苏益随王朝、王审知于唐末入闽,为福建;芦山堂;苏氏
始祖。清乾隆、嘉庆年间,从汀州府永定县苦竹入台湾的苏氏,多定居于新竹,建
武功堂。对联写出了苏氏先祖自陕西武功迁福建的足迹,表达了台湾新竹寻根问祖
的思想感情。襟怀谈定天无二; 气象光昌月是元。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典
指东汉平陵人苏章,字孺文,安帝时举贤良方正,官冀州刺史,当时有老朋友任清
河太守,贪山赃枉法,苏章到清河去查处他,他没宴招待,热情叙旧,并高兴地说:人
人都有一个天,只有我有两个天。苏章说:今日我和老朋友饮酒,是私谊;明日冀
刺史办案,是公法。果然依法处理了他,一州肃然。 唐宋八家三席占;指挥六国一
身荣。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上联典出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其中苏氏占了三人。
下联典出战国虹纵横家苏秦(-公元前284),东周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东)人。字
季子。他曾与赵奉阳君(李兑)共谋,发动韩、赵、魏、齐、燕五国合纵,迫使秦
国废帝请服,退还部分侵地。赵封他为武安君。北海牧羊不屈志;南天放鹤超然
情。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大臣苏武事迹。下联典出北宋文学家苏
轼典故。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指三
苏;既是散文家,又长于诗词。下联典出北宋六个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
耒、陈师道和李鹰并称为苏门六君子。其中前四人,在《宋史.黄庭坚传》中谓;天
下称为四学士。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
为北宋文学家苏轼(1036-1101)自题联。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人,与欧阳修一起参加诗新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青山
有约常当户; 秋水为神不染尘。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此联为佚名集自苏轼诗句
联。 劝子勿为官所腐; 知君欲以诗相磨。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此联为佚名集自苏轼
诗句联。 无数云山供点笔;且将墨竹换新诗。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为佚名
集自苏轼诗句联。北客几人谪南粤;东坡到处有西湖。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此联
为广东省惠州市西湖苏(轼)公祠联。
〖苏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倚靠君山,双龙应侍; 聚回沙水,百凤和鸣。 佚名
撰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苏氏宗祠联瑞雪飞花,映中郎之节;金莲绚彩,辉学
士之文。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上联典出西汉大臣苏武事迹。下联典出宋代进士苏
舜钦,字子美,范仲淹荐其才,召试集贤校理。好为古文诗歌,其体豪放,往往惊
人。善草书,酒酣落笔,争为人所传。有《苏学士集》。 才名列大家,父子媲美;
文章雄百代,乔子流芳。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全联典指北宋眉山三苏附录:
苏姓典故、趣事 〖啮雪〗 啮雪这个典故出自于《汉书苏武传》。 苏武是西汉
时期著名的使者。西汉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地侵扰边关,汉武帝派苏武出使
匈奴,苏武一行人抵达匈奴后,被匈奴单于扣留下来,单于让汉朝叛臣卫律前来劝
降,苏武至死不从。单于见劝降不成,就把苏武囚禁在地窖里,不给苏武吃喝,借
此消磨苏武的意志。当时大雪封山,苏武饥渴难耐,只好口吃雪块,吞咽毡毛,即
使这样苏武也不向单于屈服,最后被流放到北海荒无人烟的地方长达19年之后,才
获释回汉。 后来人们用这个表示坚贞不屈,元代丁鹤年的《自咏》里就有这个典
故:啮雪心危天日远,看云泪尽岁时深。〖苏轼与酒〗 苏轼字东坡,四川眉山人,
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酒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们从他嗜酒如
命和风度潇洒的神态,可以寻到李白和白居易的影子。他的诗,他的词,他的散文
〖苏轼的词〗 苏轼是北宋词坛的巨擘,在北宋词坛上,他突破了柳永以来;词必香
软;的樊篱,创作了一批风貌一新的词章,为词体的长足发展开拓了道路。从今存三
百四、五十首东坡词来看,苏轼对词体的革新是多方面的。 苏轼扩大了词反映社会
生活的功能,苏轼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旅况等传统题材,而且还用词抒写报国
壮志、农村生活、贬居生涯等,扩大了词境。他以健笔刻画英气勃勃的人物形象,
来寄托立功报国的壮志豪情,如《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等篇。在词中,他更多
地倾入自我,表现个性。《满江红》;江汉西来;即景怀古,用祢衡的遭遇暗寓愤懑
不平的感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借日常生活小事,反映不畏坎坷、泰然
自处的生活态度。而在徐州写的五首《浣溪沙》,则以清新隽秀的语言,生动地描
绘了农村生产和生活小景,描绘了黄童、白叟、桑姑、缫丝娘、卖瓜人等各式各
样的农村人物。可以说,凡能写进诗文中的生活内容,苏轼都可以用词来表达。 苏
词在笔力和体制上有所创变。他以写诗的豪迈气势和劲拔笔力来写词,格调大都雄
健顿挫、激昂排宕。如《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笔势如突兀雪山,卷地 而
来。元佑词人以诗文句法入词,始于苏轼。苏轼把陶渊明《归去来辞》改写成《哨
遍》,将韩愈《听颖师琴诗》,扩成《水调歌头》,在词体上也堪称创制。 以前词
家于调名外极少立题,苏轼不少词作不但始用标题,有的还系以小序,小序长者达
数百字,文斐然,颇能引人入胜。苏轼以诗为词,扩大了词体的表现力。 苏词具
有鲜明的理想色彩。有些作品浮想联翩,逸兴遄飞。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凭高眺远、《满庭芳》归去来兮;等,这类篇章在精神上上承屈原、李
白,下开辛弃疾的某些清旷奇逸之作。在语言和音律上,也体现了苏轼的创新精神
。苏词语言多吸收诗赋词汇,兼史传、口语,以清雄见称,对以前词人镂金错
的风尚有所改变。他重视音律,但不拘泥于音律。 苏轼词风呈现出多样化的特色,
除了;大江东去;一类壮丽词外;另一些作品,或清旷奇逸,或清新隽秀,或婉媚缠
绵,都各具风韵。如《江城子》悼念亡妻,一往情深;《水龙吟》咏唱杨花,幽怨
缠绵;《蝶恋花》写佳人的欢笑搅动了墙外行人的春愁,风情妩媚动人。 〖兄妹
戏丑〗(民间故事) 蜀地多才女,到宋代又出了个苏小妹。可说宋代四川的灵秀
之气尽革于苏氏一门,苏小妹的父亲苏询,哥哥苏轼、苏辙个个才高八斗,所谓一
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苏小妹长得不胖不瘦,薄薄的丹唇、圆圆的脸蛋,
乌溜溜的大眼睛,再配上高高的额头,突出的双颚,一看就是一副慧黠的样子。她
从小就爱与两个哥哥比才斗口,一派天真,尤其是大哥苏轼满腮胡须,肚突身肥,
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不修边幅,不拘小节,更是她斗口的对象,于是整天在家口
战不休。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 未出堂前三
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嘻嘻一笑,
当即反唇相讥: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口角儿回无觅处,忽闻毛里
有声传。 这诗讥笑的是苏轼那不加修理、乱蓬蓬的络腮胡须。女孩子最怕别人说
出她长相的弱点,苏小妹额头凸出一些,眼窝一些,就被苏轼抓出来调侃一顿,苏
小妹说苏轼的胡须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再一端详,发
现哥哥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又一幅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
个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喜孜孜地再占一诗: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
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苏轼一听乐得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
。苏家兄妹戏谚起来,可说百无禁忌,常常是语带双关,任你想像。 〖苏轼难荆
公〗 宋代大文豪苏轼,号东坡。他经常和王荆公(王安石)在一齐研究字义。有一
次,东坡指;字请教王荆公字义。王安石解释道:坡;者乃;土;之;皮。;东坡听了,
不以为然,反问道:照这样说来,即么;滑;字乃;水;之;骨;喽?;王安石闻之,半天
默然无语。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苏轼的字和画〗 苏轼的书法在宋
以后很有名,位居;苏、黄、米、蔡;四大家之首。 宋代开国以降,帖学大行,言比
尊,加上历代帝王的好恶,书法的格式主要以权臣的书体为转移。这种现象严重影
响和限制了宋代书法的发展。因此一说起宋代说法,必以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
襄四大家为概括。四家之外,宋徽宗赵佶独树一帜,亦堪称道。 苏轼的的书法,师
法;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诸多名家,转益多师,
自成一家,长于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他从不拘于形式,注重吸
取各家有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苏轼在讲到他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
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讲他的书法 。
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古代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用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黄庭坚当过官,自然会有谥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